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4920U -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4920U
CN215074920U CN202120656081.6U CN202120656081U CN215074920U CN 215074920 U CN215074920 U CN 215074920U CN 202120656081 U CN202120656081 U CN 202120656081U CN 215074920 U CN215074920 U CN 215074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ntaining cavity
tea
plate
leafhopp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60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filed Critical Guangxi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1206560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4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4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4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包括:色板,诱导装置,诱导装置具有上端敞口的容腔,色板下端安装在容腔内,上端从容腔上端敞口伸出,诱导装置的容腔包括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二容腔内设有诱导机构;色板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通过本装置,在色板的颜色吸引下可以使得茶小绿叶蝉主动飞过来,后又经由第二容腔内设的诱导机构引诱,茶小绿叶蝉将会从色板从进入诱导装置的第一容腔进入到第二容腔内,并被困于第二容腔内,完成被捕捉过程,整个过程全由装置自动完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捕捉绿叶蝉高效快捷,绿色可循环,且不受气候天气等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除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背景技术
茶小绿叶蝉,学名小贯小绿叶蝉,能飞会跳,成虫体长3-4mm,偏好黄色和紫色灯光,是茶园中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8-12代,且世代重叠,严重为害茶树新梢,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目前防控茶小绿叶蝉的方法主要有:
物理防控:利用色板(黄板等)、诱剂等方法减轻小绿叶蝉为害;优点是不破坏生态平衡,不产生3R后果;
生物防控:利用生防菌(白僵菌等)和天敌(蜘蛛等)控制小绿叶蝉种群;优点是保持生态平衡,保证长久发展,不污染环境,不产生3R后果;
化学防控:选用25%吡虫啉+25%啶虫脒(2:1)稀释1000-2500倍喷雾控制小绿叶蝉虫口密度;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不受地区、季节和面积等的限制,同时对小绿叶蝉的不同虫态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是,上述的防控方法也都存在一定缺陷,物理防控会导致成本略高,生物防控在使用时常受气候等各种条件限制,防治具有专一性,化学防控在杀灭小绿叶蝉的同时,有益生物也受到伤害,破坏生态平衡,会产生3R后果。
所以基于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在防控茶小绿叶蝉时就需要一种成本低,可循坏,不破坏环境,不受气候天气等影响的捕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节能高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包括:
色板;
诱导装置,诱导装置具有上端敞口的容腔,色板下端安装在容腔内,上端从容腔上端敞口伸出;容腔内设有诱导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在色板的颜色吸引下可以使得茶小绿叶蝉主动飞过来,后又经由诱导机构的引诱,茶小绿叶蝉将会从色板进入诱导装置的容腔内,完成被捕捉过程,整个过程全由装置自动完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捕捉绿叶蝉高效快捷,绿色可循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诱导装置的容腔包括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色板下端安装在第一容腔内,诱导机构设置在第二容腔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容腔是用来让茶小绿叶蝉通过的,捕捉主要在第二容腔,这样的分层设计提高了装置对茶小绿叶蝉的容纳量,同时第一容腔的存在会限制已经来到色板上的茶小绿叶蝉的视野,防止了外界的光线,气味等不利刺激,达到了诱导机构更好的诱导效果,提高捕捉效率。
进一步,诱导机构包括灯带和信息素块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容腔底端还设有可拆卸的底板,信息素块安装在第二容腔的底板上,信息素块上开有孔径可调节的通孔;灯带为LED灯,安装在第二容腔内部周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灯光和信息素对于茶小绿叶蝉是具有吸引性的,同时,信息素的挥发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布满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即可,其信息素块的通孔大小可控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挥发速度,相比于传统的信息素的使用导致大部分都浪费在空气中了,更节省信息素的成本。当茶小绿叶蝉前期被色板所吸引,并落入色板时,第二容腔内可通过灯光诱导以及信息素的引诱,使得茶小绿叶蝉又进入至第二容腔内,完成了茶小绿叶蝉的一步步引诱和捕捉。
进一步,第一容腔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第二容腔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诱导机构在第二容腔内给予茶小绿叶蝉的引诱,第一容腔的逐渐变小,有利于灯光扩散,提高茶小绿叶蝉的吸引率,使其向第二容腔靠拢,第二容腔的逐渐变大是有利于增加捕虫空间。
进一步,第一容腔底端与第二容腔顶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卡口与卡扣接口卡接、螺栓连接、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容腔装满足够的虫需要更换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的分离,更便于第二容腔的更换。
进一步,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设有连通或隔断两个容腔的旋转挡板,旋转挡板和第二容腔顶端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二容腔装有足够的茶小绿叶蝉需要清理时,可以拨动旋转挡板封住腔体上面开口,使得第二容腔变为一个密封腔,防止茶小绿叶蝉逃离。
进一步,第一容腔底端内部设有单向板,单向板为透光板,单向板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单向板是让茶小绿叶蝉能进入到第二容腔而出不来,单向板能够透光,使得第二容腔内的光束能穿过单向板照射到色板上,以进一步吸引茶小绿叶蝉从色板经由第一容腔进入第二容腔,通孔的作用是让茶小绿叶蝉进入的通道,孔径由大到小是为了让茶小绿叶蝉易进难出。
进一步,多个通孔内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纤维细毛,纤维细毛与通孔内壁的夹角为30°-6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虫子在进入时顺着细毛能轻易的爬进,但是想出去时由于要逆着细毛方向,是很难爬出去的。
进一步,色板包括多块相互交叉连接的板本体;色板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设有挂钩,挂钩挂在撑架上,撑架呈倒L型,下端为尖锐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多块色板相交,扩大了色板的颜色辐射范围,提高了引诱率,挡板可以防止装置内进雨水,使得装置不受天气、气候等影响,在各种不利情况下均能达到吸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撑架和挂钩是为了使整个装置便于安装,撑架下端为尖锐状,方便插入茶园的土壤里。
进一步,诱导装置或色板上设有用于给装置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可更为绿色环保,还可以通过太阳光收集能量为腔内灯光的工作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色板安装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容腔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容腔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板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单向板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纤维细毛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色板,2.诱导装置,3.第一容腔,31.单向板,311.圆孔,312.纤维细毛,32.卡口,4第二容腔,41.旋转挡板,42.卡扣接口,43.底板,5.诱导机构,51.灯带,52.信息素块,6.挡板,61.挂钩,7.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的实施例,包括:
色板1;23
诱导装置2,诱导装置2具有上端敞口的容腔,色板1下端安装在容腔内,上端从容腔上端敞口伸出;容腔内设有诱导机构5。
通过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在色板1的颜色吸引下可以使得茶小绿叶蝉主动飞过来,后又经由诱导机构5的引诱,茶小绿叶蝉将会从色板1进入诱导装置2的容腔内,完成被捕捉过程,整个过程全由装置自动完成,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捕捉绿叶蝉高效快捷,绿色可循环。
具体的,因为黄色对茶小绿叶蝉最具吸引力,所以色板1颜色为黄色塑料板,能保持黄色鲜艳持久不掉色。
优选的,捕虫装置整体可为可降解塑料组成。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如图2所示,诱导装置2的容腔包括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色板1下端安装在第一容腔3内,诱导机构5设置在第二容腔4内。
第一容腔3是用来让茶小绿叶蝉通过的,捕捉主要在第二容腔4,这样的分层设计提高了装置对茶小绿叶蝉的容纳量,同时第一容腔3的存在会限制已经来到色板上1的茶小绿叶蝉的视野,防止了外界的光线,气味等不利刺激,达到了诱导机构5更好的诱导效果,提高捕捉效率。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如图5所示,诱导机构5包括灯带51和信息素块52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容腔4底端还设有可拆卸的底板43,信息素块52安装在第二容腔4的底板43上,信息素块52上开有孔径可调节的通孔;灯带51为LED灯,安装在第二容腔4内部周侧。
灯光和信息素对于茶小绿叶蝉是具有吸引性的,同时,信息素的挥发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布满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即可,其信息素块的小孔大小可控可以方便快捷的调节挥发速度,相比于传统的信息素的使用导致大部分都浪费在空气中了,更节省信息素的成本。当茶小绿叶蝉前期被色板1所吸引,并落入色板1时,第二容腔4内又通过灯光诱导以及信息素的引诱,使得茶小绿叶蝉又进入至第二容腔4内,完成了茶小绿叶蝉的一步步引诱和捕捉。
应理解的,当第二容腔4中装满茶小绿叶蝉时,可通过拆卸底板43,清理虫尸,更换新的信息素块52,即又可重新投入使用,方便,快捷。
优选的,LED灯为波长为385~390nm的紫光(98%)或400~405nm紫光(98%),在这种灯光下,对茶小绿叶蝉更具引诱性,信息素为茶树香精油,小孔的调节处安装有可推拉的小板,通过小板对小孔的大小调节类控制精油挥发速度。
优选的,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不透光,内壁颜色为白色,能散射底部光芒。
优选的,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外表颜色可为黄色,扩大黄色辐射范围,提高诱虫效果。
具体的,不透光有利于光源的集中传播,内壁白色更易散射LED发出的紫色灯,更利于集中吸引茶小绿叶蝉,当茶小绿叶蝉进入第二容腔4后,因为腔内不透光,外界的光线能传播进来的有限,使得第二容腔4足够亮而第一容腔稍暗,这样进来的茶小绿叶蝉会因为光的吸引而不会往上飞出去,进一步提高了捕捉率。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4:如图1-2所示,第一容腔3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第二容腔4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诱导机构5在第二容腔内4给予茶小绿叶蝉的引诱,第一容腔3的逐渐变小,有利于灯光扩散,提高茶小绿叶蝉的吸引率,使其向第二容腔4靠拢,第二容腔4的逐渐变大是有利于增加捕虫空间。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5:如图4-5所示,第一容腔3底端与第二容腔4顶端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卡口32与卡扣接口42卡接、螺栓连接、螺纹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第一容腔3底部的卡口32是用来连接第二容腔4的,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更易分离,便于更换第二容腔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6:如图4-5所示,第一容腔3与第二容腔4之间设有连通或隔断两个容腔的旋转挡板41,旋转挡板41和第二容腔4顶端铰接。
具体的,旋转挡板41和第二容腔4顶端铰接,旋转挡板41能通过铰链转至腔外,使得第二容腔4上端为打开状态,转至腔内,即封闭了第二容腔4。
第二容腔4是可封闭的,在需要进虫时拨动旋转挡板41,打开上端开口,在需要清理时,可以拨动关闭开口,当第二容腔4装有足够的茶小绿叶蝉需要清理时,可以通过拨动旋转挡板41封住腔体上面开口,使得第二容腔4变为一个密封腔,同时扭动第二容腔4,即可通过卡口32和第一容腔3分离,当即可换上新的第二容腔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7:如图4-7所示,第一容腔3底端内部设有单向板31,单向板31为透光板,单向板31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311,多个通孔311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应理解的,单向板31是让茶小绿叶蝉能进入到第二容腔4而出不来,单向板31能够透光,使得第二容腔4内的光束能穿过单向板31照射到色板1上,进一步吸引茶小绿叶蝉从色板1经由第一容腔3进入第二容腔4,通孔的作用是让茶小绿叶蝉进入的通道,孔径由大到小是为了让茶小绿叶蝉易进难出。
具体的,通孔孔径为8-4mm,由于茶小绿叶蝉的成虫大小为3-4mm,因此单向板31设的孔由大到小,最小至4mm,同时因为孔的大小是按茶小绿叶蝉的体积来算的,可以使得装置只捕捉茶小绿叶蝉,而避免了其天敌等有益生物的误伤。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实施例8:如图4-8所示,多个通孔311内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纤维细毛312,纤维细毛312与通孔311内壁的夹角为30°-65°。
应理解的,纤维细毛312与通孔311内壁夹角为30°-65°的结构设计使得虫子在进入时顺着细毛能轻易的爬进,但是想出去时由于要逆着细毛方向,是很难爬出去的。
优选的,纤维细毛312是集体粘贴在通孔内的。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9:如图1-3所示,色板1包括多块相互交叉连接的板本体;色板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上设有挂钩61,挂钩61挂在撑架7上,撑架7呈倒L型,下端为尖锐状。
具体的,多块色板1是十字交叉对称的,色板1相交,扩大了色板1的辐射范围,提高了引诱率,挡板6面积大于色板1交叉在挡板6上的面积,这样可以防止装置内进雨水,使得装置不受天气、气候等影响,在各种不利情况下均能达到吸引茶小绿叶蝉的效果,撑架7和挂钩61是为了使整个装置便于安装,撑架7下端为尖锐状,方便插入茶园的土壤里。
优选的,挡板6颜色为黄色,提高诱虫效率。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10:诱导装置2或色板1上设有用于给装置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的,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装置可变得更为绿色环保,还可以通过太阳光收集能量为腔内灯光的工作提供电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色板(1);
诱导装置(2),所述诱导装置(2)具有上端敞口的容腔,所述色板(1)下端安装在所述容腔内,上端从所述容腔上端敞口伸出;所述容腔内设有诱导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装置(2)的容腔包括上下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容腔(3)和第二容腔(4),所述色板(1)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容腔(3)内,所述诱导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二容腔(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机构(5)包括灯带(51)和信息素块(5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容腔(4)底端还设有可拆卸的底板(43),所述信息素块(52)安装在所述第二容腔(4)的所述底板(43)上,所述信息素块(52)上开有孔径可调节的通孔;所述灯带(51)为LED灯,安装在所述第二容腔(4)内部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第二容腔(4)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底端与所述第二容腔(4)顶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卡口(32)与卡扣接口(42)卡接或螺纹连接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与所述第二容腔(4)之间设有连通或隔断两个容腔的旋转挡板(41),所述旋转挡板(41)和所述第二容腔(4)顶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腔(3)底端内部设有单向板(31),所述单向板(31)为透光板,所述单向板(31)上均匀设有多个通孔(311),多个所述通孔(311)的孔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311)内壁设有向下倾斜的纤维细毛(312),所述纤维细毛(312)与所述通孔(311)内壁的夹角为30°-6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板(1)包括多块相互交叉连接的板本体;所述色板(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上设有挂钩(61),所述挂钩(61)挂在撑架(7)上,所述撑架(7)呈倒L型,下端为尖锐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装置或色板上设有用于给装置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
CN202120656081.6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Active CN215074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6081.6U CN2150749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6081.6U CN2150749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4920U true CN21507492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6081.6U Active CN215074920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4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11787U (zh) 一种迷宫式三角形物理杀虫器
CN105707037A (zh) 一种迷宫式三角形物理杀虫器
CN212573943U (zh) 一种在鱼塘上方的昆虫诱杀装置
JPH11511645A (ja) 昆虫を捕獲するための装置
KR200381866Y1 (ko) 다목적 곤충 포획기
CN215074920U (zh) 一种自动捕捉茶小绿叶蝉的装置
EP3360412A1 (en) Wasp catching device
KR20100008217U (ko) 단파장 엘이디를 이용한 산림 해충 방제용 친환경 포획장치
CN206284195U (zh) 一种烟田用太阳能杀虫灯
CN208273940U (zh) 一种诱杀蚊蝇装置
CN214413889U (zh) 一种信息素全降解诱虫板及粘虫板支架
CN211631458U (zh) 一种大棚韭菜病虫害防治用害虫捕捉装置
CN210841264U (zh) 一种园林用led杀虫灯
CN217429051U (zh) 一种诱虫装置
CN216164666U (zh) 一种果蔬生产防虫装置
CN218303033U (zh) 一种林业工程园林绿化带蚊虫治理插地式低位诱杀装置
CN215602747U (zh) 一种烟草甲虫诱捕器
CN112931446B (zh) 一种基于性诱剂防治田间害虫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2184804U (zh) 一种环保型林业生态防虫装置
CN214758718U (zh) 一种生态防护用昆虫诱捕器
CN218278382U (zh) 一种白蚁诱捕装置
CN221104549U (zh) 一种漏斗型昆虫诱捕器
CN220458360U (zh) 一种生态农业诱虫装置
CN216753328U (zh) 一种多功能捕集器
CN218977788U (zh) 农业大棚灭虫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