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9395U - 穿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9395U
CN215079395U CN202120431087.3U CN202120431087U CN215079395U CN 215079395 U CN215079395 U CN 215079395U CN 202120431087 U CN202120431087 U CN 202120431087U CN 215079395 U CN215079395 U CN 215079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uncture
protective
hand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10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平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310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9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9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9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和与穿刺针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套,穿刺针穿设于保护套中,穿刺针上设有用于与保护套螺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穿刺针之间形成连接空腔,连接空腔具有朝向穿刺针的远端的开口端,保护套沿开口端伸入连接空腔,且与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螺纹连接。保护套和穿刺针两者螺纹齿合分离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穿刺针与保护套分离时所需力度较大,导致直接拔掉穿刺针而发生穿刺装置晃动造成穿刺针二次刺破血管壁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降低保护套因用力过大而被带出穿刺成功的血管,而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器械,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穿刺是指将穿刺针、导管等插入患者体内,为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微创介入性操作,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器械,经血管穿刺插入血管内,间歇性推针至可见血液从穿刺针尾端回流,退出穿刺针并保留穿刺针保护套后将导丝进入血管预指定位置后插入导管,退出导丝后即完成穿刺。
对于介入穿刺所使用的穿刺针器械,其主要由带手柄的金属穿刺针和带手柄穿刺针保护套组成,在对血管进行穿刺过程中需要带手柄的金属穿刺针与带手柄穿刺针保护套保持固定连接,而市场上常见的穿刺针连接方式较为简单,在穿刺针刺入血管后需要将穿刺针与手柄分离,仅将手柄保留,在穿刺针脱离时需要较大力度从手柄中拔出,会因拔出力度过大而导致发生穿刺针晃动造成穿刺针二次刺破血管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并且同样会因拔出力度过大,而导致拔出穿刺针时带出手柄,而影响介入穿刺的工作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装置,以解决在穿刺装置进行推送过程中,穿刺针和保护套易出现松动而导致两者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套,所述穿刺针穿设于所述保护套中,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保护套螺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穿刺针之间形成连接空腔,所述连接空腔具有朝向所述穿刺针的远端的开口端,所述保护套沿所述开口端伸入所述连接空腔,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部件和与所述穿刺部件同轴设置的手持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环绕所述手持部件的外壁的本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手持部件的连接件,所述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手持部件的外壁面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内壁面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连接空腔,所述本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保护套螺接的内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刺部件与所述手持部件均为中空结构;
所述手持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手持部件同轴设置的第一内孔;
所述穿刺部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孔内,
且所述穿刺部件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内孔连通;
所述第一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线孔、第一锥形孔和第一缩径孔;
所述第一缩径孔的孔径沿所述手持部件的轴线自所述手持部件的近端向所述手持部件的远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一缩径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扩大端连通,所述第一锥形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一直线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包括套管和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的保护手柄;所述保护手柄为中空结构,所述套管的内腔与所述保护手柄的内腔连通;所述手持部件靠近所述穿刺部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保护套密封连接的密封头;所述套管套接于所述穿刺部件上,所述保护手柄套接于所述密封头上,并插入所述连接空腔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本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与所述保护手柄同轴设置的第二内孔;
所述手持部件的远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内孔内,且所述套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内孔连通;所述第二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直线孔、第二锥形孔和第二缩径孔;
所述第二直线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手柄的远端;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手柄的近端;
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孔径沿所述保护手柄的轴线自所述保护手柄的近端向所述保护手柄的远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二缩径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扩大端连通,所述第二锥形孔的缩小端与第二直线孔连通;
当所述保护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接时,所述密封头插入所述第二缩径孔内,且所述密封头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件与所述保护套的壁上设有限制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套相互脱离的卡接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头外壁上的突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上供所述突出部卡接的凹槽;
或,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上的突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头外壁上供所述突出部卡接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插设于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手柄中以限制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套相互脱离的限位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至少一插销,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密封头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插孔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至少一插杆;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插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插接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穿刺针穿出于保护套的一端,便于穿刺装置进行血管穿刺工作,穿刺针靠近保护套的一端与保护套螺接固定,以使得穿刺针与保护套之间通过旋转实现螺纹齿合分离,保护套和穿刺针两者螺纹齿合分离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穿刺针与保护套分离时所需力度较大,导致直接拔掉穿刺针而发生穿刺装置晃动造成穿刺针二次刺破血管壁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降低保护套因用力过大而被带出穿刺成功的血管,而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发生;另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穿刺针之间形成的连接空腔,一方面,使得保护套与穿刺针螺接行形成导向作用,同时也能够保护保护套和穿刺针的连接处,降低被破坏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的内壁与保护套的外壁连接的优点在于,降低因保护套内壁与密封头外壁螺接而产生间隙而导致其密封性降低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穿刺装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穿刺装置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的C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一般将植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医疗器械的距离操作者较近的一端称为“近端”,将距离操作者较远的一端称为“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医疗器械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穿刺针装置包括穿刺针1和保护套2,穿刺针1的一端穿出保护套2,另一端与保护套2螺接固定;穿刺针1包括穿刺部件11和手持部件12,穿刺部件11与手持部件12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穿刺部件11与手持部件12同轴设置,并且穿刺部件11为不锈钢材料,穿刺部件11的自由端为用于刺穿人体皮肤和组织的尖端,穿刺部件11远离其尖端的一端与手持部件12固定连接,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血管进行介入穿刺动作时更加顺畅。穿刺部件11和手持部件12均为中空结构,且手持部件12与穿刺部件11的内部连通,便于刺入血管的血液从穿刺部件11流向手持部件12,便于医护人员从血液流量效果来判断进入动脉血管还是静脉血管内。
如图3所示,手持部件12上开设有与手持部件12同轴设置的第一内孔121;穿刺部件11的近端固定于第一内孔121内,且穿刺部件11的内腔与第一内孔121连通;第一内孔121符合6%的鲁尔接头结构,便于穿刺针1通过手持部件12带有第一内孔121的一端外接其他医疗设备。
如图3所示,第一内孔121包括依次连通第一直线孔122、第一锥形孔123和第一缩径孔124;第一锥形孔123具有缩小端和与缩小端背离的扩大端;第一缩径孔124为沿手持部件12的轴线自手持部件12的近端向其远端逐渐缩小的锥形孔,第一缩径孔124同样具有缩小端和与缩小端背离的扩大端;穿刺部件11插接于第一直线孔122内,并且穿刺部件11的内腔与第一直线孔122连通;第一锥形孔123的缩小端与第一直线122孔连通,第一锥形孔123的扩大端与第一缩径孔124的缩小端连通;第一缩径孔124远离第一锥形孔123的一端位于手持部件12的近端上,即第一缩径孔124的扩大端位于手持部件12的近端的端部,并连通该端部,以用于外接其他医疗设备。
第一缩径孔124的孔径沿手持部件12的轴线向穿刺部件11的远端逐渐缩小,以达到符合6%的鲁尔接头结构的目的,使外接医疗设备连接于第一锥形孔123内时,两者连接的密封效果更佳;第一缩径孔124的缩小端与第一锥形孔123的扩大端连通,第一锥形孔123的缩小端与第一直线孔122连通,当穿刺装置穿刺成功后,血液经过穿刺部件11的内腔流入第一锥形孔123内进行缓冲,再从第一缩径孔124流出。
如图3所示,穿刺部件11插入在第一直线孔122内,且穿刺部件11的内腔与第一直线孔122连通;穿刺部件11内腔的内径尺寸与第一直线孔122的直径尺寸相等,并且第一直线孔122的内壁与穿刺部件11内腔的内壁齐平设置。第一直线孔122的内壁与穿刺部件11内腔的内壁齐平设置,这样的设置方式,既能保证血管穿刺成功后血液经过穿刺部件11流向手持部件12的流畅性,又能保证穿刺针1对血管进行穿刺过程中,适配的导丝能够顺畅的经过手持部件12和穿刺部件11。从而避免因穿刺部件11内腔的内径尺寸与第一直线孔122的内径尺寸不相同,导致穿刺部件11的内腔的内壁与第一直线孔122的内壁不齐平而产生台阶,进而导致导丝不能顺畅进入穿刺部件11的内腔。
手持部件12的外部上设置有防滑结构(图中未示出),该种防滑结构可以为结构凸起面、粗糙面等,当然也可以是在手持部件12的表面附着具有防滑作用的防滑层,包括硅胶橡胶等,该处防滑结构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设置上述的防滑结构或防滑层的作用在于,当医护人员通过捏住手持部件12上附着有防滑结构或防滑层的部位,进行血管穿刺动作或者穿刺成功后需要将穿刺部件11抽出时,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操作,降低因手与手持部件12打滑而出现手持部件12脱离人手的情况发生。
如图3和图5所示,手持部件12靠近穿刺部件11的端部为密封头125,穿刺针1通过密封头125与保护套2密封连接,防止穿刺针1穿刺成功后,血液从穿刺针1和保护套2的连接处流出,降低对医护人员产生血液污染的风险。密封头125呈锥面结构设置,并且锥面结构的缩小端靠近穿刺部件11远端设置,即密封头125的缩小端与穿刺部件11连接,将密封头125设置成锥面结构的优点在于,当穿刺部件11穿过保护套2时,密封头125插入保护套2内,通过其锥面与保护套2内的孔槽的壁的抵触,即密封头125的外壁与第二内孔222的内壁抵触,形成导向作用,使得密封头125更加容易与保护套2适配,也就是说,方便穿刺针1装配至保护套2内。
密封头125的缩小端的端部与其侧壁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使得将穿刺针1穿进保护套2时,密封头125能够通过该圆角过渡抵接在保护套2内的第二内孔222的内壁上滑移并将密封头125导向插入第二内孔222内,使得密封头125最终与保护套2紧密连接,以达到不仅装配快速,而且密封效果更佳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手持部件1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6,第一连接部126靠近密封头125的一端,第一连接部126包括环绕手持部件12的外壁的本体以及用于连接本体和手持部件12的连接件128,本体的内壁面与手持部件12的外壁面以及连接件128的内壁面之间围合形成连接空腔127;其中,连接件128为环形件;设置的连接空腔127,一方面,为保护套2与穿刺针1螺接形成导向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保护保护套2和穿刺针1的连接处,降低该连接处被破坏的风险,另一方面,第一连接部126的内壁面与保护套2的外壁连接的优点在于,降低因保护套2的内壁面与密封头125的外壁螺接产生的间隙而导致其密封性降低的情况发生。
上述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均匀的螺旋齿形结构,该螺旋齿形结构可以是单螺旋结构,也可以是多螺旋结构,设置上述螺旋结构,一方面,使得保护套2螺接在第一连接部126上时更加牢固,并使两者在纵向、横向和周向三个方向上都难以脱离,当保护套2需要与第一连接部126分离时,医护人员难以直接拔出穿刺针1,降低了因直接拔掉穿刺针1而发生穿刺装置晃动造成穿刺针1二次刺破血管壁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螺旋脱离的方式,使得医护人员拔出穿刺针1时,能够更加精准的将穿刺针1脱离保护套2,使其难以对血管壁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26与手持部件12同轴设置,并且第一连接部126可以旋转连接于手持部件12上,也可以是与手持部件12一体设置的,其中,第一连接部126旋转连接于手部件上的优点在于,当穿刺成功后需要将穿刺针1部分抽出时,仅仅旋转第一连接部126脱离保护套2,即可使穿刺部件11脱离保护套2;其中,第一连接部126与手持部件12一体设置的优点在于,当穿刺成功后需要将穿刺针1部分抽出时,旋转第一连接部126,第一连接部126旋转时带动位于血管内的穿刺部件11旋转脱离保护套2,将穿刺部件11匀速拔出。
如图4和图5所示,保护套2包括套管21和与套管21固定连接的保护手柄22,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注塑连接,同时也可以为胶水粘结或其它形式的结构固定连接。保护手柄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1,并且第二连接部221与保护手柄22同轴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21的外壁上设有均匀的螺旋齿形结构,该螺旋齿形结构可以是单螺旋结构,也可以是多螺旋结构。保护套2与穿刺针1的连接,通过第二连接部221与第一连接部126的螺纹啮合固定。
其中,套管21为硬质材料制成,例如PE、PA、或P I等,其硬度在63D-72D之间,采用上述硬质材料制成的套管21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抗折性。
如图4和图5所示,套管21的远端的端部与位于穿刺部件11的远端上的侧壁的接触位置为圆滑过渡结构。通过采用熔头设备对套管21远离保护手柄22的一端的端部进行热熔处理,使该端部与穿刺部件11的外壁圆滑过渡,进而降低因套管21与穿刺部件11之间存在台阶而影响穿刺针1进行血管穿刺的情况发生,同时穿刺部件11与套管21进行穿刺时,穿刺部件11刺破人体表皮和血管的时候,因圆滑过渡结构的设计套管21也能够顺畅的插入被穿刺的血管内;当保护套2与穿刺针1装配时,穿刺部件11经过保护手柄22,其针端从套管21内穿出,保护手柄22与手持部件12螺接固定,以使得保护套2和穿刺针1装配固定。
具体地,保护手柄22在朝向套管21的方向的外径逐渐减少,以便于医护人员在进行血管穿刺时观察穿刺部件11刺入的工况。
如图4和图5所示,保护手柄22上开设有与保护手柄22同轴设置的第二内孔222;手持部件12的远端固定于第二内孔222内,且套管21的内腔与第二内孔222连通;第二内孔222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直线孔223、第二锥形孔224和第二缩径孔225;第二锥形孔224具有缩小端和与缩小端背离的扩大端;第二缩径孔225为沿保护手柄22的轴线自保护手柄22的近端向其远端逐渐缩小的锥形孔,第二缩径孔225同样具有缩小端和与缩小端背离的扩大端;将第二直线孔223靠近保护手柄22远端的一端定义为开口端,第二直线孔223的尾端与第二锥形孔224连通;将第二缩径孔225靠近保护手柄22近端的一端定义为开口端,当手持部件12与保护手柄22装配时,密封头125通过第二缩径孔225的开口端插入第二缩径孔225内;第二缩径孔225的孔径沿保护手柄22的轴线向保护手柄22的远端逐渐缩小,以达到与密封头125密封连接的目的,使密封头125插入第二缩径孔225内时,两者连接的密封效果更佳;第二缩径孔225的缩小端与第二锥形孔224的扩大端连通,第二锥形孔224的缩小端与第二直线孔223连通;当穿刺针1从保护套2中旋转脱离后,血液经过套管21的内腔流入第二锥形孔224内进行缓冲,再从第二缩径孔225流出。
当保护手柄22与第一连接部126螺接时,密封头125插入第二缩径孔225内,且密封头125与第二缩径孔225的内壁密封连接。
套管21插入在第二直线孔223内,且套管21的内腔与第二直线孔223连通;套管21内腔的内径尺寸与第二直线孔223的直径尺寸相等,并且第二直线孔223的内壁与套管21内腔的内壁齐平设置,使得穿刺部件11或者适配导丝经过保护手柄22穿进套管21时更加顺畅,以减少因第二直线孔223与套管21的内壁不齐平的因素而导致穿刺部件11或者适配导丝穿进套管21时出现卡顿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便于穿刺成功后穿刺部件11退出套管21和血液顺畅流出保护套2。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穿刺针1与保护套2装配时,密封头125插入第二缩径孔225内,并且密封头125的锥面结构与第二缩径孔225适配,使得密封头125装配至第二缩径孔225中时形成密封结构;第二缩径孔225的锥形角度与密封头125的锥形角度大小一致,但第二缩径孔225的开口端孔径尺寸小于密封头125的锥度结构的最大直径处的外径尺寸,第二缩径孔225的缩小端的孔径尺寸小于密封头125的锥度结构的最小直径处的外径尺寸。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密封头125插入第二缩径孔225时,在密封头125的逐渐插入第二缩径孔225的状态下,逐渐与第二缩径孔225的内壁形成挤压,以使得密封头125的外壁与第二缩径孔225的内壁形成密封连接,能够有效的确保密封头125与保护手柄22装配后的密封状态,流经穿刺针1与保护套2连接处的血液难以流出穿刺针1。
穿刺装置的装配状态:
如图6所示,当穿刺部件11穿过保护手柄22,并插入套管21时,第二连接部221插入连接空腔127内,并且第二连接部221于第一连接部126螺纹啮合,通过旋转第一连接部126或者第二连接部221,使得第一连接部126和第二连接部221进行螺纹配合;当密封头125完全插入第二锥形孔224时,第一连接部126与第二连接部221处于螺接的锁紧状态,并且密封头125的外壁与第二锥形孔224的内壁形成密封连接。
穿刺装置的工作状态:
如图7所示,因穿刺部件11与保护套2处于固定连接状态,在对预指定血管进行穿刺时,可通过手持部件12推送穿刺部件11刺入血管内,在穿刺过程中难以出现保护套2和穿刺针1轴向分离的问题,减少影响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的情况发生。
当对血管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一只手捏住保护手柄22,保持保护手柄22为固定状态,再通过另一收捏住手持部件12,通过旋转手持部件12,使得第一连接部126与第二连接部221通过旋转实现螺纹均速齿合分离,进而实现穿刺针1脱离保护套2,上述拆分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减少穿刺针1与保护套2分离时所需力度较大,导致直接拔掉穿刺针1而发生穿刺装置晃动造成穿刺针1二次刺破血管壁对病人产生二次伤害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降低保护套2因用力过大而被带出穿刺成功的血管,而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发生。
在穿刺针1穿刺成功后并将保护套2保留在被穿刺的血管中时,位于被穿刺的血管中的套管21因采用硬质材料制成,难以出现弯折和被压扁的情况,以确保血液流入套管21时顺畅,从而通过经过套管21流至保护手柄22内的血液颜色和血液状态来判断穿刺成功的血管是经脉血管还是动脉血管;
当将保护套2保留在被穿刺的血管时,流向保手柄的第二内孔222处的血液出现喷血现象,则可以判断该血管为动脉血管;
当将保护套2保留在被穿刺的血管时,流向保护手柄22的第二内孔222处的血液出现少量的渗血现象,则说明该血管为静脉血管。通过血液流出的情况来判断被穿刺的血管是否为预指定的血管,以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血管穿刺后的识别度,降低医护人员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出现血管穿刺错误的风险。
实施例二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密封头125的外壁上设置有突出部3,突出部3垂直于密封头125的轴向延伸;在第二缩径孔225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突出部3卡接的凹槽4,以实现密封头125通过插入第二缩径孔225内装配至保护手柄22上时连接更加紧密;突出部3可为弹性材料,能够提高密封头125与保护手柄22装配后的密封效果,同时也难以影响密封头125脱离保护手柄22。
应当说明的是,突出部3卡入凹槽4时,穿刺针1和保护套2处于连接状态,即此时穿刺针1与保护套2的相对位置为预设情况下穿刺针1与保护套2处于锁紧状态的相对位置。
当然,突出部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缩径孔225的内壁上,凹槽4也可以是密封头125的表面凹陷形成的;其中,凹槽4也可以是环状,以降低随密封头125插入凹槽4的突出部3定位难度;也可以是突出部3和凹槽4均为环状设计。
实施例三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确保穿刺针1与保护套2螺接固定后的位置能够进一步的固定,当穿刺针1和保护套2为装配状态时,即穿刺针1与保护套2螺接固定,且不会发生相对旋转的状态,在保护手柄22上开设插孔5,在密封头125上开设插槽6,插槽6的位置为插孔5朝向密封头125的投影区域;穿刺装置还包括插销7,通过插销7穿过插孔5插入插槽6内,以使得插入插销7的穿刺装置,保护手柄22难以相对穿刺针1旋转。上述插孔5可以在保护手柄22的周壁上开设多个,插槽6也可以在密封头125的周壁上开设多个,以限制穿刺部件11相对于保护套2的轴向脱离和旋转脱离,使得穿刺装置能够进一步的固定。上述插销7也可以是弹簧销、挡块等。
限制穿刺部件11相对于保护套2的轴向脱离和旋转脱离,能够有效避免意外情况下穿刺部件11与保护套2发生相对旋转而导致穿刺部件11直接脱离保护套2;当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需要先取出插销7,然后再进行穿刺试验,提高操作过程的可靠度。
实施例四
如图13至图15所示,实施例四为实施例三的另一实施例,在第一连接部126上开设第一通孔8,在位于连接空腔127内的保护手柄22上开设第二通孔9,在密封头125上开设有容置槽10,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和容置槽10位于同一轴线上;穿刺装置还包括插杆20,通过插杆20穿过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插入容置槽10内,以使得插入插杆20的穿刺装置中保护手柄22难以相对穿刺针1旋转。上述插孔5可以在保护手柄22的周壁上开设多个,插槽6也可以在密封头125的周壁上开设多个,以限制穿刺部件11相对于保护套2的轴向脱离和旋转脱离,使得穿刺装置能够进一步的固定。上述插杆20也可以是弹簧销、挡块等。
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四中,插杆20需要先通过第一通孔8,由于第二通孔9设置在保护手柄22上,如果插杆20沿第一通孔8插入后,能继续插入第二通孔9,则说明穿刺针1与保护套2达到预期的锁紧状态。也就是说,插杆20除了起到限位作用,还能作为判断穿刺针1与保护套2是否处于锁紧状态的标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和与所述穿刺针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套,所述穿刺针穿设于所述保护套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上设有用于与所述保护套螺接固定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穿刺针之间形成连接空腔,所述连接空腔具有朝向所述穿刺针的远端的开口端,所述保护套沿所述开口端伸入所述连接空腔,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部件和与所述穿刺部件同轴设置的手持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手持部件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环绕所述手持部件的外壁的本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手持部件的连接件,所述本体的内壁面与所述手持部件的外壁面以及所述连接件的内壁面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连接空腔,所述本体的内侧壁面上设有与所述保护套螺接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部件与所述手持部件均为中空结构;
所述手持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手持部件同轴设置的第一内孔;
所述穿刺部件的近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内孔内,
且所述穿刺部件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内孔连通;
所述第一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直线孔、第一锥形孔和第一缩径孔;
所述第一缩径孔的孔径沿所述手持部件的轴线自所述手持部件的近端向所述手持部件的远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一缩径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一锥形孔的扩大端连通,所述第一锥形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一直线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套管和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的保护手柄;所述保护手柄为中空结构,所述套管的内腔与所述保护手柄的内腔连通;所述手持部件靠近所述穿刺部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保护套密封连接的密封头;所述套管套接于所述穿刺部件上,所述保护手柄套接于所述密封头上,并插入所述连接空腔内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本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与所述保护手柄同轴设置的第二内孔;
所述手持部件的远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内孔内,且所述套管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内孔连通;所述第二内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直线孔、第二锥形孔和第二缩径孔;
所述第二直线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手柄的远端;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保护手柄的近端;
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孔径沿所述保护手柄的轴线自所述保护手柄的近端向所述保护手柄的远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二缩径孔的缩小端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扩大端连通,所述第二锥形孔的缩小端与第二直线孔连通;
当所述保护手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螺接时,所述密封头插入所述第二缩径孔内,且所述密封头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件与所述保护套的壁上设有限制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套相互脱离的卡接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密封头外壁上的突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上供所述突出部卡接的凹槽;
或,所述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缩径孔的内壁上的突出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密封头外壁上供所述突出部卡接的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刺装置还包括插设于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手柄中以限制所述手持部件和所述保护套相互脱离的限位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至少一插销,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密封头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插孔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至少一插杆,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保护手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密封头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插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插接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
CN202120431087.3U 2021-02-25 2021-02-25 穿刺装置 Active CN215079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1087.3U CN215079395U (zh) 2021-02-25 2021-02-25 穿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1087.3U CN215079395U (zh) 2021-02-25 2021-02-25 穿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9395U true CN21507939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36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1087.3U Active CN215079395U (zh) 2021-02-25 2021-02-25 穿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9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5008A (en) Double lumen introducing needle
EP1280454B1 (en) Medical device with shield having a retractable needle
US4995866A (en) Combined needle and dilator apparatus
US4869717A (en) Gas insufflation needle with instrument port
US6398743B1 (en) Medical device for inserting a guide wire having a retractable needle
US4099528A (en) Double lumen cannula
US9408999B2 (en) Vascular needle system
JPS6060830A (ja) トロカールアツセンブリー
JPH08257129A (ja) カテーテルと導入針とのアセンブリ
JP2001299928A (ja) 自己鈍化型安全カテーテル
US20210187252A1 (en) Catheter with threading flash confirmation
US20060293702A1 (en) Safety-stop device
CN108420464B (zh) 活检取样装置
CN215079395U (zh) 穿刺装置
CN216535455U (zh) 安全型医用套管针的限位结构、医用套管针及注塑件
CN111084653A (zh) 血管穿刺鞘
US6197006B1 (en) Syringe handle
CN212066816U (zh) 一种组合式穿刺针
US20230079239A1 (en) A catheter device comprising a levering member
CN112704550A (zh) 一种picc置管器械及置管方法
WO2021095274A1 (ja) カテーテルワイヤ固定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医療用具
JP3748212B2 (ja) 留置針セット
CN215018591U (zh) 一种picc置管器械
JP5390236B2 (ja) 補助具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薬液注入ポートセット
CN209316695U (zh) 一种定向穿刺的输液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