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9570U -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9570U
CN215009570U CN202121073262.2U CN202121073262U CN215009570U CN 215009570 U CN215009570 U CN 215009570U CN 202121073262 U CN202121073262 U CN 202121073262U CN 215009570 U CN215009570 U CN 2150095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thyristor
cathode
soft st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32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华
何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jie Digital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ji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ji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ji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32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95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95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95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Stat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电路领域。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软启动模块、检测模块和外控模块;软启动模块连接检测模块,外控模块分别连接软启动模块和检测模块;软启动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种过载保护电路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关断电路,并且在重新启动电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大功率电子产品(例如静电除尘器、充电桩)在运行过载时,在高压电场下会出现打火现象,这时常常通过关断开关电源来保护电路,但若电路仍处于过载状态,再启动开关电源时仍会出现打火现象,如此循环不已,这样会造成产品器件烧毁甚至着火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影响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关断电路,并在重新启动电路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的软启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软启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软启动模块、检测模块和外控模块;
所述软启动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外控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软启动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
所述软启动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调整所述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所述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所述负载的工作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通过软启动模块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样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及时地关断电路,在电路负载恢复正常之后,重新上电启动电路,同时,也能够在电路软启动平稳加电时根据是否检测到电路过载,控制电路开启或者关断,从而防止了电路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稳压管、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晶闸管和场效应管;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和所述负极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
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控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场效应管,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所述负载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通断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光耦合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晶闸管;
所述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
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外控信号输入端、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外控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和所述负载的负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过载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软启动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启动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软启动装置采用上述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通过软启动模块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样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及时地关断电路,在电路负载恢复正常之后,重新上电启动电路,同时,也能够在电路软启动平稳加电时根据是否检测到电路过载,控制电路开启或者关断,从而防止了电路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根据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软启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的软启动装置通过软启动模块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样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及时地关断电路,在电路负载恢复正常之后,重新上电启动电路,同时,也能够在电路软启动平稳加电时根据是否检测到电路过载,控制电路开启或者关断,从而防止了电路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记:100、软启动模块;200、检测模块;300、外控模块;310、第一控制单元;320、第二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第一方面,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包括软启动模块100、检测模块200和外控模块300;软启动模块100连接检测模块200,外控模块300分别连接软启动模块100和检测模块200;软启动模块100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200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100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300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软启动模块100能够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对电路实现软启动,需要说明的是,软启动包括冷启动和热启动,冷启动是指电子设备关机后的重新启动,热启动是指电子设备运行过程中检测到异常而实施保护措施后的重新启动,软启动能够实现电路的平滑启动,还能消除冲击电流,避免电网产生浪涌,降低启动电流,从而能够保护电子设备元器件的安全,检测模块200能够采集软启动模块100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例如,检测模块200采集到软启动模块100输出的电压信号大于预设的电压阈值时,检测模块200会关断电路的输出,负载失电,从而能够保护电路和负载,外控模块300能够输出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300能够通过外部控制过载保护电路的关断,从而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通过软启动模块100实现电路的平滑启动,并在电路检测到过载时,通过检测模块200关断电路的输出,电路在软启动重新平稳上电时,若检测模块200检测到电路仍处于过载状态,则再次通过检测模块200关断电路的输出,避免了打火现象的出现,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外控模块300能够通过输入外部控制信号对过载保护电路的关断进行控制,提高了电路的使用性能。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载保护电路有正极输入端VH+和负极输入端VH-两个输入端,正极输入端VH+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负极输入端VH-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还有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负载的正极和负载的负极GND,软启动模块100包括第一电阻R1、稳压管V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外部电源的正极输入端VH+,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稳压管V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稳压管VD1的正极连接外部电源的负极输入端VH-,稳压管VD1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管VD1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负极输入端VH-;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管VD1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负极输入端VH-;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管VD1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负极输入端VH-;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外部电源通过正极输入端VH+经第一电阻R1给第一电容C1充电,这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缓慢升高,在稳压管VD1的稳压作用下,可以控制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不超过预设的第一电压阈值,例如,第一电容C1两端的最大电压约15V,当第一电容C1的电压达到预设的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一电容C1可以通过第三电阻R3给第二电容C2充电,这时,第二电容C2两端的电压缓慢升高,进而使得与第二电容C2连接的场效应管Q1的栅极的电压升高,从而场效应管Q1导通,由于过载保护电路导通,使得负载能够正常工作,实现了电路的软启动,通过软启动能够对电路进行平稳加电,能够实现电路的平滑启动,还能消除冲击电流,避免电网产生浪涌,降低了启动电流,从而能够保护电子设备元器件的安全。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软启动模块10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稳压管VD1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正极输入端VH+;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稳压管VD1的负极和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若检测到电路出现过载,则需要关断电路的输出,由于电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需要释放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储存的电量来控制对电路输出的关断,第二电容C2可以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阻R2的支路快速释放所储存的电量,以待设备进入下一次的软启动。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检测模块200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晶闸管VT1和场效应管Q1;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晶闸管VT1的阴极和负极输入端VH-,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正极输入端VH+,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和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场效应管Q1的源极,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分别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一晶闸管VT1的阳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一晶闸管VT1的阴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负极输入端VH-;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连接第一晶闸管VT1的阳极、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负载的负极GND;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四电阻R4作为负载电流的采样电阻,第四电阻R4上的分压加上第六电阻R6的分压能够作为第一晶闸管VT1的触发电压,当负载正常工作时,第四电阻R4上的分压加上第六电阻R6上的分压小于第一晶闸管VT1的触发电压,而当电路出现异常或出现过载时,负载电流增大,从而使得第四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这样才会触发第一晶闸管VT1导通,由于第一晶闸管VT1导通会使得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压被短路,从而使得场效应管Q1处于截止状态,这样能够关断电路的输出,从而负载失电得到保护,由于电子设备的不同,负载的最大功率也会随之改变,因此通过适当的改变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选取适当的电压保护点,这样通过检测模块200可以检测电路的异常状态,并根据异常状态断开电路,保证了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控模块300包括第一控制单元310和第二控制单元320,第一控制单元310连接场效应管Q1,第二控制单元320连接第一控制单元310,第一控制单元310用于控制场效应管Q1的通断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第二控制单元320用于控制第一控制单元310的通断状态;为了提高过载保护电路的使用性能,电路中还设置有外控模块300,外控模块300的第一控制单元310连接场效应管Q1,第二控制单元320连接第一控制单元310,第二控制单元320设置有外控信号输入端,通过外控信号可以控制第一控制单元310的通断,当第一控制单元310处于导通状态,使得第一晶闸管VT1也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场效应管Q1截止,这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外控模块300能够通过外控信号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能够进一步提高过载保护电路的使用性能。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310包括光耦合器、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三电容C3和第二晶闸管VT2;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Q2和光敏三极管Q3;发光二极管Q2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发光二极管Q2的负极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第二晶闸管VT2的阳极;光敏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一晶闸管VT1的阳极和场效应管Q1的栅极,光敏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发光二极管Q2的正极,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正极输入端VH+;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发光二极管Q2的正极,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Q2的负极和第二晶闸管VT2的阳极;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光敏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负极输入端VH-;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负极输入端VH-;第二晶闸管VT2的阳极分别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和发光二极管Q2的负极,第二晶闸管VT2的阴极连接负载的负极GND;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晶闸管VT2被触发导通后,发光二极管Q2导通并发光,从而光敏三极管Q3受光导通,第一晶闸管VT1被触发导通,由于第一晶闸管VT1导通会使得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压被短路,从而使得场效应管Q1处于截止状态,能够关断电路的输出,从而负载失电得到保护,这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一控制单元310能够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能够保证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单元320包括外控信号输入端VK、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晶闸管VT2的门极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外控信号输入端VK;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二晶闸管VT2的门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二晶闸管VT2的阴极和负载的负极GND;当外控信号输入端VK的输入信号大于预设的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二晶闸管VT2导通,反之,当外控信号输入端VK的输入信号小于预设的第二电压阈值时,第二晶闸管VT2截止,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第二电压阈值可以为1.5V,这样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控制单元320能够对第一控制单元310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从而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这样能够保证电路的工作安全性。
参照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过载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和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负极输入端VH-;在电路的工作过程中,第一晶闸管VT1的门极触发电流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三二极管D3可以起到温度补偿作用,这样能够保证预设的保护电压与实际保护电压的一致性,减少温度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软启动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示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
这种软启动装置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通过软启动模块100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200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100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300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样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及时地关断电路,在电路负载恢复正常之后,重新上电启动电路,同时,也能够在电路软启动平稳加电时根据是否检测到电路过载,控制电路开启或者关断,从而防止了电路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二方面所示的软启动装置。
这种电子设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软启动装置通过软启动模块100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检测模块200用于采集软启动模块100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电压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外控模块300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调整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这样能够在电路出现过载时及时地关断电路,在电路负载恢复正常之后,重新上电启动电路,同时,也能够在电路软启动平稳加电时根据是否检测到电路过载,控制电路开启或者关断,从而防止了电路出现打火现象,保证了电路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启动模块、检测模块和外控模块;
所述软启动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所述外控模块分别连接所述软启动模块和所述检测模块;
所述软启动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一输入信号进行软启动,所述检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软启动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调整所述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负载的工作状态,所述外控模块用于根据外部电源的第二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调整所述过载保护电路的输出状态以改变所述负载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稳压管、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外部电源的负极输入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模块还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晶闸管和场效应管;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和所述负极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
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
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阴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控模块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场效应管,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场效应管的通断状态以改变所述负载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通断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光耦合器、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晶闸管;
所述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
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
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阳极和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正极输入端;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阳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外控信号输入端、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外控信号输入端;
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门极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晶闸管的阴极和所述负载的负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晶闸管的门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负极输入端。
9.软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
10.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启动装置。
CN202121073262.2U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0095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3262.2U CN2150095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3262.2U CN2150095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9570U true CN215009570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2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3262.2U Active CN215009570U (zh) 2021-05-19 2021-05-19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95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151A (zh) * 2022-07-19 2022-09-27 西安军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双控电路及电源启动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151A (zh) * 2022-07-19 2022-09-27 西安军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双控电路及电源启动控制方法
CN115118151B (zh) * 2022-07-19 2024-02-06 西安军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硬双控电路及电源启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5073B (zh) 一种抑制电源浪涌电压电流的控制电路及电源
CN110912386B (zh) 主动放电电路
CN212323705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输入电源保护电路
CN2840439Y (zh) 一种直流电源负载短路自恢复电路
CN104218558B (zh) 防浪涌高压保护电路
CN215009570U (zh) 用于软启动的过载保护电路、软启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016574A1 (zh)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0640722U (zh) 一种电池开关电路以及包含该电路的供电管理系统
CN112383114A (zh) 电池供电保护电路及电池供电系统
CN114336885B (zh) 一种过压过流充电保护装置及铅酸电池充电电路
CN212695971U (zh) 一种具有限流功能的短路保护模块
CN103972859A (zh) 过压保护电路
CN214280911U (zh) 过流保护电路、风机以及清洁设备
CN215870821U (zh) 负载自动预充电路及预充系统
CN212210489U (zh) 一种新型尖峰电压抑制电路
CN110545097B (zh) 一种低压脉冲触发控制的无触点开关电路
CN209913796U (zh) 一种开关电路
CN214101179U (zh) 一种降低开机浪涌功率管损耗的控制开关
CN212391720U (zh) 一种用于发变组保护装置启动的风冷控制回路结构
CN220022621U (zh) 开关控制电路及开关系统
CN115314036B (zh) 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3410649A (zh) 一种多功能起动机保护器
CN217522573U (zh) 过压保护电路结构及电器设备
CN218499012U (zh) 缓冲电路及功率驱动设备
CN219351270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输出过压控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501, Kanghesheng, Shahe West Road, Shuguang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jie Digital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801, building 3, Yinxing Zhijie (shenguodian building), No. 1301-76,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JI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