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4033U - 一种多功能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4033U
CN215084033U CN202121075145.XU CN202121075145U CN215084033U CN 215084033 U CN215084033 U CN 215084033U CN 202121075145 U CN202121075145 U CN 202121075145U CN 215084033 U CN215084033 U CN 215084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ire
cavity
catcher
working
work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51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智辉
李阳勇
丁梅
林少芒
萧剑彬
李强
艾文佳
陈松伟
李国林
蔡欢
范修锦
刘金玲
彭亦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0751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4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4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4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工作腔和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导丝伸出端与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在应用此方案后,导丝能容易的进入短腿支内腔,导丝进入后撤出血管内鞘管,完成工作通道的建立,从而可以比较简单、方便的完成套腿步骤,切实解决了现有术中套腿操作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平均寿命的延长,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5%以上。腹主动脉瘤发病比较隐蔽,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主要的危害是瘤体破裂出血,常常导致患者迅速死亡,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除腹主动脉瘤,用人造血管置换,必要时还需要重建内脏血管分支,手术创伤巨大,出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近20年来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微创治疗手术的开展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简化了手术,大大降低了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率,并获得了与传统手术类似的治疗效果,目前已经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和标准的治疗方法。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手术的原理是应用比正常腹主动脉稍大的人造带膜金属支架锚定在腹主动脉瘤的近、远心端正常血管上,支架上的膜片能隔绝血管,支架正常置入后腹主动脉内血流完全流经支架内通过,病变的瘤体被隔绝开来而逐渐缩小机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所应用的覆膜支架绝大部分是分体式支架,包括腹主动脉主体支架和延长用的髂腿覆膜支架。从一侧股动脉送入腹主动脉主体支架并定位释放后,支架对侧腿支(短腿支)需要在腹主动脉内释放弹开,该侧腿支需要延续连接髂腿覆膜支架,但是此时短腿支内并无导丝,未建立工作通道,必定需要导丝从短腿支内腔通过并引出体外,尚若导丝未能从短腿支架内腔通过而植入并释放延长髂腿支架,将导致相应血管医源性栓塞,腹主动脉瘤不能隔绝甚至破裂的严重后果。常规的手术往往是从相应侧股动脉置入导管和导丝进入瘤腔去超选短腿支内腔,由于此时支架短腿已完全释放开,可能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摇摆移动,其内亦有高速动脉血流通过,导丝在超选进入短腿支内腔时显得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医务人员反复多次进退导丝,反复确认导丝是否通过了短腿支架内腔,部分患者由于瘤体的扭曲成角往往导致套腿失败,不得不穿刺左侧肱动脉置管,导丝通过降主动脉下行至腹主动脉,超选进入支架短腿支,再通过应用抓捕器自股动脉向上抓取下行导丝完成套腿步骤。这些操作步骤繁琐,操作难度较大,占用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大量的时间,也给患者及医务人员明显增加了接受X线暴露的时间和剂量,加大了手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导管,以解决现有术中套腿操作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所述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所述捕抓器进入端和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所述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所述导丝进入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的长度比所述导丝腔的长度长,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伸出至所述导丝伸出端以外的位置,且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隔25~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捕抓器伸出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均设有X线阻挡标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上设有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等间距排列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的内壁均覆盖有亲水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腔的外壁设有凸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壁厚呈逐渐收窄结构,以此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进行应用时,可将工作腔和导丝腔均插入病患体内,由于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所以医护人员可以利用鹅颈捕抓器,抓取腹主动脉支架短腿支后,然后固定血管内鞘管和其内的鹅颈捕抓器;而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所以导丝腔的开口将会正好对准腹主动脉支架短腿中央位置,推送导丝时,导丝能容易的进入短腿支内腔,导丝进入后撤出血管内鞘管,完成工作通道的建立,从而可以比较简单、方便的完成套腿步骤,大大减少了传统套腿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和时间,直接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切实解决了现有术中套腿操作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导丝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导管实施例提供的鹅颈捕抓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端面视觉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工作腔;11、捕抓器进入端;12、捕抓器伸出端;13、凸块;
20、导丝腔;21、导丝进入端;22、导丝伸出端;
30、鹅颈捕抓器;
40、导丝;
50、X线阻挡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导管,其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10和导丝腔20,工作腔10和导丝腔20相邻并排布置;工作腔10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11和捕抓器伸出端12,捕抓器进入端11和捕抓器伸出端12相互导通,工作腔10用于供鹅颈捕抓器30穿过;导丝腔20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21和导丝伸出端22,导丝进入端21和导丝伸出端22相互导通,导丝伸出端22与捕抓器伸出端12相邻布置,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往远离工作腔10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方向与工作腔10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a,导丝腔20用于供导丝40穿过。
在进行应用时,导丝40的引导下可将血管内鞘管送入需要的手术部位,然后拔出导丝40,置入鹅颈捕抓器30,鹅颈捕抓器30通过工作腔10后送入血管内,抓取腹主动脉支架短腿支后,固定血管内鞘管和其内的鹅颈捕抓器30,此时从导丝腔20内送入导丝40,由于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方向与工作腔10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如优选为15°,所以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与血管内鞘管长轴也将成15°角,这种设计能使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正好对准腹主动脉支架短腿中央位置,推送导丝40时导丝40能容易的进入短腿支内腔,导丝40进入后撤出血管内鞘管,完成工作通道的建立,从而可以比较简单、方便的完成套腿步骤,大大减少了传统套腿的手术时间,减少了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和时间,直接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此实施例的工作腔10的外壁设有凸块13,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壁厚呈逐渐收窄结构,以此使得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往远离工作腔10的方向倾斜,即能够在减少占用空间的情况下,以实现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倾斜设置。
如图1所示,工作腔10的长度比导丝腔20的长度长,捕抓器伸出端12伸出至导丝伸出端22以外的位置,且在工作腔10的轴向方向上,导丝伸出端22与捕抓器伸出端12相隔25~35mm。
譬如在图1和图3所示的方向上,导丝伸出端22的右侧与捕抓器伸出端12的右侧相隔25~35mm,如优选为30mm,在采用此设置方式后,在工作腔10内鹅颈捕抓器30抓捕腹主动脉支架短腿时,将利于导丝伸出端22的开口位于腹主动脉支架短腿开口下方,从而便于导丝40通过导丝腔20后进入腹主动脉短腿支架内腔。
如图1所示,捕抓器伸出端12和导丝伸出端22均设有X线阻挡标记50。
在增设X线阻挡标记50后,术中则可通过X线成像及时得知捕抓器伸出端12和导丝伸出端22的具体位置,以便更好的进行手术操作。
而且此实施例的捕抓器伸出端12上设有多个X线阻挡标记50,在工作腔10的轴向方向上,多个X线阻挡标记50等间距排列布置,譬如设定相邻X线阻挡标记50的间距为10mm,则可作为术中的距离测量参照。
更进一步的,工作腔10和导丝腔20的内壁均覆盖有亲水涂层(未示出)。
在设置亲水涂层后,则可便于鹅颈捕抓器30和导丝40的穿插移动,从而为手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其中,亲水涂层可利用纳米亲水涂料制成,纳米亲水涂料是一种含有诸多纳米组分而合成复配的纳米涂料,具有很多纳米效应,其内所含纳米物质原生粒径介于7~80nm之间,比表面积一般大于100㎡/g,在材料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质,因而广泛的应用于橡胶、塑料、钢材,汽车,太阳能等工业领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呈长条状的工作腔和导丝腔,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相邻并排布置;
所述工作腔的两端分别为捕抓器进入端和捕抓器伸出端,所述捕抓器进入端和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工作腔用于供鹅颈捕抓器穿过;
所述导丝腔的两端分别为导丝进入端和导丝伸出端,所述导丝进入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相互导通,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邻布置,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工作腔之间形成有10°~15°的夹角,所述导丝腔用于供导丝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的长度比所述导丝腔的长度长,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伸出至所述导丝伸出端以外的位置,且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导丝伸出端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相隔25~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和所述导丝伸出端均设有X线阻挡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抓器伸出端上设有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在所述工作腔的轴向方向上,多个所述X线阻挡标记等间距排列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和所述导丝腔的内壁均覆盖有亲水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腔的外壁设有凸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壁厚呈逐渐收窄结构,以此使得所述导丝伸出端的开口往远离所述工作腔的方向倾斜。
CN202121075145.XU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导管 Active CN215084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5145.XU CN215084033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5145.XU CN215084033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4033U true CN21508403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5145.XU Active CN215084033U (zh) 2021-05-19 2021-05-19 一种多功能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4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28101B2 (ja) 分岐グラフト装置とその方法
NZ733363A (en) Stent and kit of stents for adjustable interventional reduction of blood flow
CN108143447B (zh) 一种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封堵装置
CN203677329U (zh) 一种新型支架释放装置
CN205287204U (zh) 一种中空高顺应性球囊扩张导管
CN215084033U (zh) 一种多功能导管
CN106029012B (zh) 可转换式肾输尿管导管
CN201664353U (zh) 一种主动脉分体式支架及其双导丝输送器
CN109481082B (zh) 经心尖途径释放的升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08433781A (zh) 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
CN202960835U (zh) 用于主动脉弓部一体单分支血管腔内修复治疗的覆膜支架
CN209422031U (zh) 一种取石网篮及用于取石网篮的双腔端帽
CN204106266U (zh) 可中途回收的人体管腔支架置入器
WO2020011132A1 (zh) 管腔支架输送器
CN109984861A (zh) 可用于腹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覆膜支架
CN106821563A (zh) 一种用于分支血管开口处病变的支架
CN2912562Y (zh) 一种模块化结构设计的分岔型覆膜血管支架
CN204636630U (zh) 一种右室流出道支架置入装置
CN206414604U (zh) 一种用于冠状静脉造影的带球囊可调弯鞘
US20140121751A1 (en) Cannula attachment in endoluminal delivery devices
CN113925555A (zh) 一种可调节封堵装置及输送系统
CN112826634A (zh) 一种用于植入到分支血管中覆膜支架系统
CN203506937U (zh) 一种精确定位人体管腔支架置入器
CN111407463A (zh) 一种覆膜支架系统
CN109172077B (zh) 一种带末端血栓拦阻网的血管支架的释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