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7264U - 容器盖和容器 - Google Patents

容器盖和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7264U
CN215157264U CN202120664396.5U CN202120664396U CN215157264U CN 215157264 U CN215157264 U CN 215157264U CN 202120664396 U CN202120664396 U CN 202120664396U CN 215157264 U CN215157264 U CN 215157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container
housing
engaging portion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43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43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7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7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7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容器盖和容器,所述容器盖包括内盖组件、内塞壳体以及外盖,所述内盖组件具有用于包裹电子元件的密闭空腔;所述内塞壳体具有安装腔和顶端开口,所述内盖组件通过所述顶端开口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组件的外周,所述外盖包括用于与容器本体的开口部连接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塞壳体间隔设置以用于容纳所述开口部。通过在内盖组件上设置用于密封包裹电子元件的密封空腔,能够避免电子元件在清洗时接触清洗液,从而在不损坏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通过将内盖组件与内塞壳体两者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可以方便对智能型的容器盖进行清洗。

Description

容器盖和容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盖和具有该容器盖的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洁,尤其是用于储存食物或饮用品的容器,例如水杯,容器盖具有凹凸结构,外盖和内塞之间的缝隙较小,不容易清洗。另外,随着电子化产品的不断涌现,为了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容器的便利性,一部分容器的容器盖中已经嵌入了电子元件,例如,在杯盖中嵌入感温组件和显示组件,用于感测杯体内的液体温度并显示给用户,提高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为了保护电子元件,嵌入有电子元件的容器盖通常不具有可拆卸结构,不方便进行容器盖的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洗且具有电子元件的容器盖和具有该容器盖的容器。
针对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器盖,所述容器盖包括内盖组件、内塞壳体以及外盖,所述内盖组件具有用于包裹电子元件的密闭空腔;所述内塞壳体具有安装腔和顶端开口,所述内盖组件通过所述顶端开口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组件的外周,所述外盖包括用于与容器本体的开口部连接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内塞壳体间隔设置以用于容纳所述开口部。
本公开通过将内盖组件设置为具有内部密封空腔,可以作为包裹电子元件的密封空腔,该内盖组件与内塞壳体两者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方便拆卸后清洗。除此,由于电子元件被密封空腔包裹,清洗液无法与电子元件接触,从而提高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容器盖还包括具有探头的电子元件,所述电子元件设置在所述密闭空腔中,所述内盖组件的底部和所述内塞壳体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探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暴露于所述内塞壳体的外部。如此设置,探头能够暴露于内塞壳体的外部,从而能够直接接触到容器中的食物,提高电子元件的敏感性。
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组件包括内盖壳体和顶盖,所述密闭空腔由所述内盖壳体和所述顶盖包围形成,所述内盖壳体具有顶部开口,所述顶盖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顶部开口上,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内盖壳体的底壁上。如此设置,顶盖和内盖壳体可拆卸连接,降低了内盖组件的成型工艺,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除此,还方便电子元件的维修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可选地,所述顶盖包括顶盖本体、第一筒体以及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筒体从所述顶盖本体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延伸,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上,所述内盖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如此设置,顶盖和内盖壳体卡扣连接,从而提高了两者连接的便捷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两者中的一者为凹槽,两者中的另一者为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得所述顶盖与所述内盖壳体卡扣连接。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内盖组件还包括探头密封圈,所述内盖组件的底壁轴向向外突出延伸有第二筒体,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二筒体设置,所述探头密封圈压紧于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探头之间,所述探头密封圈的外周壁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壁径向延伸有密封凸环,且所述密封凸环卡设于所述密封槽内。如此设置,在内盖组件的底壁设置第二筒体,增大了探头密封圈的容纳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盖组件的密封性。进一步地,通过在探头密封圈上设置环形密封槽且密封凸环与该环形密封槽卡合匹配,可以增大探头密封圈与第二筒体的接触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内盖组件的密封性。
可选地,所述电子元件还包括显示屏、电源、控制器,所述内盖组件的顶壁上设置有观察孔,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观察孔处,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探头以及所述显示屏电连接,其中,所述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源从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所述探头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电源上。如此设置,通过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源从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提高了电子元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盖还包括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压紧于所述电源的下方,所述弹性垫片上设置有供所述探头穿过的第三通孔,通过在电源下方设置弹性垫片,一方面,避免电源在使用过程中与内盖壳体发生撞击,从而提高了电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顶盖相对于内盖壳体盖合时,该弹性垫板被挤压,以对电源、控制器以及显示屏提供向上的抵压力,对电子元件进行纵向限位,从而提高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外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侧且从所述外套筒的内壁径向延伸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内盖组件和所述内塞壳体之间,以使得所述外盖相对于所述内盖组件和所述内塞壳体可转动,所述外套筒的内侧壁设置有能与所述开口部匹配的螺纹,以能够旋拧在容器本体上。如此设置,通过将支撑环可转动地卡设在内盖组件和所述内塞壳体之间,可使外盖相对于内盖组件和内塞壳体相对转动,在旋拧外盖时,内盖组件和内塞壳体可以不相对容器本体发生旋转,从而可以减少内塞壳体与容器本体之间的摩擦,提高容器盖的使用寿命,降低异响,提高容器盖的使用体验感。
可选地,所述内盖组件的顶部径向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一凸部,所述内塞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部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环设置于所述内塞壳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支撑环的内径小于所述内塞壳体的顶部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外径。如此设置,支撑环的结构简单,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的内侧边缘形成有支撑环翻边,所述第一凸部和/或所述内塞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环翻边的翻边槽。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外盖与内塞壳体脱离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容器盖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合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部的如上所述的容器盖。
本公开提供的容器盖和容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内盖组件上设置用于密封包裹电子元件的密封空腔,能够避免电子元件在清洗时接触清洗液,从而在不损坏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通过将内盖组件与内塞壳体两者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可以方便对智能型的容器盖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盖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容器盖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的容器盖与容器本体结合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内盖组件; 28、开口部;
40、电子元件; 100、容器盖;
110、内盖壳体; 111、内盖上壳;
112、内盖下壳; 113、第二筒体;
114、密封凸环; 115、第一凸部;
116、弹性凸块; 117、第一通孔;
120、顶盖; 121、顶盖本体;
122、第一筒体; 123、第一卡合部;
130、探头密封圈; 140、内盖密封圈;
150、顶盖密封圈; 160、弹性垫片;
170、观察孔; 200、容器本体;
210、外套筒; 220、支撑环;
230、支撑环翻边; 310、内塞壳体;
311、内塞本体; 312、内塞翻边;
313、第二通孔; 315、弹性卡止件;
320、内塞密封圈; 410、探头;
420、显示屏; 430、电源;
44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公开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器,该容器可以包括容器本体200和能够盖合在该容器本体200的开口部28上的容器盖100。
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容器盖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的容器盖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参照图1和图2,容器盖可以包括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内盖组件10具有用于包裹电子元件40的密闭空腔,内塞壳体310可以具有安装腔和顶端开口,安装腔可通过顶端开口与外界连通,内盖组件10通过该顶端开口可拆卸地容纳于安装腔内。本公开通过将内盖组件10设置为具有内部密封空腔,可以作为包裹电子元件40的密封空腔,该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两者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方便拆卸后清洗,由于电子元件40被密封空腔包裹,清洗液无法与电子元件40内部接触,从而提高了电子元件40的使用寿命。
通过在内盖组件10上设置用于密封包裹电子元件40的密封空腔,能够避免电子元件40在清洗时接触清洗液,从而在不损坏电子元件40的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通过将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两者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可以方便对智能型的容器盖100进行清洗。
作为示例,电子元件40可以包括具有探头410,该探头410可以暴露于内塞壳体310的外部,以能够与容器内容纳的食物接触,提高探头410检测的灵敏度。电子元件40的非探头部分可以密封在密封空腔内,以避免与清洗液或者食物接触,降低了电子元件40损坏的风险。
具体地,电子元件40的非探头部分可以固定于密闭空腔中,内盖组件10的底部和内塞壳体310的底部可以分别设置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313,该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313可以彼此连通,以使得探头410可以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313并暴露于内塞壳体310的外部。进一步地,探头410可以为金属探头,例如但不限于,探头410可以为感温探头,或者水质检测探头。
为了提高内盖组件10的密封性,内盖组件10还可以包括探头密封圈130,探头密封圈130的外周可以设置有环形密封槽,内盖组件10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延伸有第二筒体113,第一通孔117可以贯穿该第二筒体113内设置,探头密封圈130可以容纳于第二筒体113的内腔中,且第二筒体113的内侧壁径向延伸有密封凸环114,密封凸环114可以卡设于密封槽内。通过密封凸环114卡设在密封槽内,可以增大第二筒体113与探头密封圈130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筒体113与探头密封圈130之间的密封性。
探头密封圈130可以压紧于第二筒体113和探头410之间,从而实现第二筒体113和探头410之间的密封,可以防止清洗过程中清洗液经第一通孔117进入到密闭空腔内,也就避免了清洗液与电子元件40接触而导致电子元件40损坏,从而提高了电子元件40的使用寿命。
作为示例,电子元件40可以包括显示屏420、电源430、控制器440,内盖组件10的顶壁上可以设置有观察孔170,显示屏420可以固定于观察孔170处,电源430可以分别与控制器440、探头410以及显示屏420电连接,其中,显示屏420、控制器440以及电源430从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于密闭空腔内,探头410的顶端可以固定于电源430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420可以为触控显示屏,在初始状态下,该显示屏420处于暗屏状态,以降低电量损耗;在使用者需要了解容器内的食物的温度,或者需要了解容器内的水的水质的情况下,可以触摸该显示屏420,此时显示屏420可以变亮,以显示探头410的检测信息。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屏420、控制器440以及电源430大致可形成为圆饼状,为了使电子元件40稳定地支撑在密闭空腔中,位于下方的部件的直径不小于位于上方的部件的直径,例如但不限于,控制器440和电源430的直径可以相同且等于密闭空腔的内径,显示屏420的直径可以小于控制器440的直径。通过显示屏420、控制器440以及电源430三种中的至少一者的直径与密闭空腔的内径相同,可以实现对电子元件40的径向限位。可选地,显示屏420的顶面可以与内盖组件10的顶表面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电子元件40的连接稳定性,容器盖100还可以包括弹性垫片160,弹性垫片160可以压紧于电源430的下方,弹性垫片160上设置有供探头410穿过的第三通孔,由于弹性垫片160位于内盖组件10的密闭空腔中,第三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上方,探头410可以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313后暴露于内塞壳体310的外部,以能够与容器中容纳的食物或者汤水接触,从而实现温度或水质检测。弹性垫片16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以能够为电子元件40提供向上的压力,使电子元件40能够挤压于内盖组件10的顶壁和弹性垫片160之间,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弹性垫片160可以使显示屏420和电源430分别与内盖组件10的顶壁和弹性垫片160充分接触,实现了对电子元件40的轴向限位。可选地,弹性垫片160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可以采用橡胶或者树脂类材料制成。除此,弹性垫片160还可以避免电源430与内盖壳体110直接接触而产生碰撞,提高了电源430的使用寿命,从而可以提高电子元件4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电子元件40的组装,内盖组件10可以包括内盖壳体110和顶盖120,密闭空腔可以由内盖壳体110和顶盖120包围形成,内盖壳体110可以具有顶部开口,顶盖120可拆卸地盖合于顶部开口上,第一通孔117可以位于内盖壳体110的底壁上。具体地,可以先将弹性垫片160经顶部开口装入到内盖壳体110的空腔中,再将电子元件40的探头410朝向第三通孔,并经顶部开口装入到内盖壳体110的空腔内,向下按压电子元件40至弹性垫片160与内盖壳体110的底壁充分接触,再将顶盖120盖合在内盖壳体110的顶部开口处。
内盖壳体110与顶盖120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如附图所示,以内盖壳体110与顶盖120之间采用卡扣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顶盖120可以包括顶盖本体121、第一筒体122以及第一卡合部123,第一筒体122从顶盖本体121的底壁沿其轴向向下突出延伸,以形成为筒形壳体,第一卡合部123可以设置于第一筒体122上,内盖壳体110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123匹配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123和第二卡合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122与内盖壳体110的结合面上,在第一卡合部123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顶盖120可以盖合在内盖壳体110的顶部开口处。
第一卡合部123和第二卡合部两者中的一者可以为凹槽,两者中的另一者可以为与凹槽匹配的凸块,第一卡合部123与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得顶盖120与内盖壳体110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顶盖120的第一筒体122可以套设在内盖壳体110内,即第一筒体122可以插入到内盖壳体110的内腔中,且内盖壳体110的内径可以与第一筒体122的外径相同,以提高顶盖120与内盖壳体110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123可以设置在第一筒体122的外周壁上,在内盖壳体110的与第一卡合部123相对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卡合部123相匹配的第二卡合部,通过第一卡合部123和第二卡合部的卡合,可以实现内盖壳体110与顶盖120的卡扣连接。
作为示例,第一卡合部123可以为沿第一筒体122的周向延伸的凸环,第二卡合部可以为与凸环匹配的凹槽。更进一步地,凸环可以位于第一筒体122的底端,但不以此为限,实际上,凸环可以为第一筒体122的底端边缘的外翻边形成。作为可替代实施例,第一卡合部123可以凹槽,第二卡合部可以为与凹槽匹配的凸环。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盖壳体110和顶盖120之间的密封性,内盖壳体1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容纳顶盖120的凹槽,顶盖本体121径向突出于第一筒体122,且顶盖本体121的直径不大于凹槽的内径,且不小于内盖壳体110的内径,以使得顶盖本体121可以搭接在该凹槽上,通过设置该凹槽增大了内盖壳体110与顶盖本体1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地,内盖壳体110的顶表面与顶盖120的顶表面可以共面,以提高容器盖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内盖组件10的顶部可以突出于外盖20的顶部,以便于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拆卸时抓握内盖组件10,本实施例中,外盖20的顶部形成有朝向内盖组件10斜向下倾斜的表面,以使内盖组件10更方便抓握。
顶盖120的第一筒体122还可以套设在内盖壳体110的外侧(图未示),此种情况下,第一卡合部123可以形成在第一筒体122的内侧壁上,第二卡合部可以形成在内盖壳体110的外周壁上,在第一卡合部123与第二卡合部彼此卡合的情况下,顶盖120可以盖合在内盖壳体110的顶部开口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盖壳体110和顶盖120之间的密封性,内盖组件10还可以包括顶盖密封圈150,顶盖密封圈150可以设置于顶盖120与内盖壳体110的结合面上。如图3所示,在内盖壳体110与顶盖120的结合面设置有用于容纳顶盖密封圈150的密封槽,该密封槽可以为由顶盖本体121的底表面凹陷形成的第一密封槽和由凹槽的槽底凹陷形成的第二密封槽对接形成。如图所示,密封槽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但不以此为限,密封槽与顶盖密封圈150匹配即可。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降低内盖壳体110的成型工艺,内盖壳体110可以包括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内盖下壳112固定在内盖上壳111上,第一通孔117可以设置于内盖下壳112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盖组件10的密封性,内盖组件10还可以包括内盖密封圈140,内盖密封圈140可以设置于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的结合面上。如图所示,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可以分别包括筒形壳体,且内盖上壳111的筒形壳体可以套设在内盖下壳112的筒形壳体的外侧,内盖下壳112的筒形壳体的外侧壁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内盖密封圈140的密封槽。
当然,内盖上壳111的筒形壳体也可以套设在内盖下壳112的筒形壳体的内侧,此情况下,用于容纳内盖密封圈140的密封槽可以设置在内盖上壳111的筒形壳体的外侧壁上。
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可以均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也可以均采用塑料制成,也可以是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中的一者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中的另一者采用塑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可以采用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附图中示出了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采用卡扣连接的实施例,其中,内盖密封圈140位于内盖上壳111和内盖下壳112之间的卡扣结构的上方,且靠近该卡扣结构设置。
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容器盖还可以包括外盖20,外盖20可以包括设置在外套筒210内侧且从外套筒210的内壁径向延伸的支撑环220,所述支撑环220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内盖组件10和所述内塞壳体310之间,以使得所述外盖20相对于所述内盖组件10和所述内塞壳体310可转动,所述外套筒210)的内侧壁设置有能与所述开口部28匹配的螺纹,以能够旋拧在容器本体上。
本实施例中,支撑环220与环槽可间隙配合,从而使支撑环220可顺畅地在环槽内转动,从而可以使外盖20可以相对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自由转动。
容器本体200的开口部28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外套筒210的内侧壁上可以设置有与该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可以使外套筒210旋合在容器本体200上。在旋转外盖20的情况下,该外盖20可以沿容器本体200的轴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轴向移动。由于外盖20可以相对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自由转动,因此在旋转外盖20时,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并不随外盖20旋转。也就是说,在旋转外盖20的情况下,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并不相对于容器本体200旋转,从而可以降低旋转外盖20时,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与容器本体200的周向摩擦,从而降低了旋钮容器盖而带来的异响。
作为示例,用于容纳支撑环220的环槽可以设置在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之间,以方便组装。具体地,内盖组件10的顶部径向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一凸部115,内塞壳体310的顶部与第一凸部115间隔设置,支撑环220可以设置于内塞壳体310的顶部与第一凸部115间隔处,其中,支撑环220的内径小于内塞壳体310的顶部的外径和第一凸部115的外径。如此设置,可以防止支撑环220从环槽内脱离出来,提高了容器盖100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内塞壳体310的顶部的外径和第一凸部115的外径大致相同,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支撑环220的内侧边缘可以设置有支撑环翻边230,第一凸部115或内塞壳体3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环翻边230的翻边槽。如图所示,支撑环翻边230可以大致与支撑环220垂直设置,在内塞壳体310上可以设置有翻边槽,支撑环翻边230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翻边槽内。通过支撑环220和支撑环翻边230配合可以实现对外盖20的轴向限位和周向限位,避免外盖20与内塞壳体310和内盖组件10意外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容器盖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提高容器的密封性,防止容器内的食物或者汤水从容器本体与容器盖之间的连接处泄露,容器盖100还可以包括内塞密封圈320,内塞密封圈320设置在内塞壳体310的底端的外周上,在容器盖100和容器本体200盖合的状态下,该内塞密封圈320可以压紧于内塞壳体310和容器本体200之间,从而防止容器发生泄露。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内塞壳体310的侧壁还设有安装缺口及位于安装缺口内的弹性卡止件315,弹性卡止件315设置于该安装缺口内,且弹性卡止件315能够沿内塞壳体310侧壁绕该内塞壳体310的周向摆动。相应地,内盖壳体110伸入安装腔内的侧壁上设有与弹性卡止件315相配合的弹性凸块116。在弹性卡止件315与弹性凸块116卡合连接的情况下,内盖壳体110可以固定在内塞壳体310的安装腔内。弹性卡止件315与弹性凸块116卡扣连接,在需要对容器盖拆开清洗时,拆卸方便。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内塞壳体310与内盖组件10的连接牢固性,内盖组件10也可以通过螺纹和卡扣的方式可拆卸固定于内塞壳体310的安装腔,也就是说是,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不但设有螺纹连接,还设有弹性卡止件315与弹性凸块116卡扣连接。
更为优选的,弹性卡止件315的内外侧分别设有包括面向容器内壁的外凸点和面向内盖组件10侧壁的内卡点。当内盖组件10在安装腔内安装到位时,弹性凸块116与弹性卡止件315的内卡点相抵接。弹性凸块116与内卡点的过盈量为b,也就是弹性凸块116与内卡点相互卡扣固定的卡扣量或者是卡扣深度为b。当容器盖与容器本体200盖合时,弹性卡止件315的外凸点与容器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尺寸为a,b大于a。也就是说,外凸点与容器内壁之间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隙以使得弹性凸块116与外卡点之间解除锁定,即当弹性卡止件315摆动至外凸点与容器内壁贴合时,此时弹性卡止件315的内卡点与弹性凸块116之间的间隙a仍小于过盈量b,弹性凸块116仍能够与内卡点卡锁,无法使得弹性凸块116与外卡点之间解除锁定,进而使得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锁定。此时,外盖20转动,内盖组件10也不会脱离内塞壳体310。
当容器盖与容器本体200脱离时,弹性卡止件315有足够的摆动空间,使得弹性凸块116与内卡点脱离,弹性卡止件315与弹性凸块116能够在旋转力的作用下解锁,从而使得内盖组件10能够脱离内塞壳体310,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解锁。也就是说容器盖在没有使用时,内盖组件10在旋转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弹性凸块116与内卡点有足够的弹性变形,内盖组件10与内塞壳体310才能脱离,以便于将内盖组件10和内塞壳体310拆开清洗。
本实施例中,内塞壳体310还可以包括内塞本体311和设置于内塞本体311顶部开口的内塞翻边312,在容器盖旋拧在容器本体200的情况下,该内塞翻边312可以搭接在顶部开口上,以防止容器内的食物或汤水外漏。除此,该内塞翻边312还可以用于对容器盖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容器的密封性,防止液体外漏,内塞壳体310的外周套设有内塞密封圈320,该内塞密封圈320可以压紧于内塞壳体310和容器本体200之间,从而可以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本公开提供的容器盖,解决了包括有电子元件的容器盖的清洗问题,在保护了电子元件防止沾水的情况下,还能够方便拆卸以易于清洗。除此,外盖20设置为可相对于内塞壳体310和内盖组件10可旋转,在容器盖与容器本体20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内塞壳体310可以相对于容器本体200沿其轴线上下移动,以使内塞密封圈320压紧从而使容器盖与容器本体200密封设置,能够避免内塞密封圈320相对于容器本体200转动而带来的异响,使容器盖的开合更容易。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Claims (12)

1.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包括:
内盖组件(10),所述内盖组件(10)具有用于包裹电子元件(40)的密闭空腔;
内塞壳体(310),具有安装腔和顶端开口,所述内盖组件(10)通过所述顶端开口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安装腔内;
外盖(20),套设于所述内盖组件(10)的外周,所述外盖(20)包括用于与容器本体的开口部(28)连接的外套筒(210),所述外套筒(210)与所述内塞壳体(310)间隔设置以用于容纳所述开口部(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还包括具有探头(410)的电子元件(40),所述电子元件(40)设置在所述密闭空腔中,所述内盖组件(10)的底部和所述内塞壳体(310)的底部分别设置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313),所述探头(410)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7)和所述第二通孔(313)并暴露于所述内塞壳体(310)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10)包括内盖壳体(110)和顶盖(120),所述密闭空腔由所述内盖壳体(110)和所述顶盖(120)包围形成,所述内盖壳体(110)具有顶部开口,所述顶盖(120)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顶部开口上,所述第一通孔(117)设置于所述内盖壳体(110)的底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0)包括顶盖本体(121)、第一筒体(122)以及第一卡合部(123),所述第一筒体(122)从所述顶盖本体(12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延伸,所述第一卡合部(123)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22)上,所述内盖壳体(1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123)匹配的第二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123)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两者中的一者为凹槽,两者中的另一者为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123)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以使得所述顶盖(120)与所述内盖壳体(110)卡扣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10)还包括探头密封圈(130),所述内盖组件(10)的底壁轴向向外突出延伸有第二筒体(113),所述第一通孔(117)贯穿所述第二筒体(113)设置,所述探头密封圈(130)压紧于所述第二筒体(113)和所述探头(40)之间,所述探头密封圈(130)的外周壁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筒体(113)的内侧壁径向延伸有密封凸环(114),且所述密封凸环(114)卡设于所述密封槽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40)还包括显示屏(420)、电源(430)、控制器(440),所述内盖组件(10)的顶壁上设置有观察孔(170),所述显示屏(420)固定于所述观察孔(170)处,所述电源(43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440)、所述探头(410)以及所述显示屏(420)电连接,其中,所述显示屏(420)、所述控制器(440)以及所述电源(430)从上向下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内,所述探头(410)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电源(430)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还包括弹性垫片(160),所述弹性垫片(160)压紧于所述电源(430)的下方,所述弹性垫片(160)上设置有供所述探头(410)穿过的第三通孔。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筒(210)内侧且从所述外套筒(210)的内壁径向延伸的支撑环(220),所述支撑环(220)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内盖组件(10)和所述内塞壳体(310)之间,以使得所述外盖(20)相对于所述内盖组件(10)和所述内塞壳体(310)可转动,所述外套筒(210)的内侧壁设置有能与所述开口部(28)匹配的螺纹,以能够旋拧在容器本体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组件(10)的顶部径向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一凸部(115),所述内塞壳体(31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部(115)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环(220)设置于所述内塞壳体(31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部(115)之间,所述支撑环(220)的内径小于所述内塞壳体(310)的顶部的外径,且小于所述第一凸部(115)的外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20)的内侧边缘形成有支撑环翻边(230),所述第一凸部(115)和/或所述内塞壳体(310)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环翻边(230)的翻边槽。
12.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2)和盖合在所述容器本体(2)的开口部(28)的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
CN202120664396.5U 2021-03-31 2021-03-31 容器盖和容器 Active CN215157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4396.5U CN2151572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容器盖和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4396.5U CN2151572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容器盖和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7264U true CN21515726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55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4396.5U Active CN215157264U (zh) 2021-03-31 2021-03-31 容器盖和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7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13154A (ja) 小樽
JP2010513154A5 (zh)
CN201806549U (zh) 电饭煲煲盖
RU148678U1 (ru) Емкость, содержащая сосуд и крышку
CN215157264U (zh) 容器盖和容器
JP2014162518A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並びに飲料用容器
CN219048005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2196650U (zh) 容器盖和容器
CN112168709A (zh) 翻盖奶瓶组件
CN218852409U (zh) 杯盖及杯具
JP2011246191A (ja) 飲料容器
CN213786681U (zh) 杯盖和杯子
CN213308853U (zh) 一种防尘便携吸管水杯
CN220045179U (zh) 一种便携式水壶
CN217488226U (zh) 一种多功能保温杯
CN218419302U (zh) 杯具
CN212402050U (zh) 容器盖和容器
WO2008002079A1 (en) Closure of vessel
CN212930608U (zh) 冰箱
CN218127986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5686651U (zh) 一种防水旋钮及饭煲
CN216020348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5708478U (zh) 液体容器
CN217065981U (zh) 杯盖及杯具
CN219289165U (zh) 杯盖及含有该杯盖的水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