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6074U -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6074U
CN215106074U CN202121409574.6U CN202121409574U CN215106074U CN 215106074 U CN215106074 U CN 215106074U CN 202121409574 U CN202121409574 U CN 202121409574U CN 215106074 U CN215106074 U CN 215106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late
connecting column
damper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095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朋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4095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6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6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6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两端均设有减震柱,减震柱远离调节机构一端设有第一减震机构,第一减震机构远离减震柱一端铰接有第二减震机构,第二减震机构远离第一减震机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上底板与下底板均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从而本结构通过上述各构件的有效配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结构整体的使用高度,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由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建筑结构中,需要一种抗震连接结构进行对建筑基座的保护。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抗震结构减震效果不佳,且不能对结构整体高度进行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通过设置上底板和下底板方便减震结构与建筑物和地面进行支撑安装,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对结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减震结构对不同竖直高度的建筑物进行支撑,并能保持一定的水平高度,便于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通过减震柱、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从而通过多组减震组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对建筑物的减震效果,使得建筑物具有更佳的抗震能力,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之间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两端均设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远离所述调节机构一端设有第一减震机构,所述第一减震机构远离所述减震柱一端铰接有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远离所述第一减震机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下底板均与所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底板和下底板方便减震结构与建筑物和地面进行支撑安装,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对结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减震结构对不同竖直高度的建筑物进行支撑,并能保持一定的水平高度,便于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通过减震柱、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从而通过多组减震组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对建筑物的减震效果,使得建筑物具有更佳的抗震能力,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所述上连接柱与所述下连接柱相对设置,所述上连接柱与所述下连接柱之间设有双头螺柱,所述双头螺柱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上连接柱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一端,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下连接柱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柱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铰接,所述双头螺柱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连接柱与所述下连接柱均与所述减震柱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方便与减震柱进行连接,通过把手能够有效的驱动双头螺柱的转动,进而通过双头螺柱转动可以方便对两端的移动块进行移动调节,通过移动块的滑动能够有效的改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进而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夹角的改变可以对结构整体的高度进行改变,从而便于结构适用于不同施工场合,提高结构的适用性,进而通过在双头螺柱两端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有效的增加结构的支撑稳定性,从而保证减震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震柱包括套筒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内且伸缩方向为竖直设置,所述上连接柱或所述下连接柱套设与所述套筒内与所述第一弹簧抵接,且所述上连接柱与所述下连接柱均与所述套筒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套筒能够对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的滑动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弹簧能够对上连接柱或下连接柱在套筒内的滑动进行缓冲,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结构的减震效果,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通过挡板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挡板与所述滑动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套筒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接杆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能够有效的对导向柱进行固定,使得导向柱与套筒能够保持垂直,通过导向柱对滑动块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第二弹簧可以对滑动块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同时可以有效的缓冲来自滑动块的压力,通过第三连接杆可以推动滑动块移动,进而在第三连接杆、滑动块、导向柱以及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减震缓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滑动板和滑动槽,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侧,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杆铰接,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水平放置,其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伸缩方向垂直,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滑动板一侧与所述滑动槽内侧壁抵接,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板在滑动槽内上下滑动可以有效的对滑动板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进而通过滑动板与滑动槽之间的第三弹簧能够进一步对建筑物进行减震能力的提升,进一步通过若干第三弹簧水平设置比起竖直设置的弹簧使用起来更加稳定,使得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能够更加平稳有效,进而使得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等情况下的减震能力更强,结构简单,有效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上底板和下底板方便减震结构与建筑物和地面进行支撑安装,通过调节机构能够对结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减震结构对不同竖直高度的建筑物进行支撑,并能保持一定的水平高度,便于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通过减震柱、第一减震机构以及第二减震机构能够有效的提高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从而通过多组减震组件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对建筑物的减震效果,使得建筑物具有更佳的抗震能力,实用性强;
2.通过上连接柱与下连接柱方便与减震柱进行连接,通过把手能够有效的驱动双头螺柱的转动,进而通过双头螺柱转动可以方便对两端的移动块进行移动调节,通过移动块的滑动能够有效的改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夹角,进而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夹角的改变可以对结构整体的高度进行改变,从而便于结构适用于不同施工场合,提高结构的适用性,进而通过在双头螺柱两端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有效的增加结构的支撑稳定性,从而保证减震质量;
3.通过套筒能够对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的滑动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弹簧能够对上连接柱或下连接柱在套筒内的滑动进行缓冲,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结构的减震效果;通过挡板能够有效的对导向柱进行固定,使得导向柱与套筒能够保持垂直,通过导向柱对滑动块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通过第二弹簧可以对滑动块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同时可以有效的缓冲来自滑动块的压力,通过第三连接杆可以推动滑动块移动,进而在第三连接杆、滑动块、导向柱以及第二弹簧的弹性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减震缓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通过滑动板在滑动槽内上下滑动可以有效的对滑动板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进而通过滑动板与滑动槽之间的第三弹簧能够进一步对建筑物进行减震能力的提升,进一步通过若干第三弹簧水平设置比起竖直设置的弹簧使用起来更加稳定,使得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能够更加平稳有效,进而使得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等情况下的减震能力更强,结构简单,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上底板;2、下底板;3、减震组件;31、调节机构;311、上连接柱;312、下连接柱;313、双头螺柱;314、移动块;315、第一连接杆;316、第二连接杆;317、把手;32、减震柱;321、套筒;322、第一弹簧;33、第一减震机构;331、导向柱;332、挡板;333、滑动块;334、第二弹簧;335、限位块;336、第三连接杆;34、第二减震机构;341、滑动板;342、滑动槽;343、第三弹簧;3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上底板1和下底板2,通过设置上底板1和下底板2方便减震结构与建筑物和地面进行支撑安装,有效提升结构整体的使用高度,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上底板1与下底板2之间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3,减震组件3包括调节机构31,通过调节机构31能够对结构整体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减震结构对不同竖直高度的建筑物进行支撑,并能保持一定的水平高度,便于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调节机构31两端均设有减震柱32,减震柱32远离调节机构31一端设有第一减震机构33,第一减震机构33远离减震柱32一端铰接有第二减震机构34,第二减震机构34远离第一减震机构33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上底板1与下底板2均与连接板35可拆卸连接,较优为此处的可拆卸方式宜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减震组件3固定在上底板1和下底板2上,进而通过减震柱32、第一减震机构33以及第二减震机构34能够有效的提高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从而通过多组减震组件3的共同作用能够提高对建筑物的减震效果,使得建筑物具有更佳的抗震能力,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调节机构31包括上连接柱311和下连接柱312,上连接柱311与下连接柱312相对设置,通过上连接柱311与下连接柱312方便与减震柱32进行连接,上连接柱311与下连接柱312之间设有双头螺柱313,双头螺柱31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314,移动块314靠近上连接柱311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15一端,移动块314靠近下连接柱312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316一端,第一连接杆315另一端与上连接柱311铰接,第二连接杆316另一端与下连接柱312铰接,进而通过双头螺柱313转动可以方便对两端的移动块314进行移动调节,通过移动块314的滑动能够有效的改变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接杆316之间的夹角,进而第一连接杆315与第二连接杆316夹角的改变可以对结构整体的高度进行改变,双头螺柱31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317,通过把手317能够有效的驱动双头螺柱313的转动,上连接柱311与下连接柱312均与减震柱32滑动连接。
如图5所示,减震柱32包括套筒321和第一弹簧322,第一弹簧322固定连接于套筒321内且伸缩方向为竖直设置,上连接柱311或下连接柱312套设与套筒321内与第一弹簧322抵接,且上连接柱311与下连接柱312均与套筒321滑动连接,通过套筒321能够对上连接柱311和下连接柱312的滑动进行限位,通过第一弹簧322能够对上连接柱311或下连接柱312在套筒321内的滑动进行缓冲,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结构的减震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减震机构33包括导向柱331,导向柱331通过挡板332与套筒321固定连接,较优为导向柱331应与套筒321垂直设置,导向柱331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3,通过导向柱331对滑动块333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挡板332与滑动块33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34,第二弹簧334套在导向柱331上,且两端分别与挡板332和滑动块333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334可以对滑动块333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同时可以有效的缓冲来自滑动块333的压力,导向柱33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5,限位块335能够有效的保证滑动块333不会与导向柱331脱离,滑动块333远离套筒321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接杆336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杆336可以推动滑动块333移动,进而在第三连接杆336、滑动块333、导向柱331以及第二弹簧334的弹性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对建筑物进行减震缓冲,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第三连接杆336另一端与第二减震机构34铰接。
如图5所示,第二减震机构34包括滑动板341和滑动槽342,滑动板341滑动连接于滑动槽342内侧,通过滑动板341在滑动槽342内上下滑动可以有效的对滑动板341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滑动板341与第三连接杆336铰接,滑动板341远离第三连接杆336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343,较优为第三弹簧343应均匀排列,进而通过滑动板341与滑动槽342之间的第三弹簧343能够进一步对建筑物进行减震能力的提升,第三弹簧343水平放置,其伸缩方向与第一弹簧322的伸缩方向垂直,第三弹簧343远离滑动板341一侧与滑动槽342内侧壁抵接,进一步通过若干第三弹簧343水平设置比起竖直设置的弹簧使用起来更加稳定,使得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能够更加平稳有效,进而使得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等情况下的减震能力更强,滑动槽342远离第一减震机构33的外侧壁与连接板3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将上底板1固定在建筑物底部,将下底板2与地面或是承重物进行固定,进而将减震组件3下侧的连接板35与下底板2固定,固定时保证减震组件3整体的垂直度,进而转动把手317使得结构整体高度进行改变直至减震组件3上侧的连接板35与上底板1顶紧,在多组减震组件3调节至同一水平高度后,将减震组件3上侧的连接板35与上底板1进行固定,当减震物受到地震产生的晃动时,在第一弹簧322、第二弹簧334以及第三弹簧343会相应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并对所受到的压力进行缓冲抵消,从而通过减震柱32、第一减震机构33以及第二减震机构34的多重减震共同作用,有效的消除建筑物晃动产生的力,保证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包括上底板(1)和下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与所述下底板(2)之间设有若干组减震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3)包括调节机构(31),所述调节机构(31)两端均设有减震柱(32),所述减震柱(32)远离所述调节机构(31)一端设有第一减震机构(33),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3)远离所述减震柱(32)一端铰接有第二减震机构(34),所述第二减震机构(34)远离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3)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5),所述上底板(1)与所述下底板(2)均与所述连接板(35)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1)包括上连接柱(311)和下连接柱(312),所述上连接柱(311)与所述下连接柱(312)相对设置,所述上连接柱(311)与所述下连接柱(312)之间设有双头螺柱(313),所述双头螺柱(31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314),所述移动块(314)靠近所述上连接柱(311)一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杆(315)一端,所述移动块(314)靠近所述下连接柱(312)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316)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315)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柱(31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316)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柱(312)铰接,所述双头螺柱(31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317),所述上连接柱(311)与所述下连接柱(312)均与所述减震柱(3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柱(32)包括套筒(321)和第一弹簧(322),所述第一弹簧(322)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321)内且伸缩方向为竖直设置,所述上连接柱(311)或所述下连接柱(312)套设与所述套筒(321)内与所述第一弹簧(322)抵接,且所述上连接柱(311)与所述下连接柱(312)均与所述套筒(32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3)包括导向柱(331),所述导向柱(331)通过挡板(332)与所述套筒(32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331)两端套设且滑动连接有滑动块(333),所述挡板(332)与所述滑动块(333)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34),所述第二弹簧(334)套在所述导向柱(331)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332)和所述滑动块(33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33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35),所述滑动块(333)远离所述套筒(321)一侧铰接有第三连接杆(336)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杆(336)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34)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34)包括滑动板(341)和滑动槽(342),所述滑动板(34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342)内侧,所述滑动板(341)与所述第三连接杆(336)铰接,所述滑动板(341)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杆(336)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三弹簧(343),所述第三弹簧(343)水平放置,其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弹簧(322)的伸缩方向垂直,所述第三弹簧(343)远离所述滑动板(341)一侧与所述滑动槽(342)内侧壁抵接,所述滑动槽(342)远离所述第一减震机构(33)的外侧壁与所述连接板(35)固定连接。
CN202121409574.6U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106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9574.6U CN215106074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09574.6U CN215106074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6074U true CN21510607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09574.6U Active CN215106074U (zh) 2021-06-21 2021-06-21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6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6814A (zh) * 2018-02-28 2018-06-15 长春工程学院 转塔送车式智能立体停车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6814A (zh) * 2018-02-28 2018-06-15 长春工程学院 转塔送车式智能立体停车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0621B (zh) 一种放置石油管道的减震底座
CN215106074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连接结构
CN206398285U (zh) 一种计算机显示屏用减震旋转支架
CN112821306B (zh) 一种抗震型电缆桥架
CN110345191B (zh) 一种万向球轴承-滑盘式文物隔震装置
CN208309655U (zh) 一种减震式建筑房屋
CN21380595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432938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2743002U (zh) 一种抗震房屋结构
CN105714929A (zh) 一种免震建筑结构
CN110821809A (zh) 一种矿用泵测试用减震台座
CN215406691U (zh) 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
CN212744823U (zh) 一种液压多重减震装置
CN215291733U (zh)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12966789U (zh) 一种建筑楼盘模型抗震装置
CN213773920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211523686U (zh) 一种抗冲击石材幕墙
CN113882734B (zh) 一种抗震房屋结构
CN217631597U (zh) 一种彩钢房用减震结构
CN112459099A (zh) 一种抗震建筑用减震桩基
CN115354770B (zh)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CN218149694U (zh) 一种防震脚手架支座
CN219808747U (zh) 具有缓冲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13926839U (zh) 一种具有减震稳定效果的装配式建筑用支撑座
CN217977166U (zh)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阻尼墙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