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5212U -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5212U
CN215045212U CN202121259743.2U CN202121259743U CN215045212U CN 215045212 U CN215045212 U CN 215045212U CN 202121259743 U CN202121259743 U CN 202121259743U CN 215045212 U CN215045212 U CN 215045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sealing
fulcrum
fulcrum portion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97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庚
叶飞鸣
吴浩杰
尹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jiang Ike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jiang Ike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jiang Ike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jiang Ikea Industry And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97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5212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3023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36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5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5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02Removable lids or co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3/00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43/26Mechanisms for opening or closing, e.g. pedal-op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3/00Sealing or packing elements; Sealings formed by liquid or plastics material
    • B65D53/02Collars or 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涉及密封储物装置技术领域,其中密封盖包括盖体、致动机构以及密封件,致动机构以及密封件均安装于盖体,致动机构设有沿竖直方向可活动调节的挤压部;挤压部用于驱动密封件变形,以使得密封件与容器本体内壁密封接触;盖体设有用于供挤压部活动的间隙腔,且盖体侧面上至少设有一处在视觉上连通间隙腔的可视区域;致动机构还设有提示部;挤压部在驱动密封件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提示部的部分从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能够使得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密封盖的密封状态,提高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储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背景技术
密封储物装置是一种带有一定密封容积空间的装置,常规的密封储物装置主要由容器本体与密封盖组成。其中密封盖与容器本体配合起到密封作用,因此,密封盖的设计也是密封储物装置的重点之一。现有的密封盖结构大多由盖体、致动机构以及密封件组成,致动机构用于驱动密封件动作,以使得密封件改变状态与容器本体密封接触实现密封。但是,现有的密封盖结构安置于容器本体后,使用者难以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密封盖的密封状态,而这就存在对密封盖的密封状态形成错误判断的情况,影响后续的密封储存或重复操作致动机构情况,降低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能够使得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密封盖的密封状态,提高使用体验。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封盖,包括盖体、致动机构以及密封件,所述致动机构以及所述密封件均安装于所述盖体,所述致动机构设有沿竖直方向可活动调节的挤压部;
所述挤压部用于驱动所述密封件变形,以使得所述密封件与容器本体内壁密封接触;
所述盖体设有用于供所述挤压部活动的间隙腔,且所述盖体侧面上至少设有一处在视觉上连通所述间隙腔的可视区域;
所述致动机构还设有提示部;
所述挤压部在驱动所述密封件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所述提示部的部分从所述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部可视地区别于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部的颜色与所述盖体的颜色以及所述密封件的颜色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部设于所述挤压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变形前,对所述可视区域形成遮挡;
所述密封件变形后,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用于观察所述可视区域的观察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致动机构包括致动器以及挤压板;
所述挤压板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间隙腔内,形成所述挤压部;
所述致动器安装于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挤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板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器为按钮式致动器、旋钮式致动器、滑动式致动器以及拨转式致动器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器具体为按钮式致动器;
所述按钮式致动器的按钮向上活动伸出所述盖体;
所述按钮式致动器的按钮通过支臂与所述挤压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挤压板上下运动;
所述支臂设有第一支点部、第二支点部以及第三支点部;
所述第一支点部与所述按钮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按钮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支点部与所述盖体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盖体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三支点部与所述挤压板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挤压板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中至少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中任意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另一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地设置,可转动地设置的支点部具体为一体铰接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呈不共线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部到第二支点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支点部到第三支点部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以及下盖;
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下盖顶部,且所述上盖底面与所述下盖顶面之间间隔分布,形成所述间隙腔;
所述间隙腔四周的贯通区域形成所述可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外边缘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所述密封件环绕嵌设于所述凹槽。
一种储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所述的密封盖;
所述容器本体上至少对应所述密封盖的可视区域的容器壁段为透明壁段。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密封盖,通过具有可驱动密封件变形挤压部的致动机构,实现对密封件与容器本体密封连接或非密封连接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密封盖的密封或开启控制。其中,挤压部设有提示部,而盖体侧面设有可与间隙腔在视觉上连通且可供使用者观察提示部的可视区域。在挤压部驱动密封件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提示部的部分从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也即是使用者通过可视区域观察到至少部分的提示部时,即可判断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密封盖的密封状态,提高使用体验。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储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以及上述的改进的密封盖,其中,容器本体上至少对应密封盖的可视区域的容器壁段为透明壁段。其具有上述密封盖一样的有益效果,能够使得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储物容器的密封状态,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处于开启状态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致动机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致动机构的按钮与旋转件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致动机构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支臂与按钮配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盖体的第一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盖体的第二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上盖的轴侧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下盖的轴侧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挤压板的轴侧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密封件的轴侧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应用旋钮式致动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应用滑动式致动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应用拨转式致动器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储物容器的轴侧示意图;
图中:100、盖体;101、间隙腔;102、观察间隙;200、致动机构;300、密封件;400、容器本体;10、按钮;11、压盖;12、旋转辅助件;121、第一转齿;122、立面;123、轴孔;13、旋转件;131、槽道;132、第二转齿;133、卡扣;14、转轴;15、定位件;151、凸条;2、挤压板;21、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3、第三侧壁;24、第四加强筋;25、第三连接座;251、第二滑槽腔;3、弹簧;4、上盖;41、避让孔;42、第一侧壁;421、第一卡槽;422、第二卡槽;43、第二侧壁;44、延伸凸缘;45、接合块;450、第一滑槽腔;451、第一凹槽;452、第三卡勾;46、第一加强筋;5、下盖;51、第一连接座;511、第一卡勾;52、第二连接座;521、第二卡勾;522、第二凹槽;523、第三卡槽;53、第三凹槽;54、第二加强筋;55、第三加强筋;6、支臂;61、动力臂;611、内凹避让槽;62、阻力臂;631、第一支点部;632、第二支点部;633、第三支点部;71、第一密封圈部;72、第二密封圈部;a1、旋钮块;a11、止挡凸缘;a12、第一卡齿;a13、第一连接块;a21、第二卡齿;a22、第二连接块;b1、第三楔形块;b11、拨杆;b21、第四楔形块;c1、凸轮杆;c11、杆部;c12、凸轮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密封盖。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盖体100、致动机构200以及密封件300。其中,致动机构200以及密封件300均安装于盖体100。
就致动机构200来说,设有沿竖直方向可活动调节的挤压部,该挤压部用于驱动密封件300变形,以使得密封件300与容器本体400内壁密封接触。
就盖体100来说,为了保证挤压部的活动,设有用于供挤压部活动的间隙腔101,同时盖体100在侧面上至少设有一处在视觉上连通间隙腔101的可视区域。就可视区域来说,可以是盖体100侧面上直通间隙腔101的缺口或连贯的贯通口,或透明区域形成,具体不做限制。
就致动机构来说,还设有提示部,其中提示部优选可以直接就是挤压部上的某一区域部分或增设部分或通过颜色结构等区别出来的部分等,利用挤压部与密封件之间的配合,将提示部设于挤压部上,更好地形成与密封件以及盖体100之间的对比,提高可视区别性,不做限制。在挤压部驱动所述密封件300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所述提示部的部分从所述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具体来说,在挤压部未驱动密封件300变形时,也即是密封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挤压部的提示部为隐藏状态,无法被使用者从侧面观察到。其隐藏可以通过盖体100遮挡、密封件300遮挡、或盖体100与密封件300配合遮挡提示部实现,还可以通过密封件300直接遮挡可视区域实现。以密封件300遮挡为例,密封件300可以设计为在变形前,对可视区域形成遮挡;而变形后,则与盖体100之间形成可视连通可视区域且用于观察提示部的观察间隙102。另外,通过密封件300遮挡可视区域的设计,可以减少盖体内部结构暴露,提高美观性;同时,也避免密封盖在非密封状态存在从其它视角经可视区域观察到提示部的情况,避免存在影响使用者判断的情况。而在挤压部驱动密封件300变形后,则至少有一提示部的部分漏出,从而可以被使用者通过可视区域观察到。为了更加清楚直观的对密封盖的密封状态,对提示部的使用还可以是如下情况:
(1)提示部可视地区别于密封件与盖体情况。
密封盖打开状态时,提示部隐藏,同时或至少非提示部的部分漏出,对应漏出的非提示部的部分可以是与盖体100以及密封件300同一颜色。也即是在密封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使用者可以观察到与盖体100以及密封件300相同的非提示部,形成可以用于提示打开状态的同色识别状态。而在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时,此时提示部漏出,使用者就可以看到与盖体100以及密封件300颜色不同的提示部,从而形成一种区别于打开状态时的异色识别状态。需要说明地是,可视地区别不仅仅是体现于颜色上,还可以是形状结构上,不做限制。
(2)提示部可视地等同于密封件与盖体情况。
在密封盖打开状态时,提示部隐藏,同时或至少非提示部的部分漏出,对应漏出的非提示部的部分可以是与盖体100以及密封件300不同颜色。也即是,使用者在密封盖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用于提示打开状态的异色状态。而密封状态时,提示部漏出,形成用于提示密封状态的同色状态。
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两种额外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化。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密封盖,通过具有可驱动密封件变形挤压部的致动机构200,实现对密封件300与容器本体400密封连接或非密封连接的控制,进而实现对密封盖的密封或开启控制。其中,挤压部设有提示部,而盖体100侧面设有可与间隙腔101在视觉上连通且可供使用者观察提示部的可视区域。在挤压部驱动密封件300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提示部的部分从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也即是使用者通过可视区域观察到至少部分的提示部时,即可判断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密封盖的密封状态,提高使用体验。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盖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18。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进一步地,就致动机构200结构来说,包括致动器以及挤压板2。其中,挤压板2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间隙腔101内,形成挤压部。而致动器安装于盖体100上,且与挤压板2连接,用于驱动挤压板2活动,进而通过带动挤压板2来促使密封件300变形,使得密封件300与容器本体400的内壁面接触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致动器为按钮式致动器、旋钮式致动器、滑动式致动器以及拨转式致动器中的一种。
以旋钮式致动器为例,如图16所示,致动器可以包括旋钮块a1以及弹簧3。其中,旋钮块a1顶部向上伸出盖体100,而伸入盖体100的旋扭块外周面上设有在竖直方向与盖体100内顶面接触的止挡凸缘a11,实现在竖直方向与盖体100限位配合,而且旋钮块a1的底部绕旋转中心线圆周间隔设有多个呈弧形的第一卡齿a12,各个第一卡齿a12沿相同的自身弧长方向在厚度上逐渐增大,同时各个第一卡齿a12在厚度最大处平滑连接一顶面为平面的第一连接块a13。对应的,挤压板2的顶部圆周设有多个与第一卡齿a12配合的第二卡齿a21,各个第二卡齿a21的厚度与第一卡齿a12厚度增大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在最大厚度处也平滑连接有顶面为平面的第二连接块a22。弹簧3则设置在挤压板2与盖体100内底面之间,用于提供挤压板2复位弹性力,并使得止挡凸缘a11能够保持与盖体100接触相抵。本实施例的致动过程为:当第一卡齿a12与第二卡齿a21交错配合时,此时挤压板2处于较高位置,密封盖处于打开位置。而当沿第二卡齿a21厚度增大方向转动旋钮块a1时,挤压板2逐渐下降并逐渐驱动密封件300。当旋转至第一连接块a13与第二连接块a22接触时,此时挤压板2处于较低位置,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当需要使得挤压板2进行复位时,可再转动旋钮块a1,即可在弹簧3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得第一卡齿a12与第二卡齿a21再次错位配合,此时挤压板2又恢复到较高位置。
以滑动式致动器为例,如图17所示,致动器可以包括第三楔形块b1以及弹簧3。其中,第三楔形块b1滑动设置在盖体100内且位于挤压板2顶部,且第三楔形块b1的顶面设有活动伸出盖体100的拨杆b11,通过拨动拨杆b11即可带动第三楔形块b1滑动。挤压板2顶部对应设置有与第三楔形块b1配合的第四楔形块b21,同理第三楔形块b1与第四楔形块b21均具有相互配合的斜面。弹簧3也是设置在挤压块与盖体100内底面之间,用于提供挤压块复位用的弹性力,并使得第三楔形块b1的顶面可以紧密贴合盖体100内顶面。本实施例的致动过程为:通过拨动拨杆b11以带动第三楔形块b1滑动,进而实现的第三楔形块b1与第四楔形块b21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实现向下驱动挤压板2运动。当需要使得挤压板2进行复位时,即可反向拨动拨杆b11,此时挤压板2即可在弹簧3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进行复位。
以拨旋式驱动器为例,如图18所示,致动器可以包括凸轮拨杆b11以及弹簧3。其中,凸轮拨杆b11的凸轮部c12转动连接于盖体100内且与挤压板2顶面接触,杆部c11则活动伸出盖体100,可供使用者拨转,更具体的来说,凸轮杆c1可以如图15所示的呈L形结构,具体不做限制。弹簧3也是设置在挤压块与盖体100内底面之间,用于提供挤压块复位用的弹性力,并使得挤压板2顶面可以保持与凸轮部c12接触相抵。本实施例的致动过程为:通过拨转杆部c11使得凸轮部c12组件从自身靠近圆心的部分与挤压板2抵接状态转变为远离圆心的部分与挤压板2抵接状态,进而带动挤压板2向下运动。当需要使得挤压板2进行复位时,即可反向拨转杆部c11,此时挤压板2即可在弹簧3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进行复位。
以致动器为按钮式致动器为例,其致动器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应用于密封盖上的致动结构,如图6至图8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可向上活动伸出盖体100的按钮10、旋转件13、弹簧3以及定位件15。其中,按钮10内设有用于安装旋转件13的转轴14。同时,按钮10内顶面设有向下的第一转齿121,而旋转件13顶部设有与第一转齿121配合第二转齿132,按钮10在致动过程中通过第一转齿121与第二转齿132的配合推动旋转件13转动。旋转件13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槽道131,对应的定位件15的内侧面上设有与槽道131一一对应配合的凸条151,旋转件13的内顶面还设有卡扣133,通过卡扣133的设置能够将旋转件13卡接于按钮10的转轴14上。定位件15设置在盖体100内底面中部位置,整体也呈柱体结构,各个凸条151的底面设有与旋转件13的第二转齿132配合的斜面,以便在致动过程中可以推动旋转件13转动。当旋转件13因致动而旋转,且旋转件13的槽道131与定位件15的凸条151不再对齐时,凸条151会抵接再旋转件13的第二转齿132上,从而使得旋转件13定位在较低的位置,此时也即是将挤压板2限制在一个较低的位置,从而保持挤压板2对密封件300的挤压。弹簧3的嵌设于定位件15内,且一端与定位件15内底面接触相抵,另一端伸入旋转件13内与旋转件13接触相抵。当旋转件13再次受压下移时即可通过弹簧3进行复位。本领域技术人基于上述公开的手段还可结合现有的致动器进行进一步理解,因此不再过多赘述。
具体的,按钮10通过支臂6与挤压板2连接,以带动挤压板2上下运动。其中,支臂6设有优选呈不共线分布的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第一支点部631与按钮10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按钮10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第二支点部632与盖体100可转动地连接,或与盖体100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第三支点部633与挤压板2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挤压板2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为了保证旋钮式致动器能够正常带动挤压板2运动,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中至少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同时这两个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的支点部在滑动方向上均优选地设计为水平滑动,而且两个支点部的滑动方向亦可设计为相同方向。
就按钮10结构来说,可以由压盖11和旋转辅助件12组成,需说明地是,压盖11与旋转辅助件12之间可以是可拆卸配合,亦可是一体成型。压盖11向上活动伸出盖体100的避让孔41,其设计目的是方便使用者按压操作,同时可以与盖体100实现搭配,提升整体的美观性。当然,不设置压盖11亦可以,也即是按钮10直接即为旋转辅助件。本实施例中,支臂6的第一支点部具体与旋转辅助件12连接。
以配置有压盖11为例,旋转辅助件12连接于压盖11底部且整体呈柱体结构,具体为旋转辅助件12内设有用于安装旋转件13的转轴14,旋转件13通过卡扣133卡接于旋转辅助件12的转轴14上。
具体的致动过程为:压盖11带动按钮10向下运动,通过第一支点部631与第二支点部632的连接设置,可以带动支臂6整体呈摆动式地向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三支点部633非竖直的向下运动,由于第三支点部633也为活动连接设置,进而即可顺利的通过第三支点部633带动挤压板2向下运动,从而驱动密封件300变形,待按钮10移动至一定低位并锁止时,即可对挤压板2进行限制,保持密封状态。复位时,在弹簧3的作用下,按钮10复位运动,进而通过支臂6带动挤压板2进行复位。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密封盖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为了较好实现按钮10通过支臂6对挤压板2的驱动。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中任意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另一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地连接设置。也即是可以是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而第三支点部633为铰接设置。或第一支点部631为铰接设置,第二支点部632第三支点部633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等情况。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可转动地连接设置的支点部具体可以为一体铰接设置,也即是使得支臂6与盖体100,或与按钮10,或与挤压板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设计时,使得支臂6的铰接设置的支点部与对应要一体成型的部件呈可重复弯折式的连接一起,进而一体成型后即可使得支臂6的该支点部已经为铰接设置了,从而也就减少了对该支点部的装配工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具体一体成型情况可以如下,当支臂6与按钮10一体成型时,第二支点部632与第三支点部633则分别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当支臂6与盖体100一体成型时,对应第一支点部631与第三支点部633则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当支臂6与挤压板2一体成型时,对应第一支点部631与第二支点部632则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支臂6具体与盖体100那个部分一体成型可以根据盖体100的结构而定,例如以盖体100为具有上盖4以及下盖5为例,那么支臂6即可与上盖4或下盖5一体成型,其一体成型情况可以参考前述按钮10与直臂6之间的一体成型设计,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部631的转动轴线到第二支点部632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支点部632的转动轴线到第三支点部633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地是,本实施例中转动轴线即指的是支点部可以绕其相对转动的一轴线。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按钮10与挤压板2的行程不同,使得按钮10的按压能够更加省力,同时在在保持更好的操作体验的同时,可减小盖体的厚度。
进一步地,就支臂6结构来说,如图9所示,包括动力臂61以及阻力臂62。其中,动力臂61的第一端部设有第一支点部631,动力臂61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二支点部632,动力臂61的第一端部为了能够适配与按钮10的连接,可以设置有一个内凹避让槽611,进而可以对按钮10形成一种夹持,提高连接的稳固性;同时,按钮10外周面上可以设置立面122,提供第一支点部631的连接便利。阻力臂62的第一端部与动力臂61底面固定连接且与动力臂61从侧向方向看呈如图5所示的T字形分布,阻力臂62的第二端部设有第三支点部633。
以第一支点部631可转动地设置,第二支点部632与第三支点部633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设置为例,按钮10通过支臂6以驱动挤压板2的原理如下:
按钮10下移过程,带动动力臂61向下摆动,动力臂61向下摆动的同时也即带动阻力臂62随之下移,由于第一支点部631为可转动地设置,动力臂61向下摆动以及阻力臂62的随之下移都会产生一个水平位移分量,而动力臂61产生的水平位移分量可以由动力臂61上可转动可滑动地设置的第二支点部632进行释放,使得动力臂61可以顺畅向下摆动。而阻力臂62产生的水平位移分量则可以由阻力臂62上可转动可滑动地设置的第三支点部633进行释放,使得阻力臂62可以顺畅下移而推动挤压板2。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就支点部的结构来说,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均可以为轴杆,那么按钮10、盖体100以及挤压板2上也就可以相应设有与轴杆相配合的孔或槽结构。具体例如,按钮10设有与所述第一支点部可转动配合的轴孔123;所述盖体100设有与第二支点部配合的第一滑槽腔450,使所述第二支点部可相对于所述盖体100可转动可滑动;所述挤压板2设有与第三支点部配合的第二滑槽腔251,使所述第三支点部可相对于所述挤压板2可转动可滑动。
当然,本申请的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可以为槽或孔结构设计,对应按钮10、盖体100以及挤压板2相应设有与之配合轴杆结构,形成与前述相反的配合。另外,第一支点部631、第二支点部632以及第三支点部633均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便于拆卸维护。
进一步地,就盖体100结构来说,如图5、图10以及图11所示,包括上盖4以及下盖5。其中,上盖4安装于下盖5顶部,且上盖4底面与下盖5顶面之间间隔分布,形成间隙腔10,而所述间隙腔四周的贯通区域则对应形成所述可视区域。上盖4还设有用于避让致动机构200的避让孔41,以按钮式致动器来说,该避让孔41则可以用于避让按钮10,以方便使用者压按。
进一步地,上盖4底面沿避让孔41向下延伸有第一侧壁42,第一侧壁42外表面设有第一卡槽421,第一侧壁4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卡槽422。对应的,下盖5顶面向上凸设有与第一卡槽421一一对应的第一连接座51,以及与第二卡槽422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座52;第一连接座51上设有与第一卡槽421扣合的第一卡勾511;第二连接座52上设有与第二卡槽422扣合的第二卡勾521。需要说明的是,以盖体100这一结构设计来说,定位件15也即可以安装于盖体100顶面中心位置。再者,关于第一连接座51与第二连接座52设置来说,其数量均可以为多个且绕下盖5中心圆周分布,具体可以是两个并且两两对称设置,具体不做限制。通过向上凸起设置的连接座与卡槽之间的配合,实现上盖4下盖5的连接配合,同时使得上盖4与下盖5之间形成间隙腔101。当然,还可以是其它连接配合设计,不做限制。
另外,就上盖4的结构设计来说,其底部外侧边缘可以向下设置有与容器本体400配合的第二侧壁43,而第二侧壁43可以与容器本体400的开口端之间螺纹配合,嵌设配合,具体不做限制。同时在第二侧壁43的底部还可以向下延伸设置伸入容器本内的延伸凸缘44,这一延伸凸缘44即可起到定位作用,亦可与密封件300相互配合,从而对间隙腔101进行遮挡或开放,进而在密封盖处于打开状态时,密封件300与延伸凸缘44之间可以通过对间隙腔的遮挡从而实现对提示部的遮挡,而在密封盖处于密封状态时,密封件300与延伸凸缘44之间可以形成观察间隙102。上盖4底面上于第一侧壁42与第二侧壁43之间设有呈辐射状排列的第一加强筋46,以提高上盖4的整体结构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就下盖5的结构设计来说,同样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结构强度,下盖5顶面靠外侧边缘位置可以设有环形的第二加强筋54,第二加强筋54内侧还可以设有多个向内辐射设置的呈三角板结构的第三加强筋55,与第二加强筋54配合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就挤压板2的结构设计来说,以上述上盖4以及上盖4的这一结构设计为例,挤压板2上可以设有避让第一连接座51的第一通孔22,而中部位置可以设有即可避让第二连接座52又可避让致动器的第二通孔21。同时,为了起到加强作用,挤压板2的外边缘可以设置第三侧壁23,并且在挤压板2上下表面均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第四加强筋24。
本申请中上盖4、挤压板2与下盖5之间的形状相适配,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配合的容器本体400开口形状进行设计,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以第一支点部631具体与按钮10可转动地连接为例。如图9所示,所述按钮的立面122上可以设置有轴孔123,通过轴孔123实现与第一支点部631的铰接配合。
进一步地,以第二支点部632具体与盖体100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为例。如图10以及图13所示,第一侧壁42的内侧面于第二卡槽422上方设有可与第二连接座52顶面接合的接合块45,接合块45的底面设有第一凹槽451,对应的,第二连接座52的顶面设有与第一凹槽451配合的第二凹槽522。第一凹槽451与第二凹槽522形成第一滑槽腔450,第二支点部632可转动安装于第一滑槽腔450,且与第一滑槽腔450滑动配合。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即可实现第二支点部632与盖体100的连接配合,也方便整体的安装与拆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二连接座52与接合块45之间的接合更加紧密,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座52顶面于第二凹槽522旁侧设有第三卡槽523。对应的,如图12所示,接合块45底面于第一凹槽451旁侧设有与第三卡槽523扣合的第三卡勾452,通过卡槽与卡勾之间配合使得第二连接座52与接合块45之间的接合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以第三支点部633与挤压板2铰接并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为例。如图13所示,挤压板2顶面向上凸设有第三连接座25,第三连接座25上设有第二滑槽腔251,第三支点部633可转动安装于第二滑槽腔251,且与第二滑槽腔251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就密封件300的安装来说,可以是在下盖5的外外边缘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三凹槽53,再将密封件300环绕嵌设于第三凹槽53。密封件300具体可以包括与第三凹槽53嵌设配合第一密封圈部71,以及一体环设于第一密封圈部71顶部外边缘且向上分布的第二密封圈部72,第二密封圈部72内部空间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呈锥形圈结构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设计,不做限制。
如图1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储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40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密封盖;容器本体400上至少对应密封盖的可视区域的容器壁段为透明壁段,保证使用者可以观察到挤压板2的提示部。
以形成有观察间隙的情况为例:
密封盖从开启状态到密封状态的工作过程:
将盖子盖在容器本体400开口处,按下压盖11,旋转辅助件12和旋转件13随之向下移动,推动支臂6向下摆动,支臂6的第三支点部633随之下移并推动挤压板2下移。挤压板2下移挤压下盖5上的密封件300,使得密封件300发生变形,密封件300的第二密封圈部72被挤压在容器本体400内壁上,使罐口处于密封状态。此时,由于第二密封圈部72以发生变形并下移,与延伸凸缘44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进而形成一个观察间隙102。同时,挤压板2也就从上盖4和密封件300之间的观察间隙102中露出,使用者可从容器本体400的侧面看见挤压板2。当压盖11上表面运动值略低于上盖4上表面时,使得压盖11运动至最低点,旋转件13触发转动,此时松开压盖11。弹簧3弹力使压盖11略微回弹,旋转件13的槽道131因旋转件13的旋转不再和定位件15的凸条151对齐,凸条151和旋转件13的第二转齿132相抵,旋转件13的高度位置被锁定,从而使压盖11位置被锁定。此时压盖11上表面和上盖4上表面处于同一高度,密封件300仍被压在容器本体400内壁上,挤压板2仍能从容器本体400侧面观察到,密封盖完成从开启状态到密封状态的切换。
密封盖从密封状态到开启状态的工作过程:
再次按下压盖11,旋转件13触发转动,此时松开压盖11,旋转辅助件12旋转件13槽道131与定位件15凸条151对齐,旋转件13解锁,弹簧3弹力使旋转件13、按钮10和压盖11继续向上复位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支臂6向上摆动,支臂6第三支点部633随之上移并带动挤压板2上移。挤压板2不再挤压密封件300,密封件300在自身弹性下恢复原形状,不再紧贴在容器本体400内壁上,密封件300和上盖4的延伸凸缘44重新接触,或密封件300向上没过延伸凸缘44底部,从而遮挡住挤压板2使其不能从容器本体400侧面被观察到,密封盖完成从密封状态到开启状态的切换。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密封盖,包括盖体、致动机构以及密封件,所述致动机构以及所述密封件均安装于所述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设有沿竖直方向可活动调节的挤压部;
所述挤压部用于驱动所述密封件变形,以使得所述密封件与容器本体内壁密封接触;
所述盖体设有用于供所述挤压部活动的间隙腔,且所述盖体侧面上至少设有一处在视觉上连通所述间隙腔的可视区域;
所述致动机构还设有提示部;
所述挤压部在驱动所述密封件变形后,至少有某一所述提示部的部分从所述可视区域露出,以使得使用者可从密封盖的侧面观察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部可视地区别于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部的颜色与所述盖体的颜色以及所述密封件的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部设于所述挤压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变形前,对所述可视区域形成遮挡;
所述密封件变形后,与所述盖体之间形成可视连通所述可视区域的观察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包括致动器以及挤压板;
所述挤压板沿竖直方向活动设置于所述间隙腔内,形成所述挤压部;
所述致动器安装于所述盖体上,且与所述挤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挤压板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为按钮式致动器、旋钮式致动器、滑动式致动器以及拨转式致动器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具体为按钮式致动器;
所述按钮式致动器的按钮向上活动伸出所述盖体;
所述按钮式致动器的按钮通过支臂与所述挤压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挤压板上下运动;
所述支臂设有第一支点部、第二支点部以及第三支点部;
所述第一支点部与所述按钮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按钮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支点部与所述盖体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盖体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三支点部与所述挤压板可转动地连接,或与所述挤压板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
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中至少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中任意两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可滑动地连接设置,另一个支点部为可转动地设置,可转动地设置的支点部具体为一体铰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部、所述第二支点部以及所述第三支点部呈不共线分布。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点部到第二支点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支点部到第三支点部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以及下盖;
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下盖顶部,且所述上盖底面与所述下盖顶面之间间隔分布,形成所述间隙腔;
所述间隙腔四周的贯通区域形成所述可视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外边缘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所述密封件环绕嵌设于所述凹槽。
14.一种储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盖;
所述容器本体上至少对应所述密封盖的可视区域的容器壁段为透明壁段。
CN202121259743.2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Active CN215045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9743.2U CN21504521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PCT/CN2021/133023 WO2022257368A1 (zh) 2021-06-07 2021-11-25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9743.2U CN21504521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5212U true CN21504521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7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9743.2U Active CN215045212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5212U (zh)
WO (1) WO20222573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369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阳江市宜家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US20240174409A1 (en) * 2022-11-29 2024-05-30 Michael Peretz Ben-Asher Sealed Storage Box with Push Closure
US12065287B1 (en) 2023-10-26 2024-08-20 Zhejiang Coolests Technology Co., Lid. Threadless stopper cover for contai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9443B2 (en) * 2008-12-15 2014-12-02 Wki Holding Company, Inc. Container assembly with flexible seal
JP6556855B2 (ja) * 2015-03-04 2019-08-07 ヘレン オブ トロイ リミテッド 密封可能な蓋を有する容器
CN207029789U (zh) * 2017-08-01 2018-02-23 杭州神经猫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密封罐
US10737847B1 (en) * 2019-02-12 2020-08-11 Free-Free(USA) Inc Cover structure of sealed can
CN212448542U (zh) * 2020-06-17 2021-02-02 曹旗长 一种密封罐及其密封盖
CN215045213U (zh) * 2021-06-07 2021-12-07 阳江市宜家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369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阳江市宜家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US20240174409A1 (en) * 2022-11-29 2024-05-30 Michael Peretz Ben-Asher Sealed Storage Box with Push Closure
US12065287B1 (en) 2023-10-26 2024-08-20 Zhejiang Coolests Technology Co., Lid. Threadless stopper cover for contain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368A1 (zh)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45212U (zh)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CN106264094B (zh) 电压力锅
US6042083A (en) Butterfly valve
CN103815741A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体
CN215045213U (zh) 一种密封盖及储物容器
JP2004035016A (ja) 燃料タンク用キャップ装置
CN106249810A (zh) 键盘模块及电子装置
KR20230132565A (ko) 밀폐 용기
TWM575181U (zh) 按鈕防水組件
CN201323316Y (zh) 互锁插头和插座
CN109872911A (zh) 一种精密扳动开关及其扳动方法
CN213236931U (zh) 一种机油口盖
CN219838916U (zh) 一种容器密封盖合装置
CN216566721U (zh) 双螺母暗杆闸阀
CN216822794U (zh) 烹饪器具
CN212725083U (zh) 电子设备
CN106724867B (zh) 一种开盖结构和电饭煲或电压力锅
CN221215306U (zh) 一种盖子以及储存容器
CN212848091U (zh) 一种旋钮外圆锁式按压盖的开关组件结构
CN219331330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612327U (zh) 一种密封桶
CN220694958U (zh)
CN22025626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637924U (zh) 一种边锁
CN217580417U (zh) 一种可移动滑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