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81319U -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 Google Patents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81319U
CN215181319U CN202121738153.8U CN202121738153U CN215181319U CN 215181319 U CN215181319 U CN 215181319U CN 202121738153 U CN202121738153 U CN 202121738153U CN 215181319 U CN215181319 U CN 215181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light
polarization direction
absorption
r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81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敏
樊伟锋
王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81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81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81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81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其中,调光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其中,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改善显示面板在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的光晕现象,提高显示面板在显示白底画面时显示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背景技术
区域点亮(Local dimming)技术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可做到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灰度明暗变化的技术,故又称为区域控制技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升液晶显示器画质的明暗对比度。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多采用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来实现区域点亮技术。
娱乐状态的显示画面为黑底画面时,直下式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经过扩散板以及光学膜片折射,不同分区之间会产生干涉,产生光晕(Halo)现象,如图13所示,图1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光晕现象的示意图;在显示白底画面时,直下式背光源中的发光单元全驱显示,由于发光单元罩杯影响,大角度光线阻隔,无法投射至液晶盒,导致混光不足,产生显示不均(mura)现象,如图14所示,图14为现有技术中显示白底画面时产生显示不均现象的示意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通过调光器的调光作用,可以在显示面板显示黑底画面时,减小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以改善产生的光晕现象;在显示面板显示白底画面时,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小角度的光和大角度的光充分混合,以提高显示的均匀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光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
其中,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
进一步地,所有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所有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
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或者,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
进一步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调光器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块用于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以使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不同;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白底画面显示模式和黑底画面显示模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其中,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偏光结构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发光单元与反射型偏光区域对应设置;沿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发光单元在第二偏光结构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内。
进一步地,发光单元在第二偏光结构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内的中间区域;
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发光单元设置于灯板上,灯板位于第一偏光结构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灯板靠近调光器的一侧设置有反光材料层。
进一步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与多个发光单元电连接;第二驱动模块用于在区域点亮工作模式下,控制不同区域内的发光单元的亮度。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或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显示面板位于第二偏光结构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其中,阵列基板位于第二液晶层和调光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调光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其中,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通过调光器的调光作用,可以在显示面板显示黑底画面时,减小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以改善产生的光晕现象;在显示面板显示白底画面时,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小角度的光和大角度的光充分混合,以提高显示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的一种应用场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白底画面时的光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黑底画面时的光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偏光结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反射型偏光膜的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吸收型偏光膜的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光晕现象的示意图;
图14为现有技术中显示白底画面时产生显示不均现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器。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光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调光器可设置于直下式背光模组或显示组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的一种应用场景。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白底画面时的光路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显示黑底画面时的光路图。该调光器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110和第二偏光结构120,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110和第二偏光结构120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
其中,第一偏光结构110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120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110和第二偏光结构120的排列方向Z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
其中,吸收型偏光结构可吸收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并且允许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的光透过。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可反射与其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并且允许与其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的光透过。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可吸收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并且允许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的光透过。可选的,所有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所有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可包括液晶调光结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在不同模式下,对光的偏振方向的调整角度不同。可选的,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方向Z可垂直于第一方向X。方向Z可垂直于第二方向Y。可选的,至少一个方向包括:第一方向X和/或第二方向Y;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可沿第一方向X交替设置,和/或,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可沿第二方向Y交替设置。
光源可位于第一偏光结构110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一侧,光源可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0。光源发出的光射入第一偏光结构110后,透过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如图3所示,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透过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光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从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故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例如可以是光线与方向Z的角度)的光线b会射到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后发生反射,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和第一偏光结构110后,射到一反光结构(例如可以是灯板600)上,光经反光结构反射之后,再经第一偏光结构110、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和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射到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而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大角度(例如可以是光线与方向Z的角度)的光线a会直接射到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直接透过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射到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通常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的光b的强度大于大角度的光a的强度,通过调光器100改变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的光b的传播路径,以使得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的光b和大角度的光a充分混合,以提高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在显示白底画面时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通过第一偏光结构110和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射到第二偏光结构120时,反射型偏光区域121为反射状态,吸收型偏光区域122为透过状态。
如图4所示,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透过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光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从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故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例如可以是光线与方向Z的角度)的光线b射到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后,会直接透过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射到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而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大角度(例如可以是光线与方向Z的角度)的光线a会直接射到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后被吸收,无法射到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上。通过调光器100吸收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大角度的光线a,以减小发光单元200的发光角度,以改善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在显示黑底画面时产生的光晕(Halo)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通过第一偏光结构110和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射到第二偏光结构120时,反射型偏光区域121为透过状态,吸收型偏光区域122为吸收状态(或不透过状态)。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调光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其中,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通过调光器的调光作用,可以在显示面板显示黑底画面时,减小发光单元的发光角度,以改善产生的光晕现象;在显示面板显示白底画面时,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小角度的光和大角度的光充分混合,以提高显示的均匀性。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可平行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可选的,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对光的偏振方向的调整角度可为0度或180度的整数倍,以使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的偏振方向与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可选的,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对光的偏振方向的调整角度可为90度的奇数倍,例如可以是90度,以使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的偏振方向与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可垂直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可选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对光的偏振方向的调整角度可为90度的奇数倍,例如可以是90度,以使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的偏振方向与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可选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对光的偏振方向的调整角度可为0度或180度的整数倍,以使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光的偏振方向与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平行。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偏光结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至少一个方向包括: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垂直于第二方向Y。
其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个数、形状、尺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可呈矩形等。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可呈矩形等。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可呈阵列排布。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31和第二基板13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31和第二基板13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3。
其中,第一基板131朝向第一液晶层133的一侧可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第二基板132朝向第一液晶层133的一侧可设置有第二电极层。可通过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3的偏转角度,从而调整光的偏振方向。可选的,第一液晶层133包括: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简称TN)型液晶层或平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型液晶层。
示例性的,第一液晶层133可包括TN型液晶层,在不加电时,即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零电压时,TN型液晶层可将光的偏振方向偏转90度。在加电时,即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大于零电压时,TN型液晶层不改变对光的偏振方向。示例性的,第一液晶层133可包括IPS型液晶层,在不加电时,即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零电压时,IPS型液晶层不改变对光的偏振方向。在加电时,即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为大于零电压时,IPS型液晶层可将光的偏振方向偏转90度。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一液晶层133的类型,以及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以及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的关系,以满足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在黑底画面显示模式时,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例如可以是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6,调光器100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40。第一驱动模块140可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0用于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向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以使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不同;其中,工作模式包括:白底画面显示模式和黑底画面显示模式。
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40可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电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0可用于控制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偏光结构120可以是通过在一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上设置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对应的反射型偏光膜,以及设置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对应的吸收型偏光膜,如图5所示。第二偏光结构120可以是通过在一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上设置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对应的反射型偏光膜,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反射型偏光膜的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在另一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上设置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对应的吸收型偏光膜,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有吸收型偏光膜的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两个无偏光作用的透光片沿方向Z排列,如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直下式背光模组1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00和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100。
其中,发光单元200可位于第一偏光结构110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一侧。可选的,发光单元200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对应设置;沿第一偏光结构110和第二偏光结构120的排列方向Z,发光单元200在第二偏光结构120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调光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9,发光单元200在第二偏光结构120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内的中间区域。
可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600,发光单元200设置于灯板600上,灯板600位于第一偏光结构110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一侧;灯板600靠近调光器100的一侧设置有反光材料层。
其中,发光单元200可包括发光二极管,例如可以是毫米发光二极管。反光材料层可以包括白漆等。在白底画面显示模式时,透过第一偏光结构110的光射入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后,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反射型偏光区域121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从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与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故发光单元200发出的小角度(例如可以是光线与方向Z的角度)的光线b会射到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后发生反射,经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和第一偏光结构110后,射到灯板600的反光材料层上,光经反光材料层反射之后,再经第一偏光结构110、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和吸收型偏光区域122射到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400。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300,与多个发光单元200电连接;第二驱动模块300用于在区域点亮工作模式下,控制不同区域内的发光单元200的亮度。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9和图11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组可包括多个调光区域11。调光区域11可覆盖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121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122。第二驱动模块300可用于在区域点亮(Local dimming)工作模式下,控制不同调光区域11内的发光单元200的亮度,以提高显示的对比度。同一调光区域11内的发光单元200的亮度相同。调光区域11可呈矩形等。
可选的,在上述是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9,直下式背光模组1还包括沿远离调光器100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导光板510、下扩散片520、棱镜片530和上扩散片540等光学膜片,以提高光的混合效果等。导光板510、下扩散片520、棱镜片530和上扩散片540位于调光器100远离发光单元20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组件。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组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400,以及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调光器100或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1。
其中,显示面板400位于第二偏光结构120远离偏振方向调节结构130的一侧。显示面板400可包括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调光器或上述实施例中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2,显示面板400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4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410和彩膜基板42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410和彩膜基板420之间的第二液晶层430;其中,阵列基板410位于第二液晶层430和调光器100之间。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见图12,显示面板400还可包括第一吸收型偏光片440和第二吸收型偏光片450。第一吸收型偏光片440位于阵列基板210远离第二液晶层430的一侧。第二吸收型偏光片450位于彩膜基板420远离第二液晶层430的一侧。第一吸收型偏光片44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可与第二吸收型偏光片450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第一吸收型偏光片440可吸收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并且允许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的光透过。第二吸收型偏光片450可吸收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的光,并且允许与其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的光透过。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组件还可包括第三驱动模块。第三驱动模块可以阵列基板电连接。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调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偏光结构和第二偏光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偏光结构之间的偏振方向调节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结构为吸收型偏光结构;所述第二偏光结构包括:沿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方向交替设置的多个反射型偏光区域和多个吸收型偏光区域;所述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用于调整光的偏振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有反射型偏光区域的反射轴偏振方向相同;所有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垂直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或者,所述第一偏光结构的吸收轴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吸收型偏光区域的吸收轴偏振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器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用于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向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输出不同的电压信号,以使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射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不同;其中,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白底画面显示模式和黑底画面显示模式。
6.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调光器,其中,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远离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反射型偏光区域对应设置;沿所述第一偏光结构和所述第二偏光结构的排列方向,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偏光结构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第二偏光结构上的投影位于对应的反射型偏光区域内的中间区域;
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灯板,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所述灯板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结构远离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所述灯板靠近所述调光器的一侧设置有反光材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用于在区域点亮工作模式下,控制不同区域内的发光单元的亮度。
9.一种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调光器或如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结构远离所述偏振方向调节结构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其中,所述阵列基板位于所述第二液晶层和所述调光器之间。
CN202121738153.8U 2021-07-28 2021-07-28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Active CN215181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153.8U CN2151813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8153.8U CN2151813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81319U true CN215181319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5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8153.8U Active CN215181319U (zh) 2021-07-28 2021-07-28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81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5466B1 (ko) 투명한 시-스루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1464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24855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es three polarizers and a polarization control element whose orientation of a transmission axis changes according to a control signal
US5570210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directional backlight and image production capability in the light scattering mode
KR101338998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
US20090167981A1 (en) Reflection/transmission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054305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82699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20060033865A1 (en) Composite display unit and electric apparatus using this
CN105892148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482625B1 (ko) 투과 및 반사 전환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70242198A1 (en) Transflective LC Display Having Backlight With Temporal Color Separation
US20090310071A1 (en) Transreflectiv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331814B1 (ko) 편광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CN215181319U (zh) 调光器、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组件
KR20070051471A (ko) 고분자 분산형 액정 모드를 채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2081567A1 (ja) 液晶装置
KR101394319B1 (ko) 투명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18080B1 (ko)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292582B1 (ko) 백라이트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KR101189134B1 (ko) 엘이디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086511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374775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200978Y1 (ko) 반사형 액정표시소자
KR2005006887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