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5227U -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 Google Patents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5227U
CN215025227U CN202022682853.1U CN202022682853U CN215025227U CN 215025227 U CN215025227 U CN 215025227U CN 202022682853 U CN202022682853 U CN 202022682853U CN 215025227 U CN215025227 U CN 215025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pressure
circle
impeller
liquid inlet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28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顺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828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5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5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5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泵壳形成腔室,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叶轮轴向延伸,出液口中心轴线沿叶轮径向延伸,腔室两腔壁上形成液力轴承,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绕入液口中心轴线交替排布,第一动压槽长度大于第二动压槽,第一动压槽靠近入液口中心轴线一端位于第一圆,远离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二圆,第二动压槽靠近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一端的端部位于第三圆,第一圆、第二圆及第三圆的圆心位于入液口中心轴线上,第三圆半径大于第一圆半径,且小于第二圆半径。上述泵体的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

Description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泵体能够通过其内设置的叶轮带动流体介质流动,而对于目前的磁悬浮泵体,在运行时叶轮经常会与泵体的腔壁发生碰撞而发生磨损,而叶轮作为其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着泵体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特别是血泵,叶轮与泵体的腔壁发生碰擦还会对血液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的泵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泵体,所述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所述泵壳内形成有腔室,且所述泵壳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叶轮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其中,所述腔室在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所述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环绕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间隔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三圆上,且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及第三圆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三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圆的半径。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每个所述第二动压槽均呈等角螺旋线形。
可选地,两个所述腔壁上的所述液力轴承呈镜像对称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四圆上,所述第四圆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圆的半径相等。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一圆,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二圆,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三圆。
可选地,每个所述液力轴承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动压槽之间均具有所述第二动压槽。
可选地,自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动压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动压槽的宽度均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及/或,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传统的磁悬浮泵的叶轮之所以容易与腔壁碰撞,是因为叶轮在旋转过程中会发生倾斜,而传统的磁悬浮泵的液力轴承对叶轮外周的液压推力不够,导致叶轮的周边会与腔壁发生碰撞摩擦而导致叶轮磨损。
而本申请的泵体,其包括泵壳和叶轮,泵体工作时,外界的流体介质自泵壳上开设的入液口进入到泵壳内的腔室中,并通过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从腔室中输出。由于腔室的两相对两腔壁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环绕入液口的中心轴线间隔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而多个第一动压槽的靠近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第一动压槽的远离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多个第二动压槽的靠近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均位于第三圆上,且第一圆、第二圆及第三圆的圆心均位于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第三圆的半径大于第一圆的半径,且小于第二圆的半径,这样,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的上述结构特点和排布形式的组合成的液力轴承能够使整个液压推力向叶轮的外周偏移,使得液压推力主要集中在外周,靠近叶轮中心位置的液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在叶轮发生倾斜,上述液力轴承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推力,将叶轮快速推向平衡位置,以避免或减少叶轮与腔壁发生碰撞,从而使泵体的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所述泵壳内形成有腔室,所述泵壳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腔室具有在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所述叶轮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液口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所述叶轮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腔壁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所述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所述液力轴承的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环绕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间隔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且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同心,且圆心位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上。
本申请的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泵体工作时,外界的流体介质自泵壳上开设的入液口进入到泵壳内的腔室中,并通过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从腔室中输出。叶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环绕叶轮的旋转轴线间隔交替排布的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并使得多个第一动压槽的靠近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第一动压槽的远离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和多个第二动压槽远离叶轮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第一圆和第二圆同心,且圆心位于叶轮的旋转轴线上,且小于第二圆的半径,这样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的上述结构特点和排布形式的组合成的液力轴承,能够使整个液压推力向叶轮的外周偏移,使得液压推力主要集中在外周,靠近叶轮中心位置的液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在叶轮发生倾斜,上述液力轴承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推力,将叶轮快速推向平衡位置,以避免或减少叶轮与腔壁发生碰撞,从而使泵体的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心室辅助系统,包括血泵,所述血泵包括上述的两种泵体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的心室辅助系统,由于包括有上述的两种泵体中的任一种,而上述的泵体通过上述结构的液力轴承,能够显著减小了泵体的叶轮与腔室的腔壁擦碰的几率,这样也使得包括有上述泵体的血泵的使用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也提升了心室辅助系统的整体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泵体的剖切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泵体的液力轴承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泵壳 11—腔室 12—入液口
13—出液口 14—第一动压槽 15—第二动压槽
16—液力轴承 17—第一圆 18—第二圆
19—第三圆 20—叶轮 11a—腔壁
11b—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和图2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泵体,可用于任何需要使用泵体的场景中,特别是一种非接触型的泵体,例如,磁悬浮泵,可作为心室辅助系统的血泵。
泵体包括泵壳10和叶轮20,泵壳10内形成有腔室11,且泵壳10上还开设有与腔室11相连通的入液口12和出液口13。腔室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11a,入液口12开设于其中一个腔壁11a上。腔室11还具有连接两个腔壁11a的侧壁11b,出液口13位于侧壁11b处。
叶轮20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以使流体介质能够从入液口12进入腔室11,并从出液口13输出。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沿叶轮20的轴向延伸,出液口13的中心轴线沿叶轮20的径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叶轮20的轴向即为叶轮20的旋转轴线。理论上,若叶轮20在旋转过程中不发生倾斜,叶轮20的旋转轴线与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平行或重合。具体地,叶轮20能够在磁力的作用下悬浮旋转。其中,叶轮20的悬浮旋转指的是叶轮20在旋转时不与腔室11的腔壁11a接触。
腔室11在入液口13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11a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16,液力轴承16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14和多个第二动压槽15,多个第一动压槽14和多个第二动压槽15环绕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间隔交替排布。其中,第一动压槽14的长度大于第二动压槽15的长度,且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17上,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18上,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靠近入液口12的靠近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三圆19上,且第一圆17、第二圆18及第三圆19的圆心均位于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上,第三圆19的半径大于第一圆17的半径,且小于第二圆18的半径。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传统的磁悬浮泵的叶轮之所以容易与腔壁碰撞,是因为叶轮在旋转过程中会发生倾斜,而传统的磁悬浮泵的液力轴承对叶轮20外周的液压推力不够,导致叶轮20的周边会与腔壁发生碰撞摩擦而导致叶轮20磨损。
而本申请的泵体,其包括泵壳10和叶轮20,泵体工作时,外界的流体介质自泵壳10上开设的入液口12进入到泵壳10内的腔室11中,并通过叶轮20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从出液口13输出。由于两腔壁11a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16,液力轴承16具有多个环绕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间隔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而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17上,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18上,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三圆19上,且第一圆17、第二圆18及第三圆19的圆心均位于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上,第三圆19的半径大于第一圆17的半径,且小于第二圆18的半径。这样,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上述结构特点和排布形式的组合成的液力轴承16能够使整个液压推力向叶轮20的外周偏移,使得液压推力主要集中在外周,靠近叶轮20中心位置的液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在叶轮20发生倾斜,上述液力轴承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推力,将叶轮20快速推向平衡位置,以避免或减少叶轮20与腔壁11a发生碰撞,从而使泵体的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动压槽14和每个第二动压槽15均呈等角螺旋线形。具体地,通过使得每个第一动压槽14和每个第二动压槽15均呈等角螺旋线形布设,如此给叶轮20提供远离腔壁11a的推力,以朝远离腔壁11a的方向推动叶轮20,避免叶轮20和腔壁11a发生擦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腔壁11a上的液力轴承16呈镜像对称设置。具体地,通过使得两腔壁11a上的液力轴承16呈镜像对称设置,这样便保证了叶轮20对应两腔壁11a便能够向对应的叶轮20的两侧壁施加相同的推动力,从而使得叶轮20在转动时,即使其转动姿态或位置发生偏移,也能在两侧相同的推动力作用下快速回复至正确位置,使得叶轮20能够维持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四圆上,第四圆的半径与第二圆18的半径相等。具体地,通过使得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与第二圆18的半径相等的第四圆上,以进一步使液力轴承16能够将叶轮20快速推向平衡位置,以避免或减少叶轮20与腔壁11a发生碰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第一圆17,多个第一动压槽14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第二圆18,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第三圆19。
具体地,通过使得各第一动压槽14的两端分别等分第一圆17和第二圆18,这样可进一步将流体介质均匀导向引流至叶轮20的外周,进而可使得流体介质向叶轮20的外周各处施加的液压推力大小趋于一致。而通过使得各第二动压槽15的两端分别等分第一圆17和第三圆19,这样则进一步提升了流体介质向叶轮20的外周各处施加的液压推力大小的一致性。
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动压槽14和多个第二动压槽15的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共同等分第二圆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液力轴承16中,每相邻的两第一动压槽14之间均具有第二动压槽1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交替排布时,可以是相邻两第一动压槽14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动压槽15,也即为一个第一动压槽14和一个第二动压槽15交替排布。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交替排布不限于采用上述方式,也可以是相邻两第一动压槽14之间形成有两个以上第二动压槽15,也即为两个相邻的第一动压槽14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二动压槽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自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至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第一动压槽14的宽度和第二动压槽15的宽度均逐渐增大,这样可使得更多的流体介质被引流至叶轮20的外周,从而增加流体介质向叶轮20的外周各处施加的液压推力的大小。
可选地,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深度相同。这样可保证流体介质被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引流至叶轮20外周时的流量均衡性,从而使得流体介质向叶轮20的外周各处施加的液压推力的大小趋于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动压槽14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及/或,第二动压槽15靠近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入液口12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这样能够减少溶血的产生。
可选地,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弧线设计满足以下对数螺线公式:
ρ=αe
其中,ρ表示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极径,φ为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极角,α和k均为常数。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泵体,该泵体的结构与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泵体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液力轴承不是设置在腔室的腔壁上,而是设置在叶轮上。
即本实施方式的泵体同样包括泵壳和叶轮,泵壳内形成有腔室,泵壳上还开设有与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腔室具有在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叶轮能够悬浮旋转于腔室内,叶轮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叶轮的轴向延伸,出液口的中心轴线沿叶轮的径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叶轮的轴向即叶轮的旋转轴线。叶轮具有分别与两个腔壁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而不同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液力轴承的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环绕叶轮的旋转轴线间隔交替排布,第一动压槽的长度大于第二动压槽的长度,且多个第一动压槽的靠近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第一动压槽的远离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和多个第二动压槽的远离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且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同心,且圆心位于叶轮的旋转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除了设置位置不同,构型等基本与上一实施方式相同。
上述泵体在泵体工作时,外界的流体介质自泵壳上开设的入液口进入到泵壳内的腔室中,并通过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而从腔室中输出。叶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环绕叶轮的旋转轴线间隔交替排布的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并使得多个第一动压槽的靠近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第一动压槽的远离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和多个第二动压槽远离叶轮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第一圆和第二圆同心,且圆心位于叶轮的旋转轴线上,且小于第二圆的半径,这样第一动压槽和第二动压槽的上述结构特点和排布形式的组合成的液力轴承,能够使整个液压推力向叶轮的外周偏移,使得液压推力主要集中在外周,靠近叶轮中心位置的液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在叶轮发生倾斜,上述液力轴承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推力,将叶轮快速推向平衡位置,以避免或减少叶轮与腔壁发生碰撞,从而使泵体的叶轮磨损率较低且使用可靠性较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心室辅助系统,包括血泵,血泵包括上述的两种泵体的任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室辅助系统,由于其内设置的血泵包括有上述的两种泵体中的任一种,而上述的泵体通过设置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并通过对第一动压槽14和第二动压槽15的结构特点和排布形式的组合,显著减小了泵体的叶轮20与腔室11的腔壁擦碰的几率,这样也使得包括有上述泵体的血泵的使用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也提升了心室辅助系统的整体工作可靠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泵壳和叶轮,所述泵壳内形成有腔室,所述泵壳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叶轮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其中,所述腔室在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所述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环绕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间隔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三圆上,且所述第一圆、所述第二圆及第三圆的圆心均位于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三圆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的半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圆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每个所述第二动压槽均呈等角螺旋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腔壁上的所述液力轴承呈镜像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四圆上,所述第四圆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圆的半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一圆,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二圆,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端部等分所述第三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力轴承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动压槽之间均具有所述第二动压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自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动压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动压槽的宽度均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及/或,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和远离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的一端均设置有倒角。
9.一种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和叶轮,所述泵壳内形成有腔室,所述泵壳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腔室相连通的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腔室具有在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上的相对的两腔壁,所述叶轮能够旋转并产生输送流体介质的离心力,所述入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轴向延伸,所述出液口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叶轮的径向延伸;所述叶轮具有分别与两个所述腔壁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上均形成有液力轴承,所述液力轴承具有多个第一动压槽和多个第二动压槽,所述液力轴承的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环绕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间隔交替排布,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动压槽的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靠近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圆上,多个所述第一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动压槽的远离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的一端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圆上,且所述第一圆和所述第二圆同心,且圆心位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线上。
10.一种心室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泵,所述血泵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体。
CN202022682853.1U 2020-11-18 2020-11-18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Active CN215025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2853.1U CN215025227U (zh) 2020-11-18 2020-11-18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2853.1U CN215025227U (zh) 2020-11-18 2020-11-18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5227U true CN21502522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6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2853.1U Active CN215025227U (zh) 2020-11-18 2020-11-18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52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6455A (zh) * 2020-11-18 2021-03-19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6455A (zh) * 2020-11-18 2021-03-19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4716B2 (en) Impeller for axial flow pump
JP5267227B2 (ja) ターボ式血液ポンプ
US5601418A (en) Blood pump
JP4655231B2 (ja) ターボ式血液ポンプ
CN101244296B (zh) 磁力与流体动压混合悬浮的人工心脏血液泵
AU2013390343B2 (en) Impeller of a centrifugal pump apparatus
WO2020259641A1 (zh) 磁液悬浮式血泵
CN215025227U (zh)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CN105688298A (zh) 新式内叶轮轴流式血泵
CN112516455B (zh) 泵体和心室辅助系统
JP2003501155A (ja) 磁気浮上支持式血液ポンプ
WO2021073420A1 (zh) 叶轮组件及悬浮式血泵
CN209033311U (zh) 心室辅助泵
US20180328382A1 (en) Fluid pump with volute shaped housing
CN217286897U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CN114681789A (zh) 离心血泵转子及离心血泵
JP2001509407A (ja) 血液ポンプ用改良ロータ
CN105343950A (zh) 一种采用液力悬浮轴承的人工血泵
CN206770269U (zh) 双吸旋流泵
SU1762006A1 (ru) Гид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а осева опора
CN112704812A (zh) 离心血泵
CN111963475B (zh) 轴向力自平衡的叶片泵机组
JP2672034B2 (ja) 多段型サブマージドポンプの軸受構造
WO2023202165A1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CN116966413A (zh) 血泵及心脏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601, building D3,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qiugu 202, workshop a, fengyeyuan industrial plant, Liuxian 2nd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