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9587U - 一种功率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率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9587U
CN215069587U CN202120689383.3U CN202120689383U CN215069587U CN 215069587 U CN215069587 U CN 215069587U CN 202120689383 U CN202120689383 U CN 202120689383U CN 215069587 U CN215069587 U CN 215069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arm
conductive coil
end arm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93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93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9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9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9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功率电感,包括导电线圈与磁芯,导电线圈围绕在磁芯外,磁芯与导电线圈接触,导电线圈的底部与磁芯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当需要把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集成为模组时,可将该需要安装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安装空间内,而无需将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外侧,从而缩小了由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组合形成的模组的体积,有利于模组的小型化,并且该功率电感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功率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功率电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功率电感中导电线圈的两端贴合在磁芯底部形成弯脚,导电线圈的底部与磁芯之间无可利用的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当需要把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集成为模组时,只能将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外侧,这样将会增大模组的体积,不利于模组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的功率电感。
一种功率电感,包括:导电线圈和磁芯,所述导电线圈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电线圈接触,所述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磁芯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磁芯相接触,所述导电线圈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磁芯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磁芯通过粘合的方式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芯分别为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相接触,所述导电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磁芯外,所述第二磁芯位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下方,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导电线圈的底部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芯朝向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导电线圈部分收容在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子导电线圈,各个所述子导电线圈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各个所述子导电线圈接触,所述子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子导电线圈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线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导电线圈和第二子导电线圈,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均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均接触,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均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包括第一端臂、第一侧臂、第二端臂及第二侧臂,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臂连接在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之间,所述第二侧臂设置在所述第二端臂远离所述第一侧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端臂背离所述第一端臂的一侧,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之间,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端臂、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端臂相接触,所述第二侧臂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包括第三端臂、第三侧臂、第四端臂及第四侧臂,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连接,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臂连接在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之间,所述第四侧臂设置在所述第四端臂远离所述第三侧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四端臂背离所述第三端臂的一侧,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之间,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三端臂、所述第三侧臂和所述第四端臂相接触,所述第四侧臂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本申请提供的功率电感,包括导电线圈与磁芯,导电线圈围绕在磁芯外,磁芯与导电线圈接触,当流经导电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引起导电线圈周围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使导电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能够使得导电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导电线圈中的电流的变化,磁芯可用于增大导电线圈周围的磁通量变化从而增大导电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本申请的功率电感由于其导电线圈的底部与磁芯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当需要把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集成为模组时,可将该需要安装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安装空间内,而无需将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外侧,从而缩小了由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组合形成的模组的体积,有利于模组的小型化,并且该功率电感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功率电感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功率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功率电感的导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功率电感的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导电线圈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导电线圈;11-第一子导电线圈;111-第一端臂;112-第一侧臂;113-第二端臂;114-第二侧臂;12-第二子导电线圈;121-第三端臂;122-第三侧臂;123-第四端臂;124-第四侧臂;
2-磁芯;21-第一磁芯;22-第二磁芯;221-凹槽;
3-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功率电感包括导电线圈1和磁芯2,导电线圈1围绕在磁芯2外,磁芯2与导电线圈1相接触,导电线圈1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
本申请提供的功率电感,包括导电线圈1与磁芯2,导电线圈1围绕在磁芯2外,磁芯2与导电线圈1接触,当流经导电线圈1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引起导电线圈1周围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使导电线圈1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能够使得导电线圈1产生感应电流来抵制通过导电线圈1中的电流的变化,磁芯2可用于增大导电线圈1周围的磁通量变化从而增大导电线圈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本申请的功率电感由于其导电线圈1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当需要把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集成为模组时,可将该需要安装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安装空间3内,而无需将其安装在功率电感的外侧,从而缩小了由功率电感和电子元器件组合形成的模组的体积,有利于模组的小型化,并且该功率电感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磁芯2的数量可设为多个,多个磁芯2层叠设置,相邻两个磁芯2相接触,导电线圈1套设于其中一个磁芯2外。多个磁芯2的设置,可增大导电线圈1周围的磁通量变化从而增大导电线圈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具体地,磁芯2的数量可根据功率电感实际需要的性能要求进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磁芯2通过粘合的方式连接。具体地,相邻两个磁芯2的对接面通过粘胶粘合连接。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磁芯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磁芯2分别为第一磁芯21和第二磁芯22,第一磁芯21与第二磁芯22相接触,导电线圈1套设于第一磁芯21外,第二磁芯22位于第一磁芯21的下方,第二磁芯22与导电线圈1的底部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芯22朝向第一磁芯21的一侧设有凹槽221,导电线圈1部分收容在凹槽221内。第二磁芯22朝向第一磁芯21的一侧设有容纳部分导电线圈1的凹槽221,该凹槽221的设置可减小第一磁芯21和第二磁芯22间的间隔,利于第一磁芯21和第二磁芯22之间接触。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芯22的凹槽221可容纳套设在第一磁芯21外的导电线圈1的第二端臂113和第四端臂123。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1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子导电线圈,各个子导电线圈围绕在磁芯2外,磁芯2与各个子导电线圈接触,子导电线圈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多个子导电线圈缠绕磁芯2可增大导电线圈1与磁芯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磁芯2最大化增大导电线圈1周围的磁通量变化从而增大导电线圈1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具体地,子导电线圈的数量可根据功率电感实际需要的性能要求进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1的多个子导电线圈一体成型,以利于导电线圈1的加工成型。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导电线圈11和第二子导电线圈12,第一子导电线圈11和第二子导电线圈12均围绕在磁芯2外,磁芯2与第一子导电线圈11和第二子导电线圈12均接触,第一子导电线圈11的底部和第二子导电线圈12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均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具体地,第一子导电线圈11和第二子导电线圈12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子导电线圈11包括第一端臂111、第一侧臂112、第二端臂113及第二侧臂114,第一端臂111与第二子导电线圈12连接,第一端臂111与第二端臂113相对设置,第一侧臂112连接在第一端臂111与第二端臂113之间,第二侧臂114设置在第二端臂113远离第一侧臂112的一侧,并位于第二端臂113背离第一端臂111的一侧,磁芯2位于第一端臂111与第二端臂113之间,磁芯2与第一端臂111、第一侧臂112和第二端臂113接触,第二侧臂114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
具体地,第一子导电线圈11的结构是第一端臂111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一侧臂112,第一端臂111与第一侧臂112垂直,第一侧臂112远离第一端臂111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第二端臂113,第一端臂111与第二端臂113平行,第二端臂113远离第一端臂111的一侧向下折弯形成第二侧臂114,第二端臂113与第二侧臂114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子导电线圈12包括第三端臂121、第三侧臂122、第四端臂123及第四侧臂124,第三端臂121与第一子导电线圈11连接,第三端臂121与第四端臂123相对设置,第三侧臂122连接在第三端臂121与第四端臂123之间,第四侧臂124设置在第四端臂123远离第三侧臂122的一侧,并位于第四端臂123背离第三端臂121的一侧,磁芯2位于第三端臂121与第四端臂123之间,磁芯2与第三端臂121、第三侧臂122和第四端臂123接触,第四侧臂124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
具体地,第二子导电线圈12的结构是第三端臂121的一端折弯形成第三侧臂122,第三端臂121与第三侧臂122垂直,第三侧臂122远离第三端臂121的一端向内折弯形成第四端臂123,第三端臂121与第四端臂123平行,第四端臂123远离第三端臂121的一侧向下折弯形成第四侧臂124,第四端臂123与第四侧臂124垂直。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导电线圈11的第一端臂111与第二子导电线圈12的第三端臂121连接,第一端臂111与第三端臂121的高度相平齐,第二端臂113与第四端臂123的高度相平齐,磁芯2位于第一端臂111与第二端臂113之间,磁芯2也位于第三端臂121与第四端臂123之间,磁芯2与第一端臂111、第一侧臂112、第二端臂113、第三端臂121、第三侧臂122和第四端臂123相接触,第二侧臂114和第四侧臂124的底部与磁芯2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3。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臂114宽度大于第二端臂113,第四侧臂124宽度大于第四端臂123,第二侧臂114和第四侧臂124作为导电线圈1的支撑臂,其宽度的加大可起到对导电线圈1更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1的第二侧臂114和第四侧臂124作为功率电感的两个引脚,可在其外层镀上锡后焊接到电路板上,并且对功率电感整体起支撑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磁芯2为铁氧体。
在一实施例中,导电线圈1由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导电线圈1为铜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线圈和磁芯,所述导电线圈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电线圈接触,所述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贴装电子元器件的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磁芯层叠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磁芯相接触,所述导电线圈套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磁芯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磁芯通过粘合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芯分别为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相接触,所述导电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磁芯外,所述第二磁芯位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下方,所述第二磁芯与所述导电线圈的底部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朝向所述第一磁芯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导电线圈部分收容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包括多个相连接的子导电线圈,各个所述子导电线圈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各个所述子导电线圈接触,所述子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子导电线圈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圈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导电线圈和第二子导电线圈,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均围绕在所述磁芯外,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均接触,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的底部和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均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包括第一端臂、第一侧臂、第二端臂及第二侧臂,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臂连接在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之间,所述第二侧臂设置在所述第二端臂远离所述第一侧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端臂背离所述第一端臂的一侧,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一端臂与所述第二端臂之间,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端臂、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端臂接触,所述第二侧臂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导电线圈包括第三端臂、第三侧臂、第四端臂及第四侧臂,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一子导电线圈连接,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臂连接在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之间,所述第四侧臂设置在所述第四端臂远离所述第三侧臂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四端臂背离所述第三端臂的一侧,所述磁芯位于所述第三端臂与所述第四端臂之间,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三端臂、所述第三侧臂和所述第四端臂接触,所述第四侧臂的底部与所述磁芯之间具有所述安装空间。
CN202120689383.3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功率电感 Active CN215069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9383.3U CN215069587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功率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9383.3U CN215069587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功率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9587U true CN21506958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9383.3U Active CN215069587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功率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9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4513B (zh) 層壓電磁元件總成
US7492246B2 (en) Winding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US20130113591A1 (en) Magnetic electrical device
US20040130428A1 (en) Surface mount magnetic core winding structure
EP1916676A1 (en) Noise filter
JP2020057788A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及びそれを含むモータ
JPH11307367A (ja) 薄型トランス
CN215069587U (zh) 一种功率电感
JP3036542B1 (ja) 積層型インダクタ
JP2962707B1 (ja) 表面実装型小型コイル部品
KR20180017409A (ko) 인덕터
TWI447759B (zh) 表面安裝磁性元件總成
JPH0831640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及びトランス
JP3623720B2 (ja) 薄型インダクタ
CN211208151U (zh) 一种多联式大功率排感
CN211980381U (zh) 一种微型大功率排感
CN211208168U (zh) 一种大功率排感
CN218730314U (zh) 一种新型电感器
JP7469958B2 (ja) コイル装置
KR20170125658A (ko) 인덕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807241B2 (ja) コイル部品の実装構造
JPH11307366A (ja) 薄型トランス用コイル
CN215868864U (zh) 网络变压器
JPH1154335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383930B2 (ja) 薄膜コイルおよび薄膜コイル実装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