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3391U -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3391U
CN215053391U CN202120550316.3U CN202120550316U CN215053391U CN 215053391 U CN215053391 U CN 215053391U CN 202120550316 U CN202120550316 U CN 202120550316U CN 215053391 U CN215053391 U CN 215053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ump body
sediment
river course
rigid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031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小君
唐耀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antai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antai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antai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antai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5031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3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3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3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河道的左侧顶端固接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内壁安装有清泥机构,所述泵体的上方外壁固接在曲板的上方内壁,所述泵体的吸水口通过第一法兰头连接有竖管,所述泵体的吸水口与竖管相连通。该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泵体通过第一法兰头给竖管向上的吸力,竖管通过接头给横管向上的吸力,且河道内的底泥通过横管上的数个通孔吸走,泵体的出水口抽出的底泥通过第二法兰头排进管道内,最后将底泥快速排出清理,完成对河道的修复,提高工作速度,解决了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对底泥处理效率低,影响工作速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一、二级河道大多是跨越两省或数省的大江大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这类河道要由水利部认定;三级河道大部分影响一省或邻近省份,其重要程度略逊于一、二级河道,但是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对底泥处理效率低,影响工作速度的问题,同时存在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不能分离泥水,从而使得底泥随波逐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对底泥处理效率低,影响工作速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河道,所述河道的左侧顶端固接有曲板,所述曲板的内壁安装有清泥机构;
所述清泥机构包括泵体、第一法兰头、竖管、接头、横管、通孔、第二法兰头和管道;
所述泵体的上方外壁固接在曲板的上方内壁,所述泵体的吸水口通过第一法兰头连接有竖管,所述泵体的吸水口与竖管相连通,所述竖管的底端通过接头与横管相连通,所述横管的外壁开设有数个通孔,所述泵体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法兰头连接有管道,所述泵体的出水口与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的外壁固接在曲板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孔径大小为10-15cm。
优选的,所述河道的右侧连通有出口。
优选的,所述河道的右侧内部安装有分离机构;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螺纹杆、把手、横板、开槽、球体、顶杆、凹槽、顶块、弹簧、通槽、拉杆和网板;
所述螺纹杆的顶端固接有把手,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与横板的右侧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横板的外壁固接在开槽的上方内表面,所述开槽开设在河道的右侧上方内壁,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接有球体,所述球体的左端贴合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外壁与河道的上方右侧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顶杆的左侧中间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顶块,所述顶块的后端固接在河道的上方右侧内壁,所述顶块的端部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固接在凹槽的内表面,所述顶杆的左侧外壁贴合有通槽,所述通槽开设在拉杆的下方内壁,所述拉杆的底端固接有网板,所述网板的右端与河道的右侧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网板的底端与河道的下方右侧内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右端外壁呈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相对比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河道、曲板、泵体、第一法兰头、竖管、接头、横管、通孔、第二法兰头和管道之间的配合,泵体通过第一法兰头给竖管向上的吸力,竖管通过接头给横管向上的吸力,且河道内的底泥通过横管上的数个通孔吸走,泵体的出水口抽出的底泥通过第二法兰头排进管道内,最后将底泥快速排出清理,完成对河道的修复,提高工作速度,解决了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对底泥处理效率低,影响工作速度的问题;
通过河道、出口和分离机构之间的配合,网板安装在河道内,网板可以对泥水分离,河道内的水通过出口排出,底泥存留在河道内待清理,避免底泥随水排走,解决了现有的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不能分离泥水,从而使得底泥随波逐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螺纹杆、球体和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凹槽、顶块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接头、横管和通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河道,2、曲板,3、出口,4、清泥机构,401、泵体,402、第一法兰头,403、竖管,404、接头,405、横管,406、通孔,407、第二法兰头,408、管道,5、分离机构,501、螺纹杆,502、把手,503、横板,504、开槽,505、球体,506、顶杆,507、凹槽,508、顶块,509、弹簧,510、通槽,511、拉杆,512、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河道1,河道1的左侧顶端固接有曲板2,曲板2的内壁安装有清泥机构4,清泥机构4包括泵体401、第一法兰头402、竖管403、接头404、横管405、通孔406、第二法兰头407和管道408,泵体401的上方外壁固接在曲板2的上方内壁,泵体401的型号为WZQ,泵体401的吸水口通过第一法兰头402连接有竖管403,泵体401的吸水口与竖管403相连通,竖管403的底端通过接头404与横管405相连通,横管405的外壁开设有数个通孔406,泵体401通过第一法兰头402给竖管403向上的吸力,竖管403通过接头404给横管405向上的吸力,且河道1内的底泥通过横管405上的数个通孔406吸走,泵体40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法兰头407连接有管道408,泵体401的出水口与管道408相连通,泵体401的出水口抽出的底泥通过第二法兰头407排进管道408内,最后将底泥排出,完成对河道1的修复,管道408的外壁固接在曲板2的内壁,通孔406的孔径大小为10-15cm,便于吸出底泥。
河道1的右侧连通有出口3,河道1内的水通过出口3排出。
河道1的右侧内部安装有分离机构5,分离机构5包括螺纹杆501、把手502、横板503、开槽504、球体505、顶杆506、凹槽507、顶块508、弹簧509、通槽510、拉杆511和网板512,螺纹杆501的顶端固接有把手502,螺纹杆501的外壁与横板503的右侧内壁螺纹连接,转动把手502带动螺纹杆501转动在横板503内向下移动,横板503的外壁固接在开槽504的上方内表面,开槽504开设在河道1的右侧上方内壁,螺纹杆501的底端固接有球体505,球体505的左端贴合有顶杆506,顶杆506的外壁与河道1的上方右侧内壁间隙配合,螺纹杆501带动球体505向下移动,当球体505与顶杆506贴合时,使顶杆506在河道1内向左侧移动,顶杆506的左侧中间内壁开设有凹槽507,凹槽507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顶块508,顶块508的后端固接在河道1的上方右侧内壁,顶块508的端部固接有弹簧509,弹簧509的端部固接在凹槽507的内表面,顶杆506上的凹槽507在顶块508的外壁向左侧移动,使弹簧509拉伸,反之当球体505离开顶杆506时,通过弹簧509的弹性可以使顶杆506复位,顶杆506的左侧外壁贴合有通槽510,通槽510开设在拉杆511的下方内壁,拉杆511的底端固接有网板512,网板512的右端与河道1的右侧内表面相贴合,网板512的底端与河道1的下方右侧内壁相贴合,顶杆506插在拉杆511上的通槽510内,使网板512安装在河道1内,网板512可以对泥水分离,网板512由表面布满通孔的不锈钢钢板制成,把手502的外壁加工有磨纹,增大转动摩擦力,顶杆506的右端外壁呈半圆形,防止球体505下移时卡住。
在使用该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时,首先人工转动把手502带动螺纹杆501转动在横板503内向下移动,螺纹杆501带动球体505向下移动,当球体505与顶杆506贴合时,使顶杆506在河道1内向左侧移动,顶杆506上的凹槽507在顶块508的外壁向左侧移动,使弹簧509拉伸,顶杆506插在拉杆511上的通槽510内,使网板512安装在河道1内,网板512可以对泥水分离,河道1内的水通过出口3排出,接头泵体401的外接电源,泵体401工作,泵体401通过第一法兰头402给竖管403向上的吸力,竖管403通过接头404给横管405向上的吸力,且河道1内的底泥通过横管405上的数个通孔406吸走,泵体401的出水口抽出的底泥通过第二法兰头407排进管道408内,最后将底泥排出,完成对河道1的修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 、 “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 “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河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的左侧顶端固接有曲板(2),所述曲板(2)的内壁安装有清泥机构(4);
所述清泥机构(4)包括泵体(401)、第一法兰头(402)、竖管(403)、接头(404)、横管(405)、通孔(406)、第二法兰头(407)和管道(408);
所述泵体(401)的上方外壁固接在曲板(2)的上方内壁,所述泵体(401)的吸水口通过第一法兰头(402)连接有竖管(403),所述泵体(401)的吸水口与竖管(403)相连通,所述竖管(403)的底端通过接头(404)与横管(405)相连通,所述横管(405)的外壁开设有数个通孔(406),所述泵体(40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法兰头(407)连接有管道(408),所述泵体(401)的出水口与管道(408)相连通,所述管道(408)的外壁固接在曲板(2)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06)的孔径大小为10-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的右侧连通有出口(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的右侧内部安装有分离机构(5);
所述分离机构(5)包括螺纹杆(501)、把手(502)、横板(503)、开槽(504)、球体(505)、顶杆(506)、凹槽(507)、顶块(508)、弹簧(509)、通槽(510)、拉杆(511)和网板(512);
所述螺纹杆(501)的顶端固接有把手(502),所述螺纹杆(501)的外壁与横板(503)的右侧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横板(503)的外壁固接在开槽(504)的上方内表面,所述开槽(504)开设在河道(1)的右侧上方内壁,所述螺纹杆(501)的底端固接有球体(505),所述球体(505)的左端贴合有顶杆(506),所述顶杆(506)的外壁与河道(1)的上方右侧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顶杆(506)的左侧中间内壁开设有凹槽(507),所述凹槽(507)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有顶块(508),所述顶块(508)的后端固接在河道(1)的上方右侧内壁,所述顶块(508)的端部固接有弹簧(509),所述弹簧(509)的端部固接在凹槽(507)的内表面,所述顶杆(506)的左侧外壁贴合有通槽(510),所述通槽(510)开设在拉杆(511)的下方内壁,所述拉杆(511)的底端固接有网板(512),所述网板(512)的右端与河道(1)的右侧内表面相贴合,所述网板(512)的底端与河道(1)的下方右侧内壁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02)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506)的右端外壁呈半圆形。
CN202120550316.3U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Active CN215053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0316.3U CN215053391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0316.3U CN215053391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3391U true CN21505339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61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0316.3U Active CN215053391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3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9389U (zh) 用于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06734570U (zh) 一种通过压差抽吸清理水体悬浮物的打捞船
CN215053391U (zh) 一种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生态修复系统
CN202105474U (zh) 一种周边传动吸刮泥机
CN206769474U (zh) 一种防堵的泳池池底吸污器
CN210915465U (zh) 斜板沉淀器
CN213114490U (zh)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方便清理的引水结构
CN213895443U (zh) 一种a20污水处理池
CN101920767A (zh) 一种水面浮油收集船
CN209508946U (zh) 一种简易可拆卸的水面垃圾收集器
CN209237514U (zh) 一种污水沉淀装置
CN213147546U (zh) 一种可排污的胶球自动清洗装置
CN2199133Y (zh) 水面浮油收集船
CN216655640U (zh) 一种沉淀池斜管气水清洗装置
CN217567581U (zh) 一种二沉池出水堰和浮泥挡板水力除泥装置
CN214613974U (zh) 一种水池除藻除沫装置
CN217838424U (zh) 具有双溶气装置的污水环保处理设备
CN111960482B (zh) 一种虹吸式滗水器及蓝藻收集器
CN215759275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清淤装置
CN205199072U (zh) 一种去除水池漂浮物的装置
CN218371909U (zh) 一种一体式污水处理高效沉淀池
CN215053498U (zh) 一种水厂送水泵站
CN212575813U (zh) 一种清洗机水箱自清洁结构
CN211097947U (zh) 一种新型尿素溶液排污回收处理装置
CN209952413U (zh) 一种小型纺织污水处理的船式沉淀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