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0983U -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00983U CN215000983U CN202121532280.2U CN202121532280U CN215000983U CN 215000983 U CN215000983 U CN 215000983U CN 202121532280 U CN202121532280 U CN 202121532280U CN 215000983 U CN215000983 U CN 2150009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sump oil
- discharge system
- utility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放系统装置,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接入污油总管,通过排放系统装置将污油排入污油总管,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具体包括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和放空装置,所述集液装置的底部通过密排管线接入污油总管,进料装置中的污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液装置,通过密排管线排入污油总管。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污油的排放系统装置,该装置安装于密排管线上,其中集液装置进出口管路设置闸阀切断,上部设置放空管线,实现可操作性的同时,方便检修,且集液装置上方设置进料装置,方便将污油倒入,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输送技术领域,涉及污油排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现在多要求石油化工装置中在特定的位置设置污油的密闭排放。通常污油的排凝由密排与开排组成,密排管线接入污油地下管线系统,进入污油罐,而开排下方为漏斗,主要用于排放冲洗用水或者含油量极少的污水介质,漏斗接入地下污水系统,进入污水池。需要设置密排与明排的位置一般有如下几处:管道油品调节阀处、需要倒盲板处、管道低点处与设备排方口处等等。
CN205382020U公开了一种分层循环式油水分离器,包括集油室、油水分离室,其中,油水分离室外侧设有安装支架,油水分离室顶部一侧设有外斜度板,油水分离室顶部另一侧设有集油室,集油室顶部设有集油室清污导门,集油室清污导门上设有污油排出管,污油排出管上设有手动排阀,油水分离室一侧外壁上部设有污油水进口,油水浮升分离管下方的油水分离室内设有倾斜安装的内斜度隔离板,内斜度隔离板上设有隔离室进水管。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分层循环式油水分离器,体积小巧,机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
CN210286840U公开了一种污油和污水混合物处理装置,具有一污油储罐、一污油泵和一污水泵,还具有一污油和污水分离罐;一污油和污水管线混合物进入管线与该污油和污水分离罐的下部连通;一污水泵进口管线将该污油和污水分离罐的底部与该污水泵的进口连通,一污水泵出口管线与该污水泵的出口连接;一污油泵进口管线将该污油和污水分离罐的中下部与该污油泵的进口连通;一污油泵出口管线将该污油泵的出口与该污油和污水分离罐的顶部连通;在该污油储罐的底部连接一污油排出管线。该装置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带来燃烧的危险。
CN210710859U公开了一种船用浮式油污水分离柜,主要包括油污水收集柜、污油收集漏斗、万向固定节、导向杆、排放软管、污油排出管、液位计、油污水注入管、透气口、排空管、低位限位销、控制阀、浮体组成,排放软管安装于污油收集漏斗下,与污油排出管相连接。有益效果:污油收集漏斗在船舶倾斜和摇摆时始终浮于液面,各种工况皆可收集分离污油;不使用隔离板,仅使用一个整体收集柜,即可分离油和水;仅需一套液位计,阀和排空管,结构简单,节约成本;油污水快速注入时,不容易误操作导致油进入收集漏斗,分离效果好;污油收集漏斗里的污油直接通过重力用软管排放即可,无需额外的泵抽走,降低了成本。
在装置生产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常规的检维修,这时会产生一些少量的污油,操作人员会将污油放置在临时容器里,此时,若想把这些油排入污油系统,可以打开密排口上方的法兰盖,将油倒入,但是由于装置运行时,污油地下管线系统中的压力通常高于常压,因此,即使将污油倒入密排,污油也无法流入污油总管,故需要提供一种常压下将污油排入带压污油总管的装置,将检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污油,倒入带压的污油地下管线系统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放系统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污油的排放系统装置,该装置安装于密排管线上,其中集液装置进出口管路设置闸阀切断,上部设置放空管线,实现可操作性的同时,方便检修,且集液装置上方设置进料装置,方便将污油倒入,省时省力。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放系统装置,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接入污油总管,通过排放系统装置将污油排入污油总管,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具体包括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和放空装置,所述集液装置的底部通过密排管线接入污油总管,进料装置中的污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液装置,通过密排管线排入污油总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污油的排放系统装置,该装置安装于密排管线上,其中集液装置进出口管路设置闸阀切断,上部设置放空管线,实现可操作性的同时,方便检修,且集液装置上方设置进料装置,方便将污油倒入,省时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液装置包括集液管,所述的集液管两端设置有封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集液装置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集液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暂时储集污油,打开闸阀,让污油经密排管线流入污油总管,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集液装置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集液装置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封头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封头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的集液管,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封头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封头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所述集液管的直径为150~400mm,例如可以是150mm、180mm、200mm、230mm、250mm、270mm、280mm、300mm、320mm、330mm、350mm、380mm、40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液装置下方设置有支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支架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支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固定集液装置,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支架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支架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料装置为漏斗,所述的漏斗顶部活动连接有端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漏斗和端盖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漏斗和端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盛放污油,且方便打开端盖向内倒入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漏斗和端盖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漏斗和端盖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液装置通过入口管路连通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中的污油经入口管路流入集液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入口管路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入口管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进料装置中的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入口管路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入口管路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所述的入口管路上设置有切断闸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入口管路上的切断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切断闸阀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控制进料装置中污油流入集液装置的流速,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切断闸阀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切断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入口管路的直径为30~80mm,例如可以是30mm、32mm、36mm、40mm、42mm、45mm、50mm、53mm、60mm、66mm、70mm、78mm、8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液装置通过出口管路接入密排管线,所述集液装置中的污油经出口管路排入密排管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出口管路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出口管路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集液装置中的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出口管路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出口管路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所述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切断闸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出口管路上的切断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切断闸阀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控制集液装置中污油流入密排管线的流速,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切断闸阀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切断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口管路的直径为30~80mm,例如可以是30mm、32mm、36mm、40mm、42mm、45mm、50mm、53mm、60mm、66mm、70mm、78mm、8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放空装置包括放空管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放空管线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放空管线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排放系统装置中的污油,使其归于常压(101.325kPa),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放空管线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放空管线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所述的放空管线上设置有放空闸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放空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放空闸阀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控制排放系统装置的压力,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放空闸阀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放空闸阀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放空管线的直径为10~30mm,例如可以是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1mm、22mm、24mm、26mm、27mm、29mm、30m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污油的排放系统装置,该装置安装于密排管线上,其中集液装置进出口管路设置闸阀切断,上部设置放空管线,实现可操作性的同时,方便检修,且集液装置上方设置进料装置,方便将污油倒入,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排放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料装置;2-入口管路;3-放空装置;4-集液装置;5-出口管路;6-支架;7-密排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放系统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接入污油总管,通过排放系统装置将污油排入污油总管,排放系统装置具体包括集液装置4,集液装置4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1和放空装置,集液装置4的底部通过密排管线7接入污油总管,进料装置1中的污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液装置4,通过密排管线7排入污油总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集液装置4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集液装置4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暂时储集污油,打开闸阀,让污油经密排管线7流入污油总管,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集液装置4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集液装置4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集液装置4包括集液管,集液管两端设置有封头,具体地,集液管的直径为150~40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封头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封头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的集液管,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封头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封头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集液装置4下方设置有支架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支架6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支架6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固定集液装置4,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支架6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支架6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进料装置1为漏斗,进一步地,漏斗顶部活动连接有端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漏斗和端盖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漏斗和端盖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盛放污油,且方便打开端盖向内倒入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漏斗和端盖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漏斗和端盖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集液装置4通过入口管路2连通进料装置1,进料装置1中的污油经入口管路2流入集液装置4,进一步地,入口管路2上设置有切断闸阀,具体地,入口管路2的直径为30~8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入口管路2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入口管路2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进料装置1中的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入口管路2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入口管路2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集液装置4通过出口管路5接入密排管线7,集液装置4中的污油经出口管路5排入密排管线7,进一步地,出口管路5上设置有切断闸阀,具体地,出口管路5的直径为30~8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出口管路5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出口管路5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集液装置4中的污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出口管路5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出口管路5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放空装置包括放空管线3,进一步地,放空管线3上设置有放空闸阀,具体地,放空管线3的直径为10~30mm。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放空管线3的尺寸、形状和材质等结构特征不作具体要求和特殊限定,放空管线3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是流通排放系统装置中的污油,使其归于常压(101.325kPa),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其他能实现此类功能的放空管线3均可用于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测试条件对放空管线3的尺寸、形状和材质进行适应性调整。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接入污油总管,通过排放系统装置将污油排入污油总管,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具体包括集液装置,所述的集液装置顶部设置有进料装置和放空装置,所述集液装置的底部通过密排管线接入污油总管,进料装置中的污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集液装置,通过密排管线排入污油总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装置包括集液管,所述的集液管两端设置有封头;
所述集液管的直径为150~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装置下方设置有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装置为漏斗,所述的漏斗顶部活动连接有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装置通过入口管路连通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中的污油经入口管路流入集液装置;
所述的入口管路上设置有切断闸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路的直径为30~8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装置通过出口管路接入密排管线,所述集液装置中的污油经出口管路排入密排管线;
所述的出口管路上设置有切断闸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路的直径为30~8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空装置包括放空管线;
所述的放空管线上设置有放空闸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放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空管线的直径为10~3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32280.2U CN215000983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32280.2U CN215000983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00983U true CN215000983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0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32280.2U Active CN215000983U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00983U (zh) |
-
2021
- 2021-07-07 CN CN202121532280.2U patent/CN2150009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187989U (zh) | 一种排污装置 | |
US7363878B2 (en) | Waste extraction system | |
CN215000983U (zh) | 一种排放系统装置 | |
CN203394571U (zh) | 气动式负压自动排渣放水器 | |
CN109851055A (zh) | 一种双向自清洗防堵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 |
CN204815943U (zh) | 石油过滤净油装置 | |
CN108739627A (zh) | 一种水产养殖自动吸污装置 | |
CN204529497U (zh) | 接水盒可自动排余水的纯水机 | |
CN113786652B (zh) | 一种滤池 | |
CN220664969U (zh) | 一种重金属污水治理装置、污水治理系统 | |
CN204815942U (zh) | 除水滤泥沙环保净油器 | |
CN220142941U (zh) | 一种立式气液分离器 | |
CN212166597U (zh) | 一种基于连通原理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 |
CN204841186U (zh) | 除水滤泥沙环保净油装置 | |
CN204815946U (zh) | 石油环保净油器 | |
CN210964004U (zh) | 塔底再沸器反吹系统 | |
CN221426052U (zh) | 应用于严寒地区自涌泉的水质防护及收集装置 | |
CN204841184U (zh) | 滤泥沙除水净油器 | |
CN215756422U (zh) | 一种机场撬装重力加油系统用过滤分离器 | |
CN211040461U (zh) | 一种卧式储气罐 | |
CN218709350U (zh) | 一种微泡排气除污装置 | |
CN211712766U (zh) |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 | |
CN204877428U (zh) | 石油过滤净油器 | |
CN204848769U (zh) | 石油环保净油装置 | |
CN217535529U (zh) | 一种油水分离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u 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Guangcheng Inventor after: Zhou Aihui Inventor after: Liu Xiaoli Inventor before: Lu 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Guangcheng Inventor before: Zhou Anhui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