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6606U -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6606U
CN215166606U CN202022973418.4U CN202022973418U CN215166606U CN 215166606 U CN215166606 U CN 215166606U CN 202022973418 U CN202022973418 U CN 202022973418U CN 215166606 U CN215166606 U CN 215166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rod
fixed
tenon
horizontal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341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nyac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yac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yac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yache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341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6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6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6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斜杆卯,所述固定横杆的前表面通过第一斜杆卯连接有右固定斜杆,所述右固定斜杆的前表面设置有左固定斜杆;所述固定横杆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横杆榫,所述固定横杆的左端通过横杆榫活动连接有第一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横杆榫相配合的横杆卯,所述第一纵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纵杆通过第二凸块活动连接有吸能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卯榫结构实现了杆件之间的连接,使得连接节点的变形能力增强,另外在杆件之间连接有吸能块,在卯榫连接与吸能块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大幅的吸收地震的能量,达到抗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国内外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仍是通过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即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提高结构刚度等方法来加强结构的抗震能力。
但结构的用料多,结构的刚度和质量也随之增大,地震作用也越大,导致建筑物结构所吸收的能量增多,这些能量的耗散又是通过构件产生非弹性形变,出现裂缝或破坏来实现的,其结果是结构发生破坏或倒塌。因此,一种能够实现抗震效果的简单结构有了很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斜杆卯,所述固定横杆的前表面通过第一斜杆卯连接有右固定斜杆,所述右固定斜杆的前表面设置有左固定斜杆;
所述固定横杆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横杆榫,所述固定横杆的左端通过横杆榫活动连接有第一纵杆,所述第一纵杆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横杆榫相配合的横杆卯,所述第一纵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纵杆通过第二凸块活动连接有吸能块,所述吸能块的上侧壁与下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吸能块通过第一凹槽活动连接有第二纵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纵杆的上端设置有斜三角卯,所述第二纵杆通过斜三角卯活动连接有第一横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右固定斜杆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一斜杆卯配合的第二斜杆卯,所述右固定斜杆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三斜杆卯,所述左固定斜杆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三斜杆卯配合的第一斜杆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右固定斜杆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所述右固定斜杆的上端通过菱形榫与上侧的第一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右固定斜杆的下端通过菱形榫与下侧第二横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左固定斜杆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所述左固定斜杆的上端通过菱形榫与上侧的第二横杆活动连接,所述左固定斜杆的下端通过菱形榫与下侧第一横杆活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设置有与斜三角卯配合的斜三角榫,所述第一横杆的下侧壁设置有正三角卯,所述第一横杆的上侧壁与第二横杆的下侧壁均设置有与菱形榫配合的菱形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横杆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第二横杆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吸能块为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块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块的侧棱处设置有吸能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通过卯榫结构实现了杆件之间的连接,使得连接节点的变形能力增强,使得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能够消耗一部分地震的能量,从而起到抗震效果。
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通过固定横杆、右固定斜杆、左固定斜杆实现了方形框架的固定,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
3、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设置了在杆件之间连接有吸能块,吸能块能够在地震时变形,从而吸收一部分的地震能量,大大提高了抗震效果。
4、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组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固定横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右固定斜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第一横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第一横杆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的吸能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第一纵杆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第二纵杆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
1、固定横杆;2、左固定斜杆;3、右固定斜杆;4、第一横杆;5、吸能块;6、第二横杆;7、第一纵杆;8、第二纵杆;9、斜三角榫;10、正三角卯;11、第二凹槽;12、第一凸块;13、第一斜杆卯;14、横杆榫;15、第一凹槽;16、吸能凹槽;17、吸能孔;18、菱形卯;19、第二斜杆卯;20、第三斜杆卯;21、菱形榫;22、第二凸块;23、横杆卯;24、斜三角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固定横杆1,其特征在于:固定横杆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斜杆卯13,固定横杆1的前表面通过第一斜杆卯13连接有右固定斜杆3,右固定斜杆3的前表面设置有左固定斜杆2,右固定斜杆3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一斜杆卯13配合的第二斜杆卯19,右固定斜杆3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三斜杆卯20,左固定斜杆2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三斜杆卯20配合的第一斜杆卯13,右固定斜杆3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21,右固定斜杆3的上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上侧的第一横杆4活动连接,右固定斜杆3的下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下侧第二横杆6活动连接,左固定斜杆2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21,左固定斜杆2的上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上侧的第二横杆6活动连接,左固定斜杆2的下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下侧第一横杆4活动连接。
固定横杆1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横杆榫14,固定横杆1的左端通过横杆榫14活动连接有第一纵杆7,第一纵杆7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横杆榫14相配合的横杆卯23,第一纵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22,第一纵杆7通过第二凸块22活动连接有吸能块5,吸能块5为空心的管状结构,吸能块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吸能孔17,吸能块5的侧棱处设置有吸能凹槽16,吸能块5的上侧壁与下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凹槽15,吸能块5通过第一凹槽15活动连接有第二纵杆8,第二纵杆8的上端设置有斜三角卯24,第二纵杆8通过斜三角卯24活动连接有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的左端设置有与斜三角卯24配合的斜三角榫9,第一横杆4的下侧壁设置有正三角卯10,第一横杆4的上侧壁与第二横杆6的下侧壁均设置有与菱形榫21配合的菱形卯18,第一横杆4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11,第一横杆4的右端与第二横杆6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2。
工作原理:在受到较小的震动时,该结构的固定横杆1、右固定斜杆2、左固定斜杆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当震动强度继续提高时,该结构由于采用卯榫结构,而榫卯连接的连接节点的变形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能够消耗掉一部分地震的能量,当震动程度达到阈值时,杆件之间的挤压将使吸能块5的吸能凹槽16与吸能孔17发生形变,进一步消耗地震的能量,达到抗震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包括固定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横杆(1)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斜杆卯(13),所述固定横杆(1)的前表面通过第一斜杆卯(13)连接有右固定斜杆(3),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前表面设置有左固定斜杆(2);
所述固定横杆(1)的左端与右端均设置有横杆榫(14),所述固定横杆(1)的左端通过横杆榫(14)活动连接有第一纵杆(7),所述第一纵杆(7)的左侧壁设置有与横杆榫(14)相配合的横杆卯(23),所述第一纵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22),所述第一纵杆(7)通过第二凸块(22)活动连接有吸能块(5),所述吸能块(5)的上侧壁与下侧壁均设置有第一凹槽(15),所述吸能块(5)通过第一凹槽(15)活动连接有第二纵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杆(8)的上端设置有斜三角卯(24),所述第二纵杆(8)通过斜三角卯(24)活动连接有第一横杆(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一斜杆卯(13)配合的第二斜杆卯(19),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三斜杆卯(20),所述左固定斜杆(2)的后侧壁设置有与第三斜杆卯(20)配合的第一斜杆卯(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21),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上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上侧的第一横杆(4)活动连接,所述右固定斜杆(3)的下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下侧第二横杆(6)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斜杆(2)的上端与下端均设置有菱形榫(21),所述左固定斜杆(2)的上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上侧的第二横杆(6)活动连接,所述左固定斜杆(2)的下端通过菱形榫(21)与下侧第一横杆(4)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4)的左端设置有与斜三角卯(24)配合的斜三角榫(9),所述第一横杆(4)的下侧壁设置有正三角卯(10),所述第一横杆(4)的上侧壁与第二横杆(6)的下侧壁均设置有与菱形榫(21)配合的菱形卯(1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4)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横杆(4)的右端与第二横杆(6)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5)为空心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块(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吸能孔(17),所述吸能块(5)的侧棱处设置有吸能凹槽(16)。
CN202022973418.4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Active CN215166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418.4U CN215166606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418.4U CN215166606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6606U true CN21516660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3418.4U Active CN215166606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6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9628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加固结构
CN215406545U (zh) 一种钢结构耗能梁柱节点
CN21043947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与钢管柱抗震连接机构
CN105155684A (zh) 用于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钢框架一体化构件及其装配方法
CN21164727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塑料建筑模板
CN109339235B (zh) 一种便于提高稳定性的高层建筑薄壁钢结构
CN21516660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的节能抗震建筑结构
CN211898584U (zh)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CN210238788U (zh) 一种稳定型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110792167A (zh) 带有减震装置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4614888U (zh) 一种建筑结构楼板加固结构
CN213296735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弹性减震连接结构
CN21350970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楼面梁加固结构
CN210134533U (zh) 一种装配式钢木耗能减震节点
CN211257387U (zh) 一种便于拆除和更换的减震装置
CN211690752U (zh) 带有减震装置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0217207U (zh) 一种传统木结构中砖砌体填充墙平面外加固装置
CN210067025U (zh) 一种节能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弹性抗震结构
CN216157291U (zh) 一种建筑用分离式减震钢加强肋板
CN112412086A (zh) 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205935194U (zh) 一种多高层建筑用钢结构框架
CN218952412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钢结构节点
CN214461391U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结构
CN214364053U (zh) 一种新型抗震钢结构
CN21400664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支撑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