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3948U -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3948U
CN215023948U CN202023257715.5U CN202023257715U CN215023948U CN 215023948 U CN215023948 U CN 215023948U CN 202023257715 U CN202023257715 U CN 202023257715U CN 215023948 U CN215023948 U CN 2150239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bump
micro
flip type
venous indwe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77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玉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2577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39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39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39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包括前三通、后三通和输液软管,所述前三通和后三通通过输液软管连通,还包括止液夹;所述止液夹的内侧设有导引通路;所述输液软管穿过止液夹;还包括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设有针尖保护槽,内设防脱倒刺;所述针尖保护槽下方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与穿刺针底座扣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留置针持续的防止负压形成,有效解决导管栓塞的难题,而且也高效实现了留置针的防针刺功能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开创性解决了传统防针刺技术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难题,提供了留置针防针刺、防院感、防栓塞的高效解决新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是人们生病后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通常是通过留置针进行输液的。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留置针的使用能够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现有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回流,从而形成栓塞,严重时,甚至造成堵管,大大影响患者的健康,不能满足临床的更高精细化输液护理需求;同时,现有的留置针防针刺技术为锁死针尖的技术,严重影响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临床使用上一直未能获得大面积推广,所以,现在临床使用的静脉留置针多为非防针刺型,针刺伤风险严重威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研制开发一种防栓塞、防针刺、防院感,且不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留置针,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能够实现持续的防止负压形成,利用止液夹和输液软管的共同作用,实现防回血,从而避免栓塞的形成;同时,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实现留置针穿刺针尖的有效保护,避免针刺伤,防止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包括前三通、后三通和输液软管,所述前三通和后三通通过输液软管连通,还包括止液夹;所述止液夹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设有导引通路;所述输液软管穿过止液夹;还包括穿刺针结构;所述穿刺针结构设有穿刺针、穿刺针柄和穿刺针底座;所述穿刺针结构通过穿刺针放置于前三通;还包括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设有针尖保护槽;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的针尖保护槽用来包裹穿刺针,内设穿刺针防脱倒刺;所述针尖保护槽下方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与穿刺针底座扣合固定;所述环形滑槽的延伸部分设有转动固定纽,与穿刺针柄连接。
有益效果:
当开始准备使用微流控型翻盖式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时候,取出留置针,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与穿刺针柄呈90°左右夹角,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穿刺针柄,中指、无名指与大拇指根部则捏紧针尖保护槽,按操作规范均衡用力实施血管穿刺。当按操作规范完成血管穿刺,穿刺针缓慢退出留置针的前三通,然后用中指与无名指向穿刺针的方向轻扣针尖保护槽,环形滑槽与穿刺针底座扣合固定,使针尖保护槽完全包裹住穿刺针,穿刺针防脱倒刺防止穿刺针外露,单手即可完成操作,确定安全后,将穿刺针结构丢至收集箱。
当输液完成后,止液夹对输液软管进行关闭操作,通过止液夹均匀着力,向输液软管的封闭端加压形成留置储存正压,向穿刺连接血管的开放端排出大于FEP管容积的液体防止负压形成,从而防回血;而导引通路能够聚集、吸收并导引留置储存正压,持续防止负压形成,使留置针达到双重防回血的效果,持续预防栓塞。同时,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能够实现留置针穿刺针尖的有效保护,避免针刺伤,防止交叉感染。
优选的,所述导引通路的底部和第二凸块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0.05mm~0.5mm。
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引通路的高度是有限制的,当导引通路的高度在这个范围时,能够实现液体断流,却不影响正压力的传递;由于止液夹夹住输液软管后,人体血管内静脉压由于人的活动等因素会在一个范围内变动,有造成血液回流的可能性;而由于导引通路和第一夹持部之间的孔径较小,液体从小孔通过具有其属性,要形成液滴,设半径为R,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为a,则产生附加压力P=2*a/R,R越小,P越大;因此,留置储存正压及重力因素促使正压力稳定地向连接血管端传导,从而有效地预防血液回流,达到防栓塞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的端面为半椭圆结构。
有益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止液夹的夹持主要是通过第二凸块的挤压来实现的;当第二凸块下压时,呈垂直下压状态,此时能够使得输液软管得到均匀着力,由于其接触面大,并且由于其半椭圆结构,在接触第一夹持部时,接触位置两侧的椭圆面(两侧翼)有助于给予输液软管压力,因而有助于留置储存正压形成,从而实现防栓塞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止液夹还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设置于第二凸块的对侧;所述第一凸块设有用于对输液软管限位的导管槽。
有益效果:第一凸块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设置导管槽,利用导管槽对输液软管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使得输液软管不会在整个实用过程中产生较多、较大的滑动,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的输液。
优选的,所述止液夹包括依次连接的钩部、第一穿接部、第一夹持部、第二穿接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钩部朝向第二夹持部延伸;所述第一穿接部和第二穿接部均设有用于穿过输液软管的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所述第一凸块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连接,所述第二凸块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止液夹在闭合状态时,所述钩部与第二夹持部卡合。
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输液软管依次穿过第一穿接孔和第二穿接孔,除了利用第一凸块进行限位输液软管外,第一凸块还能够对输液软管提供一定的抵触作用力,使得止液夹在打开状态也不会在输液软管上产生滑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避免每一次需要使用止液夹时,还得将输液软管滑到适合工作人员使用的高度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二穿接部的一端且背离第二凸块的一侧设有阻挡块;所述钩部设有用于与阻挡块卡合的卡接凸齿。
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输液完成,或则需要对输液软管进行截流时,需要通过钩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卡合作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阻挡块和卡接凸齿,当需要关闭止液夹时,将卡接凸齿扣入阻挡块即可,此时,第二凸块会带动半椭圆结构的端面去按压输液软管,从而使得液体不再通过,以此实现截流。
优选的,所述钩部远离钩块的一端设有用于方便拨动钩部的钩块。
有益效果:钩块的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方便打开止液夹;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钩住钩块,朝向使卡接凸齿朝向远离第二夹持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凸出脱离阻挡块,利用第一穿接部具有的弹性性能,带动第一夹持部回弹,从而通过第二穿接部带动钩部,以此复原至止液夹的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第一凸块的一侧,以及第二夹持部远离第二凸块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一防滑段和第二防滑段。
有益效果:第一防滑段和第二防滑段的作用都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第一防滑段和第二防滑段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进行关闭止液夹的操作时出现操作失误。
优选的,所述钩部远离第一穿接部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三防滑段。
有益效果:同样的,第三防滑段也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第三防滑段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进行打开止液夹的操作时出现操作失误。
优选的,所述输液软管由具有高弹性的医用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由高弹性的材料制成的输液软管具备很好回弹性能;当止液夹打开后,输液软管迅速回弹至正常输液状态,从而提供合适的负压力,如果输液软管缓慢恢复,则达不到预设结果,从而不易实现免通管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结构,穿刺针结构设有穿刺针、穿刺针柄和穿刺针底座,穿刺针结构通过穿刺针放置于前三通;
有益效果:保证输液过程中顺利接入血管;
优选的,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设有针尖保护槽,针尖保护槽用来包裹穿刺针;
有益效果:在留置针的操作使用中,对穿刺针有效保护,有效防止针刺伤带来的伤害,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优选的,所述针尖保护槽下方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与穿刺针底座扣合固定;
有益效果:环形滑槽的开合设计,既能满足针尖的有效保护,又能帮助穿刺时用力方式更稳定,避免一次性穿刺不成功带来的不便;
优选的,所述环形滑槽的延伸部分设有转动固定纽,与穿刺针柄连接。
有益效果:转动固定纽保证了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的使用的合理性、舒适性、灵活性,且镂空部分设计根据穿刺针柄和穿刺针底座的尺寸而定,避免开合幅度过大影响正常操作。
和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单一的采用瞬时外加压的方法防血栓,本实用新型利用止液夹与具有高弹性的输液软管之间的作用而形成微连通关系,能够有效保证输液软管内留置储存正压持续存在,且留置期间的留置储存正压始终大于人体变化静脉压,有效地预防血液回流,从而大大降低栓塞的形成;同时,本发明通过持续防止负压形成的方法实现了防栓塞,有效的避免了外加压防血栓的方法带来的外界干扰因素及医疗风险;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高效的双重防栓塞的功能。
和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普遍采用锁死针尖的方法防针刺伤,本实用新型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能够实现留置针穿刺针尖的有效保护,且帮助正常操作的用力更稳定,避免了锁死针尖技术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避免产生废针的浪费;因而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为患者节约不必要支出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留置针持续的防止负压形成,有效避免导管栓塞的难题,而且也高效实现了留置针的防针刺功能,不仅解决了传统防针刺留置针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难题,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防针刺、防院感、防栓塞的高效解决新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液夹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液夹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液夹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液夹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打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收起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图1A-A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前三通;2-后三通;3-输液软管;4-止液夹;5-第二凸块;6-导引通路;7-第一凸块;8-导管槽;9-钩部;10-第一穿接部;11-第一夹持部;12- 第二穿接部;13-第二夹持部;14-第一穿接孔;15-第二穿接孔;16-阻挡块;17- 卡接凸齿;18-钩块;19-第一防滑段;20-第二防滑段;21-第三防滑段;22-穿刺针结构;23-穿刺针;24-穿刺针底座;25-穿刺针柄;26-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 27-针尖保护槽;28-环形滑槽;29-转动固定纽;30-防脱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包括前三通1、后三通2和输液软管3,所述前三通1和后三通2通过输液软管3连通,还包括止液夹4;所述止液夹4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5;所述第二凸块5设有导引通路6;所述输液软管3穿过止液夹4。还包括穿刺针结构22,所述穿刺针结构22设有穿刺针23、穿刺针柄25和穿刺针底座24,所述穿刺针结构22通过穿刺针23 放置于前三通1;还包括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26,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26 设有针尖保护槽27,内设穿刺针防脱倒刺30,所述针尖保护槽27用来包裹穿刺针23,所述针尖保护槽27下方设有环形滑槽28,所述环形滑槽28与穿刺针底座24扣合固定,所述环形滑槽28的延伸部分设有转动固定纽29,与穿刺针柄25连接。
当开始准备使用微流控型翻盖式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时候,取出留置针,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26与穿刺针柄25呈90°左右夹角,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穿刺针柄25,中指、无名指与大拇指根部则捏紧针尖保护槽27,按操作规范均衡用力实施血管穿刺。
当按操作规范完成血管穿刺,穿刺针23缓慢退出留置针的前三通1,然后用中指与无名指向穿刺针23的方向轻扣针尖保护槽27,环形滑槽28与穿刺针底座24扣合固定,使针尖保护槽27完全包裹住穿刺针23,穿刺针防脱倒刺30 防止穿刺针外露,单手即可完成操作,确定安全后,将穿刺针结构22丢至收集箱。
当输液完成后,止液夹4对输液软管3进行关闭操作,通过止液夹4均匀着力,向输液软管3的封闭端加压形成留置储存正压,向穿刺连接血管的开放端防回血;而导引通路6能够聚集、吸收并导引留置储存正压,向连接血管端传导正压力,使留置针达到双重防回血的效果;由此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导引通路6和输液软管3的结合而达到效果的。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引通路6的底部和第二凸块5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05mm~0.5mm。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引通路6的高度是有限制的,当导引通路6的高度在这个范围时,能够实现液体断流,却不影响正压力的传递;由于止液夹4夹住输液软管3后,人体血管内静脉压由于人的活动等因素会在一个范围内变动,有造成血液回流的可能性;而由于导引通路6 和第一夹持部之间11的孔径较小,液体从小孔通过具有其属性,要形成液滴,设半径为R,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为a,则产生附加压力P=2*a/R,R越小,P越大;因此,留置储存正压及重力因素促使正压力稳定地向连接血管端传导,从而有效地预防血液回流,达到防栓塞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通路6的底部和第二凸块5的端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25mm;经过实验研究发现,该距离能够达到的效果较好,在0.3mm时,效果最佳。
还需要解释的是,当止液夹4关闭后,液体同时朝前三通1及后三通2微流动加压,靠近后三通2的一侧压力为留置储存正压,靠近前三通1的一侧压力为变化静脉压;在拆去输液装置时,使留置储存正压增大,该压力可以通过导引通路6向连接血管端持续传导,从而防止血液回流,经过实验证明,这种压力关系会保持至少40个小时。
对于本实施例的实验情况来看,在实验模拟环境设定静脉压450mmH2O,人体静脉压正常150mmH2O的情况下,留置42个小时后,一般留置针的回血情况严重,血栓形成的风险很高;而本实施例中的留置针,却几乎无回血现象。由此也可达到结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能够使留置针始终保持留置储存正压始终高于人体静脉压,持续的防止负压形成,从而防回血防逆流,以此达到防栓塞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凸块5的端面为半椭圆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止液夹4的夹持主要是通过第二凸块5的挤压来实现的;当第二凸块5下压时,呈垂直下压状态,此时能够使得输液软管3得到均匀着力,由于其接触面大,并且由于其半椭圆结构,在接触第一夹持部11时,接触位置两侧的椭圆面(两侧翼)有助于给予输液软管3压力,因而有助于留置储存正压形成,从而高效实现防栓塞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止液夹4还设有第一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7设置于第二凸块5的对侧;所述第一凸块7设有用于对输液软管3限位的导管槽8。第一凸块7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设置导管槽8,利用导管槽8对输液软管3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使得输液软管3不会在整个实用过程中产生较多、较大的滑动,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的输液。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止液夹4包括依次连接的钩部9、第一穿接部10、第一夹持部11、第二穿接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所述钩部9朝向第二夹持部13延伸;所述第一穿接部10和第二穿接部12均设有用于穿过输液软管3的第一穿接孔14和第二穿接孔15;所述第一凸块7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1连接,所述第二凸块5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13连接;所述止液夹4在闭合状态时,所述钩部9与第二夹持部13卡合。在本实用新型中,输液软管3依次穿过第一穿接孔14和第二穿接孔15,除了利用第一凸块7进行限位输液软管3外,第一凸块7还能够对输液软管3提供一定的抵触作用力,使得止液夹 4在打开状态也不会在输液软管3上产生滑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避免每一次需要使用止液夹4时,还得将输液软管3滑到适合工作人员使用的高度位置上。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夹持部13远离第二穿接部12的一端且背离第二凸块5的一侧设有阻挡块16;所述钩部9设有用于与阻挡块16 卡合的卡接凸齿17。在本实用新型中,当输液完成,或则需要对输液软管3进行截流时,需要通过钩部9和第二夹持部13的卡合作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阻挡块16和卡接凸齿17,当需要关闭止液夹4时,将卡接凸齿17扣入阻挡块16即可,此时,第二凸块5会带动半椭圆结构的端面去按压输液软管3,从而使得液体不再通过,以此实现截流。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钩部9的一端设有用于方便拨动钩部9 的钩块18。钩块18的设置能够使工作人员方便打开止液夹4;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钩住钩块18,朝向使卡接凸齿17朝向远离第二夹持部1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凸出脱离阻挡块16,利用第一穿接部10具有的弹性性能,带动第一夹持部11回弹,以此复原至止液夹4的初始状态。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夹持部11远离第一凸块7的一侧,以及第二夹持部13远离第二凸块5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一防滑段19和第二防滑段20。第一防滑段19和第二防滑段20的作用都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第一防滑段19和第二防滑段20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进行关闭止液夹4的操作时出现操作失误。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钩部9远离第一穿接部10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三防滑段21。同样的,第三防滑段21也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出现误操作;第三防滑段21主要是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进行打开止液夹4 的操作时出现操作失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段、第二防滑段和第三防滑段均通过若干半圆柱防滑块组成;还有的实施例中,也有其他的防滑纹路组成。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液软管3由具有高弹性的医用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制成的输液软管3具备很好回弹性能;当止液夹4打开后,输液软管3迅速回弹至正常输液状态,从而提供合适的负压力,如果输液软管3缓慢恢复,则达不到预设结果,从而不易实现免通管的目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还能够实现免通管;通管是二次输液时验证有无血栓形成的操作;具体使用时,二次输液打开止液夹4,此时输液软管3回弹对液体回吸,而夹持部位的液体以等体积回流。由此减少了工作人员对二次输液的准备工作,避免外部影响和干扰。在实际使用时,为了保证导引通路6高效实现压力传递的功能,第二凸块5和第一夹持部11接触时,最好呈90°。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亦可以选择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 26可以拆卸的连接方式,不必选择使用设置转动固定纽29与穿刺针柄25连接,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不受留置针接头类型的限制,均可以实现其目的。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包括前三通(1)、后三通(2)、输液软管(3)和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26),所述前三通(1)和后三通(2)通过输液软管(3)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液夹(4);所述止液夹(4)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5);所述第二凸块(5)设有导引通路(6);所述输液软管(3)穿过止液夹(4);所述翻盖式针尖保护装置(26)的针尖保护槽(27)用来包裹穿刺针(23),内设穿刺针防脱倒刺(30);所述针尖保护槽(27)下方设有环形滑槽(28);所述环形滑槽(28)与穿刺针底座(24)扣合固定;所述环形滑槽(28)的延伸部分设有转动固定纽(29),与穿刺针柄(2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通路(6)的底部和第二凸块(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0.05mm~0.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块(5)的端面为半椭圆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夹(4)还设有第一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7)设置于第二凸块(5)的对侧;所述第一凸块(7)设有用于对输液软管(3)限位的导管槽(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夹(4)包括依次连接的钩部(9)、第一穿接部(10)、第一夹持部(11)、第二穿接部(12)和第二夹持部(13);所述钩部(9)朝向第二夹持部(13)延伸;所述第一穿接部(10)和第二穿接部(12)均设有用于穿过输液软管(3)的第一穿接孔(14)和第二穿接孔(15);所述第一凸块(7)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1)连接,所述第二凸块(5)的一端与第二夹持部(13)连接;所述止液夹(4)在闭合状态时,所述钩部(9)与第二夹持部(13)卡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部(13)远离第二穿接部(12)的一端且背离第二凸块(5)的一侧设有阻挡块(16);所述钩部(9)设有用于与阻挡块(16)卡合的卡接凸齿(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9)的一端设有用于方便拨动钩部(9)的钩块(1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1)远离第一凸块(7)的一侧,以及第二夹持部(13)远离第二凸块(5)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一防滑段(19)和第二防滑段(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9)远离第一穿接部(10)的一侧设有用于防止操作打滑的第三防滑段(21)。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软管(3)由具有高弹性的医用材料制成。
CN202023257715.5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Active CN2150239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715.5U CN21502394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7715.5U CN21502394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3948U true CN21502394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7715.5U Active CN215023948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39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056E1 (en) Access device
CA3002701C (en) Soft push tabs for catheter adapter
US8628497B2 (en) Safety catheter
WO2003035143A2 (en) Intravascular administration set needle safety device
WO2013023435A1 (zh) 一种安全型静脉穿刺针
US1041370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a catheter tube
CN215023948U (zh)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US20190321548A1 (en) Catheter having a cannula with both an end opening and a plurality of perforations in the cannula wall
CN211327432U (zh) 一种自正压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CN112717233A (zh) 一种微流控型翻盖式静脉留置针
US20230355865A1 (en) Infusion site retainer for maintaining infusion tubing
CN210250769U (zh) 一种微流控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CN110812594A (zh) 一种自正压防血栓静脉留置针
CN211461547U (zh) 一种一体化安全型输液器
CN206463296U (zh) 一种医用留置针保护罩
JP2016077424A (ja) 留置針組立体
CN215351242U (zh) 一种防针刺伤输液针
CN219071581U (zh) 一种防误伤的安全蝶形针
CN214550522U (zh) 一种防止输液港拔针刺伤的保护结构
CN217447802U (zh) 器械推进装置
CN217391311U (zh) 三通卡扣式无针输液接头
CN216136471U (zh) 一种防针刺伤的留置针
CN218793380U (zh) 一种防针刺低血栓留置针
CN215083378U (zh) 一种改良型留置针
CN211611098U (zh) 一种易送管安全套管型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