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2386U -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2386U
CN215012386U CN202121062505.2U CN202121062505U CN215012386U CN 215012386 U CN215012386 U CN 215012386U CN 202121062505 U CN202121062505 U CN 202121062505U CN 215012386 U CN215012386 U CN 215012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o
box body
test tube
tub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625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明华
陈洋
文雪玲
黎晓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0625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2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2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2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盛放板和紫外线灯,盛放板与箱体侧壁滑接,盛放板上设置有若干试管,紫外线灯与箱体顶端固接;箱体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箱体顶端的凹槽内开设有长孔,凹槽通过长孔与箱体内连通,凹槽内滑接有传送带,传送带上设置有取样部和填液部,取样部和填液部均与箱体内连通;传送带顶端开设有连通口,连通口与长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对试管芋添加培养液和取出样本试管芋进行研究时,降低试管芋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进而降低试管芋被外部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提高红芽芋试管芋的组织培养效果。

Description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红芽芋是芋类品种之一,属广东农家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多在田边、地边、厢边作边际栽培。红芽芋含淀粉较多,品质鲜美、细腻,粉而不粘,口感好,蒸煮熟食,营养全面。鲜芋可食用,也可干制。目前,随着红芽芋生产不断发展,红芽芋无性繁殖积累病毒逐渐增多,进而导致红芽芋出现早衰现象,病害严重,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优良品种的选育已成为红芽芋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利用组织培养试管苗快速繁殖是一种常见的培养形式,经过组织培养能够产生完整植株,而且组织培养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化的机制,遗传变异规律,对植物遗传育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可以降低因红芽芋无性繁殖导致的病毒积累,提高红芽芋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特定的红芽芋试管芋的诱导装置,仅仅利用常规的诱导装置对红芽芋进行培养,也就是将红芽芋放置在无菌环境内进行紫外线照射,但是当需要对试管芋进行取出样本试管芋进行研究以及培养液添加时,其不可避免的导致无菌环境下的试管芋与外部环境接触,进而导致外部细菌容易混入并污染试管芋,降低红芽芋试管芋的组织培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在对试管芋添加培养液和取出样本试管芋进行研究时,降低试管芋与外界接触的可能性,进而降低试管芋被外部细菌污染的可能性,提高红芽芋试管芋的组织培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盛放板和紫外线灯,所述盛放板与所述箱体侧壁滑接,所述盛放板上设置有若干试管,所述紫外线灯与所述箱体顶端固接;
所述箱体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箱体顶端的凹槽内开设有长孔,所述凹槽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箱体内连通,所述凹槽内滑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取样部和填液部,所述取样部和所述填液部均与所述箱体内连通;所述传送带顶端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长孔连通,所述连通口外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取样部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底端位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取样管内滑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底端周向固接有若干取样弹杆,所述取样弹杆与所述试管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填液部包括填液管,所述填液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传送带并伸入所述传送带内,所述填液管出液端与所述试管对应设置,所述填液管进液端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进液端连通有供液箱。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为橡胶软管。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咬合齿,所述箱体外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套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咬合齿啮合。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盛放板侧壁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盛放板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箱体内壁滑接。
优选的,所述取样弹杆上固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试管抵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顶端固接有长杆,所述长杆末端固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滑板侧壁固接有橡胶层,所述滑板通过所述橡胶层与所述取样管滑接,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所述橡胶层,所述试管底端与所述橡胶层滑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在进行红芽芋试管芋的诱导时,将试管芋的植物组织放置在箱体内,并通过紫外线灯照射,箱体内为无菌环境,当需要取出试管芋样品时,通过传送带运动带动取样部运动,当取样部运动至指定位置后传送带停止运动,取样管位于待取样试管芋上方,使滑板向下运动,取样弹杆接触试管,滑板继续向下运动,使得取样弹杆夹紧试管后,使滑板向上运动,取样弹杆夹持试管向上运动最终使得试管位于取样管内,在此过程中减少了箱体内部与外界接触的范围,进而降低了外部环境污染试管芋的可能性,对取出的样品试管芋进行检测分析,当得出其缺少营养物质时,再次使传动带运动,填液部工作,对箱体内的试管芋进行添加培养液的操作,在此过程中仍然减少了箱体内部与外界接触的范围,最终提高了试管芋的培养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滑槽和滑块的立体图;
图3为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环形槽的立体图;
图5为取样部未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取样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箱体,2-盛放板,3-紫外线灯,4-试管,5-凹槽,6-长孔,7-传送带,8-连通口,9-环形槽,10-取样管,11-滑板,12-取样弹杆,13-填液管,14-连通管,15-供液箱,16-咬合齿,17-驱动电机,18-驱动齿轮,19-滑槽,20-滑块,21-卡块,22-长杆,23-把手,24-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盛放板2和紫外线灯3,所述盛放板2与所述箱体1侧壁滑接,所述盛放板2上设置有若干试管4,所述紫外线灯3与所述箱体1顶端固接;所述箱体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5,所述箱体1顶端的凹槽5内开设有长孔6,所述凹槽5通过所述长孔6与所述箱体1内连通,所述凹槽5内滑接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上设置有取样部和填液部,所述取样部和所述填液部均与所述箱体1内连通;所述传送带7顶端开设有连通口8,所述连通口8与所述长孔6连通,所述连通口8外开设有环形槽9,所述取样部包括取样管10,所述取样管10底端位于所述环形槽9内,所述取样管10内滑接有滑板11,所述滑板11底端周向固接有若干取样弹杆12,所述取样弹杆12与所述试管4对应设置。
在进行红芽芋试管芋的诱导时,将试管芋的植物组织放置在箱体1内,并通过紫外线灯3照射,箱体1内为无菌环境,当需要取出试管芋样品时,通过传送带7运动带动取样部运动,当取样部运动至指定位置后传送带停止运动,取样管10位于待取样试管芋上方,使滑板11向下运动,取样弹杆12接触试管4,滑板11继续向下运动,使得取样弹杆12夹紧试管4后,使滑板11向上运动,取样弹杆12夹持试管4向上运动最终使得试管4位于取样管10内,此时可以更换新的取样部,且新的取样部已经过消毒,进而保证新的取样部堵住连通口8,对取出的样品试管芋进行检测分析,当得出其缺少营养物质时,再次使传送带7运动,填液部工作,对箱体1内的试管芋进行添加培养液的操作。
所述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箱盖,盛放板2可以由箱体1侧壁的箱盖位置进行箱体1内。传送带7可以采用密封性较好的传送带7,降低外部空气由长孔6进入箱体1内的可能性,同时可以降低传送带7接触箱体1的一侧接触外部空气的可能性。环形槽9的中心与连通口8同心设置,且环形槽9的内缘内径不小于连通口8外缘外径,使得连通口8外围可以放置取样管10,利用取样管10堵住连通口8,进而避免外部空气由连通口8进入箱体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填液部包括填液管13,所述填液管13的出液端贯穿所述传送带7并伸入所述传送带7内,所述填液管13出液端与所述试管4对应设置,所述填液管13进液端连通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进液端连通有供液箱15。填液管13负责进行填液,当对取样试管芋进行检测后,判断分析试管4内缺少的营养物质,配置营养物质并放入供液箱15内,随着传送带7的运动,传送带7带动填液管13运动,进而完成添加培养液的操作,同时连通管14上可以设置时间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可以根据试管4之间的间隔距离,选择培养液的添加,进而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同时避免培养液的洒落,污染箱体1内部的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14为橡胶软管。连通管14为软管,可以跟随填液管13的运动而运动,使用方便,实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7上设置有咬合齿16,所述箱体1外设置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输出轴套设有驱动齿轮18,所述驱动齿轮18与所述咬合齿16啮合。驱动电机17负责对传送带7的驱动,驱动电机17可以电性连接时间控制器,根据试管4相邻的位置进行停止和运动,方便填液管13对试管4内进行填液操作。驱动电机17控制驱动齿轮18正转或者反转,以达到传送带7移动的目的,且尽量保持取样部和填液部位于箱体1上方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内侧壁开设有滑槽19,所述盛放板2侧壁固接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位于所述滑槽19内,所述盛放板2通过所述滑块20与所述箱体1内壁滑接。滑槽19和滑块20实现盛放板2可以在箱体1内滑动,方便盛放板2的取出,进而方便试管芋的放置和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弹杆12上固接有卡块21,所述卡块21与所述试管4抵接。卡块21的作用为与试管4的出口处的圆环卡接,方便试管4的取出,卡块21为靠近试管4的一侧为斜面,避免卡块21下落时试管4影响取样弹杆12的正常下落。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11顶端固接有长杆22,所述长杆22末端固接有把手23。长杆22和把手23方便操作人员移动滑板11,当需要将试样试管芋取出时,仅需要通过推拉把手23即可,操作简单,实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11侧壁固接有橡胶层24,所述滑板11通过所述橡胶层24与所述取样管10滑接,所述环形槽9内设置有所述橡胶层24,所述试管4底端与所述橡胶层24滑接。橡胶层24的作用为提高装置的密封性,试管4的底端可以位于两橡胶层24之间,进而降低外部空气进入箱体1内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盛放板(2)和紫外线灯(3),所述盛放板(2)与所述箱体(1)侧壁滑接,所述盛放板(2)上设置有若干试管(4),所述紫外线灯(3)与所述箱体(1)顶端固接;
所述箱体(1)外壁上开设有若干凹槽(5),所述箱体(1)顶端的凹槽(5)内开设有长孔(6),所述凹槽(5)通过所述长孔(6)与所述箱体(1)内连通,所述凹槽(5)内滑接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上设置有取样部和填液部,所述取样部和所述填液部均与所述箱体(1)内连通;所述传送带(7)顶端开设有连通口(8),所述连通口(8)与所述长孔(6)连通,所述连通口(8)外开设有环形槽(9),所述取样部包括取样管(10),所述取样管(10)底端位于所述环形槽(9)内,所述取样管(10)内滑接有滑板(11),所述滑板(11)底端周向固接有若干取样弹杆(12),所述取样弹杆(12)与所述试管(4)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液部包括填液管(13),所述填液管(13)的出液端贯穿所述传送带(7)并伸入所述传送带(7)内,所述填液管(13)出液端与所述试管(4)对应设置,所述填液管(13)进液端连通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进液端连通有供液箱(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4)为橡胶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7)上设置有咬合齿(16),所述箱体(1)外设置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输出轴套设有驱动齿轮(18),所述驱动齿轮(18)与所述咬合齿(16)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侧壁开设有滑槽(19),所述盛放板(2)侧壁固接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位于所述滑槽(19)内,所述盛放板(2)通过所述滑块(20)与所述箱体(1)内壁滑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弹杆(12)上固接有卡块(21),所述卡块(21)与所述试管(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1)顶端固接有长杆(22),所述长杆(22)末端固接有把手(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11)侧壁固接有橡胶层(24),所述滑板(11)通过所述橡胶层(24)与所述取样管(10)滑接,所述环形槽(9)内设置有所述橡胶层(24),所述试管(4)底端与所述橡胶层(24)滑接。
CN202121062505.2U 2021-05-18 2021-05-18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Active CN215012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2505.2U CN215012386U (zh) 2021-05-18 2021-05-18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62505.2U CN215012386U (zh) 2021-05-18 2021-05-18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2386U true CN215012386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62505.2U Active CN215012386U (zh) 2021-05-18 2021-05-18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2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5029A (zh) * 2023-05-16 2023-08-08 宁波宇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存活率的干细胞培养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55029A (zh) * 2023-05-16 2023-08-08 宁波宇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存活率的干细胞培养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12386U (zh) 红芽芋试管芋诱导的装置
CN113466005B (zh) 一种用于农药毒性实验的土壤样本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01390477A (zh) 食用菌培养料灭菌、接种、培养、出菇一体化装置
CN108587885B (zh) 一种微生物样本划线接种装置及方法
CN201883098U (zh) 一种医用细胞自动化生产装置
CN210869224U (zh) 一种粪便收集有机智能处理装置
CN209685793U (zh)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藻类培养装置
CN206298591U (zh) 一种微生物带压接种装置
CN207062270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蓝光光照发酵罐
CN214155764U (zh)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用的组织培养箱
CN209151815U (zh) 一种食用菌接种装置
CN204417517U (zh) 一种大规模细胞培养多联袋
CN214075271U (zh) 一种藻类生长的培养液过滤装置
CN209108182U (zh) 酒精熏蒸灭菌柜
CN209349172U (zh) 一种大麦青汁生产加工用大麦若叶清洗装置
CN208657527U (zh)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灭菌冷却接种一体化装备
CN208234905U (zh) 一种微生物样本划线接种装置
CN112877209B (zh) 一种可降低感染的干细胞制剂制备装置
CN111607518A (zh) 一种自动化ivf培养与时差分析装置及配套培养皿
CN215162595U (zh) 一种新型检验科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
CN110423681A (zh) 一种光合微生物培养生产系统
CN214088480U (zh) 一种防止微藻贴壁的微藻连续培养装置
CN218951390U (zh) 一种无土栽培液态有益菌接种器
CN111820119B (zh) 一种可对农业水培蔬菜自动种植的无土栽培设备
CN219489973U (zh) 一种血液培养器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