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2418U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2418U
CN215062418U CN202120660828.5U CN202120660828U CN215062418U CN 215062418 U CN215062418 U CN 215062418U CN 202120660828 U CN202120660828 U CN 202120660828U CN 215062418 U CN215062418 U CN 215062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air inlet
inlet baffle
pivot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08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衡
刘展宁
李林蒲
谢承琪
代思全
邓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6608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2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2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2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挡板、面板体和插销,进风挡板上设置有转轴孔,面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插销槽,插销包括第一转轴部和卡接部,第一转轴部能够插设进入转轴孔中,卡接部为至少两个,且在第一转轴部插设进入转轴孔中后,至少两个卡接部沿着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至少两个卡接部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卡设进入第一插销槽中。根据本公开能够使得卡接部在向下旋转至卡入第一插销槽中避免与面板体上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提高了插销的装配效率,解决了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将进风挡板两侧插销设计在进风挡板两端相对靠内的位置时,转轴插销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壁挂空调是一种通过风叶产生的负压将风从进风口引入风道内再通过蒸发器制冷或制热再送出的家用电器。一般来说进风口会设计进风格栅对其进行美化,但此种方式长期以往可能导致室内的灰尘或墙顶的墙皮从进风口掉入到蒸发器上,因此进风挡板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结构限制的问题,导致进风挡板两侧的插销装配效率不高,因此插销巧妙的结构设计是有必要的。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家用壁挂空调存在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将进风挡板两侧插销设计在进风挡板两端相对靠内的位置时,转轴插销不好装配或装配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公开研究设计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公开内容
因此,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家用壁挂空调存在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将进风挡板两侧插销设计在进风挡板两端相对靠内的位置时,转轴插销不好装配或装配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进风挡板、面板体和插销,所述进风挡板上设置有转轴孔,所述面板体上设置有第一插销槽,所述插销包括第一转轴部和卡接部,所述第一转轴部能够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中,所述卡接部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第一转轴部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中后,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沿着所述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销还包括主体部,所述第一转轴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卡接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部为弹性结构,包括弹性悬臂和弹性扣合部,所述弹性悬臂连接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弹性扣合部之间,所述弹性悬臂和所述弹性扣合部能同时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扣合部包括导向斜面和限位面,所述导向斜面能与所述第一插销槽相接触时产生导向,所述限位面能在其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中后对所述弹性扣合部产生脱出所述第一插销槽方向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位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插销与所述进风挡板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上与所述插销相对的位置还开设有第二插销槽,所述转轴孔与所述第二插销槽相接,所述插销的所述第一转轴部先卡入所述第二插销槽中,然后再插入所述转轴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插销的所述第一转轴部插入所述转轴孔中后,所述插销被控制旋转至所述卡接部卡设于所述第一插销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销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转轴孔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插销槽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孔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插销槽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面板体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卡接部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使得所述进风挡板绕着所述第二转轴进行转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通过在进风挡板上开设转轴孔,在面板体上开设第一插销槽,能够使得插销能够通过其第一转轴部插入转轴孔中,进而再扣合于第一插销槽中,有效完成将进风挡板固定于面板体上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本公开独特地将至少两个卡接部的设置形式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能够相对于现有结构中卡接部沿着垂直于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而言,使得卡接部在向下旋转至卡入第一插销槽中避免与面板体上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由于现有的两个卡接部沿用户正面观察方向间隔排布,其向下转动时易与面板体上的部件发生干涉,无法顺利且有效地卡设于进入插销槽中),有效地提高了插销的装配效率,使得插销无论是装配于进风挡板的端部还是中间均能高效地卡设进入插销槽中,完成装配,解决了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将进风挡板两侧插销设计在进风挡板两端相对靠内的位置时,转轴插销不好装配或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2.本公开通过优化进风挡板插销上的结构,使插销能够快速且便捷的装配在面板体上,并将插销上表面与面板体配合处齐平保证外观平整,内部设计搭接面防止漏黑;针对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导致进风挡板两侧插销位置相对靠内的结构,本公开的插销结构可以解决装配困难的问题;本公开的插销结构可以满足当插销插入到进风挡板后通过旋转的方式扣合在面板体上的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的插销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中的插销结构的正面结构图;
图3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挡板和面板体装配结合的第一状态图;
图4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挡板和面板体装配结合的第二状态图;
图5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挡板和面板体装配结合的第三状态图;
图6是本公开的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挡板和面板体装配结合的第四状态图;
图7是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4中的B-B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图5中的C-C方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进风挡板;11、转轴孔;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第二插销槽;15、第二卡接部;2、面板体;21、第一插销槽;22、第二转轴;3、插销;31、第一转轴部;32、主体部;33、第一卡接部;331、弹性悬臂;332、弹性扣合部;332a、导向斜面;332b、限位面;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进风挡板1、面板体2和插销3,所述进风挡板1上设置有转轴孔11,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一插销槽21,所述插销3包括第一转轴部31和第一卡接部33,所述第一转轴部31能够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11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第一转轴部31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11中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33沿着所述第一转轴部31的长度方向排布,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33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
本公开通过在进风挡板上开设转轴孔,在面板体上开设第一插销槽,能够使得插销能够通过其第一转轴部插入转轴孔中,进而再扣合于第一插销槽中,有效完成将进风挡板固定于面板体上的作用和效果;同时本公开独特地将至少两个卡接部的设置形式设置为沿着所述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能够相对于现有结构中卡接部沿着垂直于第一转轴部的长度方向排布而言,使得卡接部在向下旋转至卡入第一插销槽中避免与面板体上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由于现有的两个卡接部沿用户正面观察方向间隔排布,其向下转动时易与面板体上的部件发生干涉,无法顺利且有效地卡设于进入插销槽中),有效地提高了插销的装配效率,使得插销无论是装配于进风挡板的端部还是中间均能高效地卡设进入插销槽中,完成装配,解决了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将进风挡板两侧插销设计在进风挡板两端相对靠内的位置时,转轴插销不好装配或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公开通过优化进风挡板插销上的结构,使插销能够快速且便捷的装配在面板体上,并将插销上表面与面板体配合处齐平保证外观平整,内部设计搭接面防止漏黑;针对因整机空间结构问题导致进风挡板两侧插销位置相对靠内的结构,本公开的插销结构可以解决装配困难的问题;本公开的插销结构可以满足当插销插入到进风挡板后通过旋转的方式扣合在面板体上的装配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销3还包括主体部32,所述第一转轴部31与所述主体部32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与所述主体部32连接。这是本公开的插销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主体部能够连接第一转轴部和第一卡接部,第一转轴部与进风挡板上的转轴孔配合相接,第一卡接部与面板体上的第一插销槽配合卡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为弹性结构,包括弹性悬臂331和弹性扣合部332,所述弹性悬臂331连接在所述主体部32和所述弹性扣合部332之间,所述弹性悬臂331和所述弹性扣合部332能同时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这是本公开的第一卡接部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弹性结构的第一卡接部,并且弹性的悬臂和弹性扣合部,能够通过弹性的方式卡设于第一插销槽中,完成第一卡接部与面板体上的第一插销槽之间的有效卡接,将进风挡板装配于面板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扣合部332包括导向斜面332a和限位面332b,所述导向斜面332a能与所述第一插销槽21相接触时产生导向,所述限位面332b能在其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后对所述弹性扣合部332产生脱出所述第一插销槽21方向的限位。这是本公开的弹性扣合部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导向斜面能够对弹性扣合部向下的插入过程起到导向作用,通过限位面能够对卡入第一插销槽后对弹性扣合部进行限位作用,防止其向上方脱出地插销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1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12和位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面13,所述插销3与所述进风挡板1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和所述第二端面13之间的位置。这是本公开的插销的优选设置位置,即将其连接于进风挡板的内部而非端部,通过本申请的两个卡接部沿转轴长度方向排布,仍能够有效地将插销向下按下而扣合进入第一插销槽中,避免发生干涉而卡进不了第一插销槽中的情况发生(现有的便就会发生干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1上与所述插销3相对的位置还开设有第二插销槽14,所述转轴孔11与所述第二插销槽14相接,所述插销3的所述第一转轴部31先卡入所述第二插销槽14中,然后再插入所述转轴孔11中。本公开还通过在进风挡板上设置的第二插销槽,能够有效地容纳第一转轴部于其中,并于转轴孔进行配合,形成有效的容纳和让位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插销3的所述第一转轴部31插入所述转轴孔11中后,所述插销3被控制旋转至所述第一卡接部33卡设于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本公开的装配过程为插销先插入第二插销槽中、再插入转轴孔中,最后再将插销旋转控制第一卡接部卡设第一插销槽中,完成插销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插销3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转轴孔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插销槽21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孔11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插销槽14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本公开通过至少两个插销,能够与多个第一插销槽和多个转轴孔以及多个第二插销槽一一对应装配,从而提高对进风挡板的装配效果,提高装配牢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挡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5,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卡接部15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上,使得所述进风挡板1绕着所述第二转轴22进行转动。本公开通过进风挡板上的第二卡接部能够将其卡设于面板体上的第二转轴上,使得进风挡板绕着第二转轴进行转动,实现进风挡板的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卡口,通过卡口能够直接扣合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卡接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6中为进风挡板及插销齿条整体装配示意图,由于整机装配空间的问题需要将插销设计在位于进风挡板两侧相对靠内的位置,由于插销的位置相对特殊,为了便于安装,插销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结构。装配时首先将插销的转轴插入到进风挡板两侧对应的插销孔中,然后将插入插销后的进风挡板通过图7中的鹰嘴(第二卡接部)扣合到面板体对应的转轴上。此时进风挡板、插销等零件的装配状态如图4所示,在此状态下,以插销轴为旋转中心用手将左右两个插销按照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依次往下按,插销通过弹壁卡扣与面板体扣合最终装配在面板体上达到图6中的装配状态。此装配状态下,如图1所示,插销通过向前自由度限制面、向后自由度限制面限制插销装配在面板体上的前后自由度;通过向左自由度限制面、向右自由度限制面限制插销装配在面板体上的左右自由度;通过向上自由度限制面、向下自由度限制面限制插销装配在面板体上的上下自由度。其中向上自由度限制面作为卡扣上的扣合面,装配过程中此面为插销与面板体装配时最后扣合下去的配合面。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挡板(1)、面板体(2)和插销(3),所述进风挡板(1)上设置有转轴孔(11),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一插销槽(21),所述插销(3)包括第一转轴部(31)和第一卡接部(33),所述第一转轴部(31)能够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11)中,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为至少两个,且在所述第一转轴部(31)插设进入所述转轴孔(11)中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33)沿着所述第一转轴部(31)的长度方向排布,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33)能通过旋转的方式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销(3)还包括主体部(32),所述第一转轴部(31)与所述主体部(32)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与所述主体部(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33)为弹性结构,包括弹性悬臂(331)和弹性扣合部(332),所述弹性悬臂(331)连接在所述主体部(32)和所述弹性扣合部(332)之间,所述弹性悬臂(331)和所述弹性扣合部(332)能同时卡设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扣合部(332)包括导向斜面(332a)和限位面(332b),所述导向斜面(332a)能与所述第一插销槽(21)相接触时产生导向,所述限位面(332b)能在其进入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后对所述弹性扣合部(332)产生脱出所述第一插销槽(21)方向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挡板(1)包括位于其长度方向一端的第一端面(12)和位于其长度方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面(13),所述插销(3)与所述进风挡板(1)相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和所述第二端面(13)之间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挡板(1)上与所述插销(3)相对的位置还开设有第二插销槽(14),所述转轴孔(11)与所述第二插销槽(14)相接,所述插销(3)的所述第一转轴部(31)先卡入所述第二插销槽(14)中,然后再插入所述转轴孔(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销(3)的所述第一转轴部(31)插入所述转轴孔(11)中后,所述插销(3)被控制旋转至所述第一卡接部(33)卡设于所述第一插销槽(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销(3)为至少两个,且沿所述转轴孔(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插销槽(21)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孔(11)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插销槽(14)也为至少两个、且与所述插销(3)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挡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5),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2),所述第二卡接部(15)能够卡接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上,使得所述进风挡板(1)绕着所述第二转轴(22)进行转动。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0660828.5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062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0828.5U CN21506241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0828.5U CN21506241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2418U true CN21506241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54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0828.5U Active CN21506241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2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9584B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US20200208870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6594883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EP3623717A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er
CN10654592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506241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44006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705242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09068701U (zh) 接管接头、接管结构和空调室内机
CN208794565U (zh) 空调机组及其室内机
CN206420058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108087981B (zh) 微孔导风板、出风面板和空调柜机
CN20646935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77102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469359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936330U (zh) 窗机空调
CN108006833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9955623U (zh) 面板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1977223U (zh) 空调室内机的背板部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20269510U (zh) 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
CN110043989A (zh) 一种挂壁式空调扇
CN216977162U (zh) 下饰板与罩壳的固定结构、空调器
CN218033635U (zh) 压管组件及空调器
CN211119943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11372728U (zh) 应用于空调器的过滤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