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6822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6822U
CN215186822U CN202120582574.XU CN202120582574U CN215186822U CN 215186822 U CN215186822 U CN 215186822U CN 202120582574 U CN202120582574 U CN 202120582574U CN 215186822 U CN215186822 U CN 215186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generating device
mobile terminal
sound outl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25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璋
钟志威
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825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6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6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6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至少两个发声器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盖设于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远离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间隔形成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形成有连通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的槽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出声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的声压响度级,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和车载电脑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会利用其所设置的至少一个发声器件实现音频播放功能,以丰富用户的日常生活。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一般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设置在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器件及形成于壳体且与发声器件对应的出声孔。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音频播放功能,设置在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器件一般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声器件和第二发声器件,那么在受话模式下,由于人耳的大小有限,所以当用户的耳蜗位于第一发声器件与第二发声器件的中间位置时,会出现第一发声器件和第二发声器件的声波大部分外露的现象(即漏音现象);当用户的耳蜗位于靠近第一发声器件的位置时,会出现第二发声器件的声波全部外露的现象;当用户的耳蜗位于靠近第二发声器件的位置时,会出现第一发声器件的声波全部外露的现象。由此可见,在受话模式下,不管用户的耳蜗位于哪一个位置,用户的耳蜗处都不会达到一个发声器件的声压响度级,从而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的声压响度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至少两个发声器件,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盖设于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远离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间隔形成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形成有连通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的槽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出声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底盖,以及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中框,所述底盖、所述中框及所述顶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器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发声器件和第二发声器件,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及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抵接于所述顶盖的内表面,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向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凹陷形成所述槽体,所述槽体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的前腔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前腔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的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对应的边缘位置形成有向所述底盖方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框围合形成所述出声口;或
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所述底盖方向贯穿的通口,所述通口构成所述出声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声口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出声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第一出声孔,所述中框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第二出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框的外壁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壁及两条相对设置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外壁连接的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外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靠近所述发声器件的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出声孔,靠近所述发声器件的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出声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声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声孔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出声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声孔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出声孔的第一通孔,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二出声孔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出声孔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出声孔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壳体的容置腔内设置至少两个相对的发声器件,以及盖设于各发声器件的固定件,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振膜与固定件的第二侧间隔形成发声器件的前腔,固定件的第一侧形成连通各发声器件的前腔的槽体,壳体与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连通槽体的出声口。基于此,在受话模式下,由于槽体的连通作用,相对设置的各发声器件所发出的部分声波会沿着槽体被导通至槽体的中间位置并相互叠加,以在槽体的中间位置达到一个发声器件的声压响度级后,从与槽体连通的出声口传出到达用户的耳蜗,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沿图1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沿图1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置腔14的壳体1,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4内的至少两个发声器件2,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4内且盖设于各所述发声器件2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具有远离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侧31及与所述第一侧31相对的第二侧32,所述发声器件2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21,所述振膜21与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侧32间隔形成所述发声器件2的前腔22,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侧31形成有连通各所述发声器件2的前腔22的槽体311,所述壳体1与所述槽体31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311与外部空气的出声口1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器件2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发声器件23和第二发声器件24,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及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沿所述壳体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当然,所述发声器件2并非仅限于包括两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器件2可以包括四个、八个,甚至更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下面以所述发声器件2包括两个(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及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进行更为详尽的阐述。
较好的是,所述槽体311可以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延伸,此时,与所述槽体311对应的所述出声口111也可以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出声口111的两端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此处,所述出声口1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说明所述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并非是一个较短的孔,所述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是一个较长的孔。
从前文所描述的内容可知,所述槽体311同时连通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前腔22及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前腔22,所述出声口111连通于所述槽体311与外部空气。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便出现了声波的一条传输方向,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发出的声波经由所述槽体311从所述出声口111传出。
在此基础上,由于人耳的内耳廓宽度位于30mm左右,外耳廓宽度位于60mm左右,所以当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的长度大于50mm时,会存在几种情况:第一,当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出声口111的中间位置时,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部分声波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部分声波会沿所述槽体311导通至所述槽体311的中间位置(也即所述出声口111的中间位置),并相互叠加以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2的声压响度级;第二,当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出声口111靠近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边缘时,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声波全部外露以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声压响度级;第三,当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出声口111靠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边缘时,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声波全部外露以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声压响度级。由此可见,不管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出声口111的哪一个位置(也即不管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之间的哪一个位置),都会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2的声压响度级。
此外,应当说明的是,当所述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方向的长度小于50mm且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出声口111的中间位置时,会出现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少部分声波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少部分声波外露的现象,此时,若想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2的声压响度级,也可以不必依赖于所述槽体311,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声波的外露比例,调整所述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的长度,具体可以减短所述出声口111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移动终端中,不管用户的耳蜗位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之间的哪一个位置,都会在用户的耳蜗处达到一个发声器件的声压响度级,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可以包括沿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盖11和底盖13,以及连接所述顶盖11和所述底盖13的中框12,此时,所述底盖13、所述中框12及所述顶盖11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14。当然,所述壳体1的结构形式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盖13、所述中框12及所述顶盖11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部件,或者,所述底盖13和所述中框12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部件,再或者,所述中框12和所述顶盖11可以一体成型为一个部件。应当理解,所述壳体1具体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侧31可以抵接于所述顶盖11的内表面,所述固定件3的第一侧31可以向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侧32凹陷形成所述槽体311,所述固定件3的第二侧32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前腔22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前腔22对应的位置可以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311的第一开口321。从此处不难看出,第一发声器件23和第二发生器件24所发出的声波会通过第一开口321进入槽体311。
当然,使得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前腔22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前腔22连通于所述槽体311的结构并非仅限于所述第一开口3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321可以被一些诸如孔、管等具备连通功能的结构替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对于所述出声口111的形成方式,可以为所述顶盖11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311对应的边缘位置向所述底盖13方向贯穿形成第二开口1111,当所述顶盖11盖合于所述中框12时,该第二开口1111即可与所述中框12围合形成所述出声口111。当然,所述出声口111的形成方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11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311对应的位置可以直接形成向所述底盖13方向贯穿的通口,该通口构成所述出声口111。应当理解,所述出声口111具体采用何种形成方式是根据实际加工过程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请进一步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中框1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311与外部空气的第一出声孔121,所述中框1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311与外部空气的第二出声孔122,以满足移动终端的外放功能。此时,便出现了另一条声波的传输方向,即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发出的声波经由所述槽体311从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和所述第二出声孔122传出。
当然,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对应的第一出声孔121和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的第二出声孔122的结构形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和所述第二出声孔122可以合并为一个出声孔,合并后的出声孔同时对应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应当理解,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对应的第一出声孔121和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的第二出声孔122具体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框12的外壁可以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壁123及两条相对设置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外壁123连接的第二外壁124,所述第一外壁123可以沿所述壳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外壁124可以沿所述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基于此,靠近所述发声器件2的所述第一外壁123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对应的位置可以向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的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同样的,靠近所述发声器件2的所述第一外壁123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对应的位置可以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出声孔122。此时,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及所述第二出声孔122必然形成于同一个所述第一外壁123。
较好的是,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可以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出声孔122同样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声孔122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23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24的方向间隔设置。应当理解,所述第一出声孔121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出声孔122的数量均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对于所述槽体311与所述第一出声孔121、所述第二出声孔122的连通方式,可以为:所述槽体311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出声孔121的第一通孔3111,相应的,所述槽体311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1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二出声孔122的第二通孔3112。应当理解,所述第一通孔3111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通孔3112的数量均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对于所述第一通孔3111和所述第二通孔3112的形成方式,可以为:所述槽体311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121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出声孔121的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通孔3111,所述槽体311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122对应的位置同样向所述第二出声孔122的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通孔31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内容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内容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内容。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将不会被限制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具有容置腔的壳体,相对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至少两个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且盖设于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远离所述发声器件的第一侧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发声器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间隔形成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形成有连通各所述发声器件的前腔的槽体,所述壳体与所述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出声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底盖,以及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盖的中框,所述底盖、所述中框及所述顶盖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发声器件和第二发声器件,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及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抵接于所述顶盖的内表面,所述固定件的第一侧向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凹陷形成所述槽体,所述槽体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件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的前腔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前腔对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的第一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对应的边缘位置形成有向所述底盖方向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中框围合形成所述出声口;或
所述顶盖的外表面与所述槽体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向所述底盖方向贯穿的通口,所述通口构成所述出声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口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出声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和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第一出声孔,所述中框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槽体与外部空气的第二出声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壁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壁及两条相对设置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外壁连接的第二外壁,所述第一外壁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外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靠近所述发声器件的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一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出声孔,靠近所述发声器件的所述第一外壁与所述第二发声器件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出声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声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声孔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出声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声孔沿自所述第一发声器件指向所述第二发声器件的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出声孔的第一通孔,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二出声孔的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一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一出声孔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槽体的槽壁与所述第二出声孔对应的位置向所述第二出声孔方向贯穿形成所述第二通孔。
CN202120582574.XU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移动终端 Active CN215186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2574.XU CN21518682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82574.XU CN21518682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6822U true CN215186822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2574.XU Active CN215186822U (zh) 2021-03-22 2021-03-22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68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9364B (zh) 电子设备
CN108882126B (zh) 扬声器箱
US11109159B2 (en) Speaker box
CN108366326B (zh) 扬声器箱
TW202306395A (zh) 聲學輸出裝置
CN204334906U (zh) 具有导音管的耳机结构
CN211321489U (zh) 扬声器箱
CN214507324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US20200213697A1 (en) Speak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889035B (zh) 扬声器箱
US8744112B2 (en) Earphone with speaker facing away from earpiece and sound tube that communicates with spaces in front of and behind the speaker
CN107634409B (zh)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15300906U (zh) 一种扬声器箱
CN21518682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491224A (zh) 降噪耳机的耳罩及头戴式降噪耳机
WO2017206374A1 (zh) 一种侧出音的防水手机终端
CN210093435U (zh) 扬声器箱
US20220141569A1 (en) Multi-mic earphone design and assembly
CN213938285U (zh) 耳机
CN214507368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1860197U (zh) 终端设备的喇叭出音结构
US11206477B2 (en) Sound transducer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4979336A (zh) 一种出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19984A (zh) 电子设备
CN216356802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