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4397U -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4397U
CN215084397U CN202121112429.1U CN202121112429U CN215084397U CN 215084397 U CN215084397 U CN 215084397U CN 202121112429 U CN202121112429 U CN 202121112429U CN 215084397 U CN215084397 U CN 215084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avity
cavity body
water
rise building
water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24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伟
李加伟
施申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1211124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4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4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43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上设有进水管、安全门和出水管;所述主腔体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外壁上与主腔体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底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具有通配性,逃生效率高,解决了弱势群体高层建筑逃生问题,有效避免了高层建筑逃生过程中的次生伤害。多层主腔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不受楼体高度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加大,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尤其是高达30层及以上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火灾是人类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灾难,近些年来,人们对城市高层建筑的火灾有一定预防措施,但高层建筑失火造成火灾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当火灾发生时,由于楼层的高度太高,高层住户可能出现电梯无法乘坐等危险情况,加上楼梯逃跑太慢且易受燃烧毒性气体、烟尘等侵扰,大多时候高层住户大多只能原地等待救援。
传统的高层建筑逃生设备有以下几种:一类是高层建筑自救缓降装置,即将缓降绳一端固定在建筑上,另一端上与人固定,以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作为阻力,进行速降逃生。这类逃生设备风险较大,且适用人群有限,同时使用的人数较少,也容易在着火的楼层墙壁上出现意外火灾伤害;另一类是逃生布袋,其可能会出现阻塞的情况,难以应对高层建筑的逃生,而且使用时仍然会遭到火苗的熏烤,造成意外伤害;另外还有利用无人机对高层建筑内居民进行救援的,其效率低,且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逃生效率高,解决了弱势群体高层建筑逃生问题,有效避免了高层建筑逃生过程中的次生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上设有进水管、安全门和出水管;所述主腔体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外壁上与主腔体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主腔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上还设有连通管,所述主腔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腔体依次上下布置,上下布置的所述主腔体通过出水管与连通管相连,这样,下方主腔体可以充分利用上方主腔体的水,节约救援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腔体内设有防坠网,所述防坠网设置在上下两个安全门之间,用于防止高层建筑居民意外坠落。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分别与高层建筑各层水管连通,这样,需要时可以最大程度增大进水量,尽快向主腔体内注水。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上设有用于远程控制水管开关的水阀,这样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水管、出水管、连通管的开关。
作为优选项,所述安全门与主腔体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在关闭时与主腔体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水从安全门与主腔体缝隙中渗漏。
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分为多层,多层所述主腔体呈塔式布置,这样,底层主腔体可以容纳的人数多于高层主腔体容纳的人数。
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内还设有滑竿,所述滑竿垂直设置在主腔体内,用于帮扶主腔体内的居民,避免溺水。
作为优选项,所述主腔体上还设有加强圈,所述加强圈设置在主腔体的外壁上,用于增大主腔体的承受力。
作为优选项,所述安全门上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主腔体内,用于监测水位到达合适位置时再解锁安全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具有通配性,逃生效率高,解决了弱势群体高层建筑逃生问题,有效避免了高层建筑逃生过程中的次生伤害。多层主腔体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高层建筑中,不受楼体高度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腔体1上设有进水管2、安全门3、出水管4、连通管5、防坠网 6、水阀7、滑竿8、加强圈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包括主腔体1,所述主腔体1上设有进水管2、安全门3和出水管4;所述主腔体1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 1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主腔体1外壁上与主腔体1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3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主腔体1底部。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连通管5,所述主腔体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腔体1依次上下布置,上下布置的所述主腔体1通过出水管4与连通管5相连,这样,下方主腔体1可以充分利用上方主腔体1的水,节约救援时间。所述主腔体1内设有防坠网6,所述防坠网6设置在上下两个安全门3之间,用于防止高层建筑居民意外坠落。所述进水管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2分别与高层建筑各层水管连通,这样,需要时可以最大程度增大进水量,尽快向主腔体1内注水。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4上设有用于远程控制水管开关的水阀7,这样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水管2、出水管4、连通管5的开关。所述安全门3与主腔体1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3在关闭时与主腔体1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水从安全门3与主腔体1 缝隙中渗漏。所述主腔体1分为多层,多层所述主腔体1呈塔式布置,这样,底层主腔体1可以容纳的人数多于高层主腔体1容纳的人数。所述主腔体1 内还设有滑竿8,所述滑竿8垂直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帮扶主腔体1内的居民,避免溺水。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加强圈9,所述加强圈9设置在主腔体1的外壁上,用于增大主腔体1的承受力。所述安全门3上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监测水位到达合适位置时再解锁安全门3。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考虑到水压的影响,主腔体1搭建在高层建筑受力较为强的结构中,或者阳台等良好疏散点。
主腔体1可以但不限于设置为五层,上下连接的两个主腔体1顶层与底层位于高层建筑上的同一楼层。第一至四层的安全门3设置在同侧,第五层的安全门3设置在其他安全门3对侧。
进水管2设置在主腔体1各层的顶部,各层的进水管2与所在楼层的家庭水管连接,进水管2上可以设置单向增压阀,在发生火灾时,单向增压阀可以控制进水管2的水流方向和增加主腔体1的注水速度。
安全门3为了安全性的考虑,设有两道保险锁,一道是位于主腔体1外部的锁,受居民外部控制,另一道位于主腔体1内,其可以但不限于为型号 SLD-3SA-10-A5的电极式液位开关,其受水位监测装置控制,当水位降至所在楼层高度时,位于主腔体1内的保险锁自动打开,当两道保险锁同时打开,居民才可进入主腔体1的内部,从水路疏散逃生。在平日无火灾时,安全门3 和防坠网6充当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居民坠入主腔体1中。
防坠网6可以但不限于是浮力较大的网状结构,通过垂直向上的挂钩挂在主腔体1上,当主腔体1内充水时防坠网6上浮,自动脱离挂钩,不仅可以充当水中的漂浮物支撑身体,还可以有效打开安全通路,避免阻塞。
水阀7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种管道增压泵,型号为100SG40-18,用以加快水流的流速。
滑竿8用来帮助不善游泳的居民在水中控制身体,也可以通过滑竿8直接逃生。滑竿8还可以让居民的逃生恐慌情绪有所改善。
当水注满主腔体1时,第五层主腔体1底部的水压阀7打开,将水流入下一个主腔体1。
随着水位降至每一层楼层时,所在楼层居民进入,平均每户可以带走2 个人,当水位降至第五层主腔体1时,水流均进入下一个主腔体1中,居民可以走出第五层主腔体1的安全门3,此时,居民可能已经疏散到安全楼层。如果还需继续疏散,则可以进入下一个主腔体1中,进行再一次同样程序的疏散逃生,最终逃生至安全区域。
其还可以二次注水使用,疏散效率得到的提高。多个主腔体1首尾相连,可用于高层的居民住宅和办公大楼的火灾逃生救援。相对于缓降绳等逃生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不易受墙体火苗的伤害;相对于逃生布袋、疏散管道等逃生设备,本实用新型不易堵塞,救援的可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得到保障。同时,本实用新型受火灾干扰影响小,当发生较大火灾时只需启动注水系统待水位达到所在楼层时,打开安全门3,将提前备好的救生圈、救生衣等工具泡入水中,利用救生圈等装置在水里的浮力停留在水中,随水位的下降而进行的逃生疏散,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
实施例1:
每五层楼设置一个主腔体1,主腔体1为直径逐渐扩大的多层竖直圆筒,顶层的主腔体1半径为25cm,第二至五层的主腔体1半径为依次增大5cm,每层主腔体1之间设有防坠网6,主腔体1内部垂直设有滑竿8,各层的进水管2与各层住户的自来水总水管连通,主腔体1底部设有出水管4,每层主腔体1设有安全门3。第二至五层主腔体1外壁设有装有用于增大主腔体1承受力的加强圈9。出水管4的直径为10cm,出水管4连接至下一个主腔体1的连通管5,连通管5设置在第二层主腔体1顶部。
实施例2:
每五层楼设置一个主腔体1,主腔体1为直径相同竖直圆筒,各层的主腔体1均半径为25cm,每层主腔体1之间设有防坠网6,主腔体1内部垂直设有滑竿8,各层的进水管2与各层住户的自来水总水管连通,主腔体1底部设有出水管4,每层主腔体1设有安全门3。第二至五层主腔体1外壁设有装有用于增大主腔体1承受力的加强圈9。出水管4的直径为10cm,出水管4连接至下一个主腔体1的连通管5,连通管5设置在第二层主腔体1顶部。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设置在高层建筑室外,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腔体(1),所述主腔体(1)上设有进水管(2)、安全门(3)和出水管(4);
所述主腔体(1)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结构,垂直设置在高层建筑外,这样,充满水的主腔体(1)可以形成高层建筑居民的逃生水路;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主腔体(1)外壁上与主腔体(1)内部连通;所述安全门(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安全门(3)分别设置在高层建筑的每层楼处;所述出水管(4)设置在主腔体(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连通管(5),所述主腔体(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腔体(1)依次上下布置,上下布置的所述主腔体(1)通过出水管(4)与连通管(5)相连,这样,下方主腔体(1)可以充分利用上方主腔体(1)的水,节约救援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内设有防坠网(6),所述防坠网(6)设置在上下两个安全门(3)之间,用于防止高层建筑居民意外坠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水管(2)分别与高层建筑各层水管连通,这样,需要时可以最大程度增大进水量,尽快向主腔体(1)内注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4)上设有用于远程控制水管开关的水阀(7),这样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水管(2)、出水管(4)、连通管(5)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3)与主腔体(1)滑动连接,所述安全门(3)在关闭时与主腔体(1)完全贴合,从而防止水从安全门(3)与主腔体(1)缝隙中渗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分为多层,多层所述主腔体(1)呈塔式布置,这样,底层主腔体(1)可以容纳的人数多于高层主腔体(1)容纳的人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内还设有滑竿(8),所述滑竿(8)垂直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帮扶主腔体(1)内的居民,避免溺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1)上还设有加强圈(9),所述加强圈(9)设置在主腔体(1)的外壁上,用于增大主腔体(1)的承受力。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门(3)上设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设置在主腔体(1)内,用于监测水位到达合适位置时再解锁安全门(3)。
CN202121112429.1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4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2429.1U CN215084397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2429.1U CN215084397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4397U true CN215084397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8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24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4397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4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8072B2 (en) Building fire escape system and refuge chamber
KR101029640B1 (ko) 고층건물 피난장치
CN101249300A (zh) 用于高层建筑的升降机逃生救生系统
CN102486062A (zh) 一种防灾难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设备
KR20140064882A (ko) 고층 건물의 신속 탈출구
CN205460552U (zh) 一种呼吸系统及包含此系统的避难间
CN113209502A (zh)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N201710830U (zh) 柔性高楼逃生通道储存箱
CN108144200A (zh) 一种提高火灾逃生效率的高层建筑物
CN215084397U (zh) 一种注水式高层建筑逃生系统
CN1970114B (zh) 一种楼宇走火救生方法及其设施
RU2637084C1 (ru) 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капсула
CN105536163A (zh) 广口式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管道
CN110339497B (zh) 自动减速速降装置及高层火灾避烟速降逃生系统
CN201906365U (zh) 吊篮式攀爬消防救生舱
JP2003118951A (ja) 避難装置
RU23819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при пожарах в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ях и сооружениях
CN201963012U (zh) 一种建筑物自救式火灾避难仓
CN107596584A (zh) 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松紧式高楼防火通道逃生设备
CN205894823U (zh) 一种避难房
JP6514917B2 (ja) シェルター
CN207307000U (zh) 一种具有自动预警功能的松紧式高楼防火通道逃生设备
CN203090300U (zh) 一种高楼逃生系统
KR102126829B1 (ko) 아파트, 건축물 화재 시 공기 순환식 피난설비
KR101105333B1 (ko) 낙하산 구명 장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