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72861U -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72861U
CN215172861U CN202121308245.2U CN202121308245U CN215172861U CN 215172861 U CN215172861 U CN 215172861U CN 202121308245 U CN202121308245 U CN 202121308245U CN 215172861 U CN215172861 U CN 215172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water
water blocking
blocking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082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显政
张海利
王全利
卢连云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Donghua Energy Sources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Donghua Energy Sources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Donghua Energy Sources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Donghua Energy Sources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082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72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72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72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包括:工作管;保温套管;预埋套管;第一阻水件,其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且设在所述预埋套管和保温套管之间;第二支撑套,其与所述保温套管密封设置;第二阻水组件,其具有弹性、且被挤压变形的位于所述预埋套管和第二支撑套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采用不同的阻水方式,即使在一种阻水方式失效的情况下,还具有另一阻水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有利于保证阻水效果。设置第一阻水件位于端部,形成阻水的第一层屏障,第二阻水组件为弹性密封形成第二层屏障。设置第二支撑套,使得第二阻水组件在第二支撑套和预埋套管之间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增加第二阻水组件的阻水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埋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以及地埋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地埋井是地埋管网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设置有不同用途的控制阀门、仪器和仪表等。地埋井中的控制阀门、仪器和仪表等因地下水、地表水浸蚀损坏是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
地下水浸蚀主要表现在井壁渗水、井壁的管道过孔与穿井地埋管道的接合缝隙渗水以及井底积水;地表水浸蚀主要表现在井盖与井口连接处存在接合缝隙,不能防止雨水等地表水漫过接合缝隙进入井体。
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地下水和地表水浸蚀的技术方案很多,例如对穿井管道与井壁上设置的过孔之间采用盘根密封,在水分的长期侵蚀下,盘根容易失效;并且穿井管道存在因热胀冷缩产生的轴向移动,特别是供热穿井管道轴向移动尤为明显,该移动加速了现有盘根密封失效。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密封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包括:
工作管;
保温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工作管的外侧;
预埋套管,其穿过地埋井的井壁、且套设在所述保温套管的外侧;
第一阻水件,其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且设在所述预埋套管和保温套管之间;
第二支撑套,其与所述保温套管密封设置;
第二阻水组件,其具有弹性、且被挤压变形的位于所述预埋套管和第二支撑套之间;
所述第一阻水件位于所述预埋套管远离所述地埋井的一端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水组件被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保温套管的内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其设在所述工作管和保温套管之间,在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撑套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保温套管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阻水组件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的,还包括所述预埋套管位于所述地埋井内一端的内侧的第三阻水件,所述第三阻水件采用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间隔设置。
基于上述的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管道过墙防水结构的地埋管道系统,防水效果好,且方便维修更换密封套管。
一种地埋管道系统,具有上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用于提高所述预埋套管和保温套管之间的阻水性能,并且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采用不同的阻水方式,即使在一种阻水方式失效的情况下,还具有另一阻水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有利于保证阻水效果。设置第一阻水件位于端部,形成阻水的第一层屏障,第二阻水组件为弹性密封形成第二层屏障。设置第二支撑套,使得第二阻水组件在第二支撑套和预埋套管之间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增加第二阻水组件的阻水密封性。通过设置保温套管且第二阻水组件套设在保温套管的外侧,避免了工作管中的流体温度对于第二阻水组件的影响,避免第二阻水组件的弹性老化;并且有利于工作管穿井壁段的保温,避免温度的散失。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保温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穿井管道结构位于地埋井外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穿井管道结构位于地埋井内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穿井管道结构位于地埋井外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穿井管道结构位于地埋井内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以靠近工作管轴线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包括:工作管10、保温套管20、预埋套管30,工作管10内用于输送工作液体,保温套管20套设在工作管10的外侧,在工作管10和保温套管20之间保温层21。预埋套管30是在修建地埋井时预埋的,预埋套管30穿过地埋井100的井壁101,也就是预埋套管30的一端位于地埋井100内、一端位于地埋井100外,预埋套管30套设在保温套管20的外侧。在预埋套管30和保温套管20之间设有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第一阻水件32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第一阻水件32位于预埋套管30远离地埋井100的一端的内侧。第二支撑套70与保温套管20密封设置,第二支撑套70位于第二阻水组件33的内侧、用于支撑第二阻水组件33;第二阻水组件33具有弹性,第二阻水组件33被挤压变形的位于预埋套管30和第二支撑套70之间,实现预埋套管30和第二支撑套70之间的密封阻水,并且第二支撑套70与保温套管20密封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用于提高预埋套管30和保温套管20之间的阻水性能;并且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采用不同的阻水方式,即使在一种阻水方式失效的情况下,还具有另一阻水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有利于保证阻水效果。设置第一阻水件32位于端部,形成阻水的第一层屏障,第二阻水组件33为弹性密封形成第二层屏障。设置第二支撑套70,使得第二阻水组件33在第二支撑套70和预埋套管30之间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增加第二阻水组件33的阻水密封性。通过设置保温套管20且第二阻水组件33套设在保温套管的外侧,避免了工作管10中的流体温度对于第二阻水组件33的影响,避免第二阻水组件33的弹性老化;并且有利于工作管10穿井壁段的保温,避免温度的散失。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间隔设置,有利于为第一阻水件32遇水膨胀提供空间,并且也为在工作管10冷热变化的伸缩时,为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预留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套70位于保温套管20的内侧,保温套管20采用非金属材质,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金属的生锈腐蚀等问题。保温套管20优选为聚乙烯材质,在保温层21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支撑套70的第二凹槽212,第二支撑套70位于第二凹槽212内,保温层21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
为了增加第二阻水组件33的阻水效果,第二阻水组件33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圈。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避免在第二阻水组件33套装到保温套管20外侧后,安装到预埋套管30内时第二阻水组件33的滚动,保证第二阻水组件33位于第二支撑套70的外侧。
管道过墙防水结构还包括预埋套管30位于地埋井100内的一端的内侧的第三阻水件34,第三阻水件34采用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的材料。第三阻水件34和第二阻水组件33间隔设置
尽管设置了第一阻水件32、第二阻水组件33、第三阻水件34,但可能还是会有微量的水通过预埋套管30和保温套管20之间渗入。因而地埋管道系统还设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套管40,密封套管40套设在保温套管20的外侧,密封套管40的一端与预埋套管30位于地埋井内的一端密封固定、另一端与保温套管20密封固定;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通过套设在密封套管40外侧的第一管夹41固定。
为了实现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的密封,需要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之间紧密压紧,因而设置第一支撑套50。第一支撑套50位于保温套管20的内侧、用于支撑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之间的密封固定,第一支撑套50可以支持第一管夹41提供的径向向内的力,使得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之间压紧,实现密封。在保温层21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支撑套50的凹槽211,第一支撑套50位于凹槽211内,保温层21采用硬质聚氨酯泡沫。
密封套管40采用非金属材质的波纹管,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金属的生锈腐蚀等问题。密封套管40优选设置为具有弹性的材质,有利于在被施加压力后的变形,增加密封性。穿井管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条42,第一密封条42位于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之间,用于增加两者时间的密封。
对于密封套管40与预埋套管30之间的密封固定,密封套管40与预埋套管30通过第二管夹43固定。预埋套管30位于地埋井内的一端设有支撑固定部31,密封套管40的一端与支撑固定部31密封。
预埋套管30采用金属材质,支撑固定部31也采用金属材质,以保证支撑性能。支撑固定部31具有密封固定在预埋套管30外侧的支撑部311和与支撑部311密封固定的固定部312,支撑部311与预埋套管30焊接密封固定,固定部312与支撑部311焊接密封固定,固定部312向远离预埋套管30方向延伸,密封套管40的一端与固定部312通过第二管夹43密封。
为了保护密封套管40,还设有保护套管60,保护套管60套设在密封套管40的外侧,保护套管60位于支撑部311的外侧。
参见图5-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支撑套的位置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套位于保温套管20的外侧,其他可以采用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包括:工作管10、保温套管20、预埋套管30,工作管10内用于输送工作液体,保温套管20套设在工作管10的外侧,在工作管10和保温套管20之间保温层21。预埋套管30是在修建地埋井时预埋的,预埋套管30穿过地埋井100的井壁101,也就是预埋套管30的一端位于地埋井100内、一端位于地埋井100外,预埋套管30套设在保温套管20的外侧。在预埋套管30和保温套管20之间设有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第一阻水件32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第一阻水件32位于预埋套管30远离地埋井100的一端的内侧。第二支撑套70与保温套管20密封设置,第二支撑套70位于第二阻水组件33的内侧、用于支撑第二阻水组件33;第二阻水组件33具有弹性,第二阻水组件33被挤压变形的位于预埋套管30和第二支撑套70之间,实现预埋套管30和第二支撑套70之间的密封阻水,并且第二支撑套70与保温套管20密封设置。
通过设置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用于提高预埋套管30和保温套管20之间的阻水性能;并且第一阻水件32和第二阻水组件33采用不同的阻水方式,即使在一种阻水方式失效的情况下,还具有另一阻水方式继续发挥作用,有利于保证阻水效果。设置第一阻水件32位于端部,形成阻水的第一层屏障,第二阻水组件33为弹性密封形成第二层屏障。设置第二支撑套70,使得第二阻水组件33在第二支撑套70和预埋套管30之间被挤压变形,有利于增加第二阻水组件33的阻水密封性。通过设置保温套管20且第二阻水组件33套设在保温套管的外侧,避免了工作管10中的流体温度对于第二阻水组件33的影响,避免第二阻水组件33的弹性老化;并且有利于工作管10穿井壁段的保温,避免温度的散失。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套70位于保温套管20的外侧,第二支撑套70和保温套管20之间密封设置。第二阻水组件33直接套设在第二支撑套7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套50位于保温套管20的外侧,第一支撑套50采用金属材质,第一支撑套50与保温套管20之间密封设置,第一支撑套50可以支持第一管夹41提供的径向向内的力,使得密封套管40的另一端压紧,实现密封。
密封套管40采用非金属材质的波纹管,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金属的生锈腐蚀等问题。密封套管40优选设置为具有弹性的材质,有利于在被施加压力后的变形,增加密封性。穿井管道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条42,第一密封条42位于密封套管40与保温套管20之间,用于增加两者时间的密封。
优选设置第一支撑套50为槽形,也就是第一支撑套50的径向截面为槽形,使得可以将第一密封条42和密封套管40的另一端位于第一支撑套50的槽形内。避免了第一密封条42的错位,有利于增加密封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管;
保温套管,其套设在所述工作管的外侧;
预埋套管,其穿过地埋井的井壁、且套设在所述保温套管的外侧;
第一阻水件,其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且设在所述预埋套管和保温套管之间;
第二支撑套,其与所述保温套管密封设置;
第二阻水组件,其具有弹性、且被挤压变形的位于所述预埋套管和第二支撑套之间;
所述第一阻水件位于所述预埋套管远离所述地埋井的一端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保温套管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其设在所述工作管和保温套管之间,在所述保温层的外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支撑套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套位于所述保温套管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水组件为多个并排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预埋套管位于所述地埋井内一端的内侧的第三阻水件,所述第三阻水件采用可遇水膨胀实现阻水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水件和第二阻水组件间隔设置。
10.一种地埋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过墙防水结构。
CN202121308245.2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Active CN215172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245.2U CN2151728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08245.2U CN2151728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72861U true CN21517286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08245.2U Active CN215172861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72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25471A1 (en) Self adjusting gasket for pipe joints
US9140386B2 (en) Anchor system for pre-insulated piping
CN215172861U (zh) 一种管道过墙防水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CN215172860U (zh) 一种管道过孔防水密封结构及地埋管道系统
CN209891254U (zh) 一种综合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
CN210318851U (zh) 一种建筑保温墙结构
CN221221739U (zh) 管道穿墙处的防渗水结构
CN210978986U (zh) 一种聚氨酯预制直埋保温管
EP1509719B1 (en) Seal assembly
CN213271398U (zh) 一种穿墙管道防水处理结构
CN219866685U (zh) 一种可更换波纹管的防水器
CN210564385U (zh) 一种在油管内可拆卸的内保温油管
CN21128902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顶板穿水管的防水结构
CN219866684U (zh) 一种地埋穿墙用防水器
CN212840099U (zh) 一种管道防水处理装置
CN201680091U (zh) 大挠度松套补偿接头
CN101694257A (zh) 大挠度松套补偿接头
CN211475104U (zh) 一种双层轴向中空管结构
CN218236583U (zh) 井室密封保温防水式波纹补偿器
CN218564600U (zh) 一种穿混凝土底板的地源热泵pe管道防水套管
CN220416476U (zh) 一种非金属双防护井壁止水密封装置
CN218326608U (zh) 一种管道与井室连接处防渗水结构
CN217713957U (zh) 交联聚乙烯保温管
CN217422434U (zh) 用于管道穿墙处的柔性密封防水装置及地下井
CN218762085U (zh) 一种波纹管套筒复合多层密封直埋补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