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1195U -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1195U
CN215121195U CN202121452644.6U CN202121452644U CN215121195U CN 215121195 U CN215121195 U CN 215121195U CN 202121452644 U CN202121452644 U CN 202121452644U CN 215121195 U CN215121195 U CN 215121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nnection
sound box
connec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26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
熊义辉
吴登峰
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26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1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1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1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属于声学测试领域。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测试音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与通信终端连接以使得所述通信终端上的麦克风模块正对所述测试音箱;所述支撑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多个穿孔。该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不仅弱化了声学测试受外部噪音的影响,且使得声学测试更加容易方便。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测试领域,特别涉及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麦克风模块的通信终端在出厂之前,需要采用测试音箱(又称扬声器)对麦克风模块进行声学性能测试,以确保通信终端具有良好的音频功能。
相关技术使用支架支撑测试音箱,并调整测试音箱的位置使其定位于与麦克风模块相对的测试位置处。但是这种方式使得声学测试受外部噪声影响较大,且通信终端所处的产线环境也比较嘈杂,所以,相关技术通常对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配备消音室等隔音设施,使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整体置于消音室中,利用消音室隔离噪音,以满足麦克风模块的声学测试要求。
然而,消音室的布置,不仅会使声学测试过程复杂化,且会增加测试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测试音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与通信终端连接以使得所述通信终端上的麦克风模块正对所述测试音箱;
所述支撑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多个穿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
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具有卡槽和避让槽;
所述卡槽被配置为与所述通信终端的边框卡接;
所述避让槽被配置为接纳并暴露所述通信终端上的麦克风模块。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两个第二连接段和两个第三连接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部的第二侧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的一侧、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一个所述第三连接段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的另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另一个所述第三连接段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二卡槽;
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的两个端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本体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均为板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与所述测试音箱连接:粘接、磁连接、卡接、螺钉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穿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本体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穿孔的结构选自圆形、椭圆形、十字形、三角形、矩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软质缓冲层和第二软质缓冲层;
所述第一软质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测试音箱之间,所述第二软质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通信终端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消音层和第二消音层;
所述第一消音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测试音箱之间,所述第二消音层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通信终端之间。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声学测试系统,所述声学测试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种支撑装置、测试音箱、通信终端;
所述测试音箱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连接部连接;
所述通信终端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通信终端上的麦克风模块正对所述测试音箱。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测试音箱和所述麦克风模块之间的间距为5cm-25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来连接并固定测试音箱,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通信终端,使得该支撑装置固定于通信终端上,测试音箱相对于通信终端进行固定,并且测试音箱与通信终端上的麦克风模块正对,这样,利用该支撑装置即可完成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的测试定位。由于支撑装置固定于通讯终端上,并使得测试音箱正对麦克风模块,利于缩小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之间的间距,这利于显著提高信噪比,进而弱化声学测试受外部噪音的影响。特别地,在测试音箱距离麦克风模块较近时,通过在支撑本体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多个穿孔,通过穿孔使来自测试音箱的声波穿过,能够有效减少支撑装置对测试音箱的声学反射和衍射效应,避免对声波局部频带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声波全频带的声学测试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使得对声学性能测试可以在产线嘈杂环境中进行。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不仅弱化了声学测试受外部噪音的影响,还使得声学测试更加容易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用于示意支撑装置应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用于示意支撑装置应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示例性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声学测试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支撑本体部,
2-第一连接部,
3-第二连接部,
300-卡槽,301-避让槽,
31-第一连接段,32-第二连接段,33-第三连接段,
4-穿孔,
51-第一软质缓冲层,52-第二软质缓冲层,
61-第一消音层,62-第二消音层,
A-测试音箱,
B-通信终端,B1-麦克风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具有麦克风模块的通信终端在出厂之前,需要采用测试音箱(又称扬声器)对麦克风模块进行声学性能测试,以确保通信终端具有良好的音频功能。
由于声学测试受外部噪声影响较大,且通信终端所处的产线环境又比较嘈杂,所以,相关技术通常对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配备消音室等隔音设施,使固定于支架上的测试音箱和麦克风模块整体置于消音室中,利用消音室隔离噪音,以满足麦克风模块的声学测试要求。然而,消音室的布置,不仅会使声学测试过程复杂化,且会增加测试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部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
其中,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与第一连接部2连接,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与第二连接部3连接;结合图2或者图3,第一连接部2被配置为与测试音箱A连接,第二连接部3被配置为与通信终端B连接以使得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测试音箱A。
其中,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个侧部,该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平行于通信终端B的屏幕铺展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例如,支撑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与通信终端B的屏幕方向平行,则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沿着支撑本体部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部。
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多个穿孔4,例如,可以仅支撑本体部1上具有多个穿孔4,或者,仅第二连接部3上具有多个穿孔4,或者,参见图1,可以使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上均具有多个穿孔4。穿孔4用于使来自测试音箱A的声波穿过,减少支撑本体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3对声波的反射,并且,多个穿孔4的分布位置至少位于能够更多地吸收测试音箱A声波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2来连接并固定测试音箱A,通过第二连接部3连接通信终端B,使得该支撑装置固定于通信终端B上,测试音箱A相对于通信终端B进行固定,并且测试音箱A与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这样,利用该支撑装置即可完成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的测试定位,利于简化定位过程。由于支撑装置固定于通讯终端上,并使得测试音箱A正对麦克风模块B1,利于缩小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之间的间距,这利于显著提高信噪比,进而弱化声学测试受外部噪音的影响。特别地,在测试音箱A距离麦克风模块B1较近时,通过在支撑本体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3上设置多个穿孔4,通过穿孔4使来自测试音箱A的声波穿过,能够有效减少支撑装置对测试音箱A的声学反射和衍射效应,避免对声波局部频带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声波全频带的声学测试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使得对声学性能测试可以在产线嘈杂环境中进行。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不仅弱化了声学测试受外部噪音的影响,还使得声学测试更加容易方便。
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各部分的具体布置进行示例性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在测试音箱A安装于第一连接部2,且第二连接部3安装于通信终端B上后,须确保测试音箱A正对着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
为了使麦克风模块B1正对测试音箱A,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3所示,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与第一连接部2垂直连接,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与第二连接部3垂直连接,且,第一连接部2与第二连接部3相对设置。这样,能够确保测试音箱A正对着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
另外,在该实现方式中,支撑本体部1位于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同一端,例如支撑本体部1位于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下端。这样,当测试音箱A安装于第一连接部2上时,支撑本体部1位于测试音箱A的下方,支撑本体部1不会面向测试音箱A的声波出口,测试音箱A的喇叭振膜的振动方向(例如,图3所示的D1方向)能够与支撑本体部1平行,减少了在图3中所示的D2方向上的振动传导,进而减弱了对麦克风模块B1周围的振动传导,利于提高信噪比和声学测试稳定性和精确度。
第二连接部3可以通过卡接方式与通信终端B的边框连接。采用卡接方式使第二连接部3与通信终端B连接,不会对通信终端B造成任何影响,确保不会改变通信终端B的任何结构。
一般来说,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一般位于其边框上,例如,位于通信终端B的边框的顶部或者边框的底部。所以,当第二连接部3与通信终端B上的边框进行卡接后,麦克风模块B1需要暴露并面向测试音箱A。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3上具有卡槽300和避让槽301,卡槽300被配置为与通信终端B的边框卡接,避让槽301被配置为接纳并暴露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
其中,卡槽300与通信终端B的边框结构相适配(即,卡槽300为仿形结构),这样,使通信终端B的边框卡入卡槽300内,即可实现第二连接部3与通信终端B的边框的卡接,而且特别方便拆装,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举例来说,当通信终端B的边框为矩形结构时,卡槽300也相应设计为矩形槽。当通信终端B的边框为圆弧形结构时,卡槽300也相应设计为圆弧形槽。
对于卡槽300和避让槽301在第二连接部3上的具体设计,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段31、两个第二连接段32和两个第三连接段33。第一连接段31的第一端与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段31的第二端的一侧、一个第二连接段32、一个第三连接段33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一卡槽300。第一连接段3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另一个第二连接段32、另一个第三连接段33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二卡槽300。避让槽301位于第一卡槽300和第二卡槽300之间。其中,第一连接段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的两个端部。
第一卡槽300和第二卡槽300的结构相同,且如上述卡槽300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33一一对应连接,并配合构成对称的两组卡接部。两组卡接部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段31的第二端的相对的两侧,这样,两组卡接部之间的空间即可作为避让槽301。
在一些示例中,使第一连接段31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段32的长度,并且,第一连接段31、第二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33均为板状,例如为平板状。
为了提高第二连接部3的强度,可以使第一连接段31、第二连接段32和第三连接段33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连接部。为了提高支撑装置的强度,可以使支撑本体部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的支撑装置。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支撑装置中的各部件,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金属、塑料、或者木材等,其中,金属又可以为不锈钢、铁、铝等。上述材质使得支撑装置坚固且不易变形,能够稳固地支撑住测试音箱A,使测试音箱A不会产生位移、振动和杂音等。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可以使第二连接部3为金属材质,如此设置,不仅能确保第二连接部3的强度,还使得第二连接部3具有一定的弹性,利于提高卡接力度,且便于与通信终端B之间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终端B包括但不限于:电视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手机、音乐播放器等。以通信终端B为电视机举例来说,其麦克风模块B1位于其边框的顶部,第二连接部3与电视机进行卡接时,第一连接段31紧贴电视机的屏幕,第二连接段32紧贴电视机的边框的顶部表面,第三连接段33紧贴电视机的背部表面,麦克风模块B1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段32之间的空间处。
不排除地是,在不影响麦克风模块B1暴露于避让槽301的前提下,两个第三连接段33之间还可以具有第四连接段,例如,它们一体成型,这利于提高第二连接部3的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本体部1、第一连接部2、第一连接段31、第二连接段32、第三连接段33均为板状,例如为平板状、波浪板状、或者齿板状等,如附图1所示,支撑本体部1和第一连接部2均为平板状。
测试音箱A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上,特别地,使两者的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举例来说,第一连接部2通过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与测试音箱A连接:粘接、卡接、螺钉连接、磁连接。
对于粘接方式,可以提供双面胶,例如泡沫双面胶,使测试音箱A通过双面胶粘接于第一连接部2上,即可完成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的粘接。
对于卡接,可以在第一连接部2上设置卡块,卡块上具有与测试音箱A结构相适配的卡槽,例如,该卡槽与测试音箱A的边框结构相适配,使测试音箱A卡入至卡槽中,即可完成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的卡接。
对于螺钉连接,可以在测试音箱A上设置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开设有螺钉孔,在第一连接部2上相应设置有螺钉孔,利用螺钉与连接耳板和第一连接部2上的螺钉孔螺纹连接,即可完成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的螺钉连接。
对于磁连接,可以提供两个磁吸件,其中一个磁吸件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上,另外一个磁吸件固定于测试音箱A上,两个磁吸件相互连接,即可完成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的磁连接。
根据上述所述的支撑装置的结构,测试音箱A在与第一连接部2进行连接后,还可以使测试音箱A的底部抵靠于支撑本体部1的表面上,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测试音箱A在该支撑装置中的装配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使得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的定位更加容易,这是因为,可以使测试音箱A与第一连接部2的中间位置连接,同时,避让槽301也相应位于第二连接部3的中部,第二连接部3卡接于通信终端B的边框上之后,通过沿通信终端B的边框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连接部3使得暴露的麦克风模块B1位于避让槽301的中部即可。这种使麦克风模块B1和测试音箱A相互定位的方式,操作简单,且具有高定位精度,使得测试音箱A可以与麦克风模块B1正对,进而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近距离相对。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之间的间距为5cm-25cm,例如为10cm、12cm、15cm、20cm等,这利于显著提高信噪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4或者附图5所示,使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于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认为是,支撑本体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3进行镂空设计),例如,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于支撑本体部1上,或者,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于第二连接部3上,或者,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于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上。
多个穿孔4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均匀分布,使得支撑本体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3的力学分布也相应均匀,这样在确保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对来自测试音箱A的声波充分透过的前提下,还能确保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的强度,使得测试音箱A在声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保持位置固定,确保声学测试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孔4的设计可以满足以下条件:(1)多个穿孔4构成的总孔面积足够大,使尽可能多的声波穿过;(2)多个穿孔4的存在不会影响所在支撑本体部1和第二连接部3的自身的强度,即,在第二连接部3与测试音箱A进行连接后,测试音箱A不会发生任何晃动、颤动等现象,测试音箱A始终保持位置固定。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穿孔4的结构可以选自圆形、椭圆形、十字形、三角形、矩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4所示,穿孔4为矩形孔(即,条形孔),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成相互平行的多排。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穿孔4为圆形孔,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成相互平行的多排,任意相邻的两排穿孔4交错设置,也就是说,任意相邻的三个穿孔4的圆心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软质缓冲层51和第二软质缓冲层52;其中,第一软质缓冲层51位于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之间,第二软质缓冲层52位于第二连接部3和通信终端B之间。
第一软质缓冲层51可以贴附于第一连接部2的与测试音箱A接触的表面上,或者,第一软质缓冲层51也可以贴附于测试音箱A的与第一连接部2相接触的表面上,或者,第一软质缓冲层51同时贴附于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上。
第二软质缓冲层52可以贴附于第二连接部3的与通信终端B接触的表面上,或者,第二软质缓冲层52也可以贴附于通信终端B的与第二连接部3相接触的表面上,或者,第二软质缓冲层52同时贴附于第二连接部3和通信终端B上。
通过第一软质缓冲层51和第二软质缓冲层52,不仅可以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划伤通信终端B和测试音箱A,而且软质缓冲层还可以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避免额外的噪声产生。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软质缓冲层51和第二软质缓冲层52均为软性泡棉,软性泡棉不仅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吸收噪音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声学测试时的信噪比。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消音层61和第二消音层62,其中,第一消音层61位于第一连接部2和测试音箱A之间,第二消音层62位于第二连接部3和通信终端B之间。
示例性地,第一消音层61与第一软质缓冲层51紧密贴合,并整体贴附于第一连接部2的与测试音箱A接触的表面上。第二消音层62与第二软质缓冲层52紧密贴合,并整体贴附于第二连接部3的与通信终端B接触的表面上。
上述消音层可以为隔音棉、隔音泡沫等,通过使用上述消音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声学测试过程中对噪音的吸收,提高声学测试时的信噪比。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第一连接部2来连接并固定测试音箱A,通过第二连接部3连接通信终端B,利用该支撑装置即可完成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的测试定位。特别地,第二连接部3与通信终端B卡接,使得支撑装置的装配和拆装均较为便利,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
通过第一连接部2来连接并固定测试音箱A,测试音箱A与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能够极大地提高信噪比,适合在产线嘈杂环境中使用。
通过在支撑本体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3上设置多个穿孔4,能够有效减少支撑装置对测试音箱A的声学反射和衍射效应,避免对声波局部频带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声波全频带的声学测试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信噪比。
通过软质缓冲层的设计,不仅可以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划伤通信终端B和测试音箱A,而且软质缓冲层还可以起到吸收振动的作用,避免额外的噪声产生。
该支撑装置的上述结构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原材料容易获得且成本较低的优点。该支撑装置可灵活地与各种类型的通信终端B进行连接,无须额外布置消声室或者额外布置占用空间较大的支架,可在流水线上架设,提高产线测试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声学测试系统,该声学测试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种支撑装置、测试音箱A、通信终端B;
测试音箱A与第一连接部2连接;通信终端B与第二连接3)连接,且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测试音箱A。
在一些示例中,测试音箱A和麦克风模块B1之间的间距为5cm-25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声学测试系统能够在产线嘈杂环境中进行测试,且获得更高的测试精度。该声学测试系统还进一步包括计算机,该计算机被配置为用于向测试音箱A发出测试信号,以及接收来自麦克风模块B1的数字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声学测试系统能够用于产线麦克风模块的测量与校准,其中,麦克风模块的测试流程如下图8所示:测试用计算机通过线缆将测试信号发送到测试音箱,测试音箱播放出声学测试信号,待测麦克风模块接收到声学测试信号后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被处理单元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线缆返回测试用计算机。可见,利用该支撑装置能够完成麦克风模块的声学性能测试,甄别生产、组装和搬运过程中的通信终端产品的好坏,保证用户能够体验到合格的,高品质的信终端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本体部(1)、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
所述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连接,所述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2)被配置为与测试音箱(A)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被配置为与通信终端(B)连接以使得所述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所述测试音箱(A);
所述支撑本体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多个穿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部(1)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垂直连接;
所述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上具有卡槽(300)和避让槽(301);
所述卡槽(300)被配置为与所述通信终端(B)的边框卡接;
所述避让槽(301)被配置为接纳并暴露所述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一连接段(31)、两个第二连接段(32)和两个第三连接段(33);
所述第一连接段(3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本体部(1)的第二侧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31)的第二端的一侧、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32)、一个所述第三连接段(33)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一卡槽(300),所述第一连接段(31)的第二端的另一侧、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段(32)、另一个所述第三连接段(33)顺次连接并配合形成第二卡槽(300);
所述避让槽(301)位于所述第一卡槽(300)和所述第二卡槽(30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段(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对的两个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部(1)、所述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段(31)、所述第二连接段(32)、所述第三连接段(33)均为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通过以下连接方式中的一种与所述测试音箱(A)连接:粘接、卡接、螺钉连接、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穿孔(4)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本体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中的至少一个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穿孔(4)的结构选自圆形、椭圆形、十字形、三角形、矩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软质缓冲层(51)和第二软质缓冲层(52);
所述第一软质缓冲层(5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测试音箱(A)之间,所述第二软质缓冲层(5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和所述通信终端(B)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一消音层(61)和第二消音层(62);
所述第一消音层(6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和所述测试音箱(A)之间,所述第二消音层(62)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和所述通信终端(B)之间。
11.一种声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学测试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测试音箱(A)、通信终端(B);
所述测试音箱(A)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一连接部(2)连接;
所述通信终端(B)与所述支撑装置的第二连接部(3)连接,且所述通信终端(B)上的麦克风模块(B1)正对所述测试音箱(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声学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音箱(A)和所述麦克风模块(B1)之间的间距为5cm-25cm。
CN202121452644.6U 2021-06-28 2021-06-28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Active CN215121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644.6U CN215121195U (zh) 2021-06-28 2021-06-28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2644.6U CN215121195U (zh) 2021-06-28 2021-06-28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1195U true CN21512119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2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2644.6U Active CN215121195U (zh) 2021-06-28 2021-06-28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1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55067A1 (en) Thin high performance constant directivity waveguide and speaker
CN102415108A (zh) 用于音频设备的mems换能器
US8325968B2 (en) Speaker
US4885773A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unidirectional microphone in a hands-free telephone subset
CN113099362B (zh) 发声装置
CN212163695U (zh) 一种扬声器及其检测系统
CN113194390A (zh) 发声装置
JP2004343255A (ja) スピーカ装置
US11805369B2 (en) Sounding device
CN215121195U (zh) 支撑装置及声学测试系统
CN101442695A (zh) 麦克风系统、声音输入设备和制造所述系统和设备的方法
CN205123990U (zh) 骨传导扬声器
EP3820159B1 (en) Acoustic speaker
CN205123989U (zh) 骨传导扬声器
CN211531306U (zh) 扬声器单体
CN215222421U (zh) 一种线阵音柱中音相位板
US7773765B1 (en) Rectangular horn for varied acoustic drivers
Mäkivirta et al. The Acoustic Design of Minimum Diffraction Coaxial Loudspeakers with Integrated Waveguides
JPH0358600A (ja) 超指向性スピーカ
CN215345049U (zh) 扬声器
CN215222437U (zh) 咪头传感器支架、组件及咪头扬声器一体机设备
CN212936136U (zh) 一种交互设备
CN219499527U (zh) 一种双驱动双面发声微型扬声器
CN207869328U (zh) 适用于主动降噪的声学总成及主动降噪耳机
CN217116298U (zh) 一种低成本全频扬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