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0777U -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0777U
CN215080777U CN202120597646.8U CN202120597646U CN215080777U CN 215080777 U CN215080777 U CN 215080777U CN 202120597646 U CN202120597646 U CN 202120597646U CN 215080777 U CN215080777 U CN 215080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coemulsification
corneal endothelial
corneal
circular membran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76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培泉
叶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976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0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0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0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本实用新型能通过在厚度为40‑50μm、材质为硅胶的圆形膜体上设置取出用开孔、取出用环体单元,以及粘弹剂环形槽的方式,达到角膜内皮保护膜方便、高效使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膜在角膜内皮上保护效果好,保护膜植入和取出操作都方便快捷,保护膜使用后引出或钩出两种方式灵活可选,钩出时钩住结构稳定,不易意外触及角膜,保护膜折叠弯曲的植入方式简单精准,以及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使用效果好,角膜内皮损伤程度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背景技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大概操作流程依次为:
第一、在角膜上开设切口,以作为主切口;
第二、通过主切口往前房注入粘弹剂,以用于撑起前房、保护角膜内皮;
第三、撕开前囊膜;
第四、使用超声能量捣碎混浊的晶状体并吸除;
第五、最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替代原有晶状体在眼内的透镜作用,完成整个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但是现有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其术后角膜相关的并发症常难以避免,造成的因素主要包括:1、机械性损伤,即手术操作中手术器械,以及手术产生的碎块、碎屑触及角膜内皮细胞,造成局部角膜内皮损伤,甚至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撕脱;2、超声能量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表现为角膜水肿、厚度增加、透明度下降,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
上述第二点在面对晶状体混浊程度分级系统(LOCSIII)等级为4级的晶状体时尤为明显,即核分级为4级(N4)以上的晶状体,具有混浊程度重、核质硬的特点,因此术中需要的超声能量相对较高、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常规劈核后产生的核块边沿锋利,所以术后角膜大概率会发生严重的水肿反应。
虽然有粘弹剂作为保护,但是粘弹剂并非固态,无法形成稳固的隔离层,对热能的缓冲作用有限,也无法避免术中较为剧烈的手术动作,因此角膜内皮损失在所难免。
针对上述原因,现有的主要解决办法仍然是改进粘弹剂,从国产透明质酸钠粘弹剂,到爱尔康 DUOVISC无菌眼用粘弹剂,以及合剂型的美国维斯科(VISCOT)粘弹剂,但仍无法全方位提高粘弹剂对角膜内皮的阻挡保护程度,还是无法做到全方位、稳定的角膜内皮保护效果。
此外,使用飞秒激光术中截囊的囊膜,于术中直接贴复于角膜内皮面作为保护膜,该解决方法的优点是的确降低了术后角膜内皮丢失率,但仍存在局限性,包括:第一,术中撕囊直径一般为5-5.5mm,仅能覆盖角膜内皮中央部分;第二,囊膜柔软易卷曲,铺平贴在角膜内皮面有一定的操作难度;第三,前囊为手工撕囊完成,囊膜形态受手术医生操作技能影响,所以综上所述,该截囊的囊膜保护角膜的方法并未普及。
所以结合以上所述,市场上急需一种具有稳定形态,且方便植入和取出,最终对角膜内皮保护效果充分且合适的保护膜,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尤其是硬核白内障吸除术后,保证角膜受损程度尽可能的小。
专利公开号为CN 111728767A,公开日为2020.10.0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角膜内皮保护镜,可以阻挡/阻隔超声能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大大提高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的效果,减少了角膜内损伤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角膜内皮保护镜,存在植入和取出操作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能通过在厚度为40-50μm、材质为硅胶的圆形膜体上设置取出用开孔、取出用环体单元,以及粘弹剂环形槽的方式,达到角膜内皮保护膜方便、高效使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包括具有中部弧形凸起且凸起前表面用于贴附角膜内皮的圆形膜体,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上且靠近环形边位置处的取出用开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凸起后表面上且对齐所述取出用开孔的取出用环体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包括圆环主体,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内环面后端的放大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内环面上的钩住用环形凸起。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形膜体的凸起前表面上还设有连通所有所述取出用开孔并通过粘弹剂注入后顶起所述圆形膜体的方式以用于在角膜内皮上取出所述圆形膜体的粘弹剂环形槽。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形膜体的曲率半径为6.6-6.8mm,厚度为40-50μm,直径为6.5-7.5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形膜体的直径为6.5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形膜体的直径为7.0mm。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圆形膜体以及取出用环体单元的材质为疏水性或亲水性生物硅胶。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的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推注器将已经弯曲的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注入;
S2、在角膜内皮保护膜凸起后侧注入粘弹剂,用于在角膜内皮贴附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并调整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位置至居中部位;
S3、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处先注入粘弹剂分离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和角膜内皮面,再使用注吸头引出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或使用人工晶状体定位钩钩出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完成对角膜内皮的整个保护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3中,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的取出动作可以在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或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后。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3中,所述人工晶状体定位钩的施力部位为靠近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的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处。
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膜在角膜内皮上保护效果好,保护膜植入和取出操作都方便快捷,保护膜使用后吸出或钩出两种方式灵活可选,钩出时钩住结构稳定,不易意外触及角膜,保护膜折叠弯曲的植入方式简单精准,以及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使用效果好,角膜内皮损伤程度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取出用环体单元在凸起后表面上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出用环体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a为角膜。
图4为实用新型中角膜内皮保护膜折叠弯曲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b为推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以及附图4所示,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包括具有中部弧形凸起且凸起前表面用于贴附角膜内皮的圆形膜体1,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1上且靠近环形边位置处的取出用开孔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1凸起后表面上且对齐所述取出用开孔2的取出用环体单元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膜体1如同碗状,形状大体为穹窿形,用于贴附在角膜内皮上,与同样穹窿形的角膜相互贴住,以阻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可能给角膜内皮带来的机械损伤、冲击损伤以及热量损伤。
此外,所述取出用开孔2处钩住,即可在主切口取出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而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引入的目的就是使用上述钩住动作更加简单、安全和稳定,防止钩子误触角膜内皮,以及防止钩住了又掉落的各种有害意外事故。
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包括圆环主体301,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301内环面后端的放大口30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301内环面上的钩住用环形凸起303。
现有技术中,保护膜上开孔,用于钩住取出保护膜,那么钩子势必是要插入开孔,在保护膜贴合角膜内皮的一侧钩住着力的,这个过程中钩子就可能损伤角膜内皮。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环主体301的厚度为30-50μm,其与所述圆形膜体1一体成型,所述放大口302使得人工晶状体定位钩可以相对较为轻松地插入所述圆环主体301,而所述钩住用环形凸起303是钩子钩住的着力点,这样钩子是不会触及角膜内皮的,保证了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在取出时的安全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所述圆形膜体1的凸起前表面上还设有连通所有所述取出用开孔2并通过粘弹剂注入后顶起所述圆形膜体1的方式以用于在角膜内皮上取出所述圆形膜体1的粘弹剂环形槽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出用开孔2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粘弹剂进入所述粘弹剂环形槽4的通道,而粘弹剂进入所述粘弹剂环形槽4的作用是将保护膜在角膜内皮上顶起分离,这样后续保护膜钩出动作就更加安全、钩子更加不会误触角膜内皮了。
其中,所述粘弹剂环形槽4连通所有所述取出用开孔2,这样任意一个所述取出用开孔2内进入粘弹剂,都可以顺利地将保护膜和角膜内皮顶起分离。
所述圆形膜体1的曲率半径为6.6-6.8mm,厚度为40-50μm,直径为6.5-7.5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膜体1的直径为6.5mm时,对应浅前房、角膜直径小的患者,所述圆形膜体1的直径为7.5mm时,对应高度近视这样的前房深、角膜直径大的患者,而所述圆形膜体1的直径为7.0mm时,则对应大多数的常规患者。
此外,所述圆形膜体1的厚度为50μm时,可以保证最佳、最大强度的防护效果,以及适宜的折叠使用效果。
所述取出用开孔2的数量为四个,在所述圆形膜体1上按圆周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的数量不必一定要对应所述取出用开孔2,优先的,在最靠近主切口和最远离主切口的所述取出用开孔2上要设置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即图中的12点钟方位和6点钟方位,以保证直进直出的保护膜植入取出动作。
所述圆形膜体1以及取出用环体单元3的材质为疏水性或亲水性生物硅胶。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的使用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推注器将已经弯曲的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注入;
S2、在角膜内皮保护膜凸起后侧注入粘弹剂,用于在角膜内皮贴附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并调整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位置至居中部位;
S3、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处先注入粘弹剂分离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和角膜内皮面,再使用注吸头引出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或使用人工晶状体定位钩钩出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完成对角膜内皮的整个保护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注器、超乳注吸器以及人工晶状体定位钩均为现有的医疗器械,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以主切口为12点钟方位,那么在3点钟方位可以开设辅助切口,以用于辅助整个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所有操作,这也是现有技术的常用方法。
S3中,所述角膜内皮保护膜的取出动作可以在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或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后。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手术操作尚未稳定的术者,取出保护膜的步骤也可置于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吸除残存粘弹剂时,从而避免人工晶状体植入步骤中再次误伤角膜内皮。
S3中,所述人工晶状体定位钩的施力部位为靠近所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主切口的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晶状体定位钩优先选择6点钟或12点钟方位的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来钩住取出,以保证钩取动作在角膜内直来直往,避免不必要的钩子倾斜姿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中部弧形凸起且凸起前表面用于贴附角膜内皮的圆形膜体(1),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1)上且靠近环形边位置处的取出用开孔(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膜体(1)凸起后表面上且对齐所述取出用开孔(2)的取出用环体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用环体单元(3)包括圆环主体(301),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301)内环面后端的放大口(302),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环主体(301)内环面上的钩住用环形凸起(3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膜体(1)的凸起前表面上还设有连通所有所述取出用开孔(2)并通过粘弹剂注入后顶起所述圆形膜体(1)的方式以用于在角膜内皮上取出所述圆形膜体(1)的粘弹剂环形槽(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膜体(1)的曲率半径为6.6-6.8mm,厚度为40-50μm,直径为6.5-7.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膜体(1)的直径为6.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膜体(1)的直径为7.0mm。
CN202120597646.8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Active CN215080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7646.8U CN215080777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7646.8U CN215080777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0777U true CN215080777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7646.8U Active CN215080777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0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ne et al. Phacoemulsif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seudoexfoliation: challenges and options
Osher Microcoaxial phacoemulsification: part 2: clinical study
US2020010795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 Predictable Capsulorhexis Of Specific Diameter
US6629980B1 (en)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n intraocular incision
US4990150A (en) Bandage for maintaining anterior chamber of eye
CN215080777U (zh)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
US11786399B2 (en) Phaco tips with dissociation of the suction and ultrasound functions
Lee et al. Management of posteriorly dislocated crystalline lens with perfluorocarbon liquid and fibrin glue–assisted scleral-fixate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N112932784A (zh) 一种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折叠式角膜内皮保护膜,及其使用方法
Lee Capsulorhexis—a 5-year experience
CN110755198A (zh) 眼内晶状体囊膜切除装置及手术器械
Berger Anterior vitrectomy
Chignell et al. Pars Plana Vitrectomy: RRD with PVR
Arroyo et al. Illuminated lens fixator for bimanual pars plana lensectomy
Spandau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ubluxated IOL from Pars Plana
WO2014147646A2 (en) 360 degree iris retraction ring
Crandall February Consultation# 5
RU2502496C1 (ru) Способ экстракции катаракты с помощью nd:yag лазера с длиной волны 1,44 мкм у пациентов с частичным повреждением цинновой связки и грыжей стекловидного тела
Kaymak et al. May consultation# 5
Ravindran et al.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Using Irrigating Vectis
Shephard Consultation section
CN116869704A (zh) 人工晶状体囊袋及操作方法
Akahoshi et al. Phaco prechop
MOORE et al. Vertical Phaco Chop With the Infiniti
Ozturk et al. Cataract Surgical Problem: October Consultation# 7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