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4651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4651U
CN215184651U CN202023200786.1U CN202023200786U CN215184651U CN 215184651 U CN215184651 U CN 215184651U CN 202023200786 U CN202023200786 U CN 202023200786U CN 215184651 U CN215184651 U CN 215184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or
insulating base
groov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07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家勇
陈勇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Technologies Holdings Shenzhen Co Ltd
AAC Module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Module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AAC Module Technologies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Acoustic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07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4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4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46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相嵌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和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绝缘座和第二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和固定部:第一焊接部穿设于第一绝缘座上;第一接触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焊接部,且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一绝缘座上,第一接触部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固定部自第一接触部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一绝缘座内。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端子设置有固定在第一绝缘座内的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第一焊接部的配合,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绝缘座连接的牢固程度,连接器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BTB连接器作为一种电气连接元件,因其具有轻薄、传输稳定、柔性连接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传统的连接器一般由绝缘座和连接端子构成,通过母端连接器和公端连接器相嵌合而实现传输功能。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10a,连接端子120a固定在绝缘座110a上,如图中所示,连接端子120b固定在绝缘座110a上;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或者连接器受到外力撞击时,连接端子120a的端部121a便会具有脱离绝缘座110a的趋势,如图中所示,连接端子120a的端部121a从绝缘座110a中弹出,连接器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连接器,以改变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解决传统连接器中连接端子容易从绝缘座中脱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包括相嵌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绝缘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上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第一接触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且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所述第一接触部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固定部,数目至少为一个,且所述固定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和固定槽,所述第一接触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且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依次相接的第一接触段、中间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中间段与所述第一焊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段和所述第二接触段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外侧,所述第二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内侧,且所述第一接触段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触段,和/或所述中间段平行于所述第一焊接部。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且所述第一接触段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固定部。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二绝缘座的一侧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槽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焊接部、定位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定位部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焊接部自所述容纳槽向所述第二绝缘座外侧延伸;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绝缘座本体以及自所述绝缘座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凸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绝缘座本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延伸凸部相适配的安装腔;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延伸凸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罩设于所述延伸凸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端子具有固定于第一绝缘座内的固定部,当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分离或者当第一连接端子受到外力以使第一连接端子具有与第一绝缘座分离的趋势时,固定部可以为第一连接端子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以避免第一接触部弹出第一绝缘座而导致连接器损坏,从而保证连接器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第一连接端子设置有固定在第一绝缘座内的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第一焊接部的配合,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绝缘座连接的牢固程度,连接器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10a,连接端子120a固定在绝缘座110a上,如图中左侧结构所示,连接端子120b固定在绝缘座110a上,此时连接端子120b处于稳定的安装状态;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分离的过程中,或者连接器受到外力撞击时,连接端子120a的端部121a便会具有脱离绝缘座110a的趋势,如图中所示,连接端子120a的端部121a便会在弹力作用下沿D1方向从绝缘座110a弹出,此时连接器的可靠性便受到影响,无法保证使用效果。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10,参阅2所示,包括相嵌合的第一连接组件100和第二连接组件200,第一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绝缘座110以及设于第一绝缘座110上的第一连接端子120;第二连接组件200包括第二绝缘座210以及设于第二绝缘座210上的第二连接端子220,第二连接端子220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120。
具体地,参阅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20包括第一焊接部121、第一接触部122以及固定部123,第一焊接部121穿设于第一绝缘座110上;第一接触部1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21,且至少部分嵌设于第一绝缘座110上,第一接触部122用于电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子120;固定部123,数目至少为一个,且固定部123自第一接触部122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一绝缘座110内。
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10,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第一连接端子120具有固定于第一绝缘座110内的固定部123,当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分离或者当第一连接端子120受到外力以使第一连接端子120具有与第一绝缘座110分离的趋势时,固定部123可以为第一连接端子120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以避免第一接触部122弹出第一绝缘座110而导致连接器10损坏,从而保证连接器10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第一连接端子120设置有固定在第一绝缘座110内的固定部123,通过固定部123与第一焊接部121的配合,可以提高第一连接端子120与第一绝缘座110连接的牢固程度,连接器10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3的数目为一个,并且固定槽1112的数目也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123与固定槽1112也可以设置有多组,由此可以提高固定部123的固定效果;具体地,多个固定部123可以环绕第一接触部122的边缘设置,也可以位于第一接触部122的同一侧,并间隔设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参阅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座110上开设有安装槽1111和固定槽1112,第一接触部122嵌设于安装槽1111内,固定槽1112的开口位于安装槽1111的内壁上,且固定部123嵌设于固定槽1112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22通过安装槽1111进行定位,并固定于第二绝缘座210上,第一接触部122远离第一焊接部121一端的固定部123嵌设于固定槽1112内。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第一连接端子120与第二连接端子220分离的过程中,或是第一连接端子120受到撞击时,第一接触部122便会具有与第一绝缘座110分离的趋势,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122靠近固定部123的一端便具有沿X方向弹出第一绝缘座110的趋势,此时,由于固定部123可以抵接于固定槽1112的内壁,以对第一接触部122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避免第一连接端子120与第一绝缘座110分离,以保证第一连接端子120的安装牢固程度。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触部122大致为“冂”型,并且固定部123至少部分平行于第一接触部122,所以固定部123可以为第一接触部122提供沿X方向反向的反作用力以抵消第一接触部122的弹性作用力,以使第一接触部122固定于第一绝缘座110上。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22具有依次相接的第一接触段1221、中间段1222和第二接触段1223,中间段1222与第一焊接部121间隔设置,第一接触段1221和第二接触段1223间隔设置,且第一接触段1221位于第一绝缘座110的外侧,第二接触段1223位于第一绝缘座110的内侧,且第一接触段1221远离中间段1222的一端连接于固定部123。
由此设置,第一接触部122通过设置依次相接的第一接触段1221、中间段1222以及第二接触段1223,并且安装槽1111环绕第一绝缘座110设置,在第一接触部122安装在第一绝缘座110上时,第一接触部122嵌设于安装槽1111内,并环绕第一绝缘座110设置,从而使第一连接端子120固定于第一绝缘座110上;当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之后,第一接触部122和第二接触段1223能够分别抵接于第二连接端子220,以保证数据的传输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触段1221平行于第二接触段1223,和/或中间段1222平行于第一焊接部121。由此可以使第一接触部122牢固地固定在第一绝缘座110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段12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固定部123的延伸方向,且第一接触段1221在固定部123上的正投影覆盖固定部123。
由此设置,在第一绝缘座110与第一连接端子120连接之后,第一接触部122处于暴露状态,即能够与第二连接端子220接触而实现电连通,固定部123嵌设于固定槽1112内,从而避免与外部环境接触,一般第一绝缘座110采用塑料制成,通过将固定部123设置在第一绝缘座110内部,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第一绝缘座110老化而使固定部123过早与外部环境接触,以保证固定部123的耐久性,同时由于固定部123嵌设于固定槽1112内部,可以避免固定部123受到外部撞击,从而保证第一连接端子120的连接牢固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123在第一接触段122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至少部分与第一接触段1221不重合,由此设置,安装槽1111与固定槽1112之间存在阶梯面,固定部123可以抵接于该阶梯面,固定效果得以提高。
参阅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12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221a,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二连接端子220至少部分卡接于第一定位槽1221a内。
由此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一接触部122与第二连接端子220接触,第二连接端子220便在弹性作用下卡接于第一定位槽1221a内,并抵接于第一接触部122,在实现电连接的前提下保证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的连接牢固度,同时也使连接器10具有紧凑的结构。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接触部122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223a,第一定位槽1221a和第二定位槽1223a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部122的相对两侧;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二连接端子220至少部分卡接于第二定位槽1223a内。
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定位槽1221a和第二定位槽1223a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部122的相对两侧,并且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端子220大致为“冂”型,第一接触部122也大致为“冂”型,在第二连接端子220与第一接触部122连接时,第二连接端子220至少部分各卡接于第一定位槽1221a和第二定位槽1223a内,由此即可进一步提高第二连接端子220与第一连接端子120连接的牢固程度,从而提高连接器10的连接可靠性,使用效果良好。
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座210的一侧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槽211和容纳腔212,第二连接端子220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焊接部221、定位部222以及第二接触部223,定位部222嵌设于容纳槽211内,且第二接触部223悬置于容纳腔212内,第二焊接部221自容纳槽211向第二绝缘座210外侧延伸;第二接触部223用于电连接于第一接触部122。
装配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组件200时,首先将第二连接端子220通过定位部222与第二绝缘座210的容纳槽211卡接配合,并使第二连接端子220的第二接触部223悬置于容纳腔212,当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二接触部223与容纳腔212内壁之间具有活动空间,并在第二接触部223产生弹性形变时避免抵接于容纳腔212的内壁,从而保证第二接触部223能够在弹性作用力下与第一接触部122卡紧。
进一步地,参观图3和图6所示,第二接触部223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2231,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一接触部122至少部分卡接于第三定位槽2231内。
可以理解的是,使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时,第一连接端子120可以在弹性作用力下至少部分卡接于第三定位槽2231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端子120与第二连接端子220连接的牢固程度;当第一接触部122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221a和/或第二定位槽1223a时,第一接触部122还可以与第二接触部223实现互相卡接,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连接的牢固程度得以提高,在此不做赘述。
参阅图4所示,具体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座110包括绝缘座本体111以及自绝缘座本体11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凸部112,第一连接端子120设于绝缘座本体111上;第二绝缘座210上开设有与延伸凸部112相适配的安装腔213;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延伸凸部112至少部分容置于安装腔213内。
由此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一绝缘座110通过延伸凸部112与第二绝缘座210的安装腔213相配合,安装腔213可以对延伸凸部112进行定位,同时也可以使连接器10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便于连接器10的安装布置。
进一步地,参阅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30,第一连接件130罩设于延伸凸部112上;第二连接组件2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230,第二连接件230设于第一绝缘座110上,并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213内;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230卡接配合。
由此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30,由于第一连接件130固定于第一绝缘座110上,且第二连接件230固定于第二绝缘座210上,在通过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230的卡接配合的条件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的连接牢固程度;在连接器10具有较长的长度尺寸时,通过第一连接件130与第二连接件230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器10的连接牢固度。
具体地,参阅图5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230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连接凸部131,第一连接件130和第二连接件23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连接凸部131相适配的连接槽231,连接凸部131与连接槽231卡接配合。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凸部131凸设于第一连接件130上,连接槽231开设于第二连接件230的外侧;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凸部131也可以凸设于第二连接件230上,连接槽231设于第一连接件130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0也可以设置有连接凸部131和连接槽231,并且第二连接件230上设置有对应的连接槽231和连接凸部131,由此也可以实现固定的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延伸凸部112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延伸凸部112分别位于绝缘座本体111的相对两端;安装腔213的数目也为两个。
在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嵌合时,位于绝缘座本体111相对两端的延伸凸部112分别容置于第二绝缘座210的两个容纳槽211内,且一一对应,由此可以使第一连接组件100与第二连接组件200更为稳定地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0的数目为两个,且每一个延伸凸部112上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件130,和/或第二连接件230的数目为两个,且每一个安装腔213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连接件23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0和/或第二连接件230用于屏蔽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连接件130和/或第二连接件230为金属屏蔽罩时,可以对连接器10的干扰信号进行屏蔽,从而保证信号传输质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包括相嵌合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的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绝缘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座上的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
第一焊接部,穿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
第一接触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且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所述第一接触部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以及
固定部,数目至少为一个,且所述固定部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并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和固定槽,所述第一接触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槽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且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依次相接的第一接触段、中间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中间段与所述第一焊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段和所述第二接触段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外侧,所述第二接触段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内侧,且所述第一接触段远离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平行于所述第二接触段,和/或所述中间段平行于所述第一焊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固定部的延伸方向,且所述第一接触段在所述固定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相对两侧;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座的一侧开设有相连通的容纳槽和容纳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二焊接部、定位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定位部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二接触部悬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焊接部自所述容纳槽向所述第二绝缘座外侧延伸;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开设有第三定位槽,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卡接于所述第三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座包括绝缘座本体以及自所述绝缘座本体的一端向外延伸的延伸凸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设于所述绝缘座本体上;所述第二绝缘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延伸凸部相适配的安装腔;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延伸凸部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罩设于所述延伸凸部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座上,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嵌合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
CN202023200786.1U 2020-12-25 2020-12-25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84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786.1U CN215184651U (zh) 2020-12-25 2020-12-25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0786.1U CN215184651U (zh) 2020-12-25 2020-12-25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4651U true CN21518465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078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84651U (zh) 2020-12-25 2020-12-2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4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109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A114345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pling
US599325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arms biased by an elastic member
US5540599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2134239A (ja) ジャック
KR101166230B1 (ko) 커넥터
KR100897014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5184651U (zh) 连接器
CN115224521A (zh) 浮动连接器及其组合
KR910003912Y1 (ko) 슬라이드스위치부착 코넥터소켓
CN112886341A (zh) 电连接器
CN109659772B (zh) 一种多通道信号连接器
US20080188129A1 (en) Connector in which defective elect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a plurality of shell components is suppressed
CN211404810U (zh) 用于高压连接器的高压互锁机构
JP4234492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10668777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20797279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230119180A1 (en) Connector
CN110911902A (zh) 电连接器
CN216085477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6488722U (zh) 电连接器
CN218123760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线对板连接器
CN215989568U (zh) 电极帽及车载取电装置
CN211238712U (zh) 电连接器
CN220138875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