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7921U -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7921U
CN215067921U CN202121288193.7U CN202121288193U CN215067921U CN 215067921 U CN215067921 U CN 215067921U CN 202121288193 U CN202121288193 U CN 202121288193U CN 215067921 U CN215067921 U CN 215067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element
terminal
resistor
voltag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81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家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k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81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7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7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7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电压控制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工作的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例如开机、关机、模式调节等等,通常在这些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工作情况会发生较大变化,经常容易出现因为部分电路的电压控制不佳而导致元器件损坏的情况。
以采用反激拓扑+BOOST升压拓扑结构的电视为例,其反激控制电路存在两路输出,在关机过程中,两个滤波储能电容缓慢泄能,与LED背光相连的电路由于负载较大,电压下降较快,而与智能主板CPU控制电路及其后端屏幕显示、功放、遥控、WIFI等电路连接的电路由于负载较小,电压下降较慢,即两路输出BOOST电路会持续工作较长时间,这一方面导致BOOST电路的占空比明显增大,容易出现不受控风险;另一方面容易导致BOOST电路内的电感、MOS管、二极管等元件因过流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内部电路的电压控制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
进一步地,当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一电压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第一电压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当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二电压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第二电压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开关元件为三极管或MOS管,第二开关元件为三极管或MOS管。
进一步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串接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之间,或者,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初级线圈和第一次级线圈以及相互对应的第二初级线圈和第二次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设置于第一供电支路,第一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一负载供电;第二次级线圈设置于第二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二负载供电;第一整流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第一整流元件安装于第一供电支路,第二整流元件安装于第二供电支路;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第二电容安装于第一供电支路,以对经过第一整流元件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第三电容安装于第二供电支路,以对经过第二整流元件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第一负载的功率与第二电容的容量的比值大于第二负载的功率与第三电容的容量的比值;升压组件,升压组件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第二供电支路与升压组件连接,以向升压组件供电,以维持升压组件的运行;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为上述的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的目标接线端接地,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供电支路或第二供电支路连接,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供电支路或第二供电支路连接,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升压组件的供电电路或升压组件的信号传输电路连接;当供电电路关机后,电压控制电路将升压组件的供电电路的电压或升压组件的信号传输电路的电压拉低至升压组件的工作电压以下。
进一步地,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高电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的高电势端连接。
进一步地,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高电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高电势端连接。
进一步地,升压组件包括:升压电路,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升压组件包括:升压电路,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第二供电支路与电路驱动芯片的供电端连接,以向电路驱动芯片供电;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的供电端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负载包括显示屏,升压组件包括:升压电路,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控制电路,与电路驱动芯片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以向电路驱动芯片输送调光信号;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第二开关元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在使用时,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可根据供电情况灵活地选择电路进行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连接,目标接线端与具有目标电压的电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随着第一电阻组件第二端的电压变化闭合或断开,第二开关元件随着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的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状态而闭合或断开,当第二开关元件断开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切断,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以原电压运行,当第二开关元件闭合时,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三端之间导通,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被拉至目标电压。根据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控制需求,结合第一电阻组件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变化规律,可灵活地选择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的阻值,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的开闭,进而根据需要在目标时机灵活地将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拉至目标电压,实现电压控制目的,将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能够实现对特定电路的电压的灵活控制,保障电子设备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升压控制电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电阻组件;101、第一电阻;102、第二电阻;2、第二电阻组件;201、第三电阻;202、第四电阻;3、第五电阻;4、第一电容;10、第一开关元件;20、第二开关元件;100、目标接线端;5、变压器;51、第一初级线圈;52、第一次级线圈;53、第二初级线圈;54、第二次级线圈;6、第一整流元件;7、第二整流元件;8、第二电容;9、第三电容;11、升压组件;111、升压电路;112、电路驱动芯片;113、控制电路;30、电压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电阻组件2,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201和第四电阻202,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101与第二电阻1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第二开关元件20,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电阻组件2,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201和第四电阻202,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101与第二电阻1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第二开关元件20,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在使用时,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可根据供电情况灵活地选择电路进行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连接,目标接线端100与具有目标电压的电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随着第一电阻组件1第二端的电压变化闭合或断开,第二开关元件20随着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的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元件10的开关状态而闭合或断开,当第二开关元件20断开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以原电压运行,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被拉至目标电压。根据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控制需求,结合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变化规律,可灵活地选择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第三电阻201以及第四电阻202的阻值,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20的开闭,进而根据需要在目标时机灵活地将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拉至目标电压,实现电压控制目的,将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能够实现对特定电路的电压的灵活控制,保障电子设备安全运行。
具体地,当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一电压时,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第一电压时,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当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二电压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第二电压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开关元件10为三极管或MOS管,第二开关元件20为三极管或MOS管。也就是说,第一开关元件10和第二开关元件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三极管,第一开关元件10和第二开关元件20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为MOS管。从而以标准化的元器件实现电压控制效果,降低电压控制电路的成本。
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控制功能,当第一开关元件10为三极管时,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依次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当第二开关元件20为三极管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依次为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当第一开关元件10为MOS管时,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依次为栅极、漏极和源极;当第二开关元件20为MOS管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依次为栅极、漏极和源极。
优选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3,第五电阻3串接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之间,或者,第五电阻3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其第二端与第三端之间导通,第二端的电压被快速拉低至第三端的电压,容易导致瞬间电流过大,通过在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或第三端串接第五电阻3,能够减小电能泄放过程中的电流,起到限流保护的目的,避免第二开关元件20损坏。
优选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4,第一电容4的第一端与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一电容4的第二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
这样,通过在第四电阻202上跨接第一电容4,能够有效地滤除干扰杂讯,避免第二开关元件20受干扰而误触发,提高电压控制电路工作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另外,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电路,包括:变压器5,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初级线圈51和第一次级线圈52以及相互对应的第二初级线圈53和第二次级线圈54;第一次级线圈52设置于第一供电支路,第一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一负载供电;第二次级线圈54设置于第二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二负载供电;第一整流元件6和第二整流元件7,第一整流元件6安装于第一供电支路,第二整流元件7安装于第二供电支路;第二电容8和第三电容9,第二电容8安装于第一供电支路,以对经过第一整流元件6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第三电容9安装于第二供电支路,以对经过第二整流元件7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第一负载的功率与第二电容8的容量的比值大于第二负载的功率与第三电容9的容量的比值;升压组件11,升压组件11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第二供电支路与升压组件11连接,以向升压组件11供电,以维持升压组件11的运行;电压控制电路30,电压控制电路30为上述的电压控制电路,电压控制电路30的目标接线端100接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第一供电支路或第二供电支路连接,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第一供电支路或第二供电支路连接,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或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连接;当供电电路关机后,电压控制电路30将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的电压或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的电压拉低至升压组件11的工作电压以下。
供电电路通过采用上述的电压控制电路30,电压控制电路能够根据第一供电支路或第二供电支路上的电压情况来实现第二开关元件20的开关控制,从而灵活地控制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与地之间是否导通,或者控制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与地之间是否导通,因此,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快速地控制升压组件11停止工作,避免因供电电路关机后第二电容8与第三电容9放电速度不一致而导致出现升压组件11内部占空比过大而不受控制或升压组件11内的元件过流损坏的问题。
如图5和图6所示,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9的高电势端连接。这样,当供电电路关机后,随着第二电容8和第三电容9的放电,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和第三电容9的高电势端的电势逐渐下降,通过控制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第三电阻201以及第四电阻202的阻值,能够灵活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20在何时进行闭合,从而使其第二端和第三端之间导通,进而将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或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的电压拉低至地,快速地停止升压组件11的工作,避免出现升压组件11内部占空比过大而不受控或升压组件11内的元件过流损坏的情况。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更方便进行接线操作,而且采用这种连接方式,通过控制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第三电阻201以及第四电阻202的阻值,同样能够灵活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20的开闭,实现电压控制的目的。
具体地,升压组件11包括:升压电路111,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112,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112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元件为MOS开关。
具体地,升压组件11包括:升压电路111,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112,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第二供电支路与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供电端连接,以向电路驱动芯片112供电;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供电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负载包括显示屏,升压组件11包括:升压电路111,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电路驱动芯片112,与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控制电路113,与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以向电路驱动芯片112输送调光信号;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以下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以第一开关元件10为第一三极管(硅管),第二开关元件20为第二三极管(硅管)为例说明各实施例的工作状态: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9的高电势端连接(即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这样,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能够快速地将第三电容9的高电势端的电势拉低至地,实现第三电容9的快速泄能,从而停止对升压组件11的供电,使升压组件11快速停止工作。
在开机之前,变压器5还没有输出,因此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的输出电压都是0V,后端的控制电路113不工作,因此,升压组件11不工作。
开机时,第一供电支路和第二供电支路的输出从0V开始上升,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是串联关系,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也随着第一支路电压上升而上升,当第二电阻102上的电压达到第一三极管基极-发射结导通电压0.7V(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选用的是硅管,其基极-发射结导通电压通常为0.7V左右)时,第一三极管基极-发射结正偏导通。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是串联关系,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也随着第一供电支路电压上升而上升,当第四电阻202上的电压达到第二三极管基极-发射结导通电压0.7V(本实施例中,第二三极管选用的是硅管,其基极-发射结导通电压通常为0.7V左右)时,第二三极管基极-发射结正偏导通。这里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的比例来设置第一三极管的导通电压,通过调节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的比例来设置第二三极管的导通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的阻值,使得电路开机过程第一三极管先于第二三极管导通。当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电压上升到一定幅值后,第一三极管先导通,第一三极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被拉低到地(集电极到发射极的电压为三极管的饱和导通压降,接近0V)。同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压被拉低,第二三极管不导通(为截止状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跟随输出第一供电支路电压生产而上升,不影响第一供电支路输出,此时电压控制电路30不动作。
正常工作时,第一三极管保持导通,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保持低电位,第二三极管保持截止状态,电压控制电路30不动作。
在关机过程,变压器5停止提供能量,第一供电支路、第二供电支路的电压开始下降。由于第二供电支路的后端带轻载,第一供电支路的后端带重载,第一供电支路的电压下降会比第二供电支路的电压快得多。由此可知,在此条件下关机过程,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下降到0.7V以下要比第四电阻202要快,因此第一三极管会先截止,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电压上升,此时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为第一供电支路输出电压在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即为第二三极管基极电压。因为第一供电支路电压比第二供电支路电压下降速度要快得多,因此在第一三极管关断时,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在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还能维持在0.7V,此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发射结正偏导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结正偏导通,升压组件11的输入端也即是第二供电支路被拉低至地,第三电容9的能量通过第二三极管快速泄放,第二供电支路电压也快速下降。升压组件11的输入电压会快速下降至其最低工作电压以下,升压组件11快速停止工作。
基于以上原理,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的比例来设置第一供电支路在下降到多少伏后升压组件11关闭,比如设置在第一供电支路稳态工作下的50%时升压组件11停止工作。这样就可以解决第一供电支路下降到很低甚至接近0V时升压组件11仍在工作的情况。这样在关机时,升压组件11的最大输出占空比也会大幅度减小,避免超出芯片最大占空比的极限,避免芯片不受控的异常情况。升压组件11内的元件的的电流也会大大减小。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113和电路驱动芯片112之间的位置连接,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可将控制电路113的信号输出端的电压拉低至地,从而切断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信号输入,使升压组件11快速地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的供电电路开机过程和正工作状态下,工作原理和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重复赘述。在关机过程,第一供电支路电压下降,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下降到0.7V以下要比第四电阻202要快,因此第一三极管会先截止,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电压上升,此时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为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电压在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即为第二三极管基极电压。因为第二供电支路电压比第一供电支路电压下降速度要慢得多,因此在第一三极管关断时,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在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还能维持在0.7V,此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发射结正偏导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结正偏导通,控制电路113的信号输出端的电压被拉低至地,电路驱动芯片112无输入而停止工作,升压组件11快速停止工作。这样在关机时,升压组件11的最大输出占空比也会大幅度减小,避免超出芯片最大占空比的极限,避免芯片不受控的异常情况。升压组件11内的元件的的电流也会大大减小。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升压电路111和电路驱动芯片112之间的位置连接,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可将电路驱动芯片112的输出端的电压拉低至地,从而切断升压电路111的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信号输入,使升压组件11快速地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的供电电路开机过程和正工作状态下,工作原理和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重复赘述。在关机过程,第一供电支路电压下降,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下降到0.7V以下要比第四电阻202要快,因此第一三极管会先截止,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电压上升,此时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为第二供电支路输出电压在第三电阻201、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第一三极管集电极的电压即为第二三极管基极电压。因为第二供电支路电压比第一供电支路电压下降速度要慢得多,因此在第一三极管关断时,第二供电支路输出在第四电阻202上的分压还能维持在0.7V,此时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发射结正偏导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结正偏导通,电路驱动芯片112的输出端电压被拉低至地,升压电路111内的第三开关元件无输入而停止工作,升压组件11也快速停止工作。这样在关机时,升压组件11的最大输出占空比也会大幅度减小,避免超出芯片最大占空比的极限,避免芯片不受控的异常情况。升压组件11内的元件的的电流也会大大减小。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供电支路连接,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电路驱动芯片112和控制电路113之间的位置连接。
在开机过程,由于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要后于第四电阻202到达0.7V,第二三极管先导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被拉低,控制电路113的输出端电压被拉低,电路驱动芯片112无输入不工作,升压组件11不工作。等到第一供电支路的输出电压上升到足够的幅值后,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到达0.7V,第一三极管导通,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被拉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也被拉低,第二三极管截止,控制电路113恢复正常状态,升压组件11正常工作。
稳定工作状态下,第二三极管仍旧保持截止状态。
由于开机过程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要后于第四电阻202到达0.7V,同理可知在关机过程,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要先于第四电阻202下降到0.7V以下。因此,第一三极管要先于第二三极管截止,第一三极管截止后其集电极电压升高,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压也随着升高,基极-发射结的电压等于第二电阻102对地电压。在第一三极管截止关断瞬间,第二电阻102上的分压仍大于07V,因此第二三极管导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被拉低至低电平,控制电路113的输出电压被拉低,电路驱动芯片112停止工作,升压组件11也快速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组件1和第二电阻组件2可连接至第二供电支路,效果相同,原来也相同。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开机过关机过程,都是可以设置第一供电支路在一定电压值以上,升压组件11才能工作,保证开机及关机过程,升压组件11的最大输出占空比都不会很大,其内部元器件的的电流电压应力都会比较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组件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电阻组件2,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201和第四电阻202,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101与第二电阻1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第二开关元件20,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三电阻201与第四电阻202之间,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在使用时,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可根据供电情况灵活地选择电路进行连接,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连接,目标接线端100与具有目标电压的电路连接。第一开关元件10随着第一电阻组件1第二端的电压变化闭合或断开,第二开关元件20随着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的电压以及第一开关元件10的开关状态而闭合或断开,当第二开关元件20断开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以原电压运行,当第二开关元件20闭合时,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被拉至目标电压。根据需要控制电压的电路的电压控制需求,结合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变化规律,可灵活地选择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第三电阻201以及第四电阻202的阻值,从而能够灵活地控制第二开关元件20的开闭,进而根据需要在目标时机灵活地将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连接的电路的电压拉至目标电压,实现电压控制目的,将其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时,能够实现对特定电路的电压的灵活控制,保障电子设备安全运行。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阻组件(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02),所述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一端与目标接线端(100)连接;
第二电阻组件(2),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201)和第四电阻(202),所述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一端与所述目标接线端(100)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10),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101)与所述第二电阻(10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201)与所述第四电阻(202)之间,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与所述目标接线端(100)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
第二开关元件(20),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201)与所述第四电阻(202)之间,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所述目标接线端(10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为其电压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一电压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电压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当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未达到第二电压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切断;当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二电压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之间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10)为三极管或MOS管,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为三极管或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3),所述第五电阻(3)串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三端与所述目标接线端(100)之间,或者,所述第五电阻(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4),所述第一电容(4)的第一端与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201)与所述第四电阻(202)之间,所述第一电容(4)的第二端与所述目标接线端(100)连接。
6.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5),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初级线圈(51)和第一次级线圈(52)以及相互对应的第二初级线圈(53)和第二次级线圈(54);所述第一次级线圈(52)设置于第一供电支路,所述第一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一负载供电;所述第二次级线圈(54)设置于第二供电支路,所述第二供电支路用于为第二负载供电;
第一整流元件(6)和第二整流元件(7),所述第一整流元件(6)安装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所述第二整流元件(7)安装于所述第二供电支路;
第二电容(8)和第三电容(9),所述第二电容(8)安装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以对经过所述第一整流元件(6)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所述第三电容(9)安装于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以对经过所述第二整流元件(7)整流后的电流进行滤波;所述第一负载的功率与所述第二电容(8)的容量的比值大于所述第二负载的功率与所述第三电容(9)的容量的比值;
升压组件(11),所述升压组件(11)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与所述升压组件(11)连接,以向所述升压组件(11)供电,以维持所述升压组件(11)的运行;
电压控制电路(30),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为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控制电路,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目标接线端(100)接地,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或所述第二供电支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或所述第二供电支路连接,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或所述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连接;当所述供电电路关机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将所述升压组件(11)的供电电路的电压或所述升压组件(11)的信号传输电路的电压拉低至所述升压组件(11)的工作电压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9)的高电势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控制电路(30)的第一电阻组件(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组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8)的高电势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11)包括:
升压电路(111),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所述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
电路驱动芯片(112),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的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组件(11)包括:
升压电路(111),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所述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
电路驱动芯片(112),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所述第二供电支路与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供电端连接,以向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供电;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供电端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包括显示屏,所述升压组件(11)包括:
升压电路(111),与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连接,以对所述第一供电支路进行升压,所述升压电路(111)包括第三开关元件;
电路驱动芯片(112),与所述第三开关元件连接,以向所述第三开关元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元件的开闭;
控制电路(113),与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以向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输送调光信号;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20)的第二端与所述电路驱动芯片(112)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CN202121288193.7U 2021-06-09 2021-06-09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Active CN215067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8193.7U CN21506792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8193.7U CN21506792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7921U true CN21506792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5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8193.7U Active CN215067921U (zh) 2021-06-09 2021-06-09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7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20783B1 (en) Inrush current limiter
CN101009469B (zh) 开关电源控制器及其方法
EP3066889B1 (en) Driver with open output protection
US9667055B2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5055994A (en) A.c. to d.c. converter
US4609982A (en) Power on-off control circuit
CN102682714B (zh) 一种led背光源驱动电路和实现软启动的方法
CN113067468B (zh) 一种集成防反接及高边开关电路和控制器
EP0959562A1 (en) A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the switching of a load by means of an emitter-switching device
CN215067921U (zh) 电压控制电路及具有其的供电电路
CN109347466B (zh) 一种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8512191B (zh) 浪涌保护电路、电子设备及电路的浪涌防护方法
CN114709109A (zh) 一种继电器慢放电驱动电路
CN111614062A (zh) 多路输出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
CN113472048A (zh) 一种开关机控制系统和开关电源供电系统
CN212323716U (zh) 多路输出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
CN111552340A (zh) 电流控制电路及装置
CN114223124A (zh) 输出装置
US20220416535A1 (en) Inrush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noise immune latching circuit
CN218456339U (zh) 线控器备用电源切换电路、空调器的线控器及空调器
US12034295B2 (en) Inrush 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noise immune latching circuit
CN109302052A (zh) 一种高压启动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20822629U (zh) 一种过压防反接电路
CN211107280U (zh) 一种汽车安全电源及汽车系统
CN219329693U (zh) 一种电容快速放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