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7803U -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7803U
CN215157803U CN202023138540.6U CN202023138540U CN215157803U CN 215157803 U CN215157803 U CN 215157803U CN 202023138540 U CN202023138540 U CN 202023138540U CN 215157803 U CN215157803 U CN 215157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wing
recycling bin
overhead
cover plat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85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洋
邓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jian Penggai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jian Penggai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jian Penggai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jian Penggai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385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7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7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7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10Wast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transfer or storage, e.g. segregated refuse collecting, electric or hybrid propulsion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投放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包括投放台、投放筒及回收桶,投放台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投放台具有容腔,回收桶放置在容腔,回收桶的顶部形成回收口,回收口朝向投放筒的方向布置;投放台包括封盖板,投放筒安设封盖板,投放筒与容腔通过封盖板呈阻绝或连通布置。投放台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降低垃圾分类投放结构的占用空间,同时,提高架空层的利用率;用户需要投放垃圾时,将垃圾投放在投放筒的内部,封盖板使投放筒与容腔呈连通布置,实现将投放筒的垃圾转移至回收桶,然后,通过封盖板使投放筒与容腔呈阻隔布置,进而使容腔呈封闭状态,避免异味散发,也避免异味导致空气污染,避免影响人们生活。

Description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垃圾分类投放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背景技术
架空层,是指建筑物深基础或坡地建筑吊脚架空部位不回填土石方形成的建筑空间;架空层利用率不高,一般处于空置状态,造成浪费。
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生活垃圾,通过将垃圾装在特定容器,如垃圾桶,实现垃圾的收集,便于后续对垃圾的处理。
现有技术中,垃圾桶呈裸露布置,易产生异味,导致空气产生污染,也会让人闻起来很难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投放产生异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包括投放台、投放筒以及回收桶,所述投放台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所述投放台具有容腔,所述回收桶放置在所述容腔,所述回收桶的顶部形成回收口,所述回收口朝向所述投放筒的方向布置;所述投放台包括封盖板,所述投放筒安设所述封盖板,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通过所述封盖板呈阻绝或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台具有侧开口,所述容腔通过所述侧开口与外部呈连通布置;所述投放台安设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侧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滚动轮,所述滚动轮呈滚动布置时,带动所述回收桶呈移动布置;所述投放台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处于所述容腔,所述定位件朝上凸起布置,所述定位件用于抵触定位所述滚动轮;当所述滚动轮抵触所述定位件时,所述回收口与所述投放筒呈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筒的顶部具有投放口,用户通过所述投放口将垃圾投掷至所述投放筒的内部;所述投放筒包括投放板和感应器,所述投放板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投放口,所述感应器用于控制所述投放板封闭或开启所述投放口。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用于控制所述封盖板,使所述封盖板阻绝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或使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呈连通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板设有消毒器,所述消毒器用于对所述容器进行消毒;所述消毒器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处于所述回收桶的上方,所述喷淋头用于朝向所述回收桶喷射消毒喷雾。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板设有灭火器和烟雾感应器,所述烟雾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容腔的烟雾状态,且控制所述灭火器;所述灭火器喷射干粉实现灭火,或者,所述灭火器喷射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实现灭火,或者,所述灭火器喷射液态二氧化碳实现灭火。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台设有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器和除臭管,所述除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腔呈连通布置,所述除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除臭器呈连通布置;所述除臭器的内部设置有催化剂,刺激性气体通过所述除臭管进入所述除臭器与催化剂反应。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台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外端与污水处理器呈连接布置;所述回收桶的底部设有回液斗,所述回液斗呈上大下小锥形状布置,所述回液斗的底部形成回液口,所述回液口与所述排污口呈上下对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桶设有高度传感器,所述回收桶预设有限制高度,所述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回收桶的垃圾是否超过所述限制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投放台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降低垃圾分类投放结构的占用空间,同时,提高架空层的利用率;用户需要投放垃圾时,将垃圾投放在投放筒的内部,封盖板使投放筒与容腔呈连通布置,实现将投放筒的垃圾转移至回收桶,然后,通过封盖板使投放筒与容腔呈阻隔布置,进而使容腔呈封闭状态,避免异味散发,也避免异味导致空气污染,避免影响人们生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的投放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包括投放台1、投放筒2以及回收桶3,投放台1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投放台1具有容腔,回收桶3放置在容腔,回收桶3的顶部形成回收口,回收口朝向投放筒2的方向布置;投放台1包括封盖板,投放筒2安设封盖板,投放筒2与容腔通过封盖板呈阻绝或连通布置。
上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投放台1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降低垃圾分类投放结构的占用空间,同时,提高架空层的利用率;用户需要投放垃圾时,将垃圾投放在投放筒2的内部,封盖板使投放筒2与容腔呈连通布置,实现将投放筒2的垃圾转移至回收桶3,然后,通过封盖板使投放筒2与容腔呈阻隔布置,进而使容腔呈封闭状态,避免异味散发,也避免异味导致空气污染,避免影响人们生活。
另外,回收桶3设置在容腔中,避免裸露布置,极大降低占用空间,同时,避免异味散发。
投放台1具有侧开口11,容腔通过侧开口11与外部呈连通布置;投放台1安设有自动门4,自动门4用于开启或关闭侧开口11;这样,通过侧开口11,实现将回收桶3移动至外部,便于回收桶3的垃圾进行处理,也便于清空回收桶3中的垃圾。
自动门4可以是自动卷闸门,实现侧开口11的开启和关闭。
包括清运区,清运区与投放台1的侧开口11呈对应布置,这样,垃圾车行驶至清运区,自动门4开启侧开口11,将回收桶3转移至清运区,便于回收桶3中的垃圾转移至垃圾车,便于后续对垃圾的处理。
回收桶3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滚动轮31,滚动轮31呈滚动布置时,带动回收桶3呈移动布置;投放台1设有定位件7,定位件7处于容腔,定位件7朝上凸起布置,定位件7用于抵触定位滚动轮31;当滚动轮31抵触定位件7时,回收口与投放筒2呈对应布置;这样,在定位件7的作用下,便于回收桶3分放置定位,便于将投放筒2的垃圾通过回收口转移至回收桶3。
投放台1设有移动轨道和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用于驱动移动轨道,滚动轮31抵触在移动轨道上,移动轨道驱动滚动轮31滚动,实现回收桶3的移动;这样,需要将回收桶3的垃圾转移至垃圾车时,移动电机通过移动轨道驱动回收桶3移动出容腔,便于垃圾的转移。
移动轨道包括多个滚柱和驱动轴,各个滚柱呈依序排列布置,驱动轴用于驱动各个滚柱旋转,通过滚柱旋转,实现驱动回收桶3移动。
或者,通过皮带带动,移动轨道包括皮带件,自上而下方向,滚动轮31抵触皮带件,通过驱动皮带件移动,实现驱动回收桶3移动。
移动轨道包括引导段,引导段朝外呈扩口布置,便于回收桶3返回至容腔,也便于回收桶3中的垃圾转移。
投放筒2的顶部具有投放口,用户通过投放口将垃圾投掷至投放筒2的内部;投放筒2包括投放板和感应器,投放板用于封闭或开启投放口,感应器用于控制投放板封闭或开启投放口;这样,在不需要投放垃圾时,感应器没有检测到用户,控制投放板封闭投放口,避免异味散发;当需要投放垃圾时,感应器检测到用户,控制投放板开启投放口,便于用于垃圾的投放。
感应器用于控制封盖板,使封盖板阻绝投放筒2与容腔,或使投放筒2与容腔呈连通布置;这样,正常状态下,封盖板使投放筒2与容腔呈阻隔布置,使容腔呈封闭状态,避免回收桶3的异味散发;只有等到用于投放垃圾完毕,离开后,投放板封闭投放口,然后,封盖板才使投放筒2与容腔呈连通布置,使投放筒2的垃圾转移至回收桶3,极大降低异味的散发,避免异味导致空气污染,避免异味影响人们生活。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包括控制件,控制件预设有控制程序,通过控制件,实现对投放板、封盖板、消毒器5、灭火器6、烟雾感应器、除臭装置、高度传感器等的控制。
封盖板设有消毒器5,消毒器5用于对容器进行消毒;消毒器5包括喷淋头,喷淋头处于回收桶3的上方,喷淋头用于朝向回收桶3喷射消毒喷雾;这样,可以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实现定时消毒,也可以即使投放即使消毒,根据具体的情况,控制件控制消毒器5的工作。
或者,消毒器5可以是消毒灯,消毒灯朝向容腔发射紫外消毒光线,实现对容腔进行消毒,也实现对回收桶3进行消毒。
封盖板设有灭火器6和烟雾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用于检测容腔的烟雾状态,且控制灭火器6;灭火器6喷射干粉实现灭火,或者,灭火器6喷射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实现灭火,或者,灭火器6喷射液态二氧化碳实现灭火。
这样,当回收桶3出现火苗,产生烟雾,烟雾感应器检测到烟雾,灭火器6启动,对回收桶3喷射灭火物质,实现灭火。
当然,灭火器6和烟雾感应器可以安设在投放筒2中,当投放筒2出现火苗,产生烟雾,烟雾感应器检测到烟雾,灭火器6启动,对投放筒2喷射灭火物质,实现灭火。
投放台1设有除臭装置,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器和除臭管,除臭管的一端与容腔呈连通布置,除臭管的另一端与除臭器呈连通布置;除臭器的内部设置有催化剂,刺激性气体通过除臭管进入除臭器与催化剂反应。
这样,在容腔中的异味,通过除臭管进入除臭器,与催化剂反应,实现异味的清除。
除臭装置包括抽气泵,抽气泵安设除臭管,抽气泵用于抽取容腔中的异味气体,便于异味气体通过除臭管进入除臭器。
投放台1设有排污管,排污管的内端形成排污口,排污管的外端与污水处理器呈连接布置;回收桶3的底部设有回液斗,回液斗呈上大下小锥形状布置,回液斗的底部形成回液口,回液口与排污口呈上下对应布置;这样,对污水起到收集和处理,降低细菌的滋生,和异味的残留。
回收桶3设有高度传感器,回收桶3预设有限制高度,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收桶3的垃圾是否超过限制高度;这样,后台可以清楚回收桶3的垃圾投放量,避免垃圾满溢出回收桶3。
包括多个投放筒2,不同的投放筒2对应不同的垃圾投放,实现垃圾分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投放台、投放筒以及回收桶,所述投放台设置在建筑的架空层,所述投放台具有容腔,所述回收桶放置在所述容腔,所述回收桶的顶部形成回收口,所述回收口朝向所述投放筒的方向布置;所述投放台包括封盖板,所述投放筒安设所述封盖板,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通过所述封盖板呈阻绝或连通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台具有侧开口,所述容腔通过所述侧开口与外部呈连通布置;所述投放台安设有自动门,所述自动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侧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滚动轮,所述滚动轮呈滚动布置时,带动所述回收桶呈移动布置;所述投放台设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处于所述容腔,所述定位件朝上凸起布置,所述定位件用于抵触定位所述滚动轮;当所述滚动轮抵触所述定位件时,所述回收口与所述投放筒呈对应布置。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筒的顶部具有投放口,用户通过所述投放口将垃圾投掷至所述投放筒的内部;所述投放筒包括投放板和感应器,所述投放板用于封闭或开启所述投放口,所述感应器用于控制所述投放板封闭或开启所述投放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用于控制所述封盖板,使所述封盖板阻绝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或使所述投放筒与所述容腔呈连通布置。
6.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板设有消毒器,所述消毒器用于对所述容腔进行消毒;所述消毒器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处于所述回收桶的上方,所述喷淋头用于朝向所述回收桶喷射消毒喷雾。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板设有灭火器和烟雾感应器,所述烟雾感应器用于检测所述容腔的烟雾状态,且控制所述灭火器;所述灭火器喷射干粉实现灭火,或者,所述灭火器喷射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实现灭火,或者,所述灭火器喷射液态二氧化碳实现灭火。
8.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台设有除臭装置,所述除臭装置包括除臭器和除臭管,所述除臭管的一端与所述容腔呈连通布置,所述除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除臭器呈连通布置;所述除臭器的内部设置有催化剂,刺激性气体通过所述除臭管进入所述除臭器与催化剂反应。
9.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台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端形成排污口,所述排污管的外端与污水处理器呈连接布置;所述回收桶的底部设有回液斗,所述回液斗呈上大下小锥形状布置,所述回液斗的底部形成回液口,所述回液口与所述排污口呈上下对应布置。
10.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桶设有高度传感器,所述回收桶预设有限制高度,所述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回收桶的垃圾是否超过所述限制高度。
CN202023138540.6U 2020-12-23 2020-12-23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Active CN215157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8540.6U CN21515780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8540.6U CN21515780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7803U true CN21515780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8540.6U Active CN21515780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7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75974A (zh) 一种城市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及使用其的设备
KR101897435B1 (ko) 악취제거 기능이 구비된 음식물 쓰레기 수거장치
CN111453246B (zh) 一种防控有机废弃物滋生、扩散病菌的垃圾收集系统
KR101158036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악취제거탈취장치
KR101254750B1 (ko) 악취물 수집 보관용 콘테이너
CN215157803U (zh) 架空层垃圾分类投放结构
CN109051456B (zh) 具有自动开关功能的密封型车载智能垃圾箱及使用方法
CN110683259A (zh) 智能垃圾分类压缩贮存机
CN113335796B (zh) 一种一站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房
KR101759466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수거장치의 악취제거 시스템
CN212244744U (zh) 一种防控有机废弃物滋生、扩散病菌的垃圾收集装置
KR930011166B1 (ko) 빌딩용 쓰레기수거장치
CN212984494U (zh) 一种垂直管道式垃圾分类收集装置
US20120233758A1 (en) On-demand waste transport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low water or water free waste disposal devices
CN208948118U (zh) 一种垃圾暂存间
CN211572428U (zh) 一种楼宇生活垃圾分类装置
KR101201295B1 (ko) 집합주택의 생활쓰레기 처리 장치
CN111907989A (zh) 厨余垃圾运送方法、厨余垃圾运输车
CN111470225A (zh) 自动化防疫垃圾回收机
KR100766395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통 소독장치
CN215516995U (zh) 一种垃圾处理用除臭设备
KR101577014B1 (ko) 살처분 가축 사체의 자원화를 위한 친환경 액비제조방법
CN116748283B (zh) 一种有机生活垃圾处理设备
CN211226735U (zh) 一种纸托成型机的废水回收系统
CN217970269U (zh) 一种拆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