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785U -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3785U
CN215083785U CN202120965930.6U CN202120965930U CN215083785U CN 215083785 U CN215083785 U CN 215083785U CN 202120965930 U CN202120965930 U CN 202120965930U CN 215083785 U CN215083785 U CN 215083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main airway
bronchial
cuff
endotrach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59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9659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3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3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37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包括: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导管能够进入肺叶的支气管;以及主气道导管,主气道导管与支气管导管并行设置且主气道导管贴附于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主气道导管能够进入主气道;其中,主气道导管的远端设置在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上,主气道导管的远端为能够被气体压力撑开的密封结构,主气道导管的近端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能够被戳破。

Description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气管导管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双腔气管导管在需要肺隔离手术中应用最广泛,但是由于双腔管管径粗,管壁坚硬,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双腔管插管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存在解剖异常的困难气道的患者。
而且,由于反复的插管,导管对咽喉及气道的损伤发生率达到40%以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需要后期的治疗。
现有技术中,使用纤支镜引导的气管插管已经是一项相当成熟的临床插管方法,可以降低插管难度并减小喉部损伤,但只限于单腔导管。
对于双腔管纤支镜引导插管的优势无法体现,主要还是由于双腔管管径粗,管壁坚硬的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本公开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包括:
支气管导管,所述支气管导管能够进入肺叶的支气管;以及,
主气道导管,所述主气道导管与所述支气管导管并行设置且所述主气道导管贴附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在支气管导管插入气道之前),所述主气道导管能够进入主气道(主气道导管进入气道之后可以被充气形成管腔);
其中,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为能够被气体压力撑开的密封结构,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近端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够被戳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支气管导管具有管腔,所述主气道导管在被充气之前不具有管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主气道导管在被充气之前,所述主气道导管的管壁贴附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侧的外壁,处于贴紧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还包括Y形连接管,所述Y形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所述支气管导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与所述主气道导管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共同端部为双腔结构,所述双腔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气管导管及主气道导管连通。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包括支撑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近端设置的密封部为PVC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的支撑环通过生物胶粘附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支气管导管的横截面以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横截面均为D形;沿着支气管导管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气管导管与所述主气道导管背靠背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支气管导管为柔性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支气管导管设置有螺旋状支撑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壁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上的螺旋状钢丝。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主气道导管为PVC材料、硅胶材料或PE材料。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还包括第一套囊,所述第一套囊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共同的外侧,所述第一套囊能够被充气膨胀。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还包括第一管外充气套囊,所述第一管外充气套囊用于对所述第一套囊充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还包括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仅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外侧,所述第二套囊能够被充气膨胀。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还包括第二管外充气套囊,所述第二管外充气套囊用于对所述第二套囊充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第一管外充气套囊与所述第一套囊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夹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所述第二管外充气套囊与所述第二套囊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夹持。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插入肺部的左支气管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插入肺部的右支气管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101 支气管导管
102 主气道导管
103 第一连接管
104 第二连接管
105 第一套囊
106 第二套囊
107 第一管外充气套囊
108 第二管外充气套囊
200 气道及气管结构
1011 支气管导管的内侧的外壁
1021 主气道导管的远端
1022 密封部
1023 支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插入肺部的左支气管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插入肺部的右支气管时的示意图。
下文结合图1至图5对本公开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包括:
支气管导管101,支气管导管101能够进入肺叶的支气管(左支气管、右支气管);以及,
主气道导管102,主气道导管102与支气管导管101并行设置且主气道导管102贴附于支气管导管101的管壁,主气道导管102能够进入主气道;
其中,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的管壁上,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包括支撑环1023(优选地支撑环卫PVC环),通过设置支撑环1023,在主气道导管102充气之后,防止患者在吸气时导致主气道导管102闭塞塌陷。
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为能够被气体压力撑开的密封结构,主气道导管102的近端设置有密封部1022,密封部1022能够被戳破。
如图2所示,主气道导管102的近端与第二连接管104的连接处用密封部1022进行密封,例如使用PVC膜进行密封。当支气管导管101插入支气管之后,主气道导管102需要充气时,将密封部1022戳破以进行双肺通气。
本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主气道导管102在被充气之前,主气道导管102的内壁处于贴紧状态(即真空状态),使得本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可作为单腔(即支气管导管101形成单腔)气管导管,当主气道导管102被充气,主气道导管102也形成腔体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转化为双腔气管导管。
图4及图5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人体的气道及气管结构200。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支气管导管101具有管腔,主气道导管102在被充气之前不具有管腔。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主气道导管102在被充气之前,主气道导管102的内壁处于贴紧状态,即主气道导管102的管壁贴附于支气管导管101的内侧的外壁,处于贴紧状态,如图1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还包括Y形连接管,Y形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103及第二连接管104,第一连接管103用于与支气管导管101连通,第二连接管104用于与主气道导管102连通。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第一连接管103与第二连接管104的共同端部A为双腔结构,双腔结构分别与支气管导管101及主气道导管102连通。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设置支撑环1023(优选为PVC环)。
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的结构及形状。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主气道导管102的近端设置的密封部1022为PVC膜。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的PVC环可以通过生物胶粘附在支气管导管101的管壁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生物胶的种类进行合适选择。
对于本公开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在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插入气道之前,主气道导管102的近端可以由PVC薄膜封住,当支气管导管101到达支气管(左支气管或者右支气管)后,戳破PVC薄膜,主气道导管102对应的Y形连接管的第二连接管104连接呼气机设备的管路,手动加压或机械通气加压,使得主气道导管102的真空膜管路被打开,主气道导管102的远端1021设置的密封结构被气体压力撑开,实现单腔管向双腔管的转化。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主气道导管102的管壁可以由PVC材料、硅胶材料或者PE材料制成,主气道导管102插入气道前被抽吸成真空状态,贴附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内侧的外壁1011上,如图1所示。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支气管导管101的横截面以及主气道导管102的横截面均为D形;沿着支气管导管101的延伸方向,支气管导管101与主气道导管102背靠背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当主气道导管102被充气形成腔体时,主气道导管102的横截面与支气管导管101的横截面均大致呈D形形状,通过将两者设置为背靠背连接,使得两者整体的横截面大致呈圆形或椭圆形形状。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支气管导管101为柔性材料。
支气管导管101优选地为PVC材质或硅胶材质,使得支气管导管101能够任意弯曲。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支气管导管101设置有螺旋状支撑结构。
其中,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的螺旋状支撑结构可以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内壁上。
螺旋状支撑结构也可以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壁内。
即螺旋状支撑结构可以是形成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内壁上的螺旋状凸起结构,也可以是嵌入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壁内的螺旋状支撑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螺旋状支撑结构的具体形式进行调整。
优选地,螺旋状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内壁上的螺旋状钢丝。
通过螺旋状支撑结构(优选螺旋状钢丝)的设置,增强支气管导管101的柔韧性。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公开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套囊105,第一套囊105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及主气道导管102的共同的外侧,第一套囊105能够被充气膨胀。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管外充气套囊107,第一管外充气套囊107用于对第一套囊105充气。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套囊106,第二套囊106仅设置在支气管导管101的外侧,第二套囊106能够被充气膨胀。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还包括第二管外充气套囊108,第二管外充气套囊108用于对第二套囊106充气。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100,优选地,第一管外充气套囊107与第一套囊105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支气管导管101及主气道导管102夹持。
优选地,第二管外充气套囊108与第二套囊106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支气管导管101及主气道导管102夹持。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管外充气套囊108连接有充气管线,该充气管线延伸至距离支气管导管101的远端大约8厘米位置,连接第一套囊105,可以充气至第一套囊105膨胀;第一管外充气套囊107也连接有充气管线,该充气管线延伸至距离支气管导管101的远端大约1厘米位置,连接第二套囊106,可以充气至第二套囊106膨胀。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气管导管,所述支气管导管能够进入肺叶的支气管;以及
主气道导管,所述主气道导管与所述支气管导管并行设置且所述主气道导管贴附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所述主气道导管能够进入主气道;
其中,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为能够被气体压力撑开的密封结构,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近端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能够被戳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具有管腔,所述主气道导管在被充气之前不具有管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导管在被充气之前,所述主气道导管的管壁贴附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侧的外壁,处于贴紧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Y形连接管,所述Y形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及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与所述支气管导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与所述主气道导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共同端部为双腔结构,所述双腔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气管导管及主气道导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包括支撑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近端的与所述Y形连接管的连接处设置所述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为PVC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导管的远端的支撑环通过生物胶粘附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管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的横截面以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横截面均为D形;沿着支气管导管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气管导管与所述主气道导管背靠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为柔性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设置有螺旋状支撑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壁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支撑结构为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内壁上的螺旋状钢丝。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导管为PVC材料、硅胶材料或PE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囊,所述第一套囊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的共同的外侧,所述第一套囊能够被充气膨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外充气套囊,所述第一管外充气套囊用于对所述第一套囊充气。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套囊,所述第二套囊仅设置在所述支气管导管的外侧,所述第二套囊能够被充气膨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管外充气套囊,所述第二管外充气套囊用于对所述第二套囊充气。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外充气套囊与所述第一套囊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夹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外充气套囊与所述第二套囊之间的充气管线被所述支气管导管及所述主气道导管夹持。
CN202120965930.6U 2021-05-08 2021-05-08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3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5930.6U CN215083785U (zh) 2021-05-08 2021-05-08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5930.6U CN215083785U (zh) 2021-05-08 2021-05-08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3785U true CN21508378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4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59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3785U (zh) 2021-05-08 2021-05-08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37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8819B1 (en) Dual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evice
US9907484B2 (en) Endobronchial tube apparatus
CN106110462B (zh) 单腔双囊支气管插管
CN215083785U (zh) 单双腔转化气管导管装置
CN210078522U (zh) 一种可泄气式支气管封堵型气管插管
CN215386724U (zh) 一种具有可变罩部的喉罩
CN212214341U (zh)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CN211584768U (zh) 气管插管
CN211410571U (zh) 带薄膜的气管插管
CN209269827U (zh) 支气管镜导入套管
CN220899288U (zh) 一种双探头可视双腔支气管插管
CN206007745U (zh) 一种带有双层球囊的硅胶气管插管
CN111714744A (zh) 免充气套囊及气道内插管
CN219071678U (zh) 双摄像头导管
CN219941496U (zh) 一种无痛超声胃镜诊疗用喉罩
CN214343838U (zh) 一种双气囊的通气导管
CN217908540U (zh) 一种双腔支气管插管
CN220276084U (zh) 一种双腔支气管导管
CN215024441U (zh) 一种婴幼儿支气管封堵式气管导管
CN211066837U (zh) 支气管封堵器
CN215194753U (zh) 一种钢丝螺纹充气可伸缩的双腔支气管导管
CN112402760B (zh) 一种外置式支气管堵塞器及气管导管
CN216777148U (zh) 一种用于气管止血的联体双囊气管导管
CN218129507U (zh) 一种新型可封堵型单腔支气管插管
CN108325041A (zh) 能持续充气的气管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