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4381U -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4381U
CN215074381U CN202121357716.9U CN202121357716U CN215074381U CN 215074381 U CN215074381 U CN 215074381U CN 202121357716 U CN202121357716 U CN 202121357716U CN 215074381 U CN215074381 U CN 2150743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nting layer
ecological
river
dr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771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声钢
周肖卿
余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yuanl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nyuan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nyuanl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nyuan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771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43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43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43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包括原土层、储水井、第一林木种植层、第一草坪种植层、第二林木种植层和第二草坪种植层,第一粗碎石层和第一细碎石层可对生态岸线底部原土层进行压固,降低原土层土壤受到冲刷破坏的程度,林木种植层和草坪种植层的交错布置能够对生态岸线进行水土保持,改善空气质量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实现原位修复,储水井能够在汛期进行河水储存及雨水储存,当到旱季时,将储水井内河水抽出对生态岸线上的植物进行灌溉,达到节水的效果,第二粗碎石层和第二细碎石层能够对渗透到生态岸线内的河水进行颗粒物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流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河流生态岸线修复是指使用工程的、生态的或是综合的措施,使河流生态岸线恢复因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丧失或退化的全部或部分自然功能,这些功能例如:保持水土,调节小气候,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和谐自然的风景和环境等。河流生态岸线修复的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建设的方法消除那些与生态环境不协调或有害的存在;生态措施是指通过生态构建方法,在修复区域内有重点、分层次的进行生态。目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由于河水流向情况较一般的河流生态岸线更为复杂,河水流速更快,因此受到水流破坏更为严重,相比河流其它生态岸线危险性更大,而目前还没有针对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的有效修复方法和措施,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针对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的原位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包括原土层、储水井、第一林木种植层、第一草坪种植层、第二林木种植层和第二草坪种植层,所述原土层靠近河流一侧底边角位置设置有固土护角,所述固土护角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碎石层,所述第一细碎石层的上方铺设有第一粗碎石层,所述第一粗碎石层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林木种植层,所述第一林木种植层的斜上方原土层内开设有储水井,所述储水井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草坪种植层,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林木种植层,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草坪种植层,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和第二草坪种植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细碎石层,所述第二细碎石层的朝向固土护角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二粗碎石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井包括混凝土井体、中心支撑板、抽水管、顶板和土工布,所述混凝土井体的中间设置有中心支撑板,所述中心支撑板的顶端和混凝土井体的顶端均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且透水孔贯穿于顶板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的上端铺设有土工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凝土井体朝向河流汇集区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底端口与混凝土井体侧面底端连接,所述抽水管采用L型设计,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林木种植层,且抽水管的顶端高出第一林木种植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水管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与抽水管之间螺纹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抽水管之间的间距为 100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草坪种植层上等间距开设有下坡通道,相邻两个所述下坡通道之间的间距为50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细碎石层的宽度和第二粗碎石层的宽度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上等间距设置有分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粗碎石层、第一细碎石层、第一林木种植层、第一草坪种植层、第二林木种植层、第二草坪种植层和储水井,在靠近河流位置设置第一粗碎石层和第一细碎石层,能够对底部的原土层进行固压,降低原土层底部泥土受到河流冲刷的伤害,起到固土作用,第一林木种植层、第一草坪种植层、第二林木种植层和第二草坪种植层,在生态岸线上交错式种植,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作用,同时能够营造出和谐自然的风景,方便市民的游玩,储水井的设置,能够利用汛期水位升高收集河水进行储水,位于储水井下方的坡道可以种植如芦苇、慈姑、菖蒲等湿生植物,既能增加景观效果,提高生物多样性,又具有固土功能,在旱期方便园林部分就近取水对生态岸线上的苗木、草坪等植物进行灌溉,减少旱期对河流水体的抽取量,达到节水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细碎石层和第二粗碎石层,第二细碎石层和第二粗碎石层从远离河流一侧向靠近河流一侧依次设置,通过第二细碎石层和第二粗碎石层对进入原土内的渗透水中掺杂颗粒物进行阻挡,防止颗粒渗透对生态岸线造成冲击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1、原土层;2、固土护角;3、第一粗碎石层;4、第一细碎石层;5、第一林木种植层;6、第一草坪种植层;7、储水井;701、混凝土井体;702、中心支撑板;703、抽水管;704、顶板;705、透水孔;706、土工布;707、密封盖;8、第二林木种植层;9、第二细碎石层;10、第二粗碎石层;11、第二草坪种植层;12、分隔板;13、下坡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包括原土层1、储水井7、第一林木种植层5、第一草坪种植层6、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原土层1靠近河流一侧底边角位置设置有固土护角2,固土护角2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碎石层4,第一细碎石层4的上方铺设有第一粗碎石层3,第一粗碎石层3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林木种植层5,第一林木种植层5的斜上方原土层1内开设有储水井7,储水井7 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草坪种植层6,第一草坪种植层6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林木种植层8,第二林木种植层8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草坪种植层11,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之间设置有第二细碎石层9,第二细碎石层9的朝向固土护角2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二粗碎石层10。
储水井7包括混凝土井体701、中心支撑板702、抽水管703、顶板704 和土工布706,混凝土井体701的中间设置有中心支撑板702,中心支撑板702 的顶端和混凝土井体701的顶端均设置有顶板704,顶板704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705,且透水孔705贯穿于顶板704的上下两端,顶板704的上端铺设有土工布706。
混凝土井体701朝向河流汇集区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抽水管703,抽水管 703的底端口与混凝土井体701侧面底端连接,抽水管703采用L型设计,抽水管7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林木种植层5,且抽水管703的顶端高出第一林木种植层5。
抽水管703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707,且密封盖707与抽水管703之间螺纹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抽水管703之间的间距为100m。
第二草坪种植层12上等间距开设有下坡通道14,相邻两个下坡通道14 之间的间距为50m。
第二细碎石层9的宽度和第二粗碎石层10的宽度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第一草坪种植层6上等间距设置有分隔板1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土护角2对生态岸线进行初级保护,削弱河流汇集区河水对生态岸线的冲击,第一粗碎石层3和第一细碎石层4可对生态岸线底部原土层1进行压固,降低原土层1土壤受到冲刷破坏的程度,在生态岸线的斜坡上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第一林木种植层5、第一草坪种植层6、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能够对生态岸线进行水土保持,改善空气质量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能够营造出和谐自然的风景,方便市民的游玩,在第一草坪种植层6的底部开设储水井7,汛期河水通过第一草坪种植层 6进入储水井7进行河水储存,当到旱季时,人员通过抽水管703将储水井7 内河水抽出对生态岸线上的植物进行灌溉,也可用于工农业用水,达到节水的效果,同时第二粗碎石层10和第二细碎石层9能够对渗透到生态岸线内的河水进行颗粒物过滤。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包括原土层(1)、储水井(7)、第一林木种植层(5)、第一草坪种植层(6)、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土层(1)靠近河流一侧底边角位置设置有固土护角(2),所述固土护角(2)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细碎石层(4),所述第一细碎石层(4)的上方铺设有第一粗碎石层(3),所述第一粗碎石层(3)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一林木种植层(5),所述第一林木种植层(5)的斜上方原土层(1)内开设有储水井(7),所述储水井(7)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草坪种植层(6),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6)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林木种植层(8),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8)的斜上方设置有第二草坪种植层(11),所述第二林木种植层(8)和第二草坪种植层(11)之间设置有第二细碎石层(9),所述第二细碎石层(9)的朝向固土护角(2)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二粗碎石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井(7)包括混凝土井体(701)、中心支撑板(702)、抽水管(703)、顶板(704)和土工布(706),所述混凝土井体(701)的中间设置有中心支撑板(702),所述中心支撑板(702)的顶端和混凝土井体(701)的顶端均设置有顶板(704),所述顶板(704)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705),且透水孔(705)贯穿于顶板(704)的上下两端,所述顶板(704)的上端铺设有土工布(7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井体(701)朝向河流汇集区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抽水管(703),所述抽水管(703)的底端口与混凝土井体(701)侧面底端连接,所述抽水管(703)采用L型设计,所述抽水管(7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林木种植层(5),且抽水管(703)的顶端高出第一林木种植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703)的顶端安装有密封盖(707),且密封盖(707)与抽水管(703)之间螺纹可拆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抽水管(703)之间的间距为100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草坪种植层(11)上等间距开设有下坡通道(13),相邻两个所述下坡通道(13)之间的间距为5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细碎石层(9)的宽度和第二粗碎石层(10)的宽度均从上到下逐渐增加,所述第一草坪种植层(6)上等间距设置有分隔板(12)。
CN202121357716.9U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Active CN2150743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7716.9U CN215074381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7716.9U CN215074381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4381U true CN21507438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7716.9U Active CN215074381U (zh) 2021-06-18 2021-06-18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43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3189B (zh) 一种河岸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
CN104790340B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05986566B (zh) 一种海绵体多功能生态治理的方法
CN211080099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岸
CN20712186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106365320A (zh) 一种南方缓坡地稻田排水循环利用与氮磷梯级渗滤拦截去除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CN113661854A (zh) 一种用于预防地质灾害的生态护坡及其建造方法
CN110637662A (zh) 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保水抗旱防护系统
CN109267626A (zh)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CN110820775A (zh) 一种边坡用稳定性能好的防护结构
CN107347551B (zh) 一种干旱沙漠区游荡型河流生态护岸
CN206069648U (zh) 一种高陡石质边坡聚流生态灌水系统
CN206433445U (zh) 一种盐碱地绿化种植结构
CN206337082U (zh) 缓坡地稻田排水循环利用与氮磷梯级渗滤拦截去除系统
CN215074381U (zh) 一种河流汇集区生态岸线原位修复结构
CN207525703U (zh) 一种保水型梯级生态消落带
CN207739092U (zh) 园林生态铺装构造
CN113374026A (zh) 一种西南丘陵地区坡地路带沟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10470496U (zh) 一种消落带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保水抗旱防护系统
CN211446794U (zh) 一种强化海绵型生态护坡
CN108557988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旱地土壤渗滤系统及方法
CN211690642U (zh) 一种基于土壤入渗的植被排水系统
CN209428235U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104594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