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5900U - 电杆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杆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5900U
CN215055900U CN202121501603.1U CN202121501603U CN215055900U CN 215055900 U CN215055900 U CN 215055900U CN 202121501603 U CN202121501603 U CN 202121501603U CN 215055900 U CN215055900 U CN 215055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ase
bracing
ground
reinforc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016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龙
王帆
潘洪
王宾权
李贵福
杨科军
刘进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ji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ji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ji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ji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016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5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5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5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杆加固结构,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电杆加固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置于地面,第一端用于与电杆连接,第二端远离电杆且远离边坡;地锚,地锚埋入地面下方,位于底座的第二端下方并与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斜撑,斜撑的第一端与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斜撑的第二端与电杆连接,斜撑与底座之间具有预设夹角。所述电杆加固结构通过底座和斜撑形成支架结构,在与电杆连接之后可以避免电杆向远离边坡的一侧倾倒,以及避免向平行于边坡的两侧倾倒,并且电杆加固结构还在底座和斜撑连接的位置的地面下方埋置一地锚,可以为电杆提供一拉持力,避免电杆向边坡一侧倾倒。进而电杆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杆,避免电杆倾倒。

Description

电杆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杆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电杆是电力基础设施,用于架设输电线和安装变电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固性,不可因风雨的作用发生倾倒。
但是,当不可避免于电杆附近开挖渠道时,则导致电杆设立在边坡的附近,如遇大风、大雨可能造成电杆倾倒,影响到施工安全及附近电缆用户正常用电和居住安全。
所以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杆加固结构,解决上述的电杆位于边坡附近时容易倾倒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杆加固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置于地面,第一端用于与电杆连接,第二端远离所述电杆且远离边坡;
地锚,所述地锚埋入所述地面下方,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下方并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
斜撑,所述斜撑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斜撑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杆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底座包括:
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第一端与所述地锚和所述斜撑连接,所述横梁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杆位置并与所述电杆连接,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垂直,所述竖梁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电杆的方向延伸;
第二地锚,所述第二地锚埋在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对应的地面下方,所述第二地锚与所述竖梁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底座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一端同时与地锚以及所述斜撑连接,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的两侧,并同时与所述电杆连接;
竖梁,所述竖梁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电杆的两侧,并且所述竖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两个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均向远离所述电杆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斜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斜撑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的两侧并与所述电杆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两个所述斜撑通过穿设两根螺栓将所述电杆夹在两个所述斜撑之间。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两个所述横梁通过穿设两个螺栓将所述电杆夹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两个所述竖梁位于同一直线,且两个所述竖梁均与所述横梁垂直。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竖梁包括两根梁杆,两根所述梁杆间隔的设置,两根所述梁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两根所述梁杆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地锚埋入地面下方的深度大于等于1米。
可选地,前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中所述斜撑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为45度-60度。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杆加固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加固结构,其可以设置在电杆远离边坡的一侧,通过底座和斜撑形成支架结构,在与电杆连接之后可以避免电杆向远离边坡的一侧倾倒,以及避免向平行于边坡的两侧倾倒,并且电杆加固结构还在底座和斜撑连接的位置的地面下方埋置一地锚,该地锚相对于电杆远离边坡,可以为电杆提供一拉持力,避免电杆向边坡一侧倾倒。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杆,避免电杆倾倒。
此外,还可以对边坡采取喷锚支护的方式进行加固,这样在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加固结构,则即使边坡的坡度较陡且底部土质为砂石料层,则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杆的倾倒。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电杆加固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电杆加固结构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种电杆加固结构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各标号为:
底座1、横梁11、竖梁12、梁杆121、第二地锚13、地锚2、斜撑3、电杆4、边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杆加固结构,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置于地面,第一端用于与电杆4连接,第二端远离所述电杆4且远离边坡5;
地锚2,所述地锚2埋入所述地面下方,位于所述底座1的第二端下方并与所述底座1的第二端连接;
斜撑3,所述斜撑3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斜撑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杆4连接,所述斜撑3与所述底座1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具体地,底座1需要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并且贴合地面设置,底座1可以设置为水平的底座1,也可以根据地面的弧度设置对应的弧度,这样底座1设置在电杆4远离边坡5一侧并与电杆4连接之后,底座1能够给与电杆4至少三个方向的支撑力,即电杆4向远离边坡5一侧倾倒时的支撑力、电杆4向并行与边坡5的两个方向倾倒时的支撑力。其中,底座1可以通过使用钢型材焊接制造,例如使用角钢焊接制造,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结构。
地锚2的设置方式和施工要求可以参考电力设施施工要求来进行,地锚2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根据电杆4的高度以及质量而定。地锚2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焊接方式连接。通过地锚2的设置可以给电杆4一拉持力,即电杆4向边坡5一侧倾倒时的反向拉持力,限制电杆4不能够向边坡5一侧倾倒。
斜撑3可以是与底座1一起形成支架结构的部件,其可以是一根、两根或者多根角钢或其他钢型材,斜撑3与底座1之间可以是焊接的方式连接,与电杆4之间可以是通过电力设施常用的螺杆、金属箍或U型螺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4加固结构,其可以设置在电杆4远离边坡5的一侧,通过底座1和斜撑3形成支架结构,在与电杆4连接之后可以避免电杆4向远离边坡5的一侧倾倒,以及避免向平行于边坡5的两侧倾倒,并且电杆4加固结构还在底座1和斜撑3连接的位置的地面下方埋置一地锚2,该地锚2相对于电杆4远离边坡5,可以为电杆4提供一拉持力,避免电杆4向边坡5一侧倾倒。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4加固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电杆4,避免电杆4倾倒。
此外,还可以对边坡5采取喷锚支护的方式进行加固,这样在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杆4加固结构,则即使边坡5的坡度较陡且底部土质为砂石料层,则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杆4的倾倒。
此处简单介绍下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杆4加固结构进行电杆4固定和边坡5加强的结构“喷锚支护”,喷锚支护是行业内常用的,主体结构由土钉+连接筋+钢筋网片构成,之后配合喷射混凝土完成。
具体地,土钉的结构可以是T型钉也可以是尾端焊接有L形钢筋的钢管,通过按照合适的间距(例如300-600mm)将土钉钉在电杆4附近的边坡5上,形成矩阵布置形式,然后通过焊接连接筋(钢筋)将多个土钉横向或纵向连接,之后在土钉漏出边坡5表面的一端连接钢筋网,每片钢筋网尺寸可以为200mm*200mm,钢筋直径为6.5mm,随坡面平顺弯曲,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相邻两片钢筋网搭接长度300mm,用火烧丝绑扎结实。另外,还可以在钢筋网上每1.0m2绑设一块垫块,使钢筋网与坡面之间留有3-5cm的空隙,以保证喷射混凝土后,面层钢筋网留有3~5cm的混凝土保护层,充分发挥钢筋骨架的作用。挂网之后,焊接横向加强钢筋,把所有土钉杆体与加强筋连接起来,使土钉杆体、面层网、加强筋构成一个完整的骨架。最后在土钉+连接筋+钢筋网片形成的结构上喷射混凝土,完成“喷锚支护”。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底座1可以是分布在电杆4一侧的结构,也可以是位于电杆4两侧的结构,其中对于分布在电杆4一侧的结构而言其包括:
如图3所示,横梁11和竖梁12,所述横梁11第一端与所述地锚2和所述斜撑3连接,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杆4位置并与所述电杆4连接,所述竖梁12与所述横梁11垂直,所述竖梁12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竖梁12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电杆4的方向延伸;第二地锚13,所述第二地锚13埋在所述竖梁12的第二端对应的地面下方,所述第二地锚13与所述竖梁12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横梁11和竖梁12均可以是双排结构,即横梁11和竖梁12可以分别由两个并排的杆件或梁件形成,也可以是板状结构,通过横梁11和竖梁12以及斜撑3形成了支撑在电杆4一侧的支架结构,横梁11和斜撑3的作用可以保护电杆4不会向远离边坡5的一侧倾倒,地锚2的拉持作用可以保护电杆4不会向边坡5一侧倾倒,竖梁12和第二地锚13的作用可以保护电杆4不会向平行于边坡5的方向倾倒。
如图2所示,其中对于分布在电杆4两侧的结构而言,底座1包括:横梁11,所述横梁11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横梁11的第一端同时与地锚2以及所述斜撑3连接,两个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4的两侧,并同时与所述电杆4连接;竖梁12,所述竖梁1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电杆4的两侧,并且所述竖梁1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连接,两个所述竖梁12的第二端均向远离所述电杆4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双排结构的横梁11和竖梁12可以有效的增加支撑强度,而对称设置在电杆4两侧的竖梁12也可以有效的起到支撑作用,且无须如上述的单侧底座1结构设置第二地锚13。其中,优选的横梁11和竖梁12之间为垂直设置,且两个所述竖梁12位于同一直线。
上述的横梁11和竖梁12均可以是槽钢制造,并且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斜撑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3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斜撑3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11的第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斜撑3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4的两侧并与所述电杆4连接。
具体地,两个所述斜撑3可以通过穿设两根螺栓将所述电杆4夹在两个所述斜撑3之间;两个所述横梁11也可以通过穿设两个螺栓将所述电杆4夹在两个所述横梁11之间。此种连接方式方便操作,且便于后期拆卸、维护。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竖梁12包括两根梁杆121,两根所述梁杆121间隔的设置,两根所述梁杆121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横梁11的第二端连接,两根所述梁杆121的第二端连接。
具体地,两根梁杆121结构的竖梁12其结构强度大幅增加,同时有效的增加对电杆4的支撑强度,提高加固程度。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地锚2埋入地面下方的深度大于等于1米。
具体地,地锚2埋设的深度需要满足使用需要,即在电杆4向边坡5一侧倾倒时,地锚2需要提供一个稳定性较高的拉持力,所以地锚2的埋入深度优选的大于等于1米,可以位于1米-3米之间。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斜撑3与所述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45度-60度。
具体地,斜撑3与底座1之间形成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支架结构,而考虑到斜撑3对空间的占用,优选的将斜撑3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度-60度,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夹角的调整,为了方便施工可以选择45度、50度或60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装置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实用新型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部件组合成一个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部件。除了这样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装置的所有部件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组件。位于部件或组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或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装置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部件的权利要求中,这些部件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部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置于地面,第一端用于与电杆连接,第二端远离所述电杆且远离边坡;
地锚,所述地锚埋入所述地面下方,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下方并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
斜撑,所述斜撑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斜撑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杆连接,所述斜撑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一端同时与地锚以及所述斜撑连接,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的两侧,并同时与所述电杆连接;
竖梁,所述竖梁的数量为两个,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电杆的两侧,并且所述竖梁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两个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均向远离所述电杆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并排的设置,两个所述斜撑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一端连接,两个所述斜撑的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电杆的两侧并与所述电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斜撑通过穿设两根螺栓将所述电杆夹在两个所述斜撑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横梁通过穿设两个螺栓将所述电杆夹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竖梁位于同一直线,且两个所述竖梁均与所述横梁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梁包括两根梁杆,两根所述梁杆间隔的设置,两根所述梁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两根所述梁杆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横梁和竖梁,所述横梁第一端与所述地锚和所述斜撑连接,所述横梁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电杆位置并与所述电杆连接,所述竖梁与所述横梁垂直,所述竖梁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电杆的方向延伸;
第二地锚,所述第二地锚埋在所述竖梁的第二端对应的地面下方,所述第二地锚与所述竖梁的第二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锚埋入地面下方的深度大于等于1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撑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为45度-60度。
CN202121501603.1U 2021-07-02 2021-07-02 电杆加固结构 Active CN215055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1603.1U CN215055900U (zh) 2021-07-02 2021-07-02 电杆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01603.1U CN215055900U (zh) 2021-07-02 2021-07-02 电杆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5900U true CN21505590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01603.1U Active CN215055900U (zh) 2021-07-02 2021-07-02 电杆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5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78485U (zh) 一种基于sns柔性防护网的边坡锚固结构
CN108978949A (zh) 钢框架外挂填充墙结构体系、装配式填充墙板及施工方法
CN201053123Y (zh) 深基坑塔吊平台基座
CN111910660A (zh) 一种超高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5055900U (zh) 电杆加固结构
CN109723081A (zh) 地铁站格构柱施工方法
CN212507296U (zh) 高支模体系
WO2017016183A1 (zh) 用围护桩连接的地下室结构
CN204645044U (zh) 一种钢绞线回收支架
CN20431145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用组合式支护体系
JP3216357U (ja) 防護柵用支柱の補強構造
CN203499259U (zh) 工具式悬挑卸料平台
CN103485524B (zh) 牛腿式悬挑脚手架及其搭设时的施工工法
CN218713147U (zh) 玄武岩柱状岩体支护结构
CN113047593A (zh) 一种悬挑梁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CN108193695A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支撑及施工方法
CN211524270U (zh) 一种墙壁拉线装置
CN207633583U (zh) 一种预制柱与预制隔墙的连接结构
EP1208270B1 (en) Foundation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CN106703040B (zh) 装配式平衡梁基坑支撑系统
CN207776302U (zh) 一种坡屋面植筋焊接镀锌方管找平施工装置
CN107587528B (zh) 一种保护跨越基坑的地下高压电缆箱涵的设计施工方法
CN205617175U (zh) 应用于场地快速加宽的临时支护结构
CN105369945B (zh) 悬浮隐框玻璃幕墙系统
CN219691041U (zh) 施工支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