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6015U -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6015U CN215076015U CN202120470493.0U CN202120470493U CN215076015U CN 215076015 U CN215076015 U CN 215076015U CN 202120470493 U CN202120470493 U CN 202120470493U CN 215076015 U CN215076015 U CN 215076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bag
- wrapping
- surface layer
- pa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其包括包体和包带,所述包体包括第一包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安装口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包带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纸质手提包承重能力强,不易撕裂,弯折后易恢复,包面柔软手感好,可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背景技术
用来装东西的各种包包,包括一般的购物袋、手提包、手拿包、钱包、背包、单肩包、挎包、腰包及多种拉杆箱统称为箱包。手提包是指用手提的小包,随身携带且可以装轻便东西的拎包,随着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提包被使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市场上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手提包。
目前市面上的手提包主要是以粘胶纸袋为主,粘胶纸袋虽然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其承重力较差,易开胶撕裂。为了提高其承重力,制作厂家又对纸袋的纸质进行加厚,如此一来纸袋的承重力是有所提升,但是加厚的纸张不宜弯折,弯折后折痕明显不够美观,影响二次利用,且纸张加厚相应的制作成本也增加了,而加厚的纸张较硬,手感不好,综合来说得不偿失。
再者,于市面广泛流通的粘胶纸袋普遍选用了两根提绳,一根提绳与纸袋的一面进行固定,这样用于提拉的提绳就有两根,而提绳与纸袋进行固定的方式一般是用提绳穿过纸袋上的安装孔,然后对穿过的提绳的一端进行打结,以此来保证提绳与纸袋的连接关系,但是,这样的固定方式并不牢靠,当纸袋中物品的重量过重时,纸袋的通孔处容易撕裂,纸袋因此而失效。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的话,这样的纸袋不能保证可重复使用,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粘胶纸袋承重力较差,易开胶撕裂,不能保证可重复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其包括包体和包带,所述包体包括第一包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包壁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二包壁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包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上,且所述包带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置物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第一包壁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
第二包壁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的两层纸面中的其中一层纸面为第一面层,另一层纸面为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
进一步的,第一包壁或第二包壁中,所述第二面层居中放置在所述第一面层上,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或,
所述第二面层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一面层的一条侧边对齐且居中设置,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相叠合,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所述第一包壁上的包带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包壁上的包带安装口相对设置,所述包带安装口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包带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且所述两层纸面靠近所述置物开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安装口具有接插开口,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接插开口连通,所述包带的端部自所述接插开口插入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的所述间隙内,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以及接插于所述两层纸面之间的包带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包带为棉质包带或纸质包带,所述包带的宽度为3-4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包带的宽度为3.2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包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位于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将所述储纳空间分隔为两个或多个储纳隔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的一个或多个:
1.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纸质手提包的承重性选用了较为厚重的纸,这种加厚的纸包虽承重力有所提升,但加厚的纸张不宜弯折,弯折后折痕明显不够美观,影响二次利用,且纸张加厚相应的制作成本也增加了,而且加厚的纸张较硬,手感不好,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使用多张纸进行叠加从而形成包面,多张纸叠加后通过紧固线对纸的四周进行紧固定位,如此也可增加包的承重性与稳定性,多张纸的中心相互之间不固定,弯折之后不易留痕,恢复能力强,而且包面柔软,手感更好。
2.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提包使用了单根包带,与现有的两根包带相比,简化了设计,保持了美观也兼顾了成本,考虑到手感和承重能力,优选了棉质包带作为手提带,3.2cm的宽度实现了手提包整体的平衡性及牢固性。
3.本实用新型所述包面可以由两张纸张对裱缝纫形成,这样的设计使得低克重纸张实现高承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袋子柔韧性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通过紧固线来固定,取代了原有的胶粘,使得手提包的承重能力更强,且用紧固线来固定可以实现机器缝纫,取代人工缝纫,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2a-图2i)是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制作流程图;其中,图2a是手提包包体的平面展开图;图2b是在图2a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对折的状态示意图;图2c是图2b的终状态示意图;图 2d是在图2c的基础上进行折弯的状态示意图;图2e是图2d的终状态示意图;图2f是在图2e的基础上进行对折的状态示意图;图2g是图2f的终状态示意图;图2h是在图2g的基础上安装包带的状态示意图;图2i 是在图2h的基础上进行缝合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3a-图3i)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制作流程图;其中,图3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第一包壁的平面展开图;图3b是在图3a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对折的状态示意图;图3c 是图3b的终状态示意图;图3d是在图3c的基础上进行折弯的状态示意图;图3e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第一包壁成型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3f是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成型后的平面示意图;图3g在图3f的基础上将成型后的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进行相对叠合的状态示意图;图3h是在图3g的基础上安装包带的状态示意图;图3i是在图3h的基础上进行缝合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4a-图4g)是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制作流程图;其中,图4a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第一包壁的平面展开图;图4b是在图4a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对折的状态示意图;图4c 是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第一包壁成型后的平面示意图;图4d 是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成型后的平面示意图;图4e在图4d的基础上将成型后的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进行相对叠合的状态示意图;图4f是在图4e 的基础上安装包带的状态示意图;图4g是在图4f的基础上进行缝合得到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要旨。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粘胶纸袋承重力较差,易开胶撕裂,不能保证可重复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立体结构图可参见图1,关于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制作流程图,可参见图2a-图2i。
结合图2a-图2i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其中:100-手提包、110-第一包壁、120-第二包壁、130-包带安装口、140- 包带、150-紧固线。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100,其可以包括包体和包带140,所述包体可以包括第一包壁110,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110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120,所述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可见图2f-图2i。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包不需要另外制作包底,只需将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的底部和侧面固定在一起即可形成一个手提包。当然,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是的平面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只要第一包壁110与第二包壁 120形成一个储纳空间和置物开口即是满足了手提袋的基本要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a-图2f,所述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130,所述包带安装口130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包带1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11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130,所述包带14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12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130,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包只需一根包带。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a-图2f,所述第一包壁11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包壁 110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1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第二包壁120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包壁120,当然,根据图2a-图2i可以发现,图中展示的制作流程是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都各自折好并相对叠合后,直接通过紧固线150进行缝合,这样即是省去了对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各自的缝合,这样的制作方法也与纸的特性有关,像布料就需要折毛边并固定,不然在后续的缝制过程中布料就会跑偏,而纸就不似布料这般,因此,可以将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各自折叠好而不各自缝合,这样的制程不仅可以满足手提包的制作要求,还能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或所述第二包壁120的两层纸面中的一层纸面为第一面层,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或所述第二包壁120 的两层纸面中的另一层纸面为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
第一包壁或第二包壁中,可以将所述第二面层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一面层的一条侧边对齐且居中设置(如图2a,图2a中是上下对称的展开图,上半部分即为第一包壁110,继续参见图2b-图2c,图示的第一包壁110即符合这种排布方式),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见图 2d),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见图2e),小尺寸的所述纸面与大尺寸的所述纸面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或所述第二包壁120,所述第一包壁110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120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再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可以通过紧固线1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且所述两层纸面靠近所述置物开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包带安装口130(包带安装口130可以直接开设在开口处,比如图 2f,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的表面上,此时包带斜插入包带安装口内,包带位于形成第一包壁110或第二包壁120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所述包带安装口130具有接插开口,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接插开口连通,所述包带140的端部自所述接插开口插入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的所述间隙内,通过紧固线150将所述两层纸面以及接插于所述两层纸面之间的包带140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2f-图2i,将所述第一包壁110和所述第二包壁120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150将所述第一包壁110和所述第二包壁 120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包壁110和所述第二包壁120形成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带140为棉质包带或者是纸质包带,所述包带140的宽度为3-4cm,3-4cm的宽度保证了手提袋整体的美观度可满足了单根包带的稳定性与承重能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带140的宽度为3.2cm,3.2cm宽的包带是多次试验得到的较为合适的包带宽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壁110上的包带安装口130与所述第二包壁120上的包带安装口130相对设置,包带安装口130的对位设置可以保证受力均匀,包带不易断裂,且利于包体的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层(未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位于所述第一包壁110和所述第二包壁120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将所述储纳空间分隔为两个或多个储纳隔间。若以图2f为参考说明,即是在图2f中的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夹层,每个夹层的尺寸可以与第一包壁110和第二包壁120相同,如此即形成多个小储纳隔间的手提包。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也可结合图3a-图3i进行制作得到,其中:200-手提包、210-第一包壁、220-第二包壁、230-包带安装口、 240-包带、250-紧固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200,其可以包括包体和包带 240,所述包体可以包括第一包壁210,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210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220,所述第一包壁210与所述第二包壁220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210与所述第二包壁220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可见图3f-图3i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包壁210与所述第二包壁2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一包壁210与所述第二包壁220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230,所述包带安装口230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包带2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21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230,所述包带24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22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230,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包只需一根包带。
在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包体的第一包壁210和所述第二包壁220 的尺寸及形状都可以是任意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a-图3f,所述第一包壁210与所述第二包壁2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具体包括: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2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包壁210或所述第二包壁220,当然,根据图3a-图3i可以发现,图中展示的制作流程是第一包壁210和第二包壁220都各自折好并相对叠合后,直接通过紧固线250进行缝合,这样即是省去了对第一包壁210和第二包壁220各自的缝合,这样的制作方法也与纸的特性有关,纸对折叠好后就基本定型了,因此,可以将第一包壁210和第二包壁220各自折叠好而不各自缝合,这样的制程不仅可以满足手提包的制作要求,还能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包壁210或所述第二包壁220的两层纸面中的一层纸面为第一面层,形成所述第一包壁210或所述第二包壁220 的两层纸面中的另一层纸面为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此时,第一包壁或第二包壁中,可以将所述第二面层居中放置在所述第一面层上,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210或所述第二包壁220,所述第一包壁210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220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再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可以通过紧固线2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且所述两层纸面靠近所述置物开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包带安装口230(包带安装口230可以直接开设在开口处,比如图 2f,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包壁210和第二包壁220的表面),所述包带安装口 230具有接插开口,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接插开口连通,所述包带240的端部自所述接插开口插入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的所述间隙内,通过紧固线250将所述两层纸面以及接插于所述两层纸面之间的包带240固定连接。
根据图3a可以发现,图示的包带安装口230其实是在第一包壁210的平面展开图中直接预留出来的,这是一种实际加工中的操作方法,便于批量生产,当然,图示中的包带安装口230是在第一包壁210的平面展开图中居中开设的,该位置可以保证第一包壁210成型后包带安装口230直接就成形于置物开口处,当然,包带安装口230的预留也可以不在第一包壁 210的平面展开图中居中开设。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f-图3i,将所述第一包壁210和所述第二包壁220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250将所述第一包壁210和所述第二包壁 220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包壁210和所述第二包壁220形成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图3f中的第一包壁210和第二包壁220 的制作方法相同,那么必然的,可以按照第一包壁210的形状尺寸多做几个包作为夹层,如图3f至3g的组合方式,将多个夹层叠加于第一包壁210 和第二包壁220之间(未图示),再回到图3g-图3i的制程中顺序操作,即可得到具有多个储纳隔间的手提包。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所述纸质手提包的立体结构图可参见图1,关于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的制作流程图,可参见图4a-图4g。
结合图4a-图4g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其中:300-手提包、310-第一包壁、320-第二包壁、330-包带安装口、340- 包带、350-紧固线。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300,其可以包括包体和包带340,所述包体可以包括第一包壁310,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310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320,所述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可见图4d-图4e。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包不需要另外制作包底,只需将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的底部和侧面固定在一起即可形成一个手提包。当然,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是的平面形状可以是任意的,只要第一包壁310与第二包壁 320形成一个储纳空间和置物开口即是满足了手提袋的基本要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a-图4g,所述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330,所述包带安装口330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包带34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31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330,所述包带34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320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330,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包只需一根包带。
在一种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4a-图4g,所述第一包壁31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分别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包壁 310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3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包壁310;第二包壁320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包壁320,当然,根据图4a-图2e可以发现,图中展示的制作流程是第一包壁310和第二包壁320都各自折好并相对叠合后,直接通过紧固线350进行缝合,这样即是省去了对第一包壁310和第二包壁320各自的缝合,这样的制作方法也与纸的特性有关,纸在折叠后就基本定型了。因此,可以将第一包壁310 和第二包壁320各自折叠好而不各自缝合,这样的制程不仅可以满足手提包的制作要求,还能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或所述第二包壁120的两层纸面中的一层纸面为第一面层,形成所述第一包壁110或所述第二包壁120 的两层纸面中的另一层纸面为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一致(见图4a)。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相叠合,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310或所述第二包壁320。图4a-图4d中展示的是两张纸面直接叠合不用折边的示意图,再实际制作过程中当然也可以将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即实现了对第一包壁310或第二包壁320的折边,当然,这种实施方式较通过紧固线缝合的边缘较厚,但是也抗撕裂。
在一种实施例中,再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可以通过紧固线350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且所述两层纸面靠近所述置物开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包带安装口330(包带安装口330可以直接开设在开口处,比如图 4e,也可以开设在第一包壁310和第二包壁320的表面上,此时包带斜插入包带安装口内,包带位于形成第一包壁310或第二包壁320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之间),所述包带安装口330具有接插开口,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接插开口连通,所述包带340的端部自所述接插开口插入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的所述间隙内,通过紧固线350将所述两层纸面以及接插于所述两层纸面之间的包带340固定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4d-图4e,将所述第一包壁310和所述第二包壁320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350将所述第一包壁310和所述第二包壁 320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包壁310和所述第二包壁320形成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当然,为了美观或者加固也可以在将所述第一包壁310和所述第二包壁320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时,在第一包壁 310和第二包壁320叠合的外边缘上覆盖一层包边,将包边和第一包壁310 以及第二包壁320的外缘固定在一起,这样类似的设计既可以提升手提包的承重性,也可以增加手提包整体的美观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壁310上的包带安装口330与所述第二包壁320上的包带安装口330相对设置,包带安装口330的对位设置可以保证受力均匀,包带不易断裂,且利于包体的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包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层(未图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位于所述第一包壁310和所述第二包壁320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将所述储纳空间分隔为两个或多个储纳隔间。若以图4d-图4e 为参考说明,即是在图2d中的第一包壁310和第二包壁320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夹层,每个夹层的尺寸可以与第一包壁310和第二包壁320相同,如此即形成多个小储纳隔间的手提包。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3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使用多张纸进行叠加从而形成包面,多张纸叠加后通过紧固线对纸的四周进行紧固定位,如此也可增加包的承重性与稳定性,多张纸的中心相互之间不固定,弯折之后不易留痕,恢复能力强,而且包面柔软,手感更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提包使用了单根包带,与现有的两根包带相比,简化了设计,保持了美观也兼顾了成本,考虑到手感和承重能力,优选了棉质包带作为手提带,3.2cm的宽度实现了手提包整体的平衡性及牢固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包面可以由两张纸张对裱缝纫形成,这样的设计使得低克重纸张实现高承重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袋子柔韧性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纸质手提包通过紧固线来固定,取代了原有的胶粘,使得手提包的承重能力更强,且用紧固线来固定可以实现机器缝纫,取代人工缝纫,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包体和包带,所述包体包括第一包壁,以及与所述第一包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储纳空间,且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包壁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第二包壁由至少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形成,所述包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包壁和第二包壁上,且所述包带的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置物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第一包壁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包壁;
第二包壁的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形成所述第二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的两层纸面中的其中一层纸面为第一面层,另一层纸面为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
第一包壁或第二包壁中,所述第二面层居中放置在所述第一面层上,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或,
所述第二面层的一条侧边与所述第一面层的一条侧边对齐且居中设置,所述第一面层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面层折弯,所述折弯贴覆于所述第二面层上,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所述第一包壁的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二包壁的第二面层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层的尺寸与所述第二面层的尺寸一致,所述第一面层与所述第二面层相叠合,所述第二面层与所述第一面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包壁或所述第二包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壁与所述第二包壁上均设置有包带安装口,所述第一包壁上的包带安装口与所述第二包壁上的包带安装口相对设置,所述包带安装口靠近所述包体的置物开口;
所述包带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包壁上的所述包带安装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两层纸面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且所述两层纸面靠近所述置物开口的一侧形成所述包带安装口,所述包带安装口具有接插开口,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接插开口连通,
所述包带的端部自所述接插开口插入所述两层纸面之间预留的所述间隙内,通过紧固线将所述两层纸面以及接插于所述两层纸面之间的包带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相对叠合后通过紧固线将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的边缘对位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形成所述储纳空间与所述置物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带为棉质包带或纸质包带,所述包带的宽度为3-4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带的宽度为3.2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纸质手提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体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层,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位于所述第一包壁和所述第二包壁之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夹层将所述储纳空间分隔为两个或多个储纳隔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70493.0U CN215076015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70493.0U CN215076015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6015U true CN215076015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3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70493.0U Active CN215076015U (zh) | 2021-03-04 | 2021-03-04 |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6015U (zh) |
-
2021
- 2021-03-04 CN CN202120470493.0U patent/CN21507601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54897B1 (en) | Backpack for organizing and powering personal electronics | |
CN215076015U (zh) | 一种新型纸质手提包 | |
US11160342B2 (en) | Foldable bag | |
CN215455923U (zh) | 人造革手提包 | |
CN212488868U (zh) | 折叠式包 | |
US11350725B2 (en) | Auto-foldable pouch | |
CN209915216U (zh) | 一种折叠包 | |
CN210353568U (zh) | 组装式包用的组装单元套件以及使用它的组装式包 | |
KR200467770Y1 (ko) | 휴대용 여행가방 | |
CN215270977U (zh) | 一种便携式手提包 | |
CN217137068U (zh) | 手提收纳包及挂脖风扇组件 | |
CN214710978U (zh) | 一种方形挎包 | |
CN216796792U (zh) | 多隔独立层手机包 | |
CN212852767U (zh) | 一种多功能手提包 | |
CN219116131U (zh) | 一种新型的八边封手挽袋 | |
CN209898528U (zh) | 一种洗漱包 | |
CN220141001U (zh) | 一种笔袋 | |
CN220777684U (zh) | 一种户外野餐包 | |
CN214594629U (zh) | 一种便携折叠式手提袋 | |
CN104886906B (zh) | 一种便携式变形收纳结构 | |
CN218682689U (zh) | 一种新型的多外挂口袋的腰包 | |
CN211108462U (zh) | 一种手提式环保包装礼盒 | |
CN210299864U (zh) | 气囊枕便携包 | |
CN215246776U (zh) | 一种装饰带 | |
CN210228496U (zh) | 一种医学用便携式急救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