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4118U -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4118U
CN215134118U CN202023247713.8U CN202023247713U CN215134118U CN 215134118 U CN215134118 U CN 215134118U CN 202023247713 U CN202023247713 U CN 202023247713U CN 215134118 U CN215134118 U CN 215134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ipe
flow stopping
stopping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77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倩倩
蓝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32477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4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4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4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液可能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而对负压吸引装置造成损害的问题。该防逆流装置,包括:止流管和引出部;止流管设置为U形管道结构,一端设置为进水口,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引出部设置于止流管的下部并且与止流管连通;引出部内设置有止挡球;止挡球配置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置于引出部内,以及,当液体流入引出部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负压装置方向运动至卡止于止流管的内壁以封堵止流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保证了引流液无法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而对负压吸引装置造成损害和引流装置不被引流液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背景技术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用到负压吸引装置,如:负压吸痰、负压治疗伤口、洗胃等,一套完整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接头、引流管和引流瓶。引流瓶放在床底下,常常不在视线范围之内,难以觉察到引流瓶的使用情况。为了保护负压吸引装置不进入反流的引流液,临床上规定了引流瓶到1/2至2/3满时就要及时更换,并且在引流瓶的瓶盖上设置了进水端和出水端以防止引流液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然而当护理工作量大或患者使用引流装置的频次较高时,引流瓶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容易造成引流瓶容积超过2/3而反流至负压吸引装置,因而需要设计一种防反流的结构以防止引流液进入负压吸引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逆流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流液可能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而对负压吸引装置造成损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逆流装置,包括:止流管和引出部;
所述止流管设置为U形管道结构,一端设置为进水口,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
所述引出部设置于所述止流管的下部并且与所述止流管连通;所述引出部内设置有止挡球;
所述止挡球配置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置于所述引出部内,以及,当液体流入所述引出部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所述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所述负压装置方向运动至卡止于所述止流管的内壁以封堵所述止流管。
更进一步地,
所述止流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
所述第一分管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所述负压装置,所述第二分管的自由端用于连接出水引流管。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分管设置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管径小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分管的靠近所述第一分管的位置的管径小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分管自由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分管自由端的管径。
更进一步地,
所述引出部的深度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相等。
更进一步地,
所述止挡球的外壳采用塑料制成,内部空心。
更进一步地,
还包括副止流管;
所述副止流管与所述止流管结构相同,所述副止流管连接于所述止流管和所述负压装置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包括所述的防逆流装置,还包括负压装置和出水引流管;
所述负压装置和所述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所述防逆流装置的两端。
更进一步地,
负压吸引系统还包括引流瓶和入水引流管;
所述入水引流管和所述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引流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引流瓶用于储存所述入水引流管引入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逆流装置,包括:止流管和引出部;所述止流管设置为U形管道结构,一端设置为进水口,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所述引出部设置于所述止流管的下部并且与所述止流管连通;所述引出部内设置有止挡球;所述止挡球配置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置于所述引出部内,以及,当液体流入所述引出部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所述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所述负压装置方向运动至卡止于所述止流管的内壁以封堵所述止流管。
当有液体从进水口进入止流管后,液体会在引出部内积聚,止挡球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向负压装置方向运动直至卡止于止流管的内壁将止流管封堵,止挡球卡止后液体由于止挡球的封堵不能流经止流管进入负压装置,因而有效地保证了引流液无法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而对负压吸引装置造成损害和引流装置不被引流液污染。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流管和副止流管组成的防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止流管;110-第一分管;120-第二分管;
130-引出部;140-止挡球;111-缩径段;
200-副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公式中的物理量,如无单独标注,应理解为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基本量,或者,由基本量通过乘、除、微分或积分等数学运算导出的导出量。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流管和副止流管组成的防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用到负压吸引装置,如:负压吸痰、负压治疗伤口、洗胃等,一套完整的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接头、引流管和引流瓶。引流瓶放在床底下,常常不在视线范围之内,难以觉察到引流瓶的使用情况。为了保护负压吸引装置不进入反流的引流液,临床上规定了引流瓶到1/2至2/3满时就要及时更换,并且在引流瓶的瓶盖上设置了进水端和出水端以防止引流液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然而当护理工作量大或患者使用引流装置的频次较高时,引流瓶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容易造成引流瓶容积超过2/3而反流至负压吸引装置,因而需要设计一种防反流的结构以防止引流液进入负压吸引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逆流装置,请参见图1,该防逆流装置包括:止流管100和引出部130;止流管100设置为U形管道结构,一端设置为进水口,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引出部130设置于止流管100的下部并且与止流管100连通;引出部130内设置有止挡球140;止挡球140配置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置于引出部130内,以及,当液体流入引出部130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负压装置方向运动至卡止于止流管100的内壁以封堵止流管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当有液体从进水口进入止流管100后,液体会在引出部130内积聚,止挡球140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向负压装置方向运动直至卡止于止流管100的内壁将止流管100封堵,止挡球140卡止后液体由于止挡球140的封堵不能流经止流管100进入负压装置,因而有效地保证了引流液无法逆流到负压吸引装置而对负压吸引装置造成损害和引流装置不被引流液污染。
关于止流管100的结构组成,具体说明如下:
止流管1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管110和第二分管120。
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第二分管120的自由端用于连接出水引流管。
更进一步地,第一分管110自由端的管径大于第二分管120自由端的管径。
由于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连接于负压装置,第二分管120的自由端连接于出水引流管,负压装置接头端的直径大于出水引流管接口的直径,为了使得连接相适配,第一分管110自由端的管径要大于第二分管120自由端的管径。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设置为蓝色,第二分管120的自由端设置为无色透明。
第一分管110和第二分管120的自由端分别设置为蓝色和无色透明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在连接时不会接反,同时与临床上使用的管道保持一致,便于识别和使用。
关于第一分管110和第二分管120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分管110设置有缩径段111,缩径段111的管径小于止挡球140的直径。
在液体流入时,缩径段111能够使得止挡球140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向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运动时卡止无法继续运动以封堵止流管100,进而液体无法流入负压装置内。
更进一步地,第二分管120的靠近第一分管110的位置的管径小于止挡球140的直径。
第二分管120靠近第一分管110的位置的管径小于止挡球140的直径使得在任何情况下,止挡球140都只能向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移动而无法向第二分管120的自由端移动。
关于止挡球140与引出部130的结构特点和有关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引出部130的深度与止挡球140的直径相等。
止挡球140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稳定置于引出部130内,使得在正常负压吸引的情况下,止挡球140不会被负压装置吸引,处于静止状态。当有液体流入引出部130时,止挡球140能够在浮力的作用下立即浮起并在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第一分管110的自由端运动,确保没有液体流入负压装置内。
止挡球140的外壳采用塑料制成,内部空心,质量适宜。在负压吸引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能被负压装置吸动,在引出部130内有液体的情况下容易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起来并被负压装置吸引。
更进一步地,为了能快速识别负压吸引系统的工作状态,止挡球140的外壳设置为红色。
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止流管100应选择外表面较软而内表面较硬的材料制成,有利于与止挡球140的表面贴合,提高装置防逆流的能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
请参见图2,防逆流装置还包括副止流管200。
副止流管200与止流管100结构相同,副止流管200连接于止流管100和负压装置之间。
首先是止流管100起到防逆流作用,如果止流管100的防逆流作用不够副止流管200还能再起作用,最终使得没有引流液流入到中心负压系统或者负压仪器中。副止流管200能够进一步提高防逆流装置的防逆流能力,使液体完全不能通过防逆流装置到达负压装置。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述及的防逆流装置,还包括负压装置和出水引流管。
负压装置和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防逆流装置的两端。
更进一步地,负压吸引系统还包括引流瓶和入水引流管。
入水引流管和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引流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引流瓶用于储存入水引流管引入的液体。
采用防逆流装置的负压吸引系统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当负压吸引系统使用该防逆流装置时,可以把规定的引流瓶装到1/2到2/3满的标准提高,充分利用引流瓶的容量,降低一次性引流瓶的使用成本。
2.能够有效地防止引流液反流至负压装置,保护中心负压系统和便携式的负压装置免受损害和引流液引起的污染。
此外,由于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述及的防逆流装置的一切结构和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流管和引出部;
所述止流管设置为U形管道结构,一端设置为进水口,另一端用于连接负压装置;
所述引出部设置于所述止流管的下部并且与所述止流管连通;所述引出部内设置有止挡球;
所述止挡球配置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置于所述引出部内,以及,当液体流入所述引出部时由于浮力的作用浮起并在所述负压装置的吸引作用下向所述负压装置方向运动至卡止于所述止流管的内壁以封堵所述止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流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
所述第一分管的自由端用于连接所述负压装置,所述第二分管的自由端用于连接出水引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管设置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的管径小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管的靠近所述第一分管的位置的管径小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管自由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分管自由端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部的深度与所述止挡球的直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挡球的外壳采用塑料制成,内部空心。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副止流管;
所述副止流管与所述止流管结构相同,所述副止流管连接于所述止流管和所述负压装置之间。
9.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装置和出水引流管;
所述负压装置和所述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所述防逆流装置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引流瓶和入水引流管;
所述入水引流管和所述出水引流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引流瓶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引流瓶用于储存所述入水引流管引入的液体。
CN202023247713.8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Active CN215134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713.8U CN21513411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713.8U CN21513411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4118U true CN21513411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7713.8U Active CN21513411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4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22013A (ja) 流体収集デバイス、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4747844A (en) Chest drainage apparatus
CA2738062C (en) Pump device, tub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vement and collection of fluid
GB2082071A (en) Chest drainage apparatus
JPH0460669B2 (zh)
CN215134118U (zh) 一种防逆流装置及负压吸引系统
US20050101922A1 (en) Suction canister and drainage of same
WO1997040868A1 (en) Soft tip blood reservoir for heart-lung machines
KR860001966B1 (ko) 배수장치
CN208809167U (zh) 可测负压引流系统
CN208756618U (zh) 一种负压吸引器用储液瓶
US20210093754A1 (en) Mediastinal drainage system
JP2005211513A (ja) 体外循環装置
WO2009016195A2 (en) A wound treatment device
CN108578795A (zh) 一种便于准确读数的吸引瓶及吸引瓶组件
CN111031993B (zh) 液体分配设备
CN208275098U (zh) 一种纯水机防渗漏装置
CN209347729U (zh) 一种便于观察控压的伤口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SE515605C2 (sv)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att dosera ett tillsatsmedel vid uppsugning av vätska
CN107174679A (zh) 一种气液分离引流装置
CN109125819B (zh) 可防止痰液逆流的负压吸痰器
CN211561245U (zh) 一种新型胸腔水封引流瓶
CN216629279U (zh) 一种具有防进液功能的储液瓶
CN216603637U (zh) 一种简易负压吸引装置
CN219847575U (zh) 带预警装置的防溢出外科吸引液储存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