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2141U -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 Google Patents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2141U
CN215042141U CN202023230999.9U CN202023230999U CN215042141U CN 215042141 U CN215042141 U CN 215042141U CN 202023230999 U CN202023230999 U CN 202023230999U CN 215042141 U CN215042141 U CN 215042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refrigeration
pipe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09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邹瑞
朱明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2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21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用于承载并冷却电池包,包括制冷部及托盘本体,所述制冷部设置为与所述托盘本体相连接,所述制冷部为制冷管和/或自循环散热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制冷部设计为制冷板、自循环散热模块或者同时包括制冷板及自循环散热模块,并将制冷部设置为与托盘本体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Description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19年12月26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922415543.0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仍然是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治理汽车尾气,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以替代燃油型汽车。而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电动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主要包括直充式和快换式两种。
对于快换式的电动汽车,从电动汽车上取下的电池包通常先放置到电池包托盘上,然后再利用电池包托盘将电池包转运至充换电站内,进而在充换电站的充电仓内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电池包在进行充电时会发热,充充电站内的电池包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决定了其充放电必须在某一温度区间进行,否则将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下降。锂离子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为10-30摄氏度。
然而,对于目前的电池包托盘,一般为全钢结构件,其导热性能较差,当电池包在充换电站的充电仓内充电时,由于电池包的底部与电池包托盘相接触,因此,不利于电池包底部的散热,进而影响电池包的充电效率。
综上所述,目前的电池包托盘不利于电池包的散热,影响电池包的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托盘不利于电池包的散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用于承载并冷却电池包,其特点在于,包括制冷部及托盘本体,所述制冷部设置为与所述托盘本体相连接,所述制冷部为制冷管和/或自循环散热模块。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制冷部设计为制冷管、自循环散热模块或者同时包括制冷管及自循环散热模块,并将制冷部设置为与托盘本体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较佳地,所述制冷管直接设于所述托盘本体上,或所述制冷管通过制冷板设于所述托盘本体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制冷管直接设置在托盘本体上,减少了制冷管与托盘本体之间的连接部件,有利于简化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结构形式。将制冷管通过制冷板设置在托盘本体上,利用制冷板固定制冷管,有利于防止制冷管被意外损伤,有利于提高制冷部的寿命。
较佳地,所述制冷管连续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制冷管连续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托盘本体上,有利于提高制冷部的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温度的均匀性。
较佳地,所述制冷板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上侧面;或者托盘本体具有中空框,所述制冷板嵌设在所述中空框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制冷板设置在托盘本体的上侧面,使得制冷板直接与电池包相接触,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通过将制冷板设计在托盘本体的中空框内,有利于简化可制冷的电池包托盘的结构形式。
较佳地,所述制冷板与所述托盘本体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制冷板与托盘本体,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较佳地,所述制冷板包括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内的管道,所述制冷管设于所述管道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管道设置在板体内,并将制冷管设置在管道内,有利于避免制冷管意外滑动,有利于提高制冷板的稳固性,有利于降低制冷管意外损伤的概率。
较佳地,所述制冷管的上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侧面平齐。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制冷管的上侧面设计为平面,有利于提高制冷管与电池包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通过将制冷管的上侧面与板体的上侧面设计为平齐,有利于降低管道意外损伤的概率。
较佳地,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还包括冷却管接头,所述冷却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制冷管的两端,或制冷板上设有冷却管接头,所述冷却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制冷管的两端,所述冷却管接头用于与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冷却管接头与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接,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与充电仓连接的便利性。
较佳地,所述板体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铜、钢或石墨的一种;所述制冷管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铜或钢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制冷管的结构为圆管或矩形管的一种。
较佳地,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包括加热部和冷却部,所述加热部用于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并形成蒸汽,所述冷却部用于冷却蒸汽并形成液体。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循环管的加热部吸收电池包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并利用冷却部冷却蒸汽并形成液体,从而高效地完成电池包的冷却,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较佳地,所述循环管还包括回流部,所述回流部用于将冷却后的液体返回至加热部。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回流部将液体回流至加热部,使得冷却后的液体能够继续吸收热量而蒸发,从而再次进入冷却部冷却为液体,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较佳地,所述回流部为设于循环管内壁的多孔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液体在多孔结构中发生毛细现象,进而有利于液体快速地到达加热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较佳地,所述回流部为吸液芯或循环管壁面的毛细结构。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吸液芯或循环管壁面的毛细结构,从而有利于发生毛细现象,进而有利于液体快速地到达加热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较佳地,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与托盘本体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自循环散热模块与托盘本体,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较佳地,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还包括加热体及冷却体,所述加热部插设于所述加热体内,所述冷却部插设于所述冷却体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加热体及冷却体分别插入加热部及冷却部,有利于提高加热部的吸热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冷却部的散热效率。
较佳地,制冷部还包括制冷框,所述制冷框设有多个容纳框,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框内。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包括多个容纳匡的制冷匡设置自循环散热模块,有利于提高制冷部的整体性,有利于简化制冷部的安装步骤。
较佳地,所述制冷框与所述托盘本体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制冷框与托盘本体,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一种充电仓,其特点在于,包括电池包,以及如上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所述电池包设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承载电池包,并在充电仓内充电,有利于及时地散去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较佳地,充电仓上设有电连接器、冷却接头,所述充电仓上的冷却接头用于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冷却管接头对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充电仓的冷却接头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冷却管接头对接,有利于简化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连接形式,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散热效率。
较佳地,充电仓上还设有电池包传感器,用于感应电池包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电池包传感器感应电池包是否处于充电状态,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是否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的能源利用率。
较佳地,所述电池包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连接器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电池包传感器设置在电连接器上,有利于简化充电仓的结构形式。
较佳地,所述充电仓还包括充电机模块,用于对电池包充电。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充电仓内的充电机模块对电池包充电,有利于提高电池包充电的效率。
一种换电站,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仓,还包括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充电仓内的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换电站的冷却系统对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冷却效率,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较佳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的动力泵,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管形成冷却回路。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控制单元根据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冷却系统的动力泵,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是否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的能源利用率。
一种储能站,其特点在于,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仓,还包括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充电仓内的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冷却效率,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较佳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的动力泵,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管形成冷却回路。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控制单元根据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冷却系统的动力泵,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是否对电池包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的能源利用率。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制冷部设计为制冷板、自循环散热模块或者同时包括制冷板及自循环散热模块,并将制冷部设置为与托盘本体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托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自循环散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自循环散热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充电仓的冷却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换电站的充电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 100
托盘本体 11
制冷部 12
制冷板 20
板体 21
制冷管 22
冷却管接头 23
自循环散热模块 30
循环管 31
加热部 32
冷却部 33
加热体 34
冷却体 35
制冷框 36
充电仓 400
电连接器 41
冷却接头 42
电路接头 43
液路接头 44
充电机模块 45
换电站 500
冷却系统 51
全功能集装箱 600
充电室 61
换电平台 62
监控室 63
充电集装箱 64
换电小车 65
码垛机 66
轨道 67
充电架 68
电池包 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用于承载并冷却电池包,包括制冷部12及托盘本体11,制冷部12设置为与托盘本体11相连接,本实施例的制冷部12为制冷管22。本实施例通过将制冷部12设计为制冷管22,并将制冷部12设置为与托盘本体11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12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制冷管22可以通过制冷板20设于托盘本体11上,将制冷管22通过制冷板20设置在托盘本体11上,利用制冷板20固定制冷管22,有利于防止制冷管22被意外损伤,有利于提高制冷部12的寿命。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管22还可以直接设于托盘本体11上。本实施例将制冷管22直接设置在托盘本体11上,减少了制冷管22与托盘本体11之间的连接部件,有利于简化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结构形式。
为了提高散热的均匀性,如图3所示,制冷管22还可以连续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托盘本体11上。本实施例将制冷管22连续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托盘本体11上,有利于提高制冷部12的温度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温度的均匀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托盘本体11也可以具有中空框,制冷板20嵌设在中空框内。通过将制冷板20设计在托盘本体11的中空框内,有利于简化可制冷的电池包托盘的结构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板20可以设置在托盘本体11的上侧面。本实施例通过将制冷板20设置在托盘本体11的上侧面,使得制冷板20直接与电池包相接触,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
为了提高制冷板20与托盘本体11连接的稳固性,制冷板20与托盘本体11还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制冷板20与托盘本体11,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制冷板20可以包括板体21及设于板体21内的管道,制冷管22设于管道内。本实施例通过将管道设置在板体21内,并将制冷管22设置在管道内,有利于避免制冷管22意外滑动,有利于提高制冷板20的稳固性,有利于降低制冷管22意外损伤的概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制冷管22的上侧面为平面,平面与托盘本体11的上侧面平齐。本实施例通过将制冷管的上侧面设计为平面,有利于提高制冷管22与电池包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散热效率。通过将制冷管22的上侧面与板体21的上侧面设计为平齐,有利于降低管道意外损伤的概率。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板体21的材料可以包括铝合金、铜、钢或石墨的一种。制冷管22的材料可以包括铝合金、铜或钢中的一种。在其他实施例中,制冷管22的结构为圆管或矩形管的一种。
在其他实施例中,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还可以包括冷却接头,冷却接头连接在制冷管的两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制冷板20上设有冷却管接头23,冷却管接头23连接在制冷管的两端,冷却管接头23用于与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接。本实施例利用冷却管接头23与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接,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与充电仓连接的便利性。
实施例2
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如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制冷部12为自循环散热模块30。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继续使用实施例1中的附图标记。本实施例通过将制冷部12设计为自循环散热模块30,并将制冷部12设置为与托盘本体11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12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自循环散热模块30可以包括循环管31,循环管31包括加热部32和冷却部33,加热部32用于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却部33用于冷却蒸汽并形成液体。本实施例利用循环管31的加热部32吸收电池包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并利用冷却部33冷却蒸汽并形成液体,从而高效地完成电池包的冷却,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循环管31还可以包括回流部,回流部用于将冷却后的液体返回至加热部32。本实施例利用回流部将液体回流至加热部32,使得冷却后的液体能够继续吸收热量而蒸发,从而再次进入冷却部33冷却为液体,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回流部可以为设于循环管31内壁的多孔结构。本实施例利用液体在多孔结构中发生毛细现象,进而有利于液体快速地到达加热部32,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回流部还可以为吸液芯或循环管31壁面的毛细结构。本实施例利用吸液芯或循环管31壁面的毛细结构,从而有利于发生毛细现象,进而有利于液体快速地到达加热部32,从而有利于提高液体蒸发为气体的循环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热量交换的效率,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为了提高稳固性,自循环散热模块30与托盘本体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自循环散热模块30与托盘本体11,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自循环散热模块30还可以包括加热体34及冷却体35,加热部32插设于加热体34内,冷却部33插设于冷却体35内。本实施例利用加热体34及冷却体35分别插入加热部32及冷却部33,有利于提高加热部32的吸热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冷却部33的散热效率。为了简化制冷部12的安装步骤,制冷部12还可以包括制冷框36,制冷框36设有多个容纳框,自循环散热模块30设置在容纳框内。本实施例利用包括多个容纳匡的制冷匡设置自循环散热模块30,有利于提高制冷部12的整体性,有利于简化制冷部12的安装步骤。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体34内可以设置多个加热部32,相应地,冷却体35内也可以设置多个冷却部33。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加热体34可以设计为铜块,铜块内设置盲孔,加热部32插设在盲孔内。冷却体35还可以设计为散热片,多个散热片相对设置,冷却部33插设在散热片的通孔内。
为了提高稳固性,制冷框36与托盘本体11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焊接或螺栓组件连接制冷框36与托盘本体11,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整体性及稳固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制冷部12同时包括制冷管22及自循环散热模块30。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继续使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的附图标记。本实施例通过将制冷部12设计同时包括制冷管22及自循环散热模块30,并将制冷部12设置为与托盘本体11相连接,从而有利于制冷部12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寿命。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利用自循环散热模块30吸收电池包的热量,再利用制冷管22将自循环散热模块30的热量带走,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部12的散热效率。当然,也可以同时利用制冷管22与自循环散热模块30吸收电池包的热量。
实施例4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充电仓400,充电仓400可以包括电池包90,以及如实施例1、2或3中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电池包90设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上。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继续使用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的附图标记。本实施例利用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承载电池包90,并在充电仓400内充电,有利于及时地散去电池包90产生的热量,避免热量在电池包90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90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寿命。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充电仓400上可以设有电连接器41、冷却接头42,充电仓400上的冷却接头42用于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冷却接头对接。本实施例利用充电仓400的冷却接头42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冷却管接头23对接,有利于简化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连接形式,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散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仓400上还可以设有电池包传感器,用于感应电池包90是否处于充电状态。本实施例利用电池包传感器感应电池包90是否处于充电状态,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是否对电池包90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400的能源利用率。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电池包传感器可以设于电连接器41上。本实施例将电池包传感器设置在电连接器41上,有利于简化充电仓400的结构形式。
如图7所示,充电仓400还可以包括充电机模块45,用于对电池包90充电。本实施例利用充电仓400内的充电机模块45对电池包90充电,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充电的效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充电仓400的冷却接头42集成在电连接器41上,电连接器41还具有电路接头43。该电连接器41与电池包90相应的接头相连通,同时实现了电路与液冷系统的连通。本实施例有利于简化电池包90与电池仓400的连接步骤。
实施例5
如图9及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换电站500,包括如实施例4中的充电仓400,还包括冷却系统51,冷却系统51用于对充电仓400内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提供冷却介质。本实施例利用换电站500的冷却系统51对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提供冷却介质,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冷却效率,避免热量在电池包90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90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寿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冷却系统51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51的动力泵,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制冷管22形成冷却回路。本实施例利用控制单元根据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冷却系统51的动力泵,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是否对电池包90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400的能源利用率。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9及图10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电站500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的一种换电站500的充电架68结构示意图。
该换电站500为集装箱式换电站500,包括:全功能集装箱60和充电集装箱64。
全功能集装箱60包括:充电室61、换电平台62和监控室63。充电集装箱64垂直地连接于全功能集装箱60,并与全功能集装箱60的充电室61连通。
全功能集装箱60的充电室61和充电集装箱64中设置充电架68。监控室63用于监控整个充电站的运行。换电平台62用于给电动汽车换电。
换电站500中还设有换电小车65和码垛机66。换电平台62能够在换电平台62和充电室61之间运动,该运动一般为直线运动,其运动方向一般垂直于码垛机66的运动方向。码垛机66可沿着轨道67在充电室61和充电集装箱64中来回移动,以能够接触到每个充电架68。
电动汽车停靠于换电平台62上,换电小车65在垂直于轨道67的方向上在换电平台62和充电室61之间运动,以将待充电的电池包90从电动汽车上拆卸并运送到码垛机66,或从码垛机66上接收充满电的电池包90并将其运送并安装到电动汽车。
码垛机66沿着轨道67移动,将待充电的电池包90运动到充电室61中的各个充电架68上进行充电,或者从充电室61中的各个充电架68上取出充满电的电池包90,并将其转移到换电小车65上。
电动汽车的具体车型可以是SUV、小轿车、越野车、卡车、大巴等各种快换式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
当然,本实施例的换电站50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和形式。
如图10所示,充电架68包括多个充电仓400,充电仓400中用于放置待充电的电池包90并对这些电池包90进行充电。图10中还显示了冷却系统51及相关连通管道。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冷却系统51可以通过连通管道与制冷管22形成冷却回路,并利用动力泵驱动冷却液在回路中循环流动,从而完成热量的交换。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一种储能站,包括如实施例4中的充电仓400,还包括冷却系统51,用于对充电仓400内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提供冷却介质。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继续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附图标记。本实施例利用充电仓400的冷却系统对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提供冷却介质,有利于提高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冷却效率,避免热量在电池包90的内部聚集,进而有利于将电池包90的温度控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充电效率,也有利于提高电池包90的寿命。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冷却系统51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51的动力泵,与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的制冷管22形成冷却回路。本实施例利用控制单元根据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冷却系统51的动力泵,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托盘100是否对电池包90进行降温,有利于避免能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充电仓400的能源利用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用于承载并冷却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部及托盘本体,所述制冷部设置为与所述托盘本体相连接,所述制冷部为制冷管和/或自循环散热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直接设于所述托盘本体上,或所述制冷管通过制冷板设于所述托盘本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连续均匀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板设置在所述托盘本体的上侧面;或者托盘本体具有中空框,所述制冷板嵌设在所述中空框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板与所述托盘本体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板包括板体及设于所述板体内的管道,所述制冷管设于所述管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管的上侧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托盘本体的上侧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还包括冷却管接头,所述冷却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制冷管的两端,或制冷板上设有冷却管接头,所述冷却管接头连接在所述制冷管的两端,所述冷却管接头用于与充电仓的冷却系统对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铜、钢或石墨的一种;所述制冷管的材料包括铝合金、铜或钢中的一种;和/或,所述制冷管的结构为圆管或矩形管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包括加热部和冷却部,所述加热部用于吸收电池包产生的热量并形成蒸汽,所述冷却部用于冷却蒸汽并形成液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还包括回流部,所述回流部用于将冷却后的液体返回至加热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为设于循环管内壁的多孔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为吸液芯或循环管壁面的毛细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与托盘本体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还包括加热体及冷却体,所述加热部插设于所述加热体内,所述冷却部插设于所述冷却体内。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制冷部还包括制冷框,所述制冷框设有多个容纳框,所述自循环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框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框与所述托盘本体之间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组件相连接。
18.一种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包,以及如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所述电池包设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充电仓上设有电连接器、冷却接头,所述充电仓上的冷却接头用于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冷却管接头对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充电仓上还设有电池包传感器,用于感应电池包是否处于充电状态。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传感器设于所述电连接器上。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仓还包括充电机模块,用于对电池包充电。
23.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仓,还包括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充电仓内的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的动力泵,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管形成冷却回路。
25.一种储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仓,还包括冷却系统,用于对所述充电仓内的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提供冷却介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能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电池包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打开冷却系统的动力泵,与所述温度自动控制托盘的制冷管形成冷却回路。
CN202023230999.9U 2019-12-26 2020-12-28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Active CN2150421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55430 2019-12-26
CN201922415543 2019-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2141U true CN21504214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0999.9U Active CN215042141U (zh) 2019-12-26 2020-12-28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21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3872A (zh) * 2019-12-26 2021-06-2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3872A (zh) * 2019-12-26 2021-06-29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3872A (zh)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CN102362388B (zh) 电池模块
Hamed et al. A review on recent key technologies of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External cooling systems
EP2810336B1 (en) Method for cooling a lithium-ion battery pack
EP2068390A1 (en) Battery system with battery cells arranged in array alignment
CN105958155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储能的动力电池降温方法和装置
JP2009134936A (ja)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JP2019121538A (ja) 高出力バッテリーまたは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WO2021129865A1 (zh)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及包含其的换电站、储能站
CN215042141U (zh) 温度自动控制托盘、充电仓、换电站及储能站
EP3742541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ttery cells
CN112959917B (zh) 一种模块化换电站
KR20190079798A (ko) 고출력 배터리 또는 콘덴서 모듈
Sikarwar et al.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cooling of Li-Ion batteries,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13067049A (zh) 温度自动控制组件、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16529125U (zh) 一种箱体、电池包及电动车辆
US11108103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phase-change materials having different phase-change temperatures for an on-vehicle battery
JP3215572U (ja) 高出力バッテリーまたはキャパシタモジュール
CN215989069U (zh) 电池包温度调节系统、充电箱、换电站及储能站
CN216120462U (zh) 一种储能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
US1132932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ling battery cells
CN112582703B (zh) 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耦合的新型电池冷却结构
KR20140081972A (ko) 전지팩의 온도 제어 방법
CN116658812A (zh) 蜂巢式固态储氢装置及其车辆供电系统
CN219163489U (zh) 自动冷却的电池箱体及自动冷却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