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9602U -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9602U
CN215009602U CN202120385532.7U CN202120385532U CN215009602U CN 215009602 U CN215009602 U CN 215009602U CN 202120385532 U CN202120385532 U CN 202120385532U CN 215009602 U CN215009602 U CN 215009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
wire
line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55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泉洲
吴卫钟
杨梅
叶铁英
李玉发
杨佳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3855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9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9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9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4Energy storage unit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线控器和电气设备。该线控器包括切换电路、控制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控制芯片分别与切换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和负载模块电连接,电池管理芯片分别与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电连接,电池管理芯片通过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电连接至上位机,切换电路设置在供电线路上。本公开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满足线控器的功耗需求。

Description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线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家电产品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导致产品功耗越来越大。目前,电气设备的线控器通过内机载波通讯来供电,即通过两根电线实现通讯和供电。而通过内机载波通讯所提供的功率有限。当线控器需要的功率大于载波通讯提供的功率时,线控器可能复位从而无法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控器,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控器,包括:切换电路、控制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其中,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和所述负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负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通过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电连接至上位机,所述切换电路设置在所述供电线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模块包括:背光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和语音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上位机,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和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线路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电连接在所述上位机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控器还包括:背光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背光子模块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背光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第二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控制芯片之间;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背光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电源电压端和所述背光子模块的正极端;和第三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压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载波通讯线路的信息传输线路电连接至所述负载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模块包括锂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三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包括三极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线控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包括:上位机,与所述线控器电连接。
上述线控器包括:切换电路、控制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通过在线控器中设置切换电路和储能模块,从而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满足线控器的功耗需求。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线控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线控器100包括:切换电路110、控制芯片120、电池管理芯片130、储能模块140和负载模块150。为了描述的方便,图1中还示出了上位机300和载波通讯线路170。该载波通讯线路170包括供电线路171和信息传输线路172。例如,该线控器100可以为语音线控器。
如图1所示,控制芯片120分别与切换电路110、电池管理芯片130和负载模块150电连接。电池管理芯片130分别与储能模块140和负载模块150电连接。该电池管理芯片130通过载波通讯线路170的供电线路171电连接至上位机300。切换电路110设置在供电线路171上。例如,供电线路171包括第一导线1711和第二导线1712。该第一导线1711和该第二导线1712均电连接在上位机300和电池管理芯片130之间。这里,第一导线1711、第二导线1712、上位机300和电池管理芯片130可以形成回路。
切换电路110设置在第一导线1711或第二导线1712上。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中示出了切换电路110设置在第一导线1711上,但是本公开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该切换电路11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线1712上。
控制芯片120被配置为根据负载模块150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SCRL1和第二控制信号SCRL2。例如,该控制芯片120可以为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控制芯片120可以获得负载模块150的状态,并根据负载模块150的状态向切换电路11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SCRL1以及向电池管理芯片13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SCRL2
切换电路11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SCRL1执行导通操作或关断操作。这样,切换电路110通过执行导通操作可以实现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对负载模块供电,以及通过执行关断操作可以实现关断上位机对负载模块的供电。
电池管理芯片130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SCRL2执行对储能模块140的充电操作或执行储能模块140的放电操作。这里,电池管理芯片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电池管理芯片。这里可以实现储能模块的充放电。
例如,当线控器的负载需求大于载波通讯供电能力(即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对负载模块供电的供电能力)时,储能模块放电;当线控器的负载需求小于载波通讯供电能力时,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对储能模块充电。例如,线控器待机时,语音扬声器的功耗≥1W,通常线控器语音开启时超过载波通讯功耗,需通过储能模块供电。这里,可以通过储能模块的放电实现对负载的供电,从而在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对负载模块的供电,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线控器的负载需求在载波通讯供电能力的临界处波动时,储能模块可以处于充电放电的循环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模块140包括锂电池。例如,锂电池的供电能力大于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能力。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该储能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储能器件,例如超级电容器等。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该线控器包括:切换电路、控制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控制芯片分别与切换电路、电池管理芯片和负载模块电连接,电池管理芯片分别与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电连接,电池管理芯片通过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电连接至上位机,切换电路设置在供电线路上。控制芯片被配置为根据负载模块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切换电路被配置为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执行导通操作或关断操作;和电池管理芯片被配置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执行对储能模块的充电操作或执行储能模块的放电操作。通过在线控器中设置切换电路和储能模块,并且根据负载模块的状态实现储能模块的充放电操作,从而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满足线控器的功耗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位机300可以通过载波通讯线路170的信息传输线路172电连接至负载模块150。这样可以实现上位机300与负载模块150之间的通讯。
前面提到,当线控器的负载需求在载波通讯供电能力的临界处波动时,储能模块可能处于充电放电的循环状态。例如,如果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一直接入系统,在线控器发出语音或一段语音说完时,储能模块可能会处于充电放电的循环状态。为了避免储能模块的频繁充放电,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线控器100类似地,图2所示的线控器200包括切换电路110、控制芯片120、电池管理芯片130、储能模块140和负载模块150。例如,该线控器200为语音线控器。
如图2所示,负载模块150包括背光子模块151和语音子模块152。例如,负载模块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该背光子模块151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提供背光。语音子模块152可以接收语音信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负载模块150还可以包括扬声器等。
背光子模块151与控制芯片120电连接。该背光子模块151被配置为在控制芯片120的控制下发光。
语音子模块152与控制芯片120电连接。该语音子模块152被配置为检测是否接收到语音唤醒词,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芯片120。这里,语音唤醒词用于唤醒线控器的语音功能,可以防止出现误操作。该语音子模块152如果接收到语音唤醒词,则将接收到语音唤醒词的检测结果告知控制芯片,否则将没有接收到语音唤醒词的检测结果告知控制芯片。
控制芯片12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来确定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并根据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这里,前面所述的负载模块的状态包括: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的状态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状态。
例如,在设计线控器时可以获知负载模块各种状态的功耗(例如,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理论计算得到),因此,控制芯片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就可以确定负载模块的状态,从而确定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又由于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对负载模块供电的供电能力是固定的,因此,控制芯片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就可以获知线控器的负载需求与载波通讯供电能力的大小关系。因此,控制芯片可以根据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切换电路和电池管理芯片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背光子模块不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未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以及在背光子模块发光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
例如,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包括: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和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未开启的状态。控制芯片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背光子模块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以及在背光子模块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未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未开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芯片120可以被配置为在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发出使得切换电路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发出使得电池管理芯片执行对储能模块的充电操作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在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发出使得切换电路关断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发出使得电池管理芯片执行储能模块的放电操作的第二控制信号。即,控制芯片可以在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通过上位机对负载模块供电且对储能模块充电;在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通过储能模块对负载模块供电,此时上位机不对负载模块供电。
即,当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时,功耗需求低,此时可以不需要储能模块(例如,锂电池)供电,载波通讯线供电即可满足产品需求;当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但语音未开启的状态时,此时功耗需求大,需要储能模块供电;当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时,此时功耗需求最大,需要储能模块供电。
例如,表1示出了在不同状态下的供电方式。在表1中,背光“亮”是指背光子模块发光,背光“灭”是指背光子模块不发光。
表1在不同状态下的供电方式
背光 语音 载波供电 供电方式
未开启 接入系统 载波供电
开启 未接入系统 储能模块供电
未开启 未接入系统 储能模块供电
例如,语音线控器在开启语音之前会有唤醒词,当检测到唤醒词时切断载波通讯供电线路,通过储能模块(例如,锂电池)供电;当检测到语音线控器背光灭且未检测到语音唤醒词时,判断语音线控器为待机状态,此时,载波通讯供电线接入,即对语音线控器的负载模块进行载波供电。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芯片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来确定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并根据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例如,在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切换电路导通,实现载波供电(即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对负载模块供电),且对储能模块充电;在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例如,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或者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未开启的状态)的情况下,切换电路关断,储能模块放电,即实现储能模块的供电。也就是说,在线控器不同的状态下,或者由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供电,或者由储能模块供电。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储能模块的频繁充放电,提高储能模块的使用寿命。
上述线控器可以在确保通讯可靠的前提下自动通过负载状态(或功耗)切换载波通讯供电是否接入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线控器200还可以包括背光控制电路180。背光控制电路180分别与控制芯片120和背光子模块151电连接。该背光控制电路180被配置为接收来自于控制芯片120的第三控制信号SCRL3,并基于该第三控制信号SCRL3控制背光子模块151发光。这里,控制芯片120被配置为在发出第三控制信号SCRL3后确定背光子模块151发光。
即,控制芯片120向背光控制电路180发送第三控制信号SCRL3,背光控制电路180在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SCRL3后控制背光子模块151发光。因此,控制芯片120在发出第三控制信号SCRL3的情况下即可确定背光子模块151发光。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切换电路110包括第一开关晶体管T1和第一电阻器R1。
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311电连接至上位机300。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第二电极312电连接至电池管理芯片130。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控制电极(例如栅极)313电连接至控制芯片120。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控制电极(例如栅极)313被配置为接收第一控制信号SCRL1。例如,如图3所示,该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MOS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又例如,该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三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晶体管T1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线1711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晶体管T1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线1712上。
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321电连接至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第一电极311。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322电连接至第一开关晶体管T1的控制电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的范围可以是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例如,该第一电阻器R1的电阻值可以为5千欧姆、10千欧姆或50千欧姆等。
至此,描述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切换电路。
下面以第一开关晶体管为NMOS(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为例描述该切换电路的工作过程:当第一控制信号SCRL1为低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晶体管截止,此时载波供电断开,即上位机不能对负载模块进行供电;当第一控制信号SCRL1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开关晶体管导通,载波供电接通,即上位机通过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对负载模块进行供电。这样实现了切换电路的导通和关断。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4所示,背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晶体管T2、第二电阻器R2、电容器C和第三电阻器R3。
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第一电极411电连接至背光子模块151的负极端1511。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第二电极412电连接至接地端420。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例如基极)413电连接至控制芯片120。该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被配置为接收第三控制信号SCRL3。例如,第二开关晶体管T2可以包括三极管。又例如,该第二开关晶体管T2可以包括MOS晶体管。该第二开关晶体管T2被配置为在接收到第三控制信号SCRL3后导通。
第二电阻器R2设置在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413与控制芯片120之间。例如,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441电连接至第二开关晶体管T2的控制电极413,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442电连接至控制芯片1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的范围可以为5千欧姆至15千欧姆。例如,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值为10千欧姆。
电容器C的第一端451电连接至背光子模块151的负极端1511。电容器C的第二端452电连接至电源电压端430和背光子模块151的正极端1512。例如,电容器C的电容值的范围是22μF(微法)至100μF。这里,电源电压端430用于提供电源电压(例如+5V)。
第三电阻器R3设置在电容器C的第二端452与电源电压端430之间。例如,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461电连接至电容器C的第二端452,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462电连接至电源电压端430。例如,第三电阻器R3的电阻值的范围为几十欧姆至100欧姆。例如,第三电阻器R3的电阻值可以为50欧姆、60欧姆或80欧姆等。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背光控制电路。
下面以第二开关晶体管为三极管描述该背光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当第二开关晶体管T2在接收到控制芯片120发出的第三控制信号SCRL3后导通,则有电流流过背光子模块151,使得背光子模块151发光。因此,控制芯片120在发出第三控制信号SCRL3后即可确认背光子模块151发光。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线控器(例如线控器100或200等)。例如,该电气设备可以为空调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设备还可以包括:上位机,与线控器电连接。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线控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502至S504。该控制方法可以在线控器的控制芯片中执行。
在步骤S502,获得负载模块的状态。
例如,负载模块包括背光子模块和语音子模块。例如,负载模块的状态包括: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的状态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状态。
在步骤S504,根据负载模块的状态向切换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向电池管理芯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504包括: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来确定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以及根据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背光子模块是否发光和语音子模块是否检测到语音唤醒词来确定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的步骤包括:在背光子模块不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未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以及在背光子模块发光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包括: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和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未开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的步骤包括:在背光子模块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开启的状态;以及在背光子模块发光且语音子模块未检测到语音唤醒词的情况下,确定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且语音未开启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线控器当前所处的状态发出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步骤包括:在线控器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发出使得切换电路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发出使得电池管理芯片执行对储能模块的充电操作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在线控器处于产品正在被操作的状态的情况下,发出使得切换电路关断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发出使得电池管理芯片执行储能模块的放电操作的第二控制信号。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线控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得负载模块的状态;和根据负载模块的状态向切换电路发送第一控制信号并向电池管理芯片发送第二控制信号。该控制方法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满足线控器的功耗需求。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线控器的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该控制芯片包括存储器610和处理器620。其中:
存储器610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图5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
处理器620耦接至存储器610,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6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从而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7所示,该控制芯片700包括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处理器720通过BUS总线730耦合至存储器710。该控制芯片7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740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750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760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从而可以尽可能地解决线控器的供电问题。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线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电路、控制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储能模块和负载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和所述负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和所述负载模块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通过载波通讯线路的供电线路电连接至上位机,所述切换电路设置在所述供电线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模块包括:
背光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和
语音子模块,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上位机,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电池管理芯片,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和
第一电阻器,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路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电连接在所述上位机和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线或所述第二导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背光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背光子模块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背光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接地端,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电连接至所述控制芯片;
第二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控制芯片之间;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电连接至所述背光子模块的负极端,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电连接至电源电压端和所述背光子模块的正极端;和
第三电阻器,设置在所述电容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压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通过所述载波通讯线路的信息传输线路电连接至所述负载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模块包括锂电池。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三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包括三极管。
11.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控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位机,与所述线控器电连接。
CN202120385532.7U 2021-02-20 2021-02-20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Active CN215009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5532.7U CN215009602U (zh) 2021-02-20 2021-02-20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5532.7U CN215009602U (zh) 2021-02-20 2021-02-20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9602U true CN215009602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7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5532.7U Active CN215009602U (zh) 2021-02-20 2021-02-20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9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6105B2 (en) Multi-battery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JP5791007B2 (ja) 電力供給の装置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ユーザ装置
US2014036815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same
CN107332208B (zh) 一种保护电路,主板保护方法及终端
CN110797925A (zh) 电池控制系统和方法、电子设备
CN107948798B (zh) 充电盒、无线设备以及无线耳机
CN102339405B (zh) 数据卡
CN208006760U (zh) 一种充电接口状态检测电路及可充电设备
WO2017161587A1 (zh) 一种负载供电电路和终端
CN109358548A (zh) 一种汽车诊断装置、汽车诊断及汽车诊断器的充电方法
CN109067019A (zh) 充放电电路、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22369B2 (en)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1884303B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5009602U (zh) 线控器和电气设备
CN113809812A (zh) 双电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WO2020124529A1 (zh) 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电子设备
WO2023123759A1 (zh) 户外设备供电控制方法、供电控制系统及户外设备
CN212965358U (zh) 一种具有负载接入自动唤醒功能的断线检测电路及充电宝
CN112821396A (zh) 线控器、电气设备、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芯片
CN206559074U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7612072A (zh) 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方法以及智能终端
CN105896662A (zh) 单端口移动电源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37915A (zh) 一种多类型充电线的断线检测电路及充电宝
CN203368086U (zh) 电池充电装置及应用其的移动设备
CN213780339U (zh) 一种多类型充电线的断线检测电路及充电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