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3931U -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3931U
CN215013931U CN202022891405.2U CN202022891405U CN215013931U CN 215013931 U CN215013931 U CN 215013931U CN 202022891405 U CN202022891405 U CN 202022891405U CN 215013931 U CN215013931 U CN 21501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hole
fastener
hole
buckl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14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六十
陈荣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he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o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oy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oy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14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3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包括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连接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的对扣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扣组件来连接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方便的连接和拆开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

Description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绑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戴式口罩和头戴式面罩通过通过绑带来将口罩和面罩稳定的固定在头部,而现有的头戴式口罩和头戴式面罩的绑带主要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绑带为弹性绳,第二种绑带则是由两段绑带通过打结的方式对接而成;其中第一种绑带在佩戴头戴式口罩和头戴式面罩时存在容易松动的问题;而第二种绑带则不存在头戴式口罩和头戴式面罩佩戴时容易松动的问题,但是第二种绑带需要将两段绑带通过打结的方式对接,操作比较麻烦,导致佩戴头戴式口罩和头戴式面罩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能方便的连接两段绑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包括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对扣组件;所述对扣组件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所述第一扣件包括第一扣件本体以及与第一扣件本体弯折相连的弹性扣爪,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一个勾槽,弹性扣爪朝向第一扣件本体的一侧设有扣槽;所述第一绑带与第一扣件本体相连;所述第二扣件包括第二扣件本体以及与第二扣件本体端面相连的扣点,第二扣件本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绑带与第二扣件本体相连;所述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穿过第二扣件的连接孔,且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的勾槽勾住第二扣件的连接孔的边沿;第二扣件的扣点穿入勾槽中且扣点与弹性扣爪的扣槽扣合。
所述扣点呈半球形,所述扣槽也呈半球形结构。
所述第一扣件本体设有衔接孔,衔接孔内设有第一分隔筋条和第二分隔筋条,第一分隔筋条和第二分隔筋条将衔接孔分隔成第一衔接孔、第二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第二衔接孔处于第一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之间,第一分隔筋条处于第一衔接孔和第二衔接孔之间,第二分隔筋条处于第二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之间;所述第一绑带勾住第二分隔筋条,第一绑带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衔接孔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衔接孔,第一绑带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衔接孔且第一绑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衔接孔的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扣件本体的连接孔内设有第一隔断筋条和第二隔断筋条,第一隔断筋条和第二隔断筋条将连接孔分隔成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处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第一隔断筋条处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第二隔断筋条处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穿过第三连接孔,且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的勾槽勾住远离第三连接孔远离第二隔断筋条一侧的边沿;所述扣点与第三连接孔远离第二隔断筋条一侧的边沿的端面相连;所述第二绑带勾住第二隔断筋条,第二绑带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连接孔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绑带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且第二绑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的方向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扣组件来连接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对扣组件的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拆装方便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方便的连接和拆开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扣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扣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扣组件的组合剖视图;
标号说明:
第一绑带1,
第二绑带2,
第一扣件3,第一扣件本体31,
衔接孔311,第一衔接孔3111,第二衔接孔3112,第三衔接孔3113,第一分隔筋条312,第二分隔筋条313,
弹性扣爪32,扣槽321,勾槽33,
第二扣件4,第二扣件本体41,
连接孔411,第一连接孔4111,第二连接孔4112,第三连接孔4113,第一隔断筋条412,第二隔断筋条413,
扣点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包括第一绑带1、第二绑带2以及连接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的对扣组件。
配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对扣组件包括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其中所述第一扣件3包括第一扣件本体31以及与第一扣件本体31弯折相连的弹性扣爪32,弹性扣爪32与第一扣件本体31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勾住第二扣件4的勾槽33,弹性扣爪32朝向第一扣件本体31的一侧设有扣槽321;所述第二扣件4包括第二扣件本体41以及与第二扣件本体41端面相连的扣点42,扣点42用于与扣槽321相连而使得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连接稳固,第二扣件本体41上设有连接孔411。
配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对扣组件的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连接时,先将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穿过第二扣件4的连接孔411,然后将第二扣件4的扣点42穿入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与第一扣件本体31之间形成的勾槽33且使得勾槽33勾住第二扣件4的连接孔411的边沿,并使得第二扣件4的扣点421与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的扣槽321扣合,从而使得对扣组件的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相互扣接,整个连接过程十分简单;而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3则分别与第一扣件3的第一扣件本体31和第二扣件4的第二扣板本体41相连,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扣组件来连接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就能十分方便的连接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而对扣组件的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连接后,只需要将第二扣件4的连接孔411的边沿向外拔出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与第一扣件本体31之间形成的勾槽33即可十分方便的拆开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从而能十分方便的拆开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其中将第二扣件4的连接孔411的边沿向外拔出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与第一扣件本体31之间形成的勾槽33时,弹性扣爪32会变形而使得扣点42能脱离扣槽321。
配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扣件3的第一扣件本体31设有衔接孔311,衔接孔311内设有第一分隔筋条312和第二分隔筋条313,第一分隔筋条312和第二分隔筋条313将衔接孔311分隔成第一衔接孔3111、第二衔接孔3112和第三衔接孔3113,其中第二衔接孔3112处于第一衔接孔3111和第三衔接孔3113之间,第一分隔筋条312处于第一衔接孔3111和第二衔接孔3112之间,第二分隔筋条313处于第二衔接孔3112和第三衔接孔3113之间。所述第一绑带1与第一扣件本体31相连时,第一绑带1首先穿过第一衔接孔3111,然后第一绑带1再反折穿过第二衔接孔3112,接着第一绑带1再反折穿过第三衔接孔3113,最后第一绑带1再反折穿过第一衔接孔3111;这样第一绑带1与第一扣件本体31连接后,所述第一绑带1勾住第二分隔筋条313,第一绑带1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衔接孔3112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衔接孔3111而勾住第一分隔筋条312,第一绑带1的第二端则穿过第一衔接孔3111且第一绑带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衔接孔3112的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绑带1与第一扣件本体31如此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第一绑带1相对于第一扣件本体31的安装位置,从而能调节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通过对扣组件连接形成的绑带的长度,使得该绑带能绑紧人体头部而防止松动。
配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扣件4的第二扣件本体41设有连接孔411,连接孔411内设有第一隔断筋条412和第二隔断筋条413,第一隔断筋条412和第二隔断筋条413将连接孔411分隔成第一连接孔4111、第二连接孔4112和第三连接孔4113,其中第二连接孔4112处于第一连接孔4111和第三连接孔4113之间,第一隔断筋条412处于第一连接孔4111和第二连接孔4112之间,第二隔断筋条413处于第二连接孔4112和第三连接孔4113之间。所述第二绑带2与第二扣件本体41相连时,第二绑带2首先穿过第一连接孔4111,然后第二绑带2再反折穿过第二连接孔4112,接着第二绑带2再反折穿过第三连接孔4113,最后第二绑带2再反折穿过第一连接孔4111;这样第二绑带2与第二扣件本体41连接后,所述第二绑带2勾住第二隔断筋条413,第二绑带2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连接孔4112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连接孔4111而勾住第一隔断筋条412,第二绑带2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4111且第二绑带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4112的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绑带2与第二扣件本体41如此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第二绑带2相对于第二扣件本体41的安装位置,从而能调节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通过对扣组件连接形成的绑带的长度,使得该绑带能绑紧人体头部而防止松动。配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扣点42与第三连接孔4113远离第二隔断筋条一侧的边沿的端面相连;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穿过第二扣件4的第三连接孔4113,且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与第一扣件本体31之间形成的勾槽33勾住远离第三连接孔4113远离第二隔断筋条413一侧的边沿。
配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扣件4的扣点42可呈半球形,而第一扣件3的弹性扣爪32的扣槽321也呈半球形结构,这样扣点42与扣槽321扣合后,第一扣件3和第二扣件4能相对摆动,从而能调整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更舒适的佩戴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通过对扣组件连接形成的绑带。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4)

1.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绑带、第二绑带以及对扣组件;所述对扣组件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
所述第一扣件包括第一扣件本体以及与第一扣件本体弯折相连的弹性扣爪,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一个勾槽,弹性扣爪朝向第一扣件本体的一侧设有扣槽;所述第一绑带与第一扣件本体相连;
所述第二扣件包括第二扣件本体以及与第二扣件本体端面相连的扣点,第二扣件本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绑带与第二扣件本体相连;
所述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穿过第二扣件的连接孔,且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的勾槽勾住第二扣件的连接孔的边沿;第二扣件的扣点穿入勾槽中且扣点与弹性扣爪的扣槽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点呈半球形,所述扣槽也呈半球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本体设有衔接孔,衔接孔内设有第一分隔筋条和第二分隔筋条,第一分隔筋条和第二分隔筋条将衔接孔分隔成第一衔接孔、第二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第二衔接孔处于第一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之间,第一分隔筋条处于第一衔接孔和第二衔接孔之间,第二分隔筋条处于第二衔接孔和第三衔接孔之间;
所述第一绑带勾住第二分隔筋条,第一绑带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衔接孔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衔接孔,第一绑带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衔接孔且第一绑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衔接孔的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绑带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件本体的连接孔内设有第一隔断筋条和第二隔断筋条,第一隔断筋条和第二隔断筋条将连接孔分隔成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处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第一隔断筋条处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第二隔断筋条处于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之间;
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穿过第三连接孔,且第一扣件的弹性扣爪与第一扣件本体之间形成的勾槽勾住远离第三连接孔远离第二隔断筋条一侧的边沿;所述扣点与第三连接孔远离第二隔断筋条一侧的边沿的端面相连;
所述第二绑带勾住第二隔断筋条,第二绑带的第一端先穿过第二连接孔后再反折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绑带的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且第二绑带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穿过第一连接孔的方向相同。
CN202022891405.2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Active CN21501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405.2U CN215013931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405.2U CN215013931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3931U true CN21501393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4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1405.2U Active CN215013931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3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0223B1 (ko) 요대
AU2015200559B2 (en) A belt fastener system including a buckle mechanism
CN215013931U (zh) 一种绑带对扣结构
CN215423154U (zh) 腕带和腕戴设备
CN201045910Y (zh) 附有双面钮扣的拉链头结构
CN217743419U (zh) 一种背包调节带端扣
CN205006119U (zh) 一种带扣结构及穿戴产品带体
CN211609939U (zh) 一种可调长度的旋压式止血绷带
CN213431062U (zh) 一种易穿脱的纸尿裤
CN203652337U (zh) 一种高强度绑带连接结构
JP3210930U (ja) 簡易着用帯
JP2001069869A (ja) ペット用胴輪
CN210248527U (zh) 一种防脱式内衣连接扣
CN220109162U (zh) 一片式单手可解的内裤
CN213074480U (zh) 一种带有松紧调节装置的连衣裙
CN216316873U (zh) 一种被子固定装置
CN211156532U (zh) 一种延长带以及具有延长带的姿势矫正背带
CN218615971U (zh) 一种可更换扣带的册子
CN213307679U (zh) 一种内衣用扣合结构及内衣
RU217194U1 (ru) Застежка фастекс с дистанцион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отстегивания
CN211241939U (zh) 一种织带一体化的皮带安全扣
CN211932785U (zh) 一种佩戴部件
CN211550181U (zh) 一种弹力型快速连接接头
CN219764202U (zh) 一种气管套管固定带
CN202618525U (zh) 扣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6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204, building 5, phase II, Silk Road International Creative dream workshop, No. 369, Xingtai South Road, Chanba Ecological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Xihe Industrial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4, No.28, guanri Road, phase II, software park,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JOY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