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3755U -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3755U
CN215043755U CN202022372937.5U CN202022372937U CN215043755U CN 215043755 U CN215043755 U CN 215043755U CN 202022372937 U CN202022372937 U CN 202022372937U CN 215043755 U CN215043755 U CN 215043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wheel
driving wheel
ste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729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耀昌
代志刚
林天宇
梅森
沙俊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Woozo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729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3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3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3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避免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避免对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造成损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包括:舵机;舵机盘连接于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机构的一端与舵机盘转动连接;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主动轮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主动轮传动连接。

Description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由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带程控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目前在航空摄影、农业、灾害救援等领域都存在广泛应用。
目前,在倾转无人机与矢量无人机的倾转驱动机构中,舵机通常通过同步带传动方式驱动工作轴运转,而且,同步带传动机构中的驱动轮通常直接装在舵机上,驱动轮通过同步带与从动轮相连,从而达到驱动舵机驱动从动轮带动工作轴转动的目的。
然而,上述结构在传动过程中,同步带会对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垂向的拉力,长久使用易对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主要目的是避免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避免对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造成损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包括:舵机;
舵机盘,所述舵机盘连接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盘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盘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的表面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拉杆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与所述舵机盘的表面通过第一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主动轮的表面通过第二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为球头铰链或弹性缓冲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舵机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主动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显露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设置于所述舵机盘的外周壁上,所述第四啮合齿设置于所述主动轮的外周壁上;
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啮合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显露,且所述第三啮合齿与所述第四啮合齿啮合连接。
进一步地,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还包括:
主动轮支撑座,所述主动轮支撑座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还包括:
舵机固定座,所述舵机固定座与所述舵机连接。
进一步地,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在舵机和同步带驱动机构之间增设传动机构,使得舵机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同步带驱动机构中的主动轮转动,从而使得主动轮通过同步带驱动从动轮带动工作轴转动,而且,由于传动机构的一端与舵机的舵机盘为转动连接,而并非是套接在舵机盘的外部,因此,在传动过程中,舵机的输出轴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避免了对舵机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包括舵机1;舵机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舵机盘2;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与舵机盘2转动连接;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包括主动轮41、从动轮42和同步带 43,主动轮41与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从动轮42通过同步带43与主动轮 41传动连接。其中,从动轮42上连接有工作轴5,从动轮42和工作轴5的转动角度通常较小,使得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转动角度通常小于360度,具体地,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转动角度通常小于18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中,参见图1,通过在舵机 1和同步带驱动机构4之间增设传动机构,使得舵机1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同步带驱动机构4中的主动轮41转动,从而使得主动轮41通过同步带43驱动从动轮42带动工作轴5转动,而且,由于传动机构的一端与舵机1的舵机盘2为转动连接,而并非是套接在舵机盘2的外部,因此,在传动过程中,舵机1的输出轴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避免了对舵机1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机构4的主动轮41可以根据其所承受的应力大小进行尺寸大小设计,并可进行强度校核计算,从而更好地避免由于舵机1的输出轴和轴承强度不足,导致舵机1的使用寿命缩短,以及避免定制开发可以满足驱动强度要求,但体积较大的专用舵机1。
其中,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使得舵机1通过该传动机构对同步带驱动机构4的主动轮41进行驱动,同时避免舵机1的输出轴承受垂向拉力即可。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传动机构可以包括拉杆3,该拉杆3的一端与舵机盘2的表面转动连接,该拉杆3的另一端与主动轮41的表面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传动机构设置为拉杆3,且该拉杆3的一端与舵机盘2的表面转动连接,使得拉杆3的一端随舵机盘2同步运动,拉杆3的另一端与主动轮41的表面转动连接,使得拉杆3的另一端可驱动主动轮41随之同步运动,从而使得舵机盘2通过拉杆3驱动主动轮41转动,进而使得主动轮 41通过同步带43驱动从动轮42带动工作轴5转动,结构简单,实现可靠。其中,拉杆3的一端与舵机盘2的表面转动连接,并随舵机盘2同步运动,因此,在传动过程中,舵机1的输出轴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对舵机1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为了保证舵机1与同步带驱动机构4之间的稳定传动,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拉杆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该两个拉杆3可以相互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平行的两个拉杆3,即两个拉杆3的两端均分别与舵机盘2的表面和主动轮41的表面转动连接,使得舵机1可以通过舵机盘2 和两个拉杆3驱动主动轮41带动工作轴5转动,从而使得舵机1可以更加稳定地驱动主动轮41转动,进而提高了舵机1与同步带驱动机构4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由于从动轮42和工作轴5的转动角度通常较小,使得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转动角度通常小于180度,因此,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拉杆3在传动过程中不会发生重叠或交替运动,从而无需考虑两个拉杆3的长度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等因素,只要两个拉杆3可以相互配合运动,实现舵机盘2与主动轮41之间的传动即可;若从动轮42和工作轴5的转动角度要求较大时,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转动角度即要增大,此时,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转动角度可能大于180度甚至达到360度,使得两个拉杆3之间会发生重叠和交替运动,此时,需要考虑两个拉杆3的长度大小以及位置关系等因素,例如,在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表面与一个拉杆3之间可以设置供另一拉杆3通过的空隙,且该另一拉杆3的长度可以小于留有空隙的拉杆3 的长度,以便两个拉杆3可以进行重叠和交替运动,实现舵机盘2和主动轮41 之间的传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拉杆3与舵机盘2的表面可以通过第一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拉杆3与主动轮41的表面可以通过第二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传动过程中,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可以分别缓冲拉杆3与舵机盘2之间以及拉杆3与主动轮41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从而避免舵机盘2、拉杆3和主动轮41的损坏,进而延长该倾转驱动机构4 的使用寿命。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相同,具体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可以为球头铰链或弹性缓冲元件。
在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并不限于上述的拉杆3结构形式,在该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舵机盘2 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第一啮合齿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同步带43 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主动轮4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通过第一通孔显露的第二啮合齿,第二啮合齿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传动机构设置为包括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舵机盘2通过第一啮合齿与第一齿轮啮合,主动轮41通过第二啮合齿与第二齿轮啮合,使得舵机盘2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驱动主动轮41转动,进而使得主动轮41通过同步带43驱动从动轮42带动工作轴5转动,结构简单,实现可靠。其中,第一齿轮与舵机盘2啮合连接,即转动连接,因此,在传动过程中,舵机1的输出轴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对舵机 1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在一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亦可以包括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第三啮合齿设置于舵机盘2的外周壁上,第四啮合齿设置于主动轮41的外周壁上;同步带4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四啮合齿通过第二通孔显露,且第三啮合齿与第四啮合齿啮合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舵机盘2和主动轮41的外周壁分别设置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使得舵机盘2与主动轮41直接进行啮合,同样可以使得舵机1通过舵机盘2驱动主动轮41带动工作轴5转动,而且,在传动过程中,舵机1的输出轴同样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对舵机1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主动轮支撑座6,该主动轮支撑座6与主动轮41连接,用以固定主动轮41的位置,使得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能够平稳运转。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还可以包括舵机固定座7,该舵机固定座7与舵机1连接,用以固定舵机1的位置,使得该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能够更加平稳地运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前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参见图1,包括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该倾转驱动机构4通过在舵机1和同步带驱动机构4之间增设传动机构,使得舵机1可以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同步带驱动机构4中的主动轮41转动,从而使得主动轮41通过同步带43驱动从动轮42带动工作轴5转动,而且,由于传动机构的一端与舵机1的舵机盘2为转动连接,而并非是套接在舵机盘2的外部,因此,在传动过程中,舵机1的输出轴不会受到垂向的拉力,从而避免了对舵机1的输出轴及轴承产生损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舵机;
舵机盘,所述舵机盘连接于所述舵机的输出轴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盘转动连接;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通过同步带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舵机盘的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轮的表面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拉杆相互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与所述舵机盘的表面通过第一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主动轮的表面通过第二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为球头铰链或弹性缓冲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舵机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一啮合齿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主动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通过所述第一通孔显露的第二啮合齿,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啮合齿和第四啮合齿,所述第三啮合齿设置于所述舵机盘的外周壁上,所述第四啮合齿设置于所述主动轮的外周壁上;
所述同步带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四啮合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显露,且所述第三啮合齿与所述第四啮合齿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动轮支撑座,所述主动轮支撑座与所述主动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舵机固定座,所述舵机固定座与所述舵机连接。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
CN202022372937.5U 2020-10-22 2020-10-22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Active CN215043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2937.5U CN215043755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72937.5U CN215043755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3755U true CN215043755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60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72937.5U Active CN215043755U (zh) 2020-10-22 2020-10-22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3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49987A1 (ja) 羽ばたき装置
JP6458162B2 (ja) 羽ばたき装置
CN102540398B (zh) 一种具有低交叉耦合的全柔顺两轴转动反射镜
TW201433057A (zh) 馬達、具有馬達的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CN215043755U (zh) 无人机倾转驱动机构及无人机
WO2016043304A1 (ja) ロボット上半身の支持構造
CN209844756U (zh) 一种应用于台型摄像头监控装置的无侧隙减速电机
CN106224480A (zh) 一种基于四杆机构的大行程柔性旋转铰
EP2943984A1 (en) Solar cell support assembly
CN111219408B (zh) 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4055331U (zh) 一种伺服舵机模组以及机器人
CN216067529U (zh) 关节转动结构及机器人
CN109571541A (zh) 单向离合器及柔性外骨骼
CN211145915U (zh) 一种监控装置
CN212909242U (zh) 一种升降门电机自锁结构
CN213566534U (zh) 一种无人机的摄像机构
CN210149543U (zh) 一种无人机的高低错位旋转机臂
CN210883912U (zh) 一种汽车零配件生产用定位机构
CN210166686U (zh) 带有可调节式双目摄像头的一体机
CN213892901U (zh) 无人机侧向倾转装置及无人机
KR20120121279A (ko) 관절형 로봇의 소형 액추에이터 내부에 포함된 일체형 중력보상장치
CN214181777U (zh) 一种机器人手臂结构及带有该手臂结构的机器人
CN205315616U (zh) 一种螺旋圆弧锥齿轮机构
CN214162912U (zh) 抱爪、夹持系统及翻转设备
CN214625385U (zh) 一种5g电调天线倾角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