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7278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7278U
CN215007278U CN202120452211.4U CN202120452211U CN215007278U CN 215007278 U CN215007278 U CN 215007278U CN 202120452211 U CN202120452211 U CN 202120452211U CN 215007278 U CN215007278 U CN 215007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conducting
display device
conductive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22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业
余思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522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7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7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7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覆晶薄膜以及PCB板,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覆晶薄膜包括相连接的传导部和非传导部,传导部具有第一传导端和第二传导端,非传导部具有非传导端,第一传导端和非传导端均与显示面板连接;PCB板设于背光模组背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传导端与PCB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能够降低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连接处外观一致性处理的难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使用COF(Chip On Flex,覆晶薄膜)连接显示面板和PCB板。
在相关技术中,多个COF间隔分布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并与显示面板连接。在显示装置组装时,需要通过前框或盖板等遮蔽结构遮盖COF与显示面板的连接部位,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多个COF之间的区域。该遮蔽结构上对应于COF和显示面板的连接处的部位需设计得较薄,而对应于显示面板位于多个COF之间的部位需设计得较厚,这就增加了遮蔽结构的设计成本和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旨在降低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连接处外观一致性处理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包括相连接的传导部和非传导部,所述传导部具有第一传导端和第二传导端,所述非传导部具有非传导端,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非传导端均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PCB板,所述PCB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导端与所述PCB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槽;
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与所述背光模组围合形成容置间隙;
所述第二传导端穿过所述容置间隙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非传导部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非传导部远离所述非传导端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间隙与所述PCB板连接;
或,所述非传导部远离所述非传导端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容置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面向所述容置间隙的一侧设有避位孔;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导部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第二传导端之间,并容纳于所述避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间隙的侧壁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非传导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块穿过所述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背向所述PCB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台阶;
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内,并与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非传导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导端的端面和所述非传导端的端面相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端、所述非传导端以及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连接件遮蔽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非传导端和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贴片、薄膜以及粘胶中的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覆晶薄膜,多个所述覆晶薄膜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依次设置,每一覆晶薄膜的非传导部与相邻一所述覆晶薄膜的传导部抵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覆晶薄膜以及PCB板,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覆晶薄膜包括相连接的传导部和非传导部,传导部具有第一传导端和第二传导端,非传导部具有非传导端,第一传导端和非传导端均与显示面板连接;PCB板设于背光模组背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传导端与PCB板连接。以此,覆晶薄膜的传导部之间不再以间隔设计相隔离和区分,而是通过非传导部作为两个传导部之间的衔接结构,传导部的第一传导端和非传导部的非传导端同时与显示面板连接,方便了对传导部和非传导部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处进行一致性的遮蔽处理,降低了覆晶薄膜与显示面板连接处外观一致性处理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覆晶薄膜以及PCB板连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部分剖视结构图;
图4为图3中显示装置移除壳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58208730000031
Figure BDA000295820873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图像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显示面板2、覆晶薄膜3、以及PCB板4;其中,显示面板2设于背光模组1的出光侧;覆晶薄膜3包括相连接的传导部31和非传导部32,传导部31具有第一传导端311和第二传导端312,非传导部32具有非传导端321,第一传导端311和非传导端321均与显示面板2连接;PCB板4设于背光模组1背向显示面板2的一侧,第二传导端312与PCB板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覆膜晶体的传导部31用于信号传输,非传导部32不具信号传输功能,传导部31的第一传导端311连接显示面板2,第二传导端312连接于PCB板4,PCB板4的控制信号将通过传导部31传递至显示面板2。非传导部32则可不与PCB板4连接,但非传导部32的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连接,非传导部32可位于相邻的两个传导部31之间,如此可使两个传导部31之间不会存在间隔空间,并且两个传导部31被非传导部32隔离,而不容易出现信号串扰。通过遮蔽结构同时遮蔽第一传导端311和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可对显示面板2与第一传导端311的连接处,以及显示面板2与非传导端321的连接处进行一致性的外观处理,有利于缩减遮蔽结构的宽度,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
背光模组1具有进光侧和出光侧,显示面板2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背光模组1用于给显示面板2提供背光。背光模组1可包括背板、背光光源、光学膜片以及中框支撑结构等,其中,背板与显示装置的外壳连接,PCB本可设置于背板;中框支撑结构可与背板背向PCB板的一侧连接,显示面板2可设置于中框支撑结构背向背板的一侧,中框支撑结构设有一个或多个可容纳和限位光学膜片的槽体,该光学膜片可包括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等。背光光源可设置于背板,以使本背光模组1成为直下式背光模组,或者,背光光源可设置于中框支撑结构,并以侧光源形式存在,使本背光模组1成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覆晶薄膜3的传导部31之间不再以间隔设计相隔离和区分,而是通过非传导部32作为两个传导部31之间的衔接结构,传导部31的第一传导端311和非传导部32的非传导端321同时与显示面板2连接,方便了对传导部31和非传导部32与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进行一致性的遮蔽处理,降低了覆晶薄膜3与显示面板2连接处外观一致性处理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5,壳体5设有容置槽51;背光模组1设于容置槽51内,容置槽51的侧壁与背光模组1围合形成容置间隙52;第二传导端312穿过容置间隙52与PCB板4连接,非传导部32部分容纳于容置间隙52内。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位于背光模组1背向容置槽51底壁的一侧,显示面板2遮盖容置槽51的槽口设置。背光模组1的外侧壁与容置槽51的一侧壁间隔设置,以使背光模组1的外侧壁与容置槽51的侧壁围合形成容置间隙52。容置间隙52用于容纳和保护传导部31和非传导部32,传导部31的第二传导端312穿过容置间隙52与PCB板4连接,以此传导部31对背光模组1的侧壁形成包裹状态,并可紧贴背光模组1的外壁铺展,从而可通过背光模组1对传导部31进行支撑,避免柔性的传导部31移位和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非传导部32远离非传导端321的一端穿过容置间隙52与PCB板4连接;或,非传导部32远离非传导端321的一端容纳于容置间隙52内。
在本实施例中,非传导部32远离非传导端321的一端可容置于容置间隙52内,因为非传导部32并无信号传输作用,所以非传导部32远离非传导端321的一端可不与PCB板4连接。当非传导部32远离非传导端321的一端与PCB板4连接时,非传导部32对背光模组1的侧壁形成包裹状态,并可紧贴背光模组1的外壁铺展,从而可通过背光模组1对非传导部32进行支撑,避免柔性的非传导部32移位和形变。非传导部32和传导部31同时连接显示面板2和PCB板4,也可通过非传导部32分摊传导部31的表面应力,使传导部31不易于开裂或断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背光模组1面向容置间隙52的一侧设有避位孔11;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传导部31的驱动芯片33,驱动芯片33位于第一传导端311和第二传导端312之间,并容纳于避位孔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33与传导部31电连接,驱动芯片33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避位孔11用于避位驱动芯片33,避位孔11的设置,使传导部31容置于容置间隙52内,且传导部31贴近包裹背光模组1的外侧壁时,驱动芯片33可容置于避位孔11内,通过避位孔11避位,不至于因与背光模组1摩擦和碰撞而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容置间隙52的侧壁设有定位凸块521,非传导部32设有定位孔322,定位凸块521穿过定位孔322。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凸块521可设置于壳体5或背光模组1,定位凸块521的设置,使非传导部32可通过定位孔322与定位凸块521的限位配合,在背光模组1上定位,非传导部32在背光模组1上定位时,传导部31随之定位,从而使整个覆晶薄膜3被定位,可防止覆膜晶体相对于背光模组1和显示面板2发生移动,提升显示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背光模组1背向PCB板4的一侧设有限位台阶12;显示面板2的一端限位于限位台阶12内,并与第一传导端311和非传导端3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阶12用于容纳和限位显示面板2的端部,显示面板2限位于限位台阶12的端部与覆晶薄膜3连接,通过限位台阶12对显示面板2的该端部进行限位,可防止显示面板2相对于背光模组1移动,从而提升显示面板2的端部与覆晶薄膜3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传导端311的端面和非传导端321的端面相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导端311的端面和非传导端321的端面相齐平时,可通过一遮蔽结构,对第一传导端311与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进行一致性的遮蔽处理,而能够尽量地减小该遮蔽结构的宽度,提升显示装置的全面屏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6;连接件6连接第一传导端311、非传导端321以及显示面板2;连接件6遮蔽第一传导端311和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和显示面板2的连接处。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一方面用于连接第一传导端311、非传导端321以及显示面板2,增强第一传导端311和显示面板2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连接件6对第一传导端311和显示面板2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连接处进行遮蔽,可使第一传导端311和显示面板2连接处,以及非传导端321与显示面板2连接处不会在显示装置的外观上显现,提升显示装置的外观美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连接件6为贴片、薄膜以及粘胶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贴片和薄膜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树脂等,贴片和薄膜可通过粘接等方式与显示面板2、第一传导端311以及非传导端321连接。粘胶可以为不干胶等,粘胶同时粘接显示面板2、第一传导端311以及非传导端321连接,并可进入和填补显示面板2与第一传导端311之间的间隙、显示面板2和非传导端321之间的间隙,以及非传导端321与第一传导端311之间的间隙,提升显示面板2、第一传导端311以及非传导端32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值得指出的是,上述的间隙并非指显示面板2和第一传导端311间隔设置,也并非指显示面板2和非传导端321间隔设置,还并非指第一传导端311和非传导端321间隔设置,而是受限加工精度,显示面板2和非传导端321之间、显示面板2和非传导端321之间以及第一传导端311和非传导端321之间会存在细小的缝隙空间,相互之间难以完全抵接贴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多个覆晶薄膜3,多个覆晶薄膜3沿显示面板2的边缘依次设置,每一覆晶薄膜3的非传导部32与相邻一覆晶薄膜3的传导部3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覆晶薄膜3的设置,可使显示面板2不同部位与PCB板4的同时连接,对显示面板2的显示进行更精确的控制。每一非传导部32将相邻两个传导部31隔开,可避免传导部31之间的信号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包括相连接的传导部和非传导部,所述传导部具有第一传导端和第二传导端,所述非传导部具有非传导端,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非传导端均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PCB板,所述PCB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导端与所述PCB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置槽;
所述背光模组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容置槽的侧壁与所述背光模组围合形成容置间隙;
所述第二传导端穿过所述容置间隙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非传导部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置间隙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传导部远离所述非传导端的一端穿过所述容置间隙与所述PCB板连接;
或,所述非传导部远离所述非传导端的一端容纳于所述容置间隙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面向所述容置间隙的一侧设有避位孔;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传导部的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第二传导端之间,并容纳于所述避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间隙的侧壁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非传导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块穿过所述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背向所述PCB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台阶;
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限位于所述限位台阶内,并与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所述非传导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端的端面和所述非传导端的端面相齐平。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导端、所述非传导端以及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连接件遮蔽所述第一传导端和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非传导端和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贴片、薄膜以及粘胶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覆晶薄膜,多个所述覆晶薄膜沿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依次设置,每一覆晶薄膜的非传导部与相邻一所述覆晶薄膜的传导部抵接。
CN202120452211.4U 2021-03-02 2021-03-02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5007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2211.4U CN215007278U (zh) 2021-03-02 2021-03-0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2211.4U CN215007278U (zh) 2021-03-02 2021-03-0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7278U true CN215007278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9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2211.4U Active CN215007278U (zh) 2021-03-02 2021-03-0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72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871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其亮度调控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871A (zh) * 2022-08-30 2022-09-3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其亮度调控方法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43527B1 (en) Backlighted display panel device
US666778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37383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EP1965246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abling
US7808580B2 (en) Reflector member,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743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hassis
KR20090075055A (ko)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이의 결합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액정 표시 장치
RU2443025C1 (ru) Электронный бло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200809695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US8351010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4210423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該表示装置を用いた画像端末装置
US2008012301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KR20010007584A (ko) 백라이트 및 전자 실드 케이스를 갖춘 평면표시장치
KR2017003420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747664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194720A1 (en) Frame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US821296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2013026107A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078351B2 (en) Grounding gask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5007278U (zh) 显示装置
EP331250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258249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KR10192076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11703630B2 (en) Mini-LED backlight panel and mini-LED backlight module
WO2014076998A1 (en) Grounding gaske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