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3507U -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3507U
CN215123507U CN202120870368.9U CN202120870368U CN215123507U CN 215123507 U CN215123507 U CN 215123507U CN 202120870368 U CN202120870368 U CN 202120870368U CN 215123507 U CN215123507 U CN 215123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avity
plate
gear
cri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03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秋菊
易传辉
张正旺
欧绍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8703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3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3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35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捕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所述空腔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侧面铰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设在通孔远离空腔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通过设置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依靠上述组件互相进行配合,以此可以将蟋蟀单独进行存放在存储管,从而避免蟋蟀互相打斗,以此防止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

Description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领域,具体是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蟋蟀为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昆虫,俗称蛐蛐,又称促织,常栖息于砖石下,草丛间,夜间活动,一般在夏季开始鸣叫,蟋蟀在古代和现代还是玩斗的对象,同时蟋蟀也具有药用价值。
目前现有技术中蟋蟀诱捕装置是将塑料瓶的顶部切掉,然后把切下来的瓶子顶部反过来,插入到瓶身内部,之后塑料瓶内放入诱饵,以此进行诱捕蟋蟀,但是现有的诱捕装置无法将蟋蟀分开进行存储,多个蟋蟀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这些蟋蟀会在密闭空间发生打斗,从而会造成蟋蟀发生断肢,严重情况下下会造成蟋蟀的死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诱捕装置无法将蟋蟀分开进行存储,多个蟋蟀被放置在一个密闭空间内,这些蟋蟀会在密闭空间发生打斗,从而会造成蟋蟀发生断肢,严重情况下下会造成蟋蟀的死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所述空腔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侧面铰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设在通孔远离空腔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内部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所述固定台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远离电机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贯穿空腔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第二传动辊表面;所述传送带表面固接有一组推板;所述推板设在固定台顶部;所述固定台顶部开设有诱饵槽,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将蟋蟀推入存储管内,以此进行存储蟋蟀。
优选的,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存储管;所述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侧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环绕阵列设置在底板顶侧;所述存储管底端插入到卡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管顶端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存储管侧壁上开设有放入口,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进行存储蟋蟀。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接有软轴;所述第二传动杆固接在软轴底端;所述第二传动杆与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上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空腔底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杆上固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在使用时,通过该设置可以使得底板进行旋转,以此带动存储管进行移动,从而将每个蟋蟀单元进行存储。
优选的,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壳;所述触发壳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触发板;所述触发板底侧与第一滑槽底侧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触发板底侧固接有上粘合片;所述上粘合片设在触发板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底侧与上粘合片对应位置处固接有下粘合片;所述触发板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底侧固接有第一接电片;所述第一接电片贯穿第一滑槽底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底侧与第一接电片对应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接电片,通过该设置可以当蟋蟀按压到触发板时,使得电机进行工作,从而将蟋蟀进行单独存储。
优选的,所述通孔顶侧和底侧呈对称固接有一组弹性毛;所述弹性毛为倾斜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以防止蟋蟀从壳体内逃出。
优选的,所述放入口顶侧固接有一组第一防脱毛;所述放入口底侧固接有一组第二防脱毛;所述第二防脱毛为倾斜设置,通过该设置可以放在蟋蟀从存储管内逃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依靠上述组件互相进行配合,以此可以将蟋蟀单独进行存放在存储管,从而避免蟋蟀互相打斗,以此防止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毛、第一防脱毛和第二防脱毛,通过上述零件互相进行配合,弹性毛可以防止蟋蟀从通孔内进行逃脱,第一防脱毛和第二防脱毛用于防止蟋蟀从存储管内逃脱,以此可以避免蟋蟀发生逃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存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传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触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存储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隔音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壳体;12、空腔;21、通孔;22、斜板;23、固定台;24、电机;25、第一传动辊;26、第一传动杆;27、第二传动辊;28、传送带;29、推板;291、诱饵槽;31、支撑杆;32、底板;33、存储管;34、固定板;35、放入口;41、软轴;42、第二传动杆;43、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三齿轮;51、触发壳;52、第一滑槽;53、触发板;54、上粘合片;55、下粘合片;56、第二滑槽;57、滑块;58、第一接电片;59、第二接电片;6、弹性毛;71、第一防脱毛;72、第二防脱毛;8、隔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包括壳体11、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11内开设有空腔12;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28;所述空腔12顶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壳体11侧面铰接有斜板22;所述斜板22设在通孔21远离空腔12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12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23;所述固定台23内部固接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25;所述固定台2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27;所述第一传动辊25远离电机2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6;所述第一传动杆26贯穿空腔12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28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第二传动辊27表面;所述传送带28表面固接有一组推板29;所述推板29设在固定台23顶部;所述固定台23顶部开设有诱饵槽291;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存储管33;所述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顶端固接有底板32;所述底板32顶侧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环绕阵列设置在底板32顶侧;所述存储管33底端插入到卡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管33顶端固接有固定板34;所述存储管33侧壁上开设有放入口35;在使用时,将装置放在户外,诱饵槽291内放入诱饵,将斜板22展开,两个推板29会组成一个小房间,诱饵槽291位于两个推板29之间,通过诱饵吸引蟋蟀爬入通孔21内,然后爬到固定台23上,之后触发组件被触发,壳体11内设置有蓄电池,然后电机24进行工作,电机24带动第一传动辊25进行旋转,以此带动传送带28进行移动,然后推板29会进行移动,推板29位于固定台23顶部,以此会推动蟋蟀进行移动.放入口35的位置与推板29位置相对应,然后左侧的推板29会斜着插入放入口35内,之后蟋蟀滑入存储管33内,以此将蟋蟀存储起来,通过传动组件会带动底板32进行旋转,以此使多个存储管33进行移动,从而将每个蟋蟀存储到单独的存储管33内,从而可以防止蟋蟀发生打斗,以此避免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的情况,当需要取出蟋蟀时,拉动固定板34上的把手,以此将存储管33从壳体11内取出。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杆42;所述第一传动杆26远离电机24的一端固接有软轴41;所述第二传动杆42固接在软轴41底端;所述第二传动杆42与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42上固接有第一齿轮43;所述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44;所述支撑杆31上固接有第三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44设在第一齿轮43和第三齿轮45之间;所述第二齿轮44分别与第一齿轮43和第三齿轮45啮合;在使用时,电机24进行工作,电机24带动第一传动辊25和第一传动杆26进行旋转,第一传动杆26通过软轴41带动第二传动杆42进行旋转,之后第二传动杆42带动第一齿轮43进行旋转,第一齿轮43带动第二齿轮44和第三齿轮45进行旋转,以此带动底板32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存储管33进行移动,以此使每个蟋蟀单独进行存储。
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壳51;所述触发壳5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2;所述第一滑槽52内滑动连接有触发板53;所述触发板53底侧与第一滑槽52底侧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触发板53底侧固接有上粘合片54;所述上粘合片54设在触发板53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52底侧与上粘合片54对应位置处固接有下粘合片55;所述触发板53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56;所述第二滑槽5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7;所述滑块57底侧固接有第一接电片58;所述第一接电片58贯穿第一滑槽52底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52底侧与第一接电片58对应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接电片59;在使用时,蟋蟀爬向诱饵槽291,然后会蟋蟀会进行挤压触发板53,弹簧进行收缩,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进行粘合,滑块57向上进行滑动,第一接电片58和第二接电片59进行接触,以此使电机24进行通电,从而带动电机24进行工作,蟋蟀被推走后,弹簧进行伸展,然后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会从左向右被慢慢撕开,撕开的期间,滑块57会在第二滑槽56内向下进行移动,以此使第一接电片58和第二接电片59保持接触,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分离后,弹簧带动触发板53进行复位,此时原先位于底侧的推板29会移动到固定台23顶侧,以此可以再进行诱捕蟋蟀,通过该设置用来触发电机24进行工作。
所述通孔21顶侧和底侧呈对称固接有一组弹性毛6;所述弹性毛6为倾斜设置;所述放入口35顶侧固接有一组第一防脱毛71;所述放入口35底侧固接有一组第二防脱毛72;所述第二防脱毛72为倾斜设置;在使用时,蟋蟀爬向诱饵槽291时,蟋蟀会穿过弹性毛6,当蟋蟀想要从装置内逃出时,弹性毛6会进行阻挡蟋蟀,以此使其无法逃出,通过设置第一防脱毛71和第二防脱毛72可以防止存储管33从壳体11内取出时,蟋蟀从存储管33内跳出,当推板29放入蟋蟀时,左侧推板29的挤压会使第二防脱毛72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挡板使第一防脱毛71顺时针转动,然后蟋蟀从推板29上滑入存储管33内,之后第一防脱毛71和第二防脱毛72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防止蟋蟀逃出。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1表面固接有隔音棉8,通过隔音棉8进行阻隔声音的传播,以此避免电机24和齿轮转动的声音吓跑壳体11周边的蟋蟀。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装置放在户外,诱饵槽291内放入诱饵,将斜板22展开,两个推板29会组成一个小房间,诱饵槽291位于两个推板29之间,通过诱饵吸引蟋蟀爬入通孔21内,然后爬到固定台23上,之后触发组件被触发,壳体11内设置有蓄电池,然后电机24进行工作,电机24带动第一传动辊25进行旋转,以此带动传送带28进行移动,然后推板29会进行移动,推板29位于固定台23顶部,以此会推动蟋蟀进行移动.放入口35的位置与推板29位置相对应,然后左侧的推板29会斜着插入放入口35内,之后蟋蟀滑入存储管33内,以此将蟋蟀存储起来,然后第一传动杆26通过软轴41带动第二传动杆42进行旋转,之后第二传动杆42带动第一齿轮43进行旋转,第一齿轮43带动第二齿轮44和第三齿轮45进行旋转,以此带动底板32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存储管33进行移动,以此使每个蟋蟀单独进行存储,从而可以防止蟋蟀发生打斗,以此避免蟋蟀发生断肢和死亡的情况,当需要取出蟋蟀时,拉动固定板34上的把手,以此将存储管33从壳体11内取出,在使用过程中,蟋蟀爬向诱饵槽291,然后会蟋蟀会进行挤压触发板53,弹簧进行收缩,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进行粘合,滑块57向上进行滑动,第一接电片58和第二接电片59进行接触,以此使电机24进行通电,从而带动电机24进行工作,蟋蟀被推走后,弹簧进行伸展,然后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会从左向右被慢慢撕开,撕开的期间,滑块57会在第二滑槽56内向下进行移动,以此使第一接电片58和第二接电片59保持接触,上粘合片54和下粘合片55分离后,弹簧带动触发板53进行复位,此时原先位于底侧的推板29会移动到固定台23顶侧,以此可以再进行诱捕蟋蟀,通过该设置用来触发电机24进行工作,蟋蟀爬向诱饵槽291时,蟋蟀会穿过弹性毛6,当蟋蟀想要从装置内逃出时,弹性毛6会进行阻挡蟋蟀,以此使其无法逃出,通过设置第一防脱毛71和第二防脱毛72可以防止存储管33从壳体11内取出时,蟋蟀从存储管33内跳出,当推板29放入蟋蟀时,左侧推板29的挤压会使第二防脱毛72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挡板使第一防脱毛71顺时针转动,然后蟋蟀从推板29上滑入存储管33内,之后第一防脱毛71和第二防脱毛72依靠自身弹性进行复位,防止蟋蟀逃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传送组件、储存组件、触发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壳体(11)内开设有空腔(12);所述传送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储存组件设在传动组件侧面;所述触发组件设在空腔(12)内部;所述传送组件包括传送带(28);所述空腔(12)顶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壳体(11)侧面铰接有斜板(22);所述斜板(22)设在通孔(21)远离空腔(12)一端的底部;所述空腔(12)顶部的侧壁上固接有固定台(23);所述固定台(23)内部固接有电机(24);所述电机(24)输出端固接有第一传动辊(25);所述固定台(23)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辊(27);所述第一传动辊(25)远离电机(24)的一侧固接有第一传动杆(26);所述第一传动杆(26)贯穿空腔(12)侧壁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28)套设在第一滚动辊和第二传动辊(27)表面;所述传送带(28)表面固接有一组推板(29);所述推板(29)设在固定台(23)顶部;所述固定台(23)顶部开设有诱饵槽(2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组件包括存储管(33);所述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顶端固接有底板(32);所述底板(32)顶侧开设有一组卡槽;所述卡槽环绕阵列设置在底板(32)顶侧;所述存储管(33)底端插入到卡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存储管(33)顶端固接有固定板(34);所述存储管(33)侧壁上开设有放入口(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杆(42);所述第一传动杆(26)远离电机(24)的一端固接有软轴(41);所述第二传动杆(42)固接在软轴(41)底端;所述第二传动杆(42)与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42)上固接有第一齿轮(43);所述空腔(12)底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44);所述支撑杆(31)上固接有第三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44)设在第一齿轮(43)和第三齿轮(45)之间;所述第二齿轮(44)分别与第一齿轮(43)和第三齿轮(45)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壳(51);所述触发壳(51)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2);所述第一滑槽(52)内滑动连接有触发板(53);所述触发板(53)底侧与第一滑槽(52)底侧之间固接有弹簧;所述触发板(53)底侧固接有上粘合片(54);所述上粘合片(54)设在触发板(53)远离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52)底侧与上粘合片(54)对应位置处固接有下粘合片(55);所述触发板(53)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56);所述第二滑槽(56)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7);所述滑块(57)底侧固接有第一接电片(58);所述第一接电片(58)贯穿第一滑槽(52)底侧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52)底侧与第一接电片(58)对应位置处固接有第二接电片(5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顶侧和底侧呈对称固接有一组弹性毛(6);所述弹性毛(6)为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入口(35)顶侧固接有一组第一防脱毛(71);所述放入口(35)底侧固接有一组第二防脱毛(72);所述第二防脱毛(72)为倾斜设置。
CN202120870368.9U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23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0368.9U CN215123507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0368.9U CN215123507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3507U true CN215123507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3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036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23507U (zh) 2021-04-25 2021-04-25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3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368213U (zh) 一种果树害虫诱捕灯装置
KR101936754B1 (ko) 이동식 밤송이 수확 및 탈피기
CN108812583B (zh) 一种水面漂浮式壳内双向旋转灭虫用球形水蚊灯
CN215123507U (zh) 一种野外诱捕蟋蟀种虫的装置
CN210226651U (zh) 一种用于厨房的蟑螂诱捕装置
CN209788180U (zh) 一种能诱捕有害昆虫的蜂箱隔板
CN113785806B (zh) 一种猕猴桃种植用驱虫设备
CN216292711U (zh) 一种农业生产用田地除虫装置
CN212414458U (zh) 一种多功能电蚊拍
CN211211135U (zh) 一种双门连续捕鼠笼
CN111288424B (zh) 一种灭虫装饰氛围灯
CN211482564U (zh) 一种连续抓蟑螂盒
CN210329052U (zh) 一种上盖可拆卸的电动捕蝇器
CN210695614U (zh) 一种仓库用高效灭蚊灯
CN220936464U (zh) 一种旋转机构及捕鼠器
CN210929279U (zh) 一种实验种植农田用环保新能源杀虫装置
CN209498298U (zh) 一种柳杉毛虫蛹期寄生蜂的饲养笼
CN102037948A (zh) 可伸缩的捕虫装置
CN212488119U (zh) 一种室内外有害生物的捕杀装置
CN210726465U (zh) 一种白蚁诱捕盒
CN214636770U (zh) 一种果实蝇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18007814U (zh) 一种马蜂诱捕器
CN211983391U (zh) 一种高效环保捕杀蚊蝇装置
CN220734141U (zh) 一种带有害虫收集功能的诱虫装置
CN212697312U (zh) 一种猪养殖用灭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