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5251U -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5251U
CN215025251U CN202022892569.7U CN202022892569U CN215025251U CN 215025251 U CN215025251 U CN 215025251U CN 202022892569 U CN202022892569 U CN 202022892569U CN 215025251 U CN215025251 U CN 215025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ositioning
fluid
screw rod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25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东升
黎兴兴
禹海航
于畅
何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Kangning Hospital Ningbo M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Kangning Hospital Ningbo M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Kangning Hospital Ningbo M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filed Critical Ningbo Kangning Hospital Ningbo Ment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228925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52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5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5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包括有能覆盖在使用者头部的颞叶区的电极部,还包括有设置在头盔内并能围设在电极部之上,用于使用者之头部的按摩的按摩管路,该按摩管路内部允许流体通过以及与按摩管路相连、并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按摩管路发生流动的流体驱动装置,经颅电刺激头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经颅电刺激头罩上设置的电极部发生于40~77.5Hz交流电刺激颞叶区、额部和两侧乳突区时,对于治疗失眠具有特定的效果,并通过流体驱动装置来控制位于使用者头部周围的按摩管路内的流体的脉冲大小、速度,并保持头盔内温度适中,以给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带来舒适的按摩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罩,尤其涉及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经颅电刺激头罩。
背景技术
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由于与药物治疗相比,该治疗方法不存在任何副作用,且疗效稳固,因而在欧美等其它国家已被普遍使用,作为治疗焦虑、抑郁、失眠及相关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连续可调重复刺激的经颅磁刺激(rTMS)出现,并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它主要通过不同的频率来达到治疗目的,高频(>1Hz)主要是兴奋的作用,低频(≤1Hz)则是抑制的作用。其具有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TMS可以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症、强迫症、躁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精神疾病,其中对抑郁症的治疗在美国已经通过FDA的认证,治愈率为20%,治疗有效率可以高达100%。在脊髓损伤、帕金森病(PD)、癫痫、脑卒中后康复、外周神经康复、神经性疼痛等有不错的效果,是无创伤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少有的技术疗法。
另外,数字化信息时代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规模的信息量更新也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巨大的压力,失眠症人群的数量随着城市现代化的程度与日俱增。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易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现有技术中治疗失眠的方法包括药物、按摩等,药物治疗失眠虽然见效快,但是药物的副作用不容小觑,长期服用有害健康;按摩治疗失眠见效慢,且需要专业按摩师按摩不便于患者在家中使用。为此,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一些辅助治疗失眠的失眠理疗仪,如一专利号为 ZL201520348421.3(授权公告号为CN2047664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失眠理疗仪》该理疗仪包括有头盔、设置在头盔内部的穴位带、设置在穴位带内部的若干穴位点按摩珠,其特征在于:穴位点按摩珠之间以导线连接设置在头盔顶部的震动马达,所述头盔顶部还设置香薰底座,香薰底座上设置香薰盒,内部放置香薰片,虽然该失眠理疗仪针对穴位点进行震动按摩,配合香薰舒缓压力,使患者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方便使用,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近期经过研究,发现用40~77.5Hz交流电刺激颞叶区、额部和两侧乳突区时,对于治疗失眠具有特定的效果。同时,震动马达头盔无法控制头盔内部温度,提供的按摩效果稍有欠缺,为了提高患者在治疗时的治疗体验,需要对现有的失眠理疗仪作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对使用者头部进行按摩的经颅电刺激头罩。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改变按摩脉冲大小的经颅电刺激头罩。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在对使用者头部进行按摩的同时还能保持适宜按摩温度的经颅电刺激头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电极部,能覆盖在使用者头部的颞叶区;
按摩管路,设置在所述头盔内并能围设在所述电极部之上,用于使用者之头部的按摩,所述按摩管路内部允许流体通过;以及
流体驱动装置,与所述按摩管路相连,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所述按摩管路发生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包括有外壳;以及流体管路,该流体管路呈横向设置的U型,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以及连接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的连接管体,对应地,所述头盔上设置有与所述按摩管路的第一横向管体、第二横向管体连通的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从而实现流体在所述流体管路和头盔的按摩管路中流动。
为了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流体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能改变所述流体管路中流体脉冲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的选择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驱动部,容纳在所述外壳内;
第一齿轮,外露于所述外壳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第二转动体,包括有局部外露于所述外壳外表面的第二转动部以及内设于所述外壳内的环形部,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外周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转动体部;
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之第二转动部外并能跟随所述第二转动体一起转动,该盖板与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具有允许所述流体管路之连接管体穿过的空间;以及
挤压件,至少具有两对,能滑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第二转动部上并能跟随所述第二转动体一起转动,所述流体管路之连接管体能绕置在各对所述挤压件上,能随着各对所述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从而改变所述流体管路中流体的脉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体之第二转动部设置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定位螺杆和第二定位螺杆,所述第一定位螺杆和第二定位螺杆能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上设置的轴承中作各自的轴向旋转,对应地,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上连接有只能发生随着所述第一定位螺杆的旋转而移动的第一定位螺母,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上连接有只能发生随着所述第二定位螺杆的旋转而移动的第二定位螺母,而第一定位螺母、第二定位螺母上连接有各自对应的挤压件,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第二定位螺杆按照各自的轴向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螺母、第二定位螺母能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从而能带动各自对应的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其中,挤压件跟随第二转动体周向转动,并挤压流体管路不断形成管路挤压段,该管路挤压段随第二转动体一起圆周运动,以将流体在流体管路内部形成脉冲进行输送,该脉冲可对使用者头部形成模拟的按摩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中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二定位螺杆中部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并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垂直啮合。当所述第一定位螺杆转动时,所述第二定位螺杆与其保持同速率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和第二定位螺杆作轴向旋转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齿轮,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定位丝杆、支架与滑块,其中,所述定位丝杆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驱动部能被第三驱动部带动将定位丝杆与第一定位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对应地,所述外壳上具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架下方连接有能相对所述第一滑槽滑动的滑块,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丝杆以及第三驱动螺母,其中第三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第三驱动螺母连接在所述支架上,第三驱动丝杆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并在所述第三驱动螺母中转动,当第三驱动电机运转时,第三驱动螺母可带着支架连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在第二滑槽中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二驱动部能被第三驱动部带动而将定位丝杆与第一定位齿轮啮合。具体地,在第二驱动部前进到第二转动体内部时,定位丝杆与第一定位螺杆尾端上连接的第一定位齿轮啮合,通过定位丝杆将第二驱动电机的转动传动到第一定位齿轮上,从而传动第一定位螺杆以驱动其做周向旋转。
为了定位丝杆能够准确地啮合到第一定位齿轮,优选地,在所述第二转动体之环形部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定位磁铁,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磁铁,在第一驱动电机停止转动的状态下,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下实现第一定位磁铁于所述第二转动体的第二定位磁铁相互吸引,从而实现所述定位丝杆与第一定位齿轮的啮合。当所述第二转动体转动到预定啮合位置附近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停止转动,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三驱动部的驱动下,将所述第一定位磁铁靠近所述第二转动体以吸引所述第二定位磁铁,从而使所述第一定位齿轮准确到达啮合位置。
为了使得挤压件改变位置关系的同时,流体管路能在挤压件周围保持张紧状态,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能使得所述流体管路相对所述挤压件始终保持张紧状态的第四驱动部,所述第四驱动部包括有连接在外壳内部的第四驱动电机、套接在第四驱动电机动力输出轴上的第四驱动丝杆,其中所述第四驱动丝杆在第四驱动螺母中转动,第四驱动螺母与驱动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流体管路之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板,对应地,所述外壳设置有能将所述定位板夹持在其中的定位夹,所述定位夹与所述驱动连接片连接,从而实现;
在各个所述挤压件相互收拢时,所述定位板在驱动连接片的带动下,能朝着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体的方向运动相应的距离;而
在各个所述挤压件相互扩张时,所述定位板在驱动连接片的带动下,能朝着靠近所述第二转动体的方向运动相应的距离,保持流体管路收紧在各个所述挤压件的周围。
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还包括有设置在所述按摩管路的控温部,该控温部能用于控制所述按摩管路内流体的温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经颅电刺激头罩上设置的电极部发生于40~77.5Hz交流电刺激颞叶区、额部和两侧乳突区时,对于治疗失眠具有特定的效果,并通过流体驱动装置来控制位于使用者头部周围的按摩管路内的流体的脉冲大小、速度,并保持头盔内温度适中,以给使用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带来舒适的按摩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经颅电刺激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经颅电刺激头罩一个角度的剖视图(略去头盔);
图3为图2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经颅电刺激头罩另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经颅电刺激头罩又一个角度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各对挤压件相对第二转动体的中心区域处于扩张状态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各对挤压件相对第二转动体的中心区域处于收拢状态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头盔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经颅电刺激头罩包括有头盔1;束缚带11,位于头盔1上,用于束缚使用者头部,与头盔1保持相对固定;两只耳罩2,通过伸缩带22连接在头盔1对称两侧对应使用者耳部的位置,与头盔1之间的距离可以被伸缩带22的伸缩运动带动而改变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头部形状;两个电极部 3,设置在耳罩2上方邻近位置,与耳罩2通过电极连接件34连接,电极连接件34为拉伸能力低的软塑料,故总能使电极部3覆盖在使用者头部颞叶区位置;设置了信号发生电路用于发生电信号;音源21,设置于耳罩2内,与信号发生电路电连接,可将信号发生电路的发生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向使用者耳部播放;缓冲垫12,设置于头盔1 内部,用于增大头盔与使用者头部的接触面积以减小头盔对使用者头部的压强,提高使用者头部与头盔接触时的舒适度。
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按摩效果,本实施例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具有按摩管路41,该按摩管路41在头盔1内沿内壁环绕一周,并贴附在头盔1内壁上;流体管路42,该流体管路 42呈横向设置的U型,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以及连接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的连接管体42c,对应地,头盔1上设置有与按摩管路41的第一横向管体42a、第二横向管体42b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a和第二连接口 1b,从而实现流体在流体管路42和头盔1的按摩管路41中流动。该流体管路42内部可通过流体,连接管体42c安装在第一驱动部7上,流体驱动装置6则与按摩管路41相连,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按摩管路41发生流动,该流体驱动装置6还能使流体管路42内的流体产生脉冲效果,其脉冲效果传导到按摩管路41内,这样按摩管路41的外壁因为内部流体的压力发生脉冲变化而在使用者头部形成按摩效果。另外,通过电极部3向使用者头部的颞叶区发送交流电信号、音源21向使用者播放舒缓声音,再通过按摩管路41对使用者头部进行按摩,可以舒缓使用者情绪,培养睡意而引导使用者进入睡眠状态。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电极部3包括两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31为环形,另一个电极32为圆形,两个电极之间通过绝缘连接体33进行刚接并保持相对绝缘。电极部3电连接至信号发生电路上,将信号发生电路产生的40~77.5Hz交流电信号传送到病人头部的颞叶区。
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模拟的按摩效果,本实施例的流体驱动装置6包括外壳61、第一驱动部7、第二驱动部8、第三驱动部9、第四驱动部10。其中,流体管路42内部可通过流体,流体管路42的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至少局部以及连接管体42c 绕装在第一驱动部7的各挤压件76上,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分别与头盔1上的第一连接口1a和第二连接口1b相连,从而与按摩管路41的相连接。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61为具有中空容腔的长方体状,流体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能改变流体管路42中流体脉冲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有容纳在外壳61内的第一驱动部7,外露于外壳61外表面的第一齿轮72,该第一齿轮72并与第一驱动部7 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还包括有第二转动体73,该第二转动体73包括有局部外露于外壳 61外表面的第二转动部730以及内设于外壳61内的环形部611,第二转动部730的外周缘设置有与第一齿轮72相啮合的第二转动体部7301,其中,环形部611是相对外壳61 是固定的,而第二转动部730相对环形部611转动,第二转动部730以连接在其边沿的一圈环轨732嵌入环形部611的第一滑槽6111内,并在环形部611中自由转动,该驱动机构还包括有覆盖在第二转动体73之第二转动部730外并能跟随第二转动部730一起转动的盖板75,该盖板75与第二转动部730之间具有允许流体管路42之连接管体42c穿过的空间;以及至少具有两对、能滑移地设置在第二转动体73上的第二转动部730上并能跟随第二转动体73一起转动的挤压件76,流体管路42之连接管体42c能绕置在各对挤压件76上,能随着各对挤压件76相对第二转动体73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从而改变流体管路42中流体的脉冲。第一齿轮72将第一驱动电机71的转动传动到第二转动体 73之第二转动部730上,使第二转动部730相对环形部611周向旋转,另外盖板75上开有第三通孔751,4个挤压件76穿过盖板75上的第三通孔751和第二转动体73上的第二通孔731将盖板75与第二转动体73连接,盖板75与第二转动体73之间形成绕接流体管路42之连接管体42c的空间。各个挤压件76具有挤压轴762和可在挤压轴762上自由旋转的挤压环761,其中挤压环761半径较大,以增大挤压件76与流体管路42的接触面积。各个挤压件76跟随第二转动体73周向转动,挤压流体管路42不断形成至少两个管路挤压段421,各个管路挤压段421随第二转动体73一起圆周运动,以将流体在流体管路42内部形成脉冲进行输送,该脉冲可对使用者头部形成模拟的按摩效果。为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调节脉冲长度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盖板75上的第三通孔751和第二转动体73之第二转动部730上的第二通孔731均为十字形,并设置了4个挤压件76可在第二通孔731和第三通孔751中活动。第二驱动部8由第二驱动电机81、定位丝杆82、支架83与滑块84组成,其中定位丝杆82安装在第二驱动电机81的轴上,第二驱动电机 81安装在支架83上,支架83下方连接有滑块84,在外壳6上的第二滑槽62中滑动。第三驱动部9由第三驱动电机91、第三驱动丝杆92和第三驱动螺母93组成,其中第三驱动电机91连接在外壳61上,第三驱动螺母93连接在支架83上,第三驱动丝杆92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91的轴上并在第三驱动螺母93中转动,因此当第三驱动电机91运转时,第三驱动螺母93可带着支架83在第二滑槽62中运动。在第二驱动部前进到第二转动体73内部时,定位丝杆82与第一定位螺杆781尾端上连接的第一定位齿轮7811啮合。通过定位丝杆82将第二驱动电机81的转动传动到第一定位齿轮7811上,从而传动第一定位螺杆781以驱动其做周向旋转。为了定位丝杆82能够准确啮合到第一定位齿轮7811 上,在第二转动体73边沿设置了第二定位磁铁733,在支架83侧面连接了第一定位磁铁 831。当第二转动体73转动到预定啮合位置附近时,第一驱动电机71停止转动,支架83在第三驱动部9的驱动下,将第一定位磁铁831靠近第二转动体73,并吸引第二转动体 73上的第二定位磁铁733,从而使第一定位齿轮7811准确到达啮合位置。第一定位螺杆 781的外表面两侧具有以螺杆中心为对称中心的、方向相反的螺纹,在第一定位螺杆781 的一端具有第一定位齿轮7811,在第一定位螺杆781中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83。第一定位螺杆781连接在齿轮内表面圆形槽上连接的轴承74中,可在轴承中自由转动。同时,设置了第二定位螺杆782,与第一定位螺杆781垂直放置。在第二定位螺杆782外表面两侧具有以螺杆中心为对称中心的、方向相反的螺纹,并在其中部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784,与第一传动齿轮783垂直啮合。第二定位螺杆782连接在齿轮内表面圆形槽上连接的轴承74中,可在轴承中自由转动。当第一定位螺杆781转动时,第二定位螺杆782 与第一定位螺杆781保持同速率转动。第一定位螺杆781在2枚同向的第一定位螺母771 中转动,第二定位螺杆782在2枚同向的第二定位螺母772中转动。4个挤压件76的一端穿过盖板75上的十字形第三通孔751连接在盖板75上,另一端穿过第二转动体73上的十字形第二通孔731,分别与4枚第一定位螺母77连接,第一定位螺杆781、第二定位螺杆782在第二驱动部8的驱动下,可在第一定位螺母771和第二定位螺母772中旋转。由于第一定位螺杆781、第二定位螺杆782的双侧螺纹相反,在定位螺杆朝某一固定方向转动时,2枚第一定位螺母771和2枚第二定位螺母772可以保持同时按螺杆方向相对靠近、或是相对远离,以带动4枚挤压件76,改变挤压件76之间的距离。由于挤压件 76间距离改变,其旋转圆周也发生改变,因此4个挤压件76之间的圆弧长度也相应改变,对应到流体管路42的两个管路挤压段421的长度也发生改变,从而改变流体脉冲的长度大小。
同时,为了使挤压件76改变位置关系的同时,流体管路42能在挤压件76周围保持张紧状态,在外壳61内设置了第四驱动部10,包括连接在流体驱动装置6外壳61内部的第四驱动电机101、套接在第四驱动电机101轴上的第四驱动丝杆102,第四驱动丝杆 102在第四驱动螺母103中转动,第四驱动螺母103与驱动连接片104连接。
最后,在流体管路42上对称设置了两个定位板423,并在流体驱动装置6外壳61 上设置了两个定位夹105,穿过设置在外壳61上的两个第四通孔106与驱动连接片104 连接,将定位板423夹持在其中。故,当挤压件76之间距离缩短时,对应定位板423应向远离第二转动体73的方向运动相应距离,反之则向靠近第二转动体73的方向运动,以保持流体管路42收紧在挤压件76周围,如此可保持挤压件76对流体管路42的挤压效果以稳定脉冲强度。当第一驱动电机71的转速发生变化时,流体发生脉冲的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综上,流体驱动装置6可通过改变挤压件76之间距离和第一驱动电机71 的转速来控制流体脉冲的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按摩效果。
此外,为了使按摩管路41表面的温度适中,本实施例设置了控温部5,控温部5由一枚半导体制冷片51、铜质散热片52和铜质导温片53组成,其中导温片53包裹住流体管路42的一段,通过改变半导体制冷片51上的电动势来改变导温片53的温度,并与流体管路42外表面传递热量以将其内部流体控制在特定温度;
流体管路42上未安装在第一驱动部7或被包裹在控温部5内的部分外包一层保温层 43,以减少流体管路42内流体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本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用本头盔时,使用者佩戴好头盔,通过伸缩带22将耳罩2调整到耳部,从而使电极部3贴合在头部的颞叶区周围,随后利用束缚带11和缓冲垫12配合将头盔1固定在头部。
当使用者需要休息时,由控制电路控制信号发生电路,向电极部3的环形电极31和圆形电极32输出40Hz的交流电信号,并通过音源21向使用者听觉感受器官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白噪声等可以安宁心神的声音信号。
此外,还可通过按摩管路41对使用者头部加以按摩,使用者操作控制电路以控制流体驱动装置6,调节挤压件76位置以确定按摩脉冲大小,调节第一驱动电机71转速以确定按摩脉冲的发生速率,再调节控温部5的温度,以使按摩管路41外表面达到最令使用者感到舒适的温度。

Claims (10)

1.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包括有头盔(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电极部(3),能覆盖在使用者头部的颞叶区;
按摩管路(41),设置在所述头盔(1)内并能围设在所述电极部(3)之上,用于使用者之头部的按摩,所述按摩管路(41)内部允许流体通过;以及
流体驱动装置(6),与所述按摩管路(41)相连,用于驱动流体沿着所述按摩管路(41)发生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驱动装置(6)包括有外壳(61);以及
流体管路(42),呈横向设置的U型,包括有平行设置的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以及连接第一横向管体(42a)和第二横向管体(42b)的连接管体(42c),对应地,所述头盔(1)上设置有与所述按摩管路的第一横向管体(42a)、第二横向管体(42b)连通的第一连接口(1a)和第二连接口(1b),从而实现流体在所述流体管路和头盔(1)的按摩管路中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驱动装置还包括有能改变所述流体管路中流体脉冲的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
第一驱动部(7),容纳在所述外壳(61)内;
第一齿轮(72),外露于所述外壳(61)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驱动部(7)的动力输出端相连;
第二转动体(73),包括有局部外露于所述外壳(61)外表面的第二转动部(730)以及内设于所述外壳(61)内的环形部(611),所述第二转动部(730)的外周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72)相啮合的第二转动体部(7301);
盖板(75),覆盖在所述第二转动体(73)之第二转动部(730)外并能跟随所述第二转动部(730)一起转动,该盖板(75)与所述第二转动部(730)具有允许所述流体管路(42)之连接管体(42c)穿过的空间;以及
挤压件(76),至少具有两对,能滑移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体(73)上的第二转动部(730)上并能跟随所述第二转动部(730)一起转动,所述流体管路(42)之连接管体(42c)能绕置在各对所述挤压件(76)上,能随着各对所述挤压件(76)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从而改变所述流体管路(42)中流体的脉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体(73)之第二转动部(730)设置有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定位螺杆(781)和第二定位螺杆(782),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和第二定位螺杆(782)能在所述第二转动体(73)上设置的轴承(74)中作各自的轴向旋转,对应地,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上连接有只能发生随着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的旋转而移动的第一定位螺母(771),所述第二定位螺杆(782)上连接有只能发生随着所述第二定位螺杆(782)的旋转而移动的第二定位螺母(772),而第一定位螺母(771)、第二定位螺母(772)上连接有各自对应的挤压件(76),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第二定位螺杆(782)按照各自的轴向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定位螺母(771)、第二定位螺母(772)能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从而能带动各自对应的挤压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中心区域收拢或扩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中部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83),第二定位螺杆(782)中部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784),并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83)和第二传动齿轮(784)垂直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和第二定位螺杆(782)作轴向旋转的第二驱动部(8),所述第一定位螺杆(781)上连接有第一定位齿轮(7811),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8)包括有第二驱动电机(81)、定位丝杆(82)、支架(83)与滑块(84),其中,所述定位丝杆(82)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驱动部(8)能被第三驱动部(9)带动将定位丝杆(82)与第一定位齿轮(7811)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安装在所述支架(83)上,对应地,所述外壳(61)上具有第一滑槽(6111),所述支架(83)下方连接有能相对所述第一滑槽(6111)滑动的滑块(84),所述第三驱动部(9)包括第三驱动电机(91)、第三驱动丝杆(92)以及第三驱动螺母(93),其中第三驱动电机(91)连接在所述外壳(61)上,第三驱动螺母(93)连接在所述支架(83)上,第三驱动丝杆(92)套接在第三驱动电机(91)的动力输出轴上、并在所述第三驱动螺母(93)中转动,当第三驱动电机(91)运转时,第三驱动螺母(93)可带着支架(83)连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1)在第二滑槽(62)中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二驱动部(8)能被第三驱动部(9)带动而将定位丝杆(82)与第一定位齿轮(7811)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体(73)之环形部(611)的边沿设置有第二定位磁铁(733),所述支架(8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磁铁(831),在第一驱动电机(71)停止转动的状态下,所述支架(83)在所述第三驱动部(9)的驱动下实现第一定位磁铁(831)于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第二定位磁铁(733)相互吸引,从而实现所述定位丝杆(82)与第一定位齿轮(7811)的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经颅电刺激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1)内还设置有能使得所述流体管路(42)相对所述挤压件(76)始终保持张紧状态的第四驱动部(10),所述第四驱动部(10)包括有连接在外壳(61)内部的第四驱动电机(101)、套接在第四驱动电机(101)动力输出轴上的第四驱动丝杆(102),其中所述第四驱动丝杆(102)在第四驱动螺母(103)中转动,第四驱动螺母(103)与驱动连接片(104)连接,在所述流体管路之第一横向管体和第二横向管体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板(423),对应地,所述外壳(61)设置有能将所述定位板(423)夹持在其中的定位夹,所述定位夹与所述驱动连接片(104)连接,从而实现;
在各个所述挤压件(76)相互收拢时,所述定位板(423)在驱动连接片(104)的带动下,能朝着远离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方向运动相应的距离;而
在各个所述挤压件(76)相互扩张时,所述定位板(423)在驱动连接片(104)的带动下,能朝着靠近所述第二转动体(73)的方向运动相应的距离,保持流体管路(42)收紧在各个所述挤压件(76)的周围。
CN202022892569.7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Active CN215025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2569.7U CN21502525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2569.7U CN21502525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5251U true CN21502525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4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2569.7U Active CN215025251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5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55992A (zh) 改善身体功能的治疗装置和方法
CN101627942A (zh) 一种耳机式全息自疗仪
CN215025251U (zh)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CN202096345U (zh) 一种耳机式全息自疗仪
CN112402794A (zh) 一种经颅电刺激头罩
WO2016204648A1 (ru) Музыкальный массажер
CN215690835U (zh) 一种能辅助治疗失眠的装置
CN211356667U (zh) 一种多板块组合头部按摩器
CN214713827U (zh) 一种经颅电刺激装置
CN110693689A (zh) 基于靶向调控的头皮神经康复训练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KR200241170Y1 (ko) 다기능 공압밴드
CN212466801U (zh) 一种可穿戴式抑郁症治疗仪
CN204906643U (zh) 保健耳机
CN104188789A (zh) 鸣天鼓智能鼓膜按摩仪
CN111467641B (zh) 一种声光复合疗法实施装置
KR20180046351A (ko) 파동 찜질 베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9125927B (zh) 负离子理疗装置
CN108434597B (zh) 三叉神经及枕神经分布区穴联合电刺激头痛治疗仪
CN213642054U (zh) 一种集穴位按摩、热敷、音乐三维一体的便秘腹部按摩仪
CN219480555U (zh) 颞下颌关节紊乱治疗装置
CN215938252U (zh) 一种颌部理疗仪
CN110882151A (zh) 腹部按摩器
CN219250943U (zh) 调神健脾摩腹仪
CN219184804U (zh) 眼睛按摩器
CN211434769U (zh) 一种能量补充型电磁波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