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1340U -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1340U
CN215081340U CN202120107224.8U CN202120107224U CN215081340U CN 215081340 U CN215081340 U CN 215081340U CN 202120107224 U CN202120107224 U CN 202120107224U CN 215081340 U CN215081340 U CN 215081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side wall
channel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72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协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sh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sh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sh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sh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072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1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1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1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它涉及输液舱领域。它包含舱体结构、净化装置、坐凳,舱体结构的上侧设置有净化装置,下侧设有坐凳,净化装置包括主面板,主面板与上进风面板相连接,主面板的上端设置有风道结构,风道结构内设置有净化系统单元,风道结构的末端设置有后板,风道结构的内腔体设有进风通道,风机是置于进风通道之后的平面结构上的,出风通道位于进风通道两侧,所述净化系统由初效过滤、ESP板式静电过滤器、HEPA高效过滤器组成,它具有模块化快速组装功能,可以应用于病毒大流行时期的室内外的院感防控,可以降低输液人员自身呼出的细菌或病原体的再次感染几率,可以防止输液室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背景技术
2003年一度引起国人恐慌的非典事件还历历在目,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再次爆发,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规模比非典疫情更加严重,截至目前, 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停摆,数以百万的人口感染,成千上万的人口死亡, 还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这两次疫情突然爆发,并且由于人类对这种新型病毒的认知有限,全球大部分的国家都受到了重创,在面对这两次疫情的突发情况,中国都展现了较为妥善的应对措施,尤其是本次应对新冠病毒爆发,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展现了全球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行动力、凝聚力,然而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疫情爆发初期,医疗基础设施的不足、隔离病房不足、床位不足等等薄弱环节,建设更多更好的医疗基础设施迫在眉睫。
这两次冠状病毒的特点都可以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近距离接触传播,SRAS冠状病毒已经被验证可以通过气溶胶发生传播,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发生传播目前还没有被证实,但是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作为病毒的一种载体,是存在携带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的,21世纪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挑战之一就是传染病,而未知的传染病病毒更是首当其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可以防止外来或者已有病人输液时呼出或打喷嚏飞溅出的病原体形成对他人或自己的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用途不限于院感防控特殊时期的突发状况,也可以适用普通流感或其它一般性传染病流行时期的状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它包含舱体结构1、净化装置2、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的上侧设置有净化装置2,下侧设有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包含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上进风面板1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约150mm长度部分设置有两个圆柱凸起111,后侧部分均匀分布有通孔112,所述侧壁12包括左侧壁121、右侧壁122、磁吸装置123、回风口124、气流通道125,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对称设置,侧壁1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壳体结构,侧壁12上侧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气流通道125,侧壁12上侧其他部位均设有磁吸装置123,侧壁12高于坐凳3高度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124,坐凳3高度以下部分不设置回风口124,所述净化装置2包括主面板21、风道结构22、净化系统单元 23、后板24,主面板21与上进风面板11相连接,主面板21的上端设置有风道结构22,风道结构22内设置有净化系统单元23,风道结构22的末端设置有后板24,所述主面板21上设置有与上进风面板11圆柱凸起111结构对应的凹口结构211,主面板21上设置进风区域212、出风区域213、长条形风槽 214,所述进风区域212主要设置在中部位置,出风区域213主要设置在进风区域212两侧,出风区域213靠近前侧的衔接部分设置有长条形风槽214,所述风道结构22包括进风通道221、风机222、平面结构223、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进风通道221是风道结构22的内腔体部分,风机222设置于进风通道221之后的平面结构223上,所述平面结构223上设有与风机222直径匹配的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位于进风通道221两侧,所述净化系统单元23从下至上依次为初效过滤231、ESP板式静电过滤器232、HEPA高效过滤器233。
所述净化装置2还包括集成在PCB板上的CPU芯片的控制系统。
所述风机222是圆形离心式涡轮风机222。
所述主面板21采用可以与磁吸装置123发生吸引关系的金属材料。
所述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所述回风口124是按从上往下逐渐密集设置在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 内侧的前侧位置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舱体结构1顶部配置一个独立式净化装置2,在净化装置2启动运行时,会在舱体结构1内部构造一个负压空间结构,当舱体结构1内部存在携带病原体病人输液时,病原体在舱体结构1内部不会随着自然的空气流主动溢出,因为顶部存在持续性的负压气流,舱体结构1内部携带病原体的空气流会快速进入顶部净化装置2进行消毒,然后经消毒后的空气排入室内空间,部分经消毒后的空气流会通过舱体气流通道125进入舱体结构1前端进行回流,回流形成的洁净风帘会进一步阻止病原体外溢,在舱体结构1前端底部室外洁净空气也会持续补给进入舱体结构1内部,所述坐凳3是在舱体结构1内部设置的一个座式装置,可以为输液人员提供便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块化快速组装功能,可以应用于病毒大流行时期的室内外的院感防控,可以降低输液人员自身呼出的细菌或病原体的再次感染几率,可以防止输液室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
图5是主面板2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侧壁1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舱体结构1、上进风面板11、圆柱凸起111、通孔112、侧壁12、左侧壁121、右侧壁122、磁吸装置123、回风口124、气流通道125、后壁13、净化装置2、主面板21、凹口结构211、进风区域212、出风区域 213、长条形风槽214、风道结构22、进风通道221、风机222、平面结构223、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净化系统单元23、初效过滤231、ESP板式静电过滤器232、HEPA高效过滤器233、后板24、坐凳3。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舱体结构1、净化装置2、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的上侧设置有净化装置2,下侧设有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包含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上进风面板1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约150mm长度部分设置有两个圆柱凸起111,圆柱凸起111是在与净化装置2连接时起定位作用的,靠近前侧约150mm长度部分不设有开孔,后侧部分均匀分布有通孔112,所述通孔112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长圆形等规则孔,所述侧壁12包括左侧壁121、右侧壁122、磁吸装置123、回风口124,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对称设置,侧壁1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壳体结构,侧壁12上侧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气流通道 125,侧壁12上侧其他部位均设有磁吸装置123,所述侧壁12高于坐凳3高度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124,坐凳3高度以下部分不设置回风口124,外部新鲜空气可以通过坐凳3以下部分区域流入舱体结构1内部,所述回风口124靠近前侧可以在舱体结构1前部形成一种风帘,风帘可以阻隔内部靠近上侧的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所述净化装置2包括主面板21、风道结构22、净化系统单元23、后板24,主面板21与上进风面板11相连接,主面板21的上端设置有风道结构22,风道结构22内设置有净化系统单元23,风道结构22 的末端设置有后板24,所述主面板21上设置有与上进风面板11圆柱凸起111 结构对应的凹口结构211,主面板21上设置进风区域212、出风区域213,所述进风区域212主要设置在中部位置,出风区域213主要设置在进风区域212 两侧,出风区域213靠近前侧的衔接部分设置有长条形风槽214,所述长条形风槽214可以将部分净化后的洁净空气导入舱体结构1侧板上端面位置设置的回风通道,洁净空气可以通过回风孔进入舱体内部,所述风道结构22包括进风通道221、风机222、平面结构223、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所述进风通道221主要是用于从主面板21进入的空气流通通道,进风通道221是风道结构22的内腔体部分,风机222设置于进风通道221之后的平面结构223 上,所述平面结构223上设有与风机222直径匹配的圆形孔224,所述涡轮风机222是正面进风、侧面出风的,进风通道221呈负压状态,所述出风通道 225处于正压状态,出风通道225是位于进风通道221两侧,所述净化系统单元23从下至上依次为初效过滤231、ESP板式静电过滤器232、HEPA高效过滤器 233,所述进风通道221设置与净化系统单元23安装必须保证结合部位密封,密封可以保证空气只能通过净化系统单元流入下一层级。
进一步的,净化装置2还包括集成在PCB板上的CPU芯片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净化装置2的运行及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222是圆形离心式涡轮风机222。
进一步的,所述主面板21采用可以与磁吸装置123发生吸引关系的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回风口124是按从上往下逐渐密集设置在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内侧的前侧位置的。从上往下逐渐密集设置可以让远离进风通道 221位置较容易获得更多的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舱体结构1顶部配置一个独立式净化装置2,在净化装置2启动运行时,会在舱体结构1内部构造一个负压空间结构,当舱体结构1内部存在携带病原体病人输液时,病原体在舱体结构1内部不会随着自然的空气流主动溢出,因为顶部存在持续性的负压气流,舱体结构1内部携带病原体的空气流会快速进入顶部净化装置2进行消毒,然后经消毒后的空气排入室内空间,部分经消毒后的空气流会通过舱体气流通道125进入舱体结构1前端进行回流,回流形成的洁净风帘会进一步阻止病原体外溢,在舱体结构1前端底部室外洁净空气也会持续补给进入舱体结构1内部,所述坐凳3是在舱体结构1内部设置的一个座式装置,可以为输液人员提供便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模块化快速组装功能,可以应用于病毒大流行时期的室内外的院感防控,可以降低输液人员自身呼出的细菌或病原体的再次感染几率,可以防止输液室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几率。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舱体结构(1)、净化装置(2)、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的上侧设置有净化装置(2),下侧设有坐凳(3),所述舱体结构(1)包含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上进风面板(11)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约150mm长度部分设置有两个圆柱凸起(111),后侧部分均匀分布有通孔(112),所述侧壁(12)包括左侧壁(121)、右侧壁(122)、磁吸装置(123)、回风口(124)、气流通道(125),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对称设置,侧壁(1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中空壳体结构,侧壁(12)上侧靠近前侧位置设置有气流通道(125),侧壁(12)上侧其他部位均设有磁吸装置(123),侧壁(12)高于坐凳(3)高度的位置设置有回风口(124),所述净化装置(2)包括主面板(21)、风道结构(22)、净化系统单元(23)、后板(24),主面板(21)与上进风面板(11)相连接,主面板(21)的上端设置有风道结构(22),风道结构(22)内设置有净化系统单元(23),风道结构(22)的末端设置有后板(24),所述主面板(21)上设置有与上进风面板(11)圆柱凸起(111)结构对应的凹口结构(211),主面板(21)上设置进风区域(212)、出风区域(213)、长条形风槽(214),所述进风区域(212)主要设置在中部位置,出风区域(213)主要设置在进风区域(212)两侧,出风区域(213)靠近前侧的衔接部分设置有长条形风槽(214),所述风道结构(22)包括进风通道(221)、风机(222)、平面结构(223)、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进风通道(221)是风道结构(22)的内腔体部分,风机(222)设置于进风通道(221)之后的平面结构(223)上,所述平面结构(223)上设有与风机(222)直径匹配的圆形孔(224),出风通道(225)位于进风通道(221)两侧,所述净化系统单元(23)从下至上依次为初效过滤(231)、ESP板式静电过滤器(232)、HEPA高效过滤器(2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其特征在于:净化装置(2)还包括集成在PCB板上的CPU芯片的控制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22)是圆形离心式涡轮风机(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面板(11)、侧壁(12)、后壁(1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124)是按从上往下逐渐密集设置在左侧壁(121)和右侧壁(122)内侧的前侧位置的。
CN202120107224.8U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Active CN215081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7224.8U CN21508134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7224.8U CN21508134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1340U true CN21508134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7224.8U Active CN215081340U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1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9944U (zh) 双通道疾病防控面罩
CN102920553B (zh) 全隔离多功能重症监护型救护车
CN111388894A (zh) 传染病患者呼吸排放病原体收集、灭活及辅助呼吸设备
CN215081340U (zh) 一种院感防控输液舱
CN215024359U (zh) 呼吸装置
CN213657048U (zh) 一种口外等离子空气消毒机
CN108936879A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防护装置
CN2628073Y (zh) 紧闭循环式自动消毒呼吸机
CN111449855A (zh) 传染性疾患传染源的负压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净化隔离平台
CN203123376U (zh) 等离子体医用消毒防护面罩
CN1210078C (zh) 呼吸消毒器
CN212198064U (zh) 一种具有杀毒灭菌功能的电梯轿厢
CN213020128U (zh) 一种带气溶胶定向控制的病床洁净装置
WO2021179868A1 (zh) 人员密集区对有害细菌及病毒的防护方法及防护装置
CN211751890U (zh) 一种消毒呼吸器及其气体紫外线消毒装置
CN209662382U (zh) 一种呼吸引流罩
CN201551699U (zh) 甲流病毒防治呼吸器
CN111729157A (zh) 一种快接式口罩雾化器及口罩及工作方法
CN2626504Y (zh) 呼吸消毒器
CN2577894Y (zh) 湿式预防非典型肺炎口罩
CN111437423A (zh) 负压吸气换气杀毒机
JP3232632U (ja) 呼気ウイルス不活化システム
CN212997652U (zh) 负压吸气换气杀毒机
CN204073008U (zh) 呼吸道感染消毒杀菌装置
CN212662157U (zh) 负压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