CN215186853U -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6853U
CN215186853U CN202121667504.0U CN202121667504U CN215186853U CN 215186853 U CN215186853 U CN 215186853U CN 202121667504 U CN202121667504 U CN 202121667504U CN 215186853 U CN215186853 U CN 215186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wireless charging
vehicle
induction coil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750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aizh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aiz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aiz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aiz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750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6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6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6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包括无线电话和无线充电座,所述无线电话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挂绳组件,所述无线充电座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板,所述无线充电板底部设置有安装座。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在无线电话的安装槽内部设置的挂绳组件,可以在手持无线电话时,通过挂绳组件内部的挂绳套接于使用者的手腕部,避免由于无线电话表面光滑,不小心没拿住无线电话,摔坏无线电话;以及通过设置的无线充电座既方便放置无线电话;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感应线圈和无线电话内部的第二感应线圈能够进行无线充电,提高该无线电话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电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背景技术
车载电话一般具有:接打电话、收发短信、来电显示、上网、数字拔号、通讯录、通话管理、设置时间和日期等功能,部分车载电话为多频或双频形式。
传统的车载手持电话外观比较光滑,没有设置拉手结构,拿在手里不小心容易掉落,摔坏手持电话,且传统的车载手持电话没有设置专门的放置座,放在储物格不方便拿取,且需要连接数据线进行充电,经常插拔数据线非常的不方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包括无线电话和无线充电座,所述无线电话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挂绳组件,所述无线充电座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板,所述无线充电板底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耳片,两个所述耳片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板两侧转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座一侧设置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一端设置有USB插头,所述连接线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内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绳组件内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且所述安装槽内壁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外壳一侧与所述安装槽内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周固定连接有挂绳,且所述挂绳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外侧贯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两端皆设置有复位法条,且两个所述复位法条一端分别与所述转轴底部两端卡接,两个所述复位法条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壳内壁顶部卡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无线充电板一侧外周四角设置有磁吸片,所述无线电话一侧与所述限位槽内部卡接,所述无线电话另一侧与所述磁吸片一侧磁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无线充电板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所述集成电路板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线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两端皆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无线电话内部的所述安装槽一侧设置有第二感应线圈,所述第二感应线圈顶部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第二感应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通过在无线电话的安装槽内部设置的挂绳组件,可以在手持无线电话时,通过挂绳组件内部的挂绳套接于使用者的手腕部,避免由于无线电话表面光滑,不小心没拿住无线电话,摔坏无线电话;以及通过设置的无线充电座既方便放置无线电话,方便无线电话的随时拿取;且通过设置的第一感应线圈和无线电话内部的第二感应线圈能够进行无线充电,避免无线电话需要连接数据线进行充电,经常插拔数据线非常的不方便,提高该无线电话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挂绳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无线充电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无线充电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挂绳组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的无线电话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线电话;101、安装槽;102、第二感应线圈;103、锂电池;2、无线充电座;3、挂绳组件;301、外壳;302、转轴;303、挂绳;304、复位法条;4、无线充电板;401、磁吸片;402、第一感应线圈;5、安装座;501、耳片;502、限位槽;503、集成电路板; 6、连接线;7、USB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包括无线电话1和无线充电座2,无线电话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1,安装槽101内部设置有挂绳组件3,无线充电座2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板4,无线充电板4底部设置有安装座5,安装座5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耳片501,两个耳片501分别与无线充电板4两侧转动连接,且安装座5一侧设置有连接线6,连接线6一端设置有USB插头7,连接线6另一端与安装座5内部电性连接。
其中,挂绳组件3内部设置有外壳301,外壳301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且安装槽10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外壳301一侧与安装槽101内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外壳301一侧与安装槽101内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方便挂绳组件3的安装及拆卸,便于挂绳组件3的更换。
其中,外壳3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02,转轴302外周固定连接有挂绳303,且挂绳303另一端与外壳301外侧贯穿连接,通过设置的转轴302可以在转轴302转动时带动挂绳303的收卷或展开,方便挂绳303的收纳,以及通过设置的挂绳303方便与手腕进行套接,避免由于无线电话1表面光滑,不小心没拿住无线电话1,摔坏无线电话1。
其中,转轴302两端皆设置有复位法条304,且两个复位法条304 一端分别与转轴302底部两端卡接,两个复位法条304另一端分别与外壳301内壁顶部卡接,通过设置的复位法条304可以带动转轴302 自动复位,实现松开挂绳303时,转轴302自动回转,带动挂绳303进行收卷。
其中,安装座5顶部开设有限位槽502,无线充电板4一侧外周四角设置有磁吸片401,无线电话1一侧与限位槽502内部卡接,无线电话1另一侧与磁吸片401一侧磁吸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槽502 提高无线电话1放置于安装座5顶部的稳定性,以及通过设置的磁吸片401可以对无线电话1一侧进行磁吸,提高无线电话1放置结构的稳定性,且方便拿取。
其中,安装座5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503,无线充电板4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402,集成电路板503的输入端与连接线6一端电性连接,第一感应线圈402两端皆与集成电路板50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无线充电板4可以对无线电话1进行无线充电,避免通过连接数据线进行充电,提高充电的便利性,以及通过设置的第一感应线圈402可以将接入的电流电压转化为磁场。
其中,无线电话1内部的安装槽101一侧设置有第二感应线圈 102,第二感应线圈102顶部设置有锂电池103,第二感应线圈102 的输出端与锂电池103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感应线圈102可以接收第一感应线圈402产生的磁场,并转化为感应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为锂电池103进行充电,实现无线充电。
工作原理:手持无线电话1时,将挂绳组件3内部的挂绳303拉出,套接于使用者腕部,防止无线电话1的掉落,取下挂绳303时,挂绳组件3内部的复位法条304带动转轴302自动回转复位,从而对挂绳303进行收卷,实现挂绳303的自动回卷入外壳301内部,将无线充电座2放置于车辆的中控台上,并通过USB插头7和连接线6接通无线充电座2的电源,将无线电话1横放于限位槽502内部,并使无线充电板4一侧的磁吸片401与无线电话1一侧进行磁吸,此时安装座5内部的第一感应线圈402将接入的电流电压转化为磁场,并与无线电话1内部的第二感应线圈102进行感应,在第二感应线圈102 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为锂电池103进行充电,实现无线充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包括无线电话(1)和无线充电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话(1)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内部设置有挂绳组件(3),所述无线充电座(2)内部设置有无线充电板(4),所述无线充电板(4)底部设置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耳片(501),两个所述耳片(501)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板(4)两侧转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座(5)一侧设置有连接线(6),所述连接线(6)一端设置有USB插头(7),所述连接线(6)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5)内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绳组件(3)内部设置有外壳(301),所述外壳(301)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且所述安装槽(101)内壁的顶部与底部皆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外壳(301)一侧与所述安装槽(101)内壁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01)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02),所述转轴(302)外周固定连接有挂绳(303),且所述挂绳(303)另一端与所述外壳(301)外侧贯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2)两端皆设置有复位法条(304),且两个所述复位法条(304)一端分别与所述转轴(302)底部两端卡接,两个所述复位法条(304)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外壳(301)内壁顶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顶部开设有限位槽(502),所述无线充电板(4)一侧外周四角设置有磁吸片(401),所述无线电话(1)一侧与所述限位槽(502)内部卡接,所述无线电话(1)另一侧与所述磁吸片(401)一侧磁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5)内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503),所述无线充电板(4)内部设置有第一感应线圈(402),所述集成电路板(503)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线(6)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线圈(402)两端皆与所述集成电路板(50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话(1)内部的所述安装槽(101)一侧设置有第二感应线圈(102),所述第二感应线圈(102)顶部设置有锂电池(103),所述第二感应线圈(102)的输出端与所述锂电池(103)电性连接。
CN202121667504.0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Active CN215186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504.0U CN21518685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7504.0U CN21518685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6853U true CN21518685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7504.0U Active CN21518685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6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42927U (zh) 一种可自动弹出蓝牙的手机
CN208768273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17720840U (zh) 一种折叠三合一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15186853U (zh) 一种车载手持两用无线电话
CN218450458U (zh) 一种磁吸式蓝牙耳机充电仓及蓝牙耳机
CN216356029U (zh) 一种带线可伸缩收纳的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16976289U (zh) 一种磁吸指环支架
CN211450836U (zh) 一种充电式方便携带的led电源
CN211352423U (zh) 一种具有充电结构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11958142U (zh) 一种便于收线的充电线
CN212324305U (zh) 麦克风
JPH08204601A (ja)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移動電話機
CN210183050U (zh)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充电宝
CN210274179U (zh) 一种无线充手机支架
CN214934978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新型手机充电器
CN209692382U (zh) 多功能移动电源支架
CN217522599U (zh) 一种可折叠无线充电支架
CN221058069U (zh) 三合一便携式磁吸无线充
CN211428933U (zh) 一种多功能座充
CN215344013U (zh) 带支架的无线充电宝
CN215733606U (zh) 一种可折叠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17563362U (zh) 一种带磁吸附的移动电源
CN217088125U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7010388U (zh) 一种折叠式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20628938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