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4740U -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4740U
CN215134740U CN202120991713.4U CN202120991713U CN215134740U CN 215134740 U CN215134740 U CN 215134740U CN 202120991713 U CN202120991713 U CN 202120991713U CN 215134740 U CN215134740 U CN 215134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dispensing
storehouse
fixedly connect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17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娓
何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朱娓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娓 filed Critical 朱娓
Priority to CN2021209917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4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4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4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配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包括配药机构、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所述配药机构包括配药仓,所述配药仓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内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旋盘,所述顶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配药仓的内部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置瓶仓的内部皆安装有收集机构。本实用新型使得药液不易向外溢出,提高了护理人员配药时的安全性,而且可以针对各种不同大小的注射器主体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可以针对随着注射器主体拔出而带出的小部分药液进行收集,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配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肿瘤专科医院以及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当中,抗肿瘤药物通常由医护人员在配置间配好后再给病人使用;
在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注射器从药瓶中抽取药液,再将药液注射到其他的输液袋/瓶中进行药物配置。在配置过程中,由于注射器的针头在药瓶中反复进出,而且护理人员是手持注射器进行配药工作的,如果护理人员的手部动作幅度较大,注射器针管中残留的药液很容易外溢,而具有毒性的抗肿瘤药物外溢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护理人员配药时如果手部动作较大,注射器针管中的残留药物容易外溢,具有毒性的抗肿瘤药物会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包括配药机构、第二电机和第一电机,所述配药机构包括配药仓,所述配药仓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且底座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底座延伸至配药仓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且第一螺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螺母,并且第一螺母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外侧套设有外杆,且外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内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旋盘,且旋盘的顶侧开设有置瓶仓,所述配药仓的内部设置有注射器主体,所述注射器主体顶端的外侧套设有插仓,且插仓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配药仓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配药仓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且第二螺母的一侧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配药仓的顶侧开设有顶仓,所述第二螺杆的顶端皆贯穿配药仓延伸至顶仓内部,所述顶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两端皆通过轴承与顶仓内壁相连接,所述顶仓的顶侧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顶仓延伸至顶仓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配药仓的内部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置瓶仓的内部皆安装有收集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直径皆大于第一螺母中部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注射器主体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后侧与配药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所述夹板皆位于配药仓的内部,所述夹板的一侧皆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的一侧皆与配药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中部皆贯穿有第三螺杆,且第三螺杆的一端皆通过轴承与夹板相连接,所述定位板与第三螺杆皆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板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一端皆贯穿定位板延伸至定位板一侧。
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仓,所述收集仓皆插设在置瓶仓内部,所述收集仓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收集仓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卡板,且卡板的底侧皆与置瓶仓内壁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药液不易向外溢出,提高了护理人员配药时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对各种不同大小的注射器主体进行固定,适用范围广泛,并且可以针对随着注射器主体拔出而带出的小部分药液进行收集,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便利;
1、设置有旋盘和连接杆,护理人员可以将注射器的推头插入到插仓内部,从而将注射器固定在配药仓内部,接着护理人员将药瓶放入旋盘上的置瓶仓内部,接着护理人员开启第一电机即可带动药瓶向上移动,使得注射器主体的针头插入到药瓶内部,护理人员开启第二电机即可通过插仓带动注射器主体的推液杆进行移动,从而使得药品对药液进行抽吸,整个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不会与注射器主体相接触,注射器主体针管中残留的药液不易向外溢出,配置药液时不易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提高了护理人员配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设置有夹板,护理人员旋动第三螺杆即可带动夹板对注射器主体进行夹持固定,无论注射器主体的宽度较大或较小,夹板都可以对注射器主体进行夹持固定,使得该装置可以对各种不同大小型号的注射器主体进行固定,扩大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3、设置有收集仓,当注射器主体的针管在刚刚从药瓶中拔出时,如果注射器主体的针管上同时带出了一些药液,药液会随着重力向下滴落到收集仓内部,而不会飞溅到收集仓外部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护理人员可以将收集仓向上移动来将收集仓卸下,便于护理人员对收集仓中收集的药液进行统一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处的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螺杆处的结构局部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配药机构;110、配药仓;111、底座;112、第一电机;113、第一螺杆;114、第一螺母;115、内杆;116、外杆;117、旋盘;118、置瓶仓;119、注射器主体;120、限位板;121、插仓;122、连接杆;123、第二螺杆;124、第二螺母;125、顶仓;126、第一转杆;127、第二电机;128、第二转杆;200、夹持机构;210、夹板;211、定位板;212、第三螺杆;213、定位杆;300、收集机构;310、收集仓;311、滤网;312、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包括配药机构100、第二电机127和第一电机112,配药机构100包括配药仓110,配药仓1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111,且底座1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2,并且第一电机112的输出端贯穿底座111延伸至配药仓110内部,第一电机1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113,且第一螺杆113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螺母114,并且第一螺母1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杆115,内杆115的外侧套设有外杆116,且外杆116的底端与底座111固定连接,内杆115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旋盘117,且旋盘117的顶侧开设有置瓶仓118,配药仓110的内部设置有注射器主体119,注射器主体119顶端的外侧套设有插仓121,且插仓121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2,配药仓110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杆123,且第二螺杆123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配药仓110内壁相连接,第二螺杆123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124,且第二螺母124的一侧皆与连接杆122固定连接,配药仓110的顶侧开设有顶仓125,第二螺杆123的顶端皆贯穿配药仓110延伸至顶仓125内部,顶仓1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126,且第一转杆126的两端皆通过轴承与顶仓125内壁相连接,顶仓125的顶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27,且第二电机127的输出端贯穿顶仓125延伸至顶仓125内部,第二电机1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28,配药仓110的内部安装有夹持机构200,置瓶仓118的内部皆安装有收集机构300;
进一步的,第一螺杆113的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直径皆大于第一螺母114中部的孔径,当第一螺母114移动至第一螺杆113的顶端时,挡块对第一螺母114进行阻挡,从而防止第一螺母114继续移动至与第一螺杆113相分离而导致装置损坏;
进一步的,注射器主体119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120,且限位板120的后侧与配药仓110固定连接,当插仓121带动注射器主体119的推液杆向上移动时,限位板120对注射器主体119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得注射器主体119更加不易随着推液杆的移动而向上移动,提高了该装置对注射器主体119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夹持机构200包括夹板210,夹板210皆位于配药仓110的内部,夹板210的一侧皆设置有定位板211,且定位板211的一侧皆与配药仓110内壁固定连接,定位板211的中部皆贯穿有第三螺杆212,且第三螺杆212的一端皆通过轴承与夹板210相连接,定位板211与第三螺杆212皆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夹板210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13,且定位杆213的一端皆贯穿定位板211延伸至定位板211一侧,当护理人员旋动第三螺杆212时,定位杆213对夹板210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夹板210不会随着第三螺杆212的转动而产生转动;
进一步的,收集机构300包括收集仓310,收集仓310皆插设在置瓶仓118内部,收集仓310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滤网311,收集仓310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卡板312,且卡板312的底侧皆与置瓶仓118内壁相贴合,当注射器主体119从药瓶中拔出时,如果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上同时带出一些药液,药液会向下滴落到收集仓310内部,不易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护理人员向上移动收集仓310即可带动卡板312向上移动,从而将收集仓310卸下,使得护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对收集仓310中的药液进行收集处理。
工作原理:当护理人员进行培养工作时,护理人员首先将药瓶逐个放入置瓶仓118内部,接着护理人员将注射器主体119放置在夹板210的上方,使得注射器主体119的推液杆的顶端插入到插仓121内部,然后护理人员旋动第三螺杆212,第三螺杆212转动时根据螺纹结构靠近注射器主体119进行移动,第三螺杆212同时带动夹板210进行移动,使得夹板210对注射器主体119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将注射器主体119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护理人员旋动旋盘117将药瓶的瓶口与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相对齐;
接着护理人员开启第一电机112,第一电机112开启后通过其输出端带动第一螺杆113进行转动,第一螺杆113转动时带动第一螺母114向上移动,第一螺母114带动内杆115向上移动,内杆115通过旋盘117带动置瓶仓118中的药瓶向上移动,此时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插入到药瓶内部,然后护理人员开启第二电机127,第二电机127开启后通过其输出端带动第二转杆128进行转动,第二转杆128带动第一转杆126进行转动,第一转杆126带动第二螺杆123转动,第二螺杆123带动第二螺母124向上移动,第二螺母124通过连接杆122带动插仓121向上移动,插仓121即可带动注射器主体119的推液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注射器主体119对药瓶中的药液进行抽取,抽取完毕后护理人员操作第一电机112带动第一螺杆113反向转动,从而带动药瓶向下移动,接着护理人员旋动旋盘117来将另一组药瓶与注射器主体119相对齐,并操作第一电机112根据上述步骤使得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插入到另一组药瓶当中,接着护理人员操作第二电机127带动第二转杆128反向转动即可带动注射器主体119的推液杆向下移动,从而将注射器主体119中的药液引入到另一组药瓶中进行配药,整个配药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不会与注射器主体119相接触,从而避免了因护理人员的手部动作过大而将注射器主体119中的药液甩出的情况,提高了护理人员配药工作中的安全性;
当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从药瓶中脱出时,如果注射器主体119的针管同时带出了一些药液,这些药液会向下掉入到收集仓310内部,护理人员向上移动收集仓310即可带动卡板312向上移动,护理人员接着向上移动卡板312即可将收集仓310从置瓶仓118中取出,并方便的对收集仓310中的药液进行收集处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包括配药机构(100)、第二电机(127)和第一电机(11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药机构(100)包括配药仓(110),所述配药仓(110)的底侧固定连接有底座(111),且底座(11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电机(112),并且第一电机(112)的输出端贯穿底座(111)延伸至配药仓(110)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113),且第一螺杆(113)的外侧套设有第一螺母(114),并且第一螺母(1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杆(115),所述内杆(115)的外侧套设有外杆(116),且外杆(116)的底端与底座(111)固定连接,所述内杆(115)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旋盘(117),且旋盘(117)的顶侧开设有置瓶仓(118),所述配药仓(110)的内部设置有注射器主体(119),所述注射器主体(119)顶端的外侧套设有插仓(121),且插仓(121)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2),所述配药仓(110)的内部插设有第二螺杆(123),且第二螺杆(123)的底端皆通过轴承与配药仓(110)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23)的外侧皆套设有第二螺母(124),且第二螺母(124)的一侧皆与连接杆(122)固定连接,所述配药仓(110)的顶侧开设有顶仓(125),所述第二螺杆(123)的顶端皆贯穿配药仓(110)延伸至顶仓(125)内部,所述顶仓(1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杆(126),且第一转杆(126)的两端皆通过轴承与顶仓(125)内壁相连接,所述顶仓(125)的顶侧安装有第二电机(127),且第二电机(127)的输出端贯穿顶仓(125)延伸至顶仓(125)内部,所述第二电机(1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28),所述配药仓(110)的内部安装有夹持机构(200),所述置瓶仓(118)的内部皆安装有收集机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13)的顶端皆固定连接有挡块,且挡块的直径皆大于第一螺母(114)中部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主体(119)的外侧套设有限位板(120),且限位板(120)的后侧与配药仓(1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00)包括夹板(210),所述夹板(210)皆位于配药仓(110)的内部,所述夹板(210)的一侧皆设置有定位板(211),且定位板(211)的一侧皆与配药仓(1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211)的中部皆贯穿有第三螺杆(212),且第三螺杆(212)的一端皆通过轴承与夹板(210)相连接,所述定位板(211)与第三螺杆(212)皆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210)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13),且定位杆(213)的一端皆贯穿定位板(211)延伸至定位板(211)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机构(300)包括收集仓(310),所述收集仓(310)皆插设在置瓶仓(118)内部,所述收集仓(310)的内部皆固定连接有滤网(311),所述收集仓(310)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卡板(312),且卡板(312)的底侧皆与置瓶仓(118)内壁相贴合。
CN202120991713.4U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Active CN215134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713.4U CN21513474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713.4U CN21513474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4740U true CN215134740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1713.4U Active CN215134740U (zh) 2021-05-10 2021-05-10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4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16161B (zh) 一种定量式负压液体配药装置
CN205598228U (zh) 一种定量可控负压液体转移装置
CN109998927A (zh) 一种自动开合的呕吐物收集装置
CN206228682U (zh) 一种可自动更换吊瓶的输液装置
CN215134740U (zh) 一种肿瘤科治疗药物的配药装置
CN20452137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胸腹腔穿刺治疗车
CN215503999U (zh) 一种移动式麻醉药品精准管理装置
CN211887046U (zh) 一种医疗护理科用药片研磨装置
CN211212116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试剂存储箱
CN210063943U (zh) 一种医疗用麻醉药剂存放盒
CN109044829B (zh) 一种医疗护理配药器
CN113069630A (zh) 一种自动换药的输液架
CN212346672U (zh) 一种多功能的心胸外科穿刺装置
CN111921450A (zh) 一种便捷式临床药学配药装置
CN206434596U (zh) 一种放疗科口含药取用装置
CN212187037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辅助架
CN213490661U (zh) 一种内科护理吸痰处理装置
CN219518552U (zh) 一种多功能配药器
CN216365710U (zh) 一种新型智能护理机器人
CN219424329U (zh) 一种药物定量配比装置
CN104225729B (zh) 一种医用利器盒支架
CN214209064U (zh) 医用配药装置
CN204106751U (zh) 一种医用利器盒支架
CN21657020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医用治疗车
CN211934987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吸痰护理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9

Address after: No. 789, Suzhou east street, Xinshi District,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11

Patentee after: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o. 789, Suzhou east street, Xinshi District,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11

Patentee before: Zhu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