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3710U - 智能分流井 - Google Patents

智能分流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3710U
CN215053710U CN202022928176.7U CN202022928176U CN215053710U CN 215053710 U CN215053710 U CN 215053710U CN 202022928176 U CN202022928176 U CN 202022928176U CN 215053710 U CN215053710 U CN 215053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well body
weir gate
deposition chamb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81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东子
孙金顺
谭国霞
高奎
王晏强
祁基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ang Cscec Longhao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ang Cscec Longhao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ang Cscec Longhao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Water Affai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ang Cscec Longhao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81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3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3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3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井体包括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第一井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第一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一井体内设有液位感应器和控制柜,控制柜通过以太网与液位感应器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位感应器来检测雨量信息并传递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油缸对旋转堰门进行交替打开或关闭,实现水体的分向分流,此结构控制简单,建造成本低,减轻了人们的维修压力。

Description

智能分流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分流井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分流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分流井分流能力小,不能满足一些大雨水量或大污水量的分流需求;且控制繁琐,维修不便,增加了建设和维修成本,因此有待研究一种用于雨污分流的智能分流井来提高分流井的雨污分流处理能力;同时雨水受污染物交互或共同影响、水力条件、排放持续时间及年降雨量大小和强度等条件的影响,流入自然水体的城市雨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潜在的破坏,被污染的城市雨水排入水体,必将污染水体、破坏生存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分流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所述第一井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井体内设有液位感应器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液位感应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液动旋转堰门包括堰门底座、堰门主体以及油缸,堰门底座为框式结构设置有用于排水的中空体,所述堰门主体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堰门底座内部且与所述堰门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堰门主体与所述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缸的另一端与油缸安装座相连。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井体的侧墙内壁上。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还设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将所述第一井体分割为第一沉积室和第二沉积室。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第二井体内设有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将所述第二井体分割为第三沉积室和第四沉积室。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挡墙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的最低处。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第二沉积室、所述第四沉积室内设有除油脂装置。
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地是,所述除油脂装置为放满吸油棉的除油介质容纳仓,所述除油介质容纳仓的侧壁排布有多个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第二井体实现分流;
油缸用于驱动堰门主体围绕堰门底座的转动入中空体以关闭实现不排水的效果,或者驱动堰门主体从中空体转动出堰门底座的门框框体外以实现开启达到排水的效果;
滤网拦截水中的漂浮物;
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井体内分为第一沉积室、第二沉积室、第三沉积室、第四沉积室,第一挡墙、第二挡墙分别将水中携带的大部分颗粒物(如泥沙等)阻挡下沉,多个沉积室联合使用实现了多级沉积;
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油和油脂,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和油脂会被除油脂装置吸附;
由于油和油脂是漂浮在水面上,除油脂装置覆盖住第一出水管,保证了随着雨水液位变化,油和油脂都可以被除油脂装置有效吸附。
本实用新型通过液位感应器来检测雨量信息并传递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油缸对旋转堰门进行交替打开或关闭,实现水体的分向分流,此结构控制简单,建造成本低,减轻了人们的维修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旋转堰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第一井体;1-2、第二井体;2、墙壁;3、液动旋转堰门;4、进水管;
5-1、第一出水管;5-2、第二出水管;6、控制柜;7、液位感应器;8、第二挡墙;
9、除油介质容纳仓;10、出水孔;11、堰门底座;12、堰门主体;14、油缸安装座;
13、油缸;15、第一沉积室;16、第二沉积室;17、第三沉积室;18、第四沉积室;
19、第一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第一井体1-1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第一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5-1,第二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5-2,第一井体1-1内设有液位感应器7和控制柜6,控制柜6通过以太网与液位感应器7相连。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第一井体1-1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第一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5-1,第二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5-2,第一井体1-1内设有液位感应器7和控制柜6,控制柜6通过以太网与液位感应器7相连。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液动旋转堰门包括堰门底座11、堰门主体12以及油缸13,堰门底座为框式结构11设置有用于排水的中空体,堰门主体12的底部设置在堰门底座11 内部且与堰门底座11转动连接,堰门主体12与油缸13的一端连接,油缸13的另一端与油缸安装座14相连;油缸安装座14固定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相交接的侧墙内壁上。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智能分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第一井体1-1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4,第一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5-1,第二井体1-2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5-2,第一井体1-1内设有液位感应器7和控制柜6,控制柜6通过以太网与液位感应器7相连。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液动旋转堰门包括堰门底座11、堰门主体12以及油缸13,堰门底座为框式结构11设置有用于排水的中空体,堰门主体12的底部设置在堰门底座11 内部且与堰门底座11转动连接,堰门主体12与油缸13的一端连接,油缸13的另一端与油缸安装座14相连;油缸安装座14固定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相交接的侧墙内壁上。
第一井体1-1和第二井体1-2交接处设有墙壁2,靠近进水管4处还设有第一挡墙19,第一挡墙19与第一井体1-1的侧壁及该墙壁2连接设置,第一挡墙19将第一井体1-1分割为第一沉积室15和第二沉积室16;第一挡墙19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4的进水口的最低处。
第二井体1-2内设有第二挡墙8,第二挡墙8将第二井体1-2分割为第三沉积室17和第四沉积室18。
第二沉积室16、第四沉积室18内设有除油脂装置,所述除油脂装置为放满吸油棉的除油介质容纳仓9,除油介质容纳仓9的侧壁排布有多个出水孔10。
吸油棉是以天然植物纤维或天然纤维(羊毛)为主的环保型吸油材料,可以制作成多种形式(散装颗粒型、管型、卷型、薄布型、地板型、纯棉型),其不吸水,却能吸附自身重量30倍左右的矿物油、动植物油,比聚丙烯的吸附力高三倍;其比重小,可浮于水面,不易变形;其吸附后漏油少,对环境无二次污染;高效吸油棉可通过机械挤压的方式进行除油,除油后可重复使用。
高效吸油棉可采用天然植物纤维纯棉制品也可采用以天然纤维(羊毛)为主体的吸附介质;高效吸油棉为耗材,长期使用后,需结合项目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更换。
工作原理:
当雨水从进水管4流入第一井体1-1内,雨水过流流速下降,雨水中携带的大量颗粒物在流动的过程中就会发生沉降,颗粒物在第一挡墙19的阻挡下沉积在第一沉积室15的底部区域,干净的雨水则从第一挡墙19的顶部溢流进入第二沉积室16,颗粒物阻挡下沉积在第二沉积室16的底部区域,通过除油介质容纳仓9后从出水孔10排出至第一出水管 5-1排出;雨水水位过高,液位传感器7检测到后传给控制柜6,控制柜6控制油缸14,油缸14拉伸,带动堰门主体12转动,到达水平位置,起到排水至第二井体1-2内,第二井体1-2的第三沉积室17、第四沉积室18对颗粒物再次进行下沉,通过除油介质容纳仓 9后从出水孔10排出至第二出水管5-2排出;当水位下降至水位线后,油缸14收缩,带动堰门主体12转动,到达垂直位置,密封条受力压紧,起到阻水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包括第一井体和第二井体,所述第一井体和所述第二井体之间设有液动旋转堰门,所述第一井体的左侧壁上设有进水管,所述第一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二井体的右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井体内设有液位感应器和控制柜,所述控制柜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液位感应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动旋转堰门包括堰门底座、堰门主体以及油缸,堰门底座为框式结构设置有用于排水的中空体,所述堰门主体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堰门底座内部且与所述堰门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堰门主体与所述油缸的一端连接,所述油缸的另一端与油缸安装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在所述井体的侧墙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处还设有第一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将所述第一井体分割为第一沉积室和第二沉积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井体内设有第二挡墙,所述第二挡墙将所述第二井体分割为第三沉积室和第四沉积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墙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的最低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积室、所述第四沉积室内设有除油脂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分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脂装置为放满吸油棉的除油介质容纳仓,所述除油介质容纳仓的侧壁排布有多个出水孔。
CN202022928176.7U 2020-12-09 2020-12-09 智能分流井 Active CN215053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8176.7U CN215053710U (zh) 2020-12-09 2020-12-09 智能分流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8176.7U CN215053710U (zh) 2020-12-09 2020-12-09 智能分流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3710U true CN21505371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8176.7U Active CN215053710U (zh) 2020-12-09 2020-12-09 智能分流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3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6949A (zh) 分建式雨水调蓄系统
CN102808448A (zh) 合流制管网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多功能截流井
CN105625545B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处理系统
CN106865642A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5013244A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02689172U (zh) 合流制管网旱流污水及初期雨水多功能截流井
CN205839923U (zh)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CN215166089U (zh) 一种基于绿色节能的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设备
CN110607835A (zh) 一种pe管雨水回收管道系统
CN114396108A (zh)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
CN215053710U (zh) 智能分流井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02689174U (zh) 利用截污管集中转输初雨水的截流调蓄系统
CN204865241U (zh) 多级雨水净化处理设备
CN21076716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排放装置
CN102808447A (zh) 利用截污管集中转输初雨水的截流调蓄系统
CN113006252B (zh) 一种侧排式城市道路积水排蓄滞装置
CN206570904U (zh) 初期雨水截污挂篮多级净化装置
CN105804201B (zh) 一种新型智能网格雨洪管理系统
CN213014462U (zh) 一种新型的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CN21094709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管道系统
CN208185731U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排水管
CN209482432U (zh) 一种防堵雨污水管道系统
CN113235693A (zh) 一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
CN113402106A (zh) 一种水体修复用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