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9596U -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9596U
CN215009596U CN202023319650.2U CN202023319650U CN215009596U CN 215009596 U CN215009596 U CN 215009596U CN 202023319650 U CN202023319650 U CN 202023319650U CN 215009596 U CN215009596 U CN 215009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gas discharge
self
electrode
dischar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96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weishengk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weishengk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weishengk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weishengk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96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9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9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95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气体放电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所述电极引线均设置在右电极板的右方,且右电极板的左方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带,所述右电极板的右方均设置有绝缘板,且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侧设置有瓷管,且瓷管的左方均设置有防滑密封圈,设置在保护箱内侧的升降杆与立柱的升降连接,将第二导电带通过升降杆升降至合适的位置,根据需要的放电在恢复时,通过移动第二导电带可快速进行恢复电路,在移动合适位置使电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可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自恢复导致原件损坏,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修复时间,有效的减少使用人员的频率,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放电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背景技术
气体放电管指作过电压保护用的避雷管或天线开关管一类,管内有二个或多个电极,充有一定量的惰性气体,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式的防雷保护元件,它用在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在气体放电管工作时,对于气体放电管不能做到自恢复的问题。
另外,气体放电管是一种间隙型的防雷保护组件,它在通信系统的防雷保护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放电管常用于多级保护电路中的第一级或前两级,起泄放雷电瞬时过电流和限制过电压作用,由于放电管的极间绝缘电阻很大,寄生电容很小,对高频信号线路的雷电防护有明确的优势,放电管保护特性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其放电时延较大,动作灵敏度不够理想,对于波头上升陡度较大的雷电波难以有效地抑制,在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中存在续流问题。
因此,需要在气体放电管工作时易出现断电作出相应措施,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对气体放电管内部进行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旨在解决第一时间对气体放电管内部进行恢复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包括电极引线和保护箱。
所述电极引线均设置在右电极板的右方,且右电极板的左方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带,所述右电极板的右方均设置有绝缘板,且绝缘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侧设置有瓷管,且瓷管的左方均设置有防滑密封圈,所述防滑密封圈的左方设置有左电极板,所述保护箱均设置在瓷管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电极引线右端设置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左端方连接有横杆,且横杆垂直设置在右电极板的右端以螺钉连接,所述伸缩杆与横杆之间为伸缩连接,且电极引线与伸缩杆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横杆的内径与伸缩杆的外径相同。
优选的,位于所述右电极板与瓷管连接处设置有螺纹,所述右电极板与瓷管为螺纹连接,且右电极板和左电极板在瓷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右电极板的螺距与瓷管的螺距相同。
优选的,所述右电极板与第一导电带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导电带分别设置在右电极板和左电极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导电带的外径与右电极板的前端外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防护套卡扣在瓷管的外侧,且防护套的内径与瓷管的外径相同,并且防护套包裹设置在瓷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防滑密封圈与瓷管之间为粘连连接,且防滑密封圈的外径与瓷管的外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瓷管的内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保护箱,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杆,且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电带,且升降杆与立柱之间为升降连接,连接板垂直设置在升降杆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设置在保护箱内侧的升降杆与立柱的升降连接,将第二导电带通过升降杆升降至合适的位置,根据需要的放电在恢复时,通过移动第二导电带可快速进行恢复电路,在移动合适位置使电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可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自恢复导致原件损坏,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修复时间,有效的减少使用人员的频率,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设置在右电极板内侧右端的伸缩杆与横杆伸缩连接,可将电极引线通过伸缩杆的伸缩至合适位置,根据对电极引线的要求长度,可自由增加及缩短长度来适应对接的距离,有效快速的缩短安装对接的时间,也增加了适用产品区域,提高了还装置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设置在瓷管左右端内侧的螺纹,可通过螺纹快速的将右电极板与瓷管连接在一起,减少装卸的时间,同时因右电极板与瓷管为螺纹连接,在损坏时可快速取其一零件更换,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恢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顶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引线、2-伸缩杆、3-横杆、4-右电极板、5-第一导电带、6-绝缘板、7-防护套、8-瓷管、9-防滑密封圈、10-左电极板、11- 保护箱、12-立柱、13-升降杆、14-连接板、15-第二导电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包括电极引线1和保护箱11。
电极引线1均设置在右电极板4的右方,且右电极板4的左方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带5,右电极板4的右方均设置有绝缘板6,且绝缘板6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套7,防护套7的内侧设置有瓷管8,且瓷管 8的左方均设置有防滑密封圈9,防滑密封圈9的左方设置有左电极板10,保护箱11均设置在瓷管8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右电极板4内侧右端的伸缩杆2与横杆3伸缩连接,可将电极引线1通过伸缩杆2的伸缩至合适位置,根据对电极引线1的要求长度,可自由增加及缩短长度来适应对接的距离,有效快速的缩短安装对接的时间,也增加了适用产品区域,提高了还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电极引线1右端设置有伸缩杆2,且伸缩杆2的左端方连接有横杆3,且横杆3垂直设置在右电极板4的右端以螺钉连接,伸缩杆2与横杆3之间为伸缩连接,且电极引线1与伸缩杆2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横杆3的内径与伸缩杆2的外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瓷管8左右端内侧的螺纹,可通过螺纹快速的将右电极板4与瓷管8连接在一起,减少装卸的时间,同时因右电极板4与瓷管8为螺纹连接,在损坏时可快速取其一零件更换,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位于右电极板4与瓷管8连接处设置有螺纹,右电极板4与瓷管8为螺纹连接,且右电极板4和左电极板10在瓷管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右电极板4的螺距与瓷管8的螺距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右电极板4与第一导电带5之间为卡槽连接,在第一导电带5受到损坏或失去功效时,便于人员快速对其进行更换及修复,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右电极板4与第一导电带5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导电带5分别设置在右电极板4和左电极板10的内侧,第一导电带 5的外径与右电极板4的前端外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瓷管8外侧的防护套7,在使用过程中可有效的保护瓷管8不受损坏,或因装卸时发生碰撞造成瓷管8碎裂,而失去其因有的功效,提高了该装置防护性。
进一步的,防护套7卡扣在瓷管8的外侧,且防护套7的内径与瓷管8的外径相同,并且防护套7包裹设置在瓷管8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瓷管8在和右电极板4与左电极板10同时对接时,通过防滑密封圈9的缓冲,可有效的避免因旋转过度导致其损坏,通过防滑密封圈9也可很好的防止瓷管8和右电极板4在旋紧的状态下松动,提高了该装置的防滑性。
进一步的,防滑密封圈9与瓷管8之间为粘连连接,且防滑密封圈9的外径与瓷管8的外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升降杆13上端的连接板14与第二导电带15的外径相同,这样可保证在连接板14移动时,不对第二导电带 15造成过大的空隙,使得电流输送的部顺畅,避免因电流窜动对其它部件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瓷管8的内侧设置有立柱12,立柱12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保护箱11,立柱12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杆13,且升降杆1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电带15,且升降杆13与立柱12之间为升降连接,连接板14垂直设置在升降杆13的上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保护箱11内侧的升降杆13与立柱12 的升降连接,将第二导电带15通过升降杆13升降至合适的位置,根据需要的放电在恢复时,通过移动第二导电带15可快速进行恢复电路,在移动合适位置使电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可有效的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因无法自恢复导致原件损坏,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修复时间,有效的减少使用人员的频率,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所需位置,再将右电极板4与左电极板10通过螺纹与瓷管8进行对接安装,然后将防护套7通过卡扣安装在瓷管8的外侧,接着将电极引线1通过伸缩杆2的伸缩至合适位置,根据对电极引线1的要求长度,可自由增加及缩短长度来适应对接的距离,在电极引线1对接后接通电源,电流将通过右电极板4输送,随后将通过空气放电,将有第二导电带15搭桥传递,输送至左电极板10,再由电极引线1输送至其他部件,最后将第二导电带15通过升降杆13升降至合适的位置,根据需要的放电在恢复时,通过移动第二导电带15可快速进行恢复电路,在移动合适位置使电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就这样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的工作过程完成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包括电极引线(1)和保护箱(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1)均设置在右电极板(4)的右方,且右电极板(4)的左方均设置有第一导电带(5),所述右电极板(4)的右方均设置有绝缘板(6),且绝缘板(6)的外侧设置有防护套(7),所述防护套(7)的内侧设置有瓷管(8),且瓷管(8)的左方均设置有防滑密封圈(9),所述防滑密封圈(9)的左方设置有左电极板(10),所述保护箱(11)均设置在瓷管(8)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1)右端设置有伸缩杆(2),且所述伸缩杆(2)的左端方连接有横杆(3),且横杆(3)垂直设置在右电极板(4)的右端以螺钉连接,所述伸缩杆(2)与横杆(3)之间为伸缩连接,且电极引线(1)与伸缩杆(2)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横杆(3)的内径与伸缩杆(2)的外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右电极板(4)与瓷管(8)连接处设置有螺纹,所述右电极板(4)与瓷管(8)为螺纹连接,且右电极板(4)和左电极板(10)在瓷管(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所述右电极板(4)的螺距与瓷管(8)的螺距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电极板(4)与第一导电带(5)之间为卡槽连接、且第一导电带(5)分别设置在右电极板(4)和左电极板(10)的内侧,所述第一导电带(5)的外径与右电极板(4)的前端外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7)卡扣在瓷管(8)的外侧,且防护套(7)的内径与瓷管(8)的外径相同,并且防护套(7)包裹设置在瓷管(8)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密封圈(9)与瓷管(8)之间为粘连连接,且防滑密封圈(9)的外径与瓷管(8)的外径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瓷管(8)的内侧设置有立柱(12),所述立柱(12)的外侧包裹设置有保护箱(11),所述立柱(12)的上端连接有升降杆(13),且升降杆(13)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导电带(15),且升降杆(13)与立柱(12)之间为升降连接,连接板(14)垂直设置在升降杆(13)的上端。
CN202023319650.2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Active CN215009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9650.2U CN21500959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9650.2U CN21500959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9596U true CN21500959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9650.2U Active CN21500959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9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19641A1 (zh) 一种主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装置
CN215009596U (zh) 一种自恢复式气体放电管
JPH0432114A (ja) 避雷碍子装置
CN202759156U (zh) 一种电力线路用新型线路避雷器
CN208753071U (zh) 一种高电压避雷器
CN208352045U (zh) 一种变电站用避雷器
CN209200377U (zh) 一种耐张避雷器护罩
CN2393208Y (zh) 电力变压器引出接头纵包式绝缘护套
CN206313286U (zh) 一种避雷器
CN112908578B (zh) 一种10kV固定外串联间隙避雷装置
CN206293767U (zh) 一种高压避雷器
CN206117082U (zh) 一种地线安全节能连接装置
CN204537777U (zh) 防闪络并联间隙上招弧角
CN204537778U (zh) 防闪络并联间隙下招弧角
CN103633587A (zh) 螺栓型接地保护固定装置
CN204668040U (zh) 10kV绝缘电缆过电压保护避雷器
CN215528607U (zh) 一种电子汽车衡的电源防雷器
CN107545966A (zh) 一种新型避雷器绝缘防护罩
CN202997554U (zh) 同轴e1信号防雷器
CN203966957U (zh) 具有防雷接地保护装置的真空断路器
CN201741652U (zh) 无感熔丝
CN203883666U (zh) 变频器的并网控制装置
CN215868826U (zh) 一种绝缘子防雷结构
CN113341339B (zh) 一种可控避雷器直流泄漏电流试验用分压绝缘帽
CN203134693U (zh) 联动吹喷灭弧空气开关触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