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8379U -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8379U
CN215058379U CN202120944018.2U CN202120944018U CN215058379U CN 215058379 U CN215058379 U CN 215058379U CN 202120944018 U CN202120944018 U CN 202120944018U CN 215058379 U CN215058379 U CN 215058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liding
head
oscillating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4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询
杨忠
马玉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4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8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8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8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其中,该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包括安装座、摇头支座和限位件,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所述机身,所述摇头支座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摇头支座用于连接所述底座;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以对所述摇头支座沿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稳定性,以降低送风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送风装置中,例如塔扇,为了增大送风范围,一般设有摇头机构,以使机身能够相对底座转动,从而实现左右摇头送风。然而,摇头机构通常设于机身的下端和底座之间,而机身重量较大,在机身相对底座旋转的过程中容易晃动,从而产生噪音,引起用户使用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旨在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稳定性,以降低送风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用于连接塔扇的机身和底座,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所述机身;
摇头支座,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摇头支座用于连接所述底座;以及
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以对所述摇头支座沿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安装座、摇头支座和限位件之间拆装,便于后续对塔扇摇头支座进行维护。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如此设置,既能保证限位件和安装座连接可靠,也能便于限位件和安装座拆装。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滑动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限位部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对所述滑动限位部沿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
如此设置,相当于限位件与安装座对摇头支座限位夹持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接部的外周,如此能够对摇头支座周缘或者靠近周缘的部分进行限位,能够降低摇头支座周缘或者靠近周缘的部分晃动的可能。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环形限位部和连接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固定连接部,所述环形限位部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环形限位部位于所述滑动限位部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摇头支座部分自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孔显露,以用于连接所述底座。
如此通过环形限位部能够对滑动限位部周向上的各个位置进行限位,增加了限位件对摇头支座的限位效果,而且使得滑动限位部与环形限位部在周向上受力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摇头支座和安装座相对旋转时的平稳性。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设于所述滑动限位部的外周侧,所述环形限位部和所述固定连接部通过所述环形周壁连接。
如此使得环形周壁和环形限位部能够盖合滑动限位部,从而可以避免滑动限位部显露在外,从而可以避免滑动限位部与塔扇中的其它结构干涉,也能降低灰尘或其它杂物进入滑动限位部处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摇头支座和安装座相对旋转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降低噪音。
可选地,所述滑动限位部和所述环形限位部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一滑动凸部。
如此相较于滑动限位部和环形限位部相互朝向的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能够减少滑动限位部和环形限位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摩擦,提升旋转效果。
可选地,所述环形限位部和所述滑动限位部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沿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所述第一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或,
所述第一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如此将第一滑动凸部伸入第一滑槽后,能够减少滑动限位部除第一滑动凸部之外的部分与环形限位部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塔扇的结构紧凑性;而设置多个第一凸起时,能够使得第一凸起与环形限位部(滑动限位部)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滑动限位部和环形限位部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转动连接部和环绕所述转动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部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孔伸出,以与所述底座连接。
如此设置,能够通过支撑部增加摇头支座的结构强度,降低摇头支座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损坏的可能。而且通过支撑部增加强度后,在保证滑动限位部自身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将滑动限位部的尺寸设置较小,从而有利于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结构紧凑性。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滑动连接部,所述滑动连接部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与所述滑动限位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一者设有转轴,另一者设有轴孔,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轴孔内。
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滑动限位部与安装座之件的接触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升安装座和摇头支座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而且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结构紧凑性。
可选地,所述轴孔的孔壁设有多个定位筋,多个所述定位筋在所述轴孔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均沿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抵接。
如此能够通过多个定位筋调节转轴与轴孔之间的间隙,提高转轴与轴孔配合精度,提高传动的平稳性。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二滑动凸部。
如此相较于摇头支座和安装座相互朝向的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能够减少摇头支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摩擦,提升旋转效果。
可选地,所述第二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凸起与安装座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摇头支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至少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
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凸起的端部与安装座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摇头支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起至少端部呈球面设置。
如此相当于使得第二凸起与安装座之间为点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二凸起的端部与安装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摇头支座和安装座之间的摩擦。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的滑动限位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时,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均设于所述滑动限位部背离所述第一滑动凸部的表面,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
将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安装于送风装置时,摇头支座与安装座对应的结构为主要支撑面和滑动面,如此使得第二凸起的数量多于第一凸起的数量时,能够保证摇头支座与安装座之间支撑稳定,保证机身平稳转动。而第一凸起与限位件之间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少,即使使得第一凸起数量较少,也能满足支撑和滑动要求,还能简化结构。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上第一滑动凸部的多个第一凸起一体注塑成型在所述摇头支座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起一体注塑成型在所述摇头支座上。
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分别与摇头支座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能减少将第一凸起和/或第二凸起安装在摇头支座的工序。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所述第二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呈沿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所述第二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塔扇,包括机身、底座、驱动组件以及如上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安装座与机身连接,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摇头支座与底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摇头支座中的一者固定,而与另一者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摇头支座上设有传动连接部,所述传动连接部与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传动连接部穿出所述第三滑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连接部穿出所述第三滑槽的一端。
如此设置,在电机启动时,从而可以驱动安装座和摇头支座往复旋转,从而实现机身左右往复摇头送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件,使得限位件与安装座配合来对摇头支座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进行限位夹持,从而可以限制摇头支座在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运动,相当于增加了安装座和摇头支座之间的连接面。如此当安装座相对摇头支座转动时,限位件与安装座能够限制摇头支座在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晃动,保证机身转动时更加平稳,能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稳定性,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运行过程中因机身晃动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安装于机身和底座之间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驱动组件和底座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摇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摇头支座的剖视图;
图8为图2中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驱动组件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塔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安装座 311 第一滑槽
11 第二连接部 32 环形周壁
12 滑动连接部 33 固定连接部
13 螺纹孔 34 连接过孔
14 转轴 40 螺纹紧固件
15 第二滑槽 50 机身
16 第三滑槽 51 壳体
20 摇头支座 52 驱动机构
21 第一连接部 53 风轮组件
211 转动连接部 60 驱动组件
212 支撑部 61 电机
213 轴孔 62 曲柄
214 定位筋 63 连杆
22 滑动限位部 70 底座
23 第一凸起 71 连接件
24 第二凸起 72 底盘
25 传动连接部 721 安装孔
30 限位件 73 锁紧件
31 环形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该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用于连接塔扇的机身和底座,以使机身能够相对底座旋转,从而实现机身左右摇头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该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包括安装座10、摇头支座20和限位件30,安装座10用于连接机身50,摇头支座20与安装座10转动连接,摇头支座20用于连接底座70;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连接,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配合,以对摇头支座20沿摇头支座2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
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0相对安装座10固定,在摇头支座20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限位件30至少部分位于摇头支座20背离安装座10的一侧,也即,在摇头支座20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摇头支座20至少部分夹设于限位件30和安装座10之间,且摇头支座20能相对安装座10和限位件30转动,从而在将安装座10与机身50连接,摇头支座20与底座70连接时,通过塔扇上的驱动组件60驱动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对转动,即可使得机身50相对底座70转动,从而实现机身50左右摇头送风。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件30,使得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配合来对摇头支座20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进行限位夹持,从而可以限制摇头支座20在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运动,相当于增加了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之间的连接面。如此当安装座10相对摇头支座20转动时,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能够限制摇头支座20在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晃动,保证机身50转动时更加平稳,能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稳定性,从而可以降低送风装置运行过程中因机身50晃动而产生的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摇头支座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滑动限位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安装座10转动连接,滑动限位部22环绕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部21的外侧,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对滑动限位部22沿摇头支座2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如此设置,相当于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对摇头支座20限位夹持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接部21的外周,如此能够对摇头支座20周缘或者靠近周缘的部分进行限位,能够降低摇头支座20周缘或者靠近周缘的部分晃动的可能。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10包括第二连接部11和滑动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1与第一连接部21转动连接,滑动连接部12环绕第二连接部11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与滑动限位部22滑动连接。即滑动连接部12呈环绕第二连接部11的转动轴线设置的环状,当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相对转动时,滑动限位部22在滑动连接部12上滑动。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滑动限位部22与安装座10之件的接触更加稳定,从而可以提升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本实施例中,滑动连接部12呈闭环状。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连接部12也可以呈开口环状。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安装座10、摇头支座20和限位件30之间拆装,便于后续对塔扇摇头支座20进行维护。例如在长时间使用后,摇头支座20与限位件30之间以及安装座10与摇头支座20之间可能因为磨损而导致配合间隙增大,进而导致机身50晃动的情况。通过将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通过更换摇头支座20和限位件30解决上述问题,能够降低维修成本。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
请参照图2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具体地,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40(例如螺钉、螺栓等)连接;也可以在安装座10设置外螺纹,在限位件30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使得限位件30通过内螺纹螺接于安装座10的外螺纹。如此设置,既能保证限位件30和安装座10连接可靠,也能便于限位件30和安装座10拆装。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0于滑动限位部22的外侧部分设有连接过孔34,安装座10对应连接过孔34设有螺纹孔13,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还包括螺纹紧固件40,螺纹紧固件40穿过连接过孔34而螺接于螺纹孔13。如此结构简单,能够便于安装,且能保证限位件30和安装座10连接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0包括环形限位部31和连接环形限位部31的固定连接部33,环形限位部31环绕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环形限位部31位于滑动限位部22背离安装座10的一侧,固定连接部33与安装座10连接,摇头支座20部分自环形限位部31的内孔显露,以用于连接底座70。需要说明的是,环形限位部31和固定连接部33可以为直接连接;或者环形限位部31和固定连接部33也可以为间接连接,例如环形限位部31和固定连接部33之间设有其它结构,使得环形限位部31和固定连接部33通过该结构连接在一起。环形限位部31呈闭环状,如此通过环形限位部31能够对滑动限位部22周向上的各个位置进行限位,增加了限位件30对摇头支座20的限位效果,而且使得滑动限位部22与环形限位部31在周向上受力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对旋转时的平稳性。在一实施例中,连接过孔34设于固定连接部33。
其中,固定连接部33可以位于环形限位部31的外周侧;或者固定连接部33也可以设于环形限位部31上。此外,固定连接部33可以设于滑动限位部22的外周侧;或者可以在滑动限位部22设有沿第一连接部21周向延伸的弧形孔,通过螺纹紧固件40闯过固定连接部33和弧形孔而连接安装座10。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件30也可以包括多个限位块,多个限位块在滑动限位部22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均连接安装座10,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限位块至少部分位于滑动限位部22背离安装座10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0还包括环形周壁32,环形周壁32设于滑动限位部22的外周侧,环形限位部31和固定连接部33通过环形周壁32连接。具体而言,环形周壁32环设于滑动限位部22的外周侧,固定连接部33连接于滑动限位部22远离环形限位部31的一端,且固定连接部33朝环形周壁32的外侧延伸。如此相当于环形周壁32、环形限位部31和安装座10之间围合形成转动腔,滑动限位部22位于转动腔内。换言之,环形周壁32和环形限位部31能够盖合滑动限位部22,从而可以避免滑动限位部22显露在外,从而可以避免滑动限位部22与塔扇中的其它结构干涉,也能降低灰尘或其它杂物进入滑动限位部22处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对旋转时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降低噪音。也即,相当于将限位件30套设在摇头支座20的外周,这样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的连接面就位于摇头支座20的外侧,增大了现有的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之间的连接面,提高了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有效防止机身50晃动。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周壁32,例如可以将固定连接部33直接连接于环形限位部31上,并与安装座10间隔,固定连接部33与安装座10之间通过螺纹紧固件40连接。
请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一滑动凸部。即可以在滑动限位部22朝向环形限位部31的表面设有第一滑动凸部,第一滑动凸部与环形限位部31朝向滑动限位部22的表面滑动配合;或者可以在环形限位部31朝向滑动限位部22的表面设有第一滑动凸部,第一滑动凸部与滑动限位部22朝向环形限位部31的表面滑动配合。如此相较于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相互朝向的表面直接接触的方式,能够减少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摩擦,提升旋转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凸部也可以设于第一连接部21,即摇头支架20和环形限位部31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一滑动凸部。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滑动凸部;或者可以在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之间设有轴承。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一凸起23,多个第一凸起23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相较于第一滑动凸部呈环形凸筋的情况,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凸起23与环形限位部31(滑动限位部22)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之间的摩擦。其中,为保证各个第一凸起23受力均匀,可以使得多个第一凸起23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此外,第一凸起2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或更多等等,具体可以根据滑动限位部22的直径进行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凸部也可以呈环绕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设置的环状凸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至少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例如当第一凸起23设于摇头支座20时,第一凸起23至少端部的尺寸在朝向环形限位部31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凸起23的端部与环形限位部31(滑动限位部22)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之间的摩擦。其中,可以将第一凸起23整体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或者也可以仅使第一凸起23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也可以呈圆柱或棱柱状。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至少端部呈球面设置。即可以将第一凸起23的表面整体设置呈球面状;或者也可以仅使第一凸起23的端部呈球面设置。如此相当于使得第一凸起23与环形限位部31(滑动限位部22)之间为点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凸起23的端部与环形限位部31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之间的摩擦。而且还能保证第一凸起23的端部较为平滑,有利于提升第一凸起23与环形限位部31(滑动限位部22)的滑动效果。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3的端部也可以呈棱形或椭球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限位部22和环形限位部31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第一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一滑槽311,第一滑槽311呈沿摇头支座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第一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311内。即第一滑动凸部能够伸入第一滑槽311内,并在摇头支座20相对安装座10转动时,第一滑动凸部在第一滑槽311内滑动。如此将第一滑动凸部伸入第一滑槽311后,能够减少滑动限位部22除第一滑动凸部之外的部分与环形限位部31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塔扇的结构紧凑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滑槽31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包括转动连接部211和环绕转动连接部211的支撑部212,转动连接部211与安装座10转动连接,滑动限位部22连接于转动连接部211的外周,支撑部212自环形限位部31的内孔伸出,以与底座70连接。即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支撑部212的尺寸大于滑动限位部22的尺寸,以使得支撑部212能够自环形限位部31的内孔伸出,如此能够便于将支撑部212与底座70安装固定。而且如此使得支撑部212的尺寸大于滑动限位部22的尺寸时,能够通过支撑部212增加摇头支座20的结构强度,降低摇头支座20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损坏的可能。而且通过支撑部212增加强度后,在保证滑动限位部22自身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将滑动限位部22的尺寸设置较小,从而有利于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结构紧凑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将底座70部分从环形限位部31的内孔伸入而与摇头支座2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10和第一连接部21中一者设有转轴14,另一者设有轴孔213,转轴14设于轴孔213内。即可以在安装座10设置转轴14,在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轴孔213;或者在安装座10上设置轴孔213,在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转轴14。如此结构简单,有利于减少零部件数量,提升结构紧凑性,且能保证安装座10和第一连接部21之间的转动稳定性较好。一实施例中,即第二连接部11和第一连接部21中一者设有转轴14,另一者设有轴孔213,转轴14设于轴孔213内。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座10上和第一连接部21上均设有轴孔213,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穿设于安装座10上的轴孔213和第一连接部21上的轴孔213。
在一实施例中,轴孔213的孔壁设有多个定位筋214,多个定位筋214在轴孔21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均沿轴孔213的长度方向延伸,定位筋214与转轴14的外周面抵接。定位筋214与转轴14的外周面滑动接触,通过在轴孔213的孔壁设有多个定位筋214时,能够通过多个定位筋214调节转轴14与轴孔213之间的间隙,提高转轴14与轴孔213配合精度,提高传动的平稳性。
在一实施例中,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二滑动凸部。即可以在摇头支座20朝向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表面设有第二滑动凸部,第二滑动凸部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朝向摇头支座20的表面滑动配合;或者可以在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朝向摇头支座20的表面设有第二滑动凸部,第二滑动凸部与摇头支座20朝向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表面滑动配合。如此相较于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相互朝向的表面呈面接触的方式,能够减少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摩擦,提升旋转效果。一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凸部设于滑动限位部2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滑动凸部设于第一连接部21。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滑动凸部;或者可以在滑动限位部22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设有轴承。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24,多个第二凸起24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相较于第二滑动凸部呈环形凸筋的情况,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二凸起24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摇头支座20(滑动限位部22)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其中,为保证各个第二凸起24受力均匀,可以使得多个第二凸起24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此外,第二凸起2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或更多等等,具体可以根据摇头支座20的尺寸进行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滑动凸部也可以呈环绕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设置的环状凸筋。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至少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例如当第二凸起24设于摇头支座20时,第二凸起24至少端部的尺寸在朝向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如此可以使得第二凸起24的端部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其中,可以将第二凸起24整体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或者也可以仅使第二凸起24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也可以呈圆柱或棱柱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至少端部呈球面设置。即可以将第二凸起24的表面整体设置呈球面状;或者也可以仅使第二凸起24的端部呈球面设置。如此相当于使得第二凸起24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为点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二凸起24的端部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之间的摩擦。而且还能保证第二凸起24的端部较为平滑,有利于提升第二凸起24与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的滑动效果。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4的端部也可以呈棱形或椭球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第二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槽15呈沿摇头支座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第二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15内。即第二滑动凸部能够伸入第二滑槽15内,并在摇头支座20相对安装座10转动时,第二滑动凸部在第二滑槽15内滑动。如此将第二滑动凸部伸入第二滑槽15后,能够减少摇头支座20除第二滑动凸部之外的部分与安装座10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提升塔扇的结构紧凑性。一实施例中,滑动限位部22和安装座10(滑动连接部12)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第二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槽15呈沿摇头支座2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第二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15内。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滑槽15。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限位部22(摇头支座20)和环形限位部31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一滑动凸部,第一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一凸起23,多个第一凸起23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二滑动凸部,第二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24,多个第二凸起24在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二凸起24的数量多于第一凸起23的数量。即多个第二凸起24均设于滑动限位部22背离第一滑动凸部的表面,例如将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安装于送风装置时,以机身在上,底座在下为例,即第一凸起23设于摇头支座20(滑动限位部22)的上表面,第二凸起24设于摇头支座20(滑动限位部22)的下表面,多个第一凸起23沿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凸起24也沿摇头支座20的周向间隔分布。将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安装于送风装置时,摇头支座20与安装座10对应的结构为主要支撑面和滑动面,如此使得第二凸起24的数量多于第一凸起23的数量时,能够保证摇头支座20与安装座10之间支撑稳定,保证机身平稳转动。而第一凸起23与限位件30之间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少,即使使得第一凸起23数量较少,也能满足支撑和滑动要求,还能简化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凸部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和/或,第二滑动凸部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凸部一体注塑成型在滑动限位部22,第二滑动凸部一体注塑成型在滑动限位部22。如此能够保证第一滑动凸部和第二滑动凸部分别与摇头支座20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能减少将第一滑动凸部和第二滑动凸部安装在摇头支座20的工序。
在一实施例中,摇头支座20上第一滑动凸部的多个第一凸起23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和/或,第二凸起24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即可以仅将多个第一凸起23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或者可以仅将多个第二凸起24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或者在将多个第一凸起23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的同时,还将多个第二凸起24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本实施例中,将多个第一凸起23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的同时,还将多个第二凸起24一体注塑成型在摇头支座20上,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凸起23和第二凸起24分别与摇头支座20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能减少将第一凸起23和第二凸起24安装在摇头支座20的工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塔扇,请参照图1、图2、图8至图10,该塔扇包括机身50、底座70、驱动组件60和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该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塔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机身50包括壳体51、驱动机构52和风轮组件53,壳体51与安装座10连接,驱动机构52和风轮组件53均安装于壳体51内,驱动机构52驱动连接于风轮组件53,以通过驱动机构52驱动风轮组件53转动,壳体51对应风轮组件53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风轮组件53的出风侧连通,进风口与所述风轮组件53的进风侧连通,以在驱动机构52驱动风轮组件53转动时,壳体51外的空气能够从进风口进入,并在风轮组件53的作用朝出风口吹出,从而实现送风。驱动机构52设于壳体51靠近底座的一端,以降低塔扇的重心。
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于壳体51的侧面(该侧面即壳体51沿摇头支座20与安装座10的转动轴线延伸的表面),且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机身5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如此在通过驱动机构52驱动风轮组件53进行送风时,可以通过驱动组件60驱动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相对转动,从而带动机身50相对底座转动,实现机身50旋转,即可以使得出风口的位置横向移动,以实现左右送风。
其中,驱动机构52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2包括风轮电机,风轮组件53连接于风轮电机的转轴,该实施例中的风轮电机可以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减速电机或其它类型的电机。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2包括风轮电机和连接于风轮电机的减速机构,风轮组件53连接于减速机构的输出端,该实施例中的风轮电机可以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其它类型的电机。
风轮组件53的结构也可以为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风轮组件53包括贯流风轮,贯流风轮与驱动机构52的输出轴连接,贯流风轮的转动轴线与机身50相对底座的转动轴线(即摇头支座20与安装座10的转动轴线)并大致平行。一实施例中,风轮组件53包括离心风轮,离心风轮与驱动机构52的输出轴连接,其中,离心风轮的转动轴线与机身50相对底座的转动轴线可以大致平行或者呈夹角设置。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安装座10与机身50连接(具体而言,安装座10与壳体51连接),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摇头支座20与底座70连接,驱动组件60相对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中的一者固定,而与另一者驱动连接,以驱动摇头支座20和安装座10之间相对转动。
具体而言,可以将驱动组件60固定于安装座10,使得驱动组件60与摇头支座20驱动连接,在驱动组件60工作时,摇头支座20与底座70连接而不能相对底面,此时使得驱动组件60自身、安装座10以及机身50相对底座70转动。或者也可以将驱动组件60固定于摇头支座20,使得驱动组件60与安装座10连接,在驱动组件60工作时,驱动组件60相对底座70固定,从而驱动安装座10和机身50相对底座70转动。通过设置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配合来对滑动限位部22沿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进行限位夹持,从而可以减小滑动限位部22与安装座10之间的间隙。如此当安装座10相对摇头支座20转动时,限位件30与安装座10能够限制滑动限位部22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晃动,保证机身50转动时更加平稳,能提升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稳定性,从而可以降低在摇头过程中因机身50晃动而产生的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底座70包括连接件71、底盘72和锁紧件73,底盘72设有安装孔721,连接件71的一端与摇头支座20连接,连接件71的另一端穿设于安装孔721,锁紧件73设于底盘72背离摇头支座20的一侧,并与连接件71连接,以限制连接件71自安装孔721脱出。即连接件71与摇头支座20连接的一端的尺寸大于伸入安装孔721的一端的尺寸,锁紧件73的尺寸大于安装孔721的尺寸,从而在锁紧件73与连接件71穿设于安装孔721的一端连接时,可以限制连接件71自安装孔721脱出,实现连接件71和底盘72的固定。如此在组装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底座70时,可以先将连接件71与摇头支座20连接,而不需要先将底座70整体与摇头连接,能够便于底座70和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组装。其中,锁紧件73可以为螺母或螺钉(螺钉连接于连接件71的侧面)。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底座70也可以呈整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摇头支座20上设有传动连接部25,传动连接部25与摇头支座20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安装座10上设有第三滑槽16,传动连接部25穿出第三滑槽16,驱动组件60包括电机61、曲柄62和连杆63,电机61安装于安装座10,曲柄62的一端连接于电机61的转轴14,曲柄62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杆63的一端,连杆63的另一端连接于传动连接部25穿出第三滑槽16的一端。具体而言,第三滑槽16为弧形槽,且第三滑槽16的圆心与摇头支座20的转动轴线接近或大致重合,曲柄62的一端与电机61的转轴14固定连接,以能够通过电机61驱动曲柄62旋转,曲柄62的另一端(曲柄62远离电机61转轴14的一端)与连杆6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且曲柄62与连杆63之间的转动轴线与电机61的转轴14大致平行设置,连杆63的另一端(连杆63远离曲柄62的一端)与传动连接部25转动连接,而传动连接部25相对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呈偏心设置。如此设置,在电机61启动时,从而可以驱动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往复旋转,从而实现机身50左右往复摇头送风。本实施例中,连杆63和电机61分设于曲柄62在第一连接部21的转动轴线的两相对侧,即在第一连接部21(摇头支座20)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曲柄62设于电机61和连杆63之间,以避免连杆63与电机61的转轴14干涉。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0也可以包括电机61和连接电机61转轴14的齿轮组件,使得电机61通过齿轮组件驱动安装座10和摇头支座20相对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用于连接送风装置的机身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所述机身;
摇头支座,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摇头支座用于连接所述底座;以及
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配合,以对所述摇头支座沿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包括第一连接部和滑动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限位部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安装座对所述滑动限位部沿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进行限位夹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环形限位部和连接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固定连接部,所述环形限位部环绕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环形限位部位于所述滑动限位部背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摇头支座部分自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孔显露,以用于连接所述底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设于所述滑动限位部的外周侧,所述环形限位部和所述固定连接部通过所述环形周壁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部和所述环形限位部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一滑动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限位部和所述滑动限位部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沿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所述第一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或,
所述第一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转动连接部和环绕所述转动连接部的支撑部,所述转动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滑动限位部连接于所述转动连接部的外周,所述支撑部自所述环形限位部的内孔伸出,以与所述底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二连接部和滑动连接部,所述滑动连接部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转动轴线设置,并与所述滑动限位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一者设有转轴,另一者设有轴孔,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轴孔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的孔壁设有多个定位筋,多个所述定位筋在所述轴孔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均沿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筋与所述转轴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相互朝向的表面中一者设有与另一者滑动抵接的第二滑动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凸部包括多个第二凸起,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至少端部的尺寸在凸设方向上呈逐渐减小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至少端部呈球面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的滑动限位部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时,多个所述第二凸起均设于所述滑动限位部背离所述第一滑动凸部的表面,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多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上第一滑动凸部的多个第一凸起一体注塑成型在所述摇头支座上;和/或,所述第二凸起一体注塑成型在所述摇头支座上。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相互朝向的表面中未设置所述第二滑动凸部的一者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呈沿所述摇头支座的周向延伸的环状,所述第二滑动凸部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19.一种塔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底座、驱动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安装座与机身连接,所述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的摇头支座与底座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相对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摇头支座中的一者固定,而与另一者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摇头支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相对转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头支座上设有传动连接部,所述传动连接部与所述摇头支座的转动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三滑槽,所述传动连接部穿出所述第三滑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曲柄和连杆,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所述曲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连接部穿出所述第三滑槽的一端。
CN202120944018.2U 2021-04-30 2021-04-30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Active CN215058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4018.2U CN215058379U (zh) 2021-04-30 2021-04-30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4018.2U CN215058379U (zh) 2021-04-30 2021-04-30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8379U true CN21505837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08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4018.2U Active CN215058379U (zh) 2021-04-30 2021-04-30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8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958B (zh) 用于风扇的驱动组件及具有的风扇
CN205423248U (zh) 风扇头部和家用电器
EP1277544B1 (en) Oscillating hand tool
EP3650704B1 (en) Fan head assembly and fan
JPH11508833A (ja) 手持ち式電動研削盤
JPH0752035A (ja) 振動スピンドル研磨機
JPS6216114B2 (zh)
WO1996005939A1 (en) Sander vibration isolator
EP3425775B1 (en) Plastic motor for handheld stabilizer
CN215058379U (zh) 送风装置的摇头机构和塔扇
EP1277543B1 (en) Oscillating hand tool
US20190247969A1 (en) Multi-Motion Accessory
CN102950332B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11897111B2 (en) Power tool
CN113137397B (zh) 送风装置
CN214533663U (zh) 一种塔式风扇的摇头装置
CN212777594U (zh) 摇头机构及电暖器
CN217152377U (zh) 风扇摇头角度调节装置
CN217950742U (zh) 一种吸顶风扇摇头装置、风扇及风扇灯
CN217300984U (zh) 一种通用风扇叶的摇头风扇
CN218151556U (zh) 小型塔扇
CN218564932U (zh) 转动结构及云台摄像机
CN215927850U (zh) 风机结构及送风设备
CN217152376U (zh) 风扇摇头装置
CN219375419U (zh) 一种新型减振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