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3990U - 一种降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3990U
CN214993990U CN202120617147.0U CN202120617147U CN214993990U CN 214993990 U CN214993990 U CN 214993990U CN 202120617147 U CN202120617147 U CN 202120617147U CN 214993990 U CN214993990 U CN 214993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water
pipe
collecting pipe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71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171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3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3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3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水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用于收集地下水;以及排水装置,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中的所述地下水,其中,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所述地下水经过所述集水孔进入所述集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装置结构简单,可多次使用,施工周期短,省时省力且高效,适用范围广,能显著降低工程降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降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水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降水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两种工程降水方法为:集水明排、井点降水。集水明排降水法采用包括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表水、渗漏水排泄至基坑外。井点降水法,是为降低地下水位打井,打完后放入水泵抽取地下水,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包括真空井点降水法(降水深度:单级≤6m,多级≤12m)、喷射井点降水法(降水深度≤20m)、管井降水法(降水深度不限)、渗井降水法(降水深度由下伏含水层的隐藏条件和水头条件确定)、辐射井降水法(降水深度:4-20m)、电渗井降水法(降水深度≤6m)、潜埋井降水法(降水深度≤2m)。上述两种降水方法施工周期长,特别是挖沟和打井,耗时长,施工费用高。集水明排降水费用包括三部分,挖沟费用、引流费用和水泵抽水费用。井点降水费用包括打井费用、设备安装和降水费用(抽水)。
因此,希望能有一种新的降水系统,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水系统,从而降低工程降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降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用于收集地下水;以及排水装置,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中的所述地下水,其中,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所述地下水经过所述集水孔进入所述集水管。
优选地,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腔,位于所述集水孔的下方,用于存储所述地下水。
优选地,所述集水管包括第一集水管;以及第三集水管,套在所述第一集水管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管和所述第三集水管之间设置有过滤体,所述过滤体用于所述地下水的过滤。
优选地,所述集水管位于降水位置;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延长部,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位于非降水位置。
优选地,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密封部,位于所述集水管的底部,用于收集所述地下水。
优选地,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过滤体,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用于所述地下水的过滤;以及端盖,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上方,用于封堵所述过滤体。
优选地,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集水管沉入土体。
优选地,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和/或侧壁上开设有抽水孔,所述抽水孔用于排水;所述抽水孔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引导部包括锥形管,位于所述集水管的下端;以及导向棒,位于所述锥形管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套箍,位于所述集水管的外侧,用于所述集水管的保护。
优选地,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水泵;以及排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管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装备构造简单且造价低;施工方便快捷,省力省时;适用范围广,降水深度不限;能显著降低工程降水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将集水装置沉入土体以进行排水,施工速度快且造价低;相较于挖沟与打井,耗时短且施工费用低;采用机械压入、击打、植入等方式施工,省时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对土质的适应性好,降水速率可调;通过调节集水管孔径、过滤体材质、过滤体粒径等中的至少一个,能够适应不同土质降水要求,通过调节集水速率,实现降水速率的可调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可重复使用,完成降水要求后,收好排水装置,采用机械方式将降水装置拔出,清除集水管、过滤体中的杂物,即可再次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排水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降水系统包括集水装置100和排水装置200。其中,集水装置100包括集水管110。
具体地讲,集水装置100用于收集地下水。集水装置用于收集工程降水位置的地下水。
集水装置100包括集水管110。集水管110上设置(开设)有集水孔111。(集水装置100/集水管110外部的)地下水经过集水孔111进入集水管110,实现地下水在集水装置100中的收集。
排水装置200用于排出集水装置100中(收集到)的地下水。可选地,排水装置200与集水装置100相连接。可选地,排水装置20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集水装置100中,例如位于集水管110中。排水装置用于将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排出集水装置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水系统还包括监测装置(图中未示出)。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集水装置100中的水位。可选地,监测装置与排水装置200相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到集水装置100收集的地下水到达设定高度时,向排水装置200发送信号,启动排水装置,进行排水。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水管110包括集水孔111和集水腔112。
具体地讲,集水管110为空心管材。集水管110的横截面包括选自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中的至少一种。集水管110的管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集水孔111位于集水管110上,且贯穿集水管110的管壁。可选地,集水孔111在集水管111上呈阵列分布。集水孔11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中的至少一种。集水孔111的孔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集水腔112用于存储地下水。集水腔112例如为集水管110上的部分腔体。可选地,集水腔112位于集水孔111的下方。可选地,集水腔112所在位置处的集水管110的管壁为非集水孔区,其上不设置有集水孔111。可选地,集水管110的底部设置有密封部,收集到的地下水存储在集水管110的底部(即集水腔112设置在集水管110的底部)。可选地,位于最底端的集水管底部可带有密封部,用于收集地下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集水管110包括过滤体113、第一集水管1101、第二集水管1102和第三集水管1103。
具体地讲,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集水管110为三层结构。集水管110分为三层,自内而外依次为第一集水管(内层集水管)1101、第二集水管(中层集水管)1102和第三集水管(外层集水管1103)。相邻两层集水管(第一集水管1101与第二集水管1102/第二集水管1102与第三集水管1103)之间填充有过滤体113。过滤体113用于地下水的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110和过滤体113。过滤体113与集水管110可连接成整体,成为一体式过滤体。过滤体113与集水管110也可二者分离,成为分离式过滤体。可选地,过滤体113上部设置端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并不限于三层,可以是两层或是更多层。在相邻层之间可以填充过滤体113。不同相邻层之间填充的过滤体113可以相同或不同。可选地,过滤体113所在位置处的管壁上设置有集水孔111。外界的地下水从集水孔111流入后,首先经过过滤体113的过滤,集水管110将过滤后的地下水收集起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为单层集水管或多层集水管。多层集水管从外层依次到内层,层与层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间隙)。集水管110可分段拼接。多层集水管的层与层之间可连接为整体,成为一体式集水管。多层集水管的层与层之间也可分离,或部分层分离,成为分离式集水管。多层集水管中的各层可不等长。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集水装置100包括延长部(加长段)114、集水管110(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过滤体113、密封部115、端盖116。其中,集水管110上设置有通孔(集水孔111)。排水装置200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202。
具体地讲,延长部114与集水管110相连接,位于非降水位置,即土层中不需要降水的位置。集水管110位于降水位置,即土层中需要降水的位置。可选地,延长部114与集水管110相连接。可选地,延长部114与集水管110为可拆卸连接。可选地,延长部114与集水管110一体成型。可选地,延长部114位于集水管110的上方。
集水管110包括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内侧,第三集水管1103位于外侧。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第三集水管1103中(第三集水管1103套在第一集水管1101的外侧)。第一集水管1101和/或第三集水管1103上设置有集水孔111。
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之间设置有过滤体113。过滤体113用于(地下水的)过滤。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上分别设置有集水孔区,集水孔区上分别设置有集水孔111。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上的集水孔区与第三集水管1103上的集水孔区相对设置。集水孔区之间设置有过滤体113,即过滤体113所在位置处的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上设置有集水孔区。
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的下端设有密封部115。密封部115用于封堵过滤体113。可选地,密封部115用于形成集水腔,用于盛装收集到的地下水。
过滤体113与集水管110相连接,用于地下水的过滤。端盖116位于过滤体113的上方,用于封堵过滤体113。可选地,过滤体113的上端(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的上端)设有端盖116。端盖116用于封堵过滤体113。可选地,端盖116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例如用于穿过下述的水泵和排水管(即排水装置200的水泵201与排水管202从端盖116上的通孔中穿过)。
排水装置200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202,水泵201与排水管202相连接。
水泵201位于第一集水管1101的内部(底部),用于(收集的)地下水的抽取。
排水管202的一端与水泵201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端盖116上的通孔直到延长部114的外部,以将第一集水管1101内部的地下水排出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水装置还包括引导部(引导段)117。引导部117与集水管110相连接,且位于集水管110的底部,用于引导集水装置的沉入(安装)。可选地,引导部117包括位于集水管110下端的锥形管1171和位于锥形管1171下端的导向棒1172。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的下端设有引导部11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最下段的下端可增加引导段,用于引导集水管准确、快速沉入到设计位置。可选地,集水管110底部密封的容器状引导部可实现密封部115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包括延长部(加长段)114、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过滤体113、密封部115、端盖116。其中,集水管110上设有通孔(集水孔111)。排水装置200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20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最上段的上端可增加延长部114,用于调节集水管110沉入地下的深度,减轻集水管110的重量,降低集水管110的造价。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水系统为一体式过滤,具有多(双)层集水管,并带有延长部和引导部的工程降水装备结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降水系统在安装、使用时,具体的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组装集水管;
组装集水管110。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通过密封部115相连接,组装成集水管110。
步骤S202:填充过滤体;
填充过滤体113。在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之间(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的间隙内)填充过滤体113。可选地,在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和密封部115之间填充过滤体113。
步骤S203:安装端盖;
安装端盖116。在过滤体113的上方设置安装端盖116。可选地,在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和过滤体113的上方设置安装端盖116。
步骤S204:安装延长部和引导部;
安装延长部114和引导部117。例如在集水管110的上端安装延长部114;在集水管110的下端安装引导部117,形成集水装置100。
步骤S205:将集水装置沉入土体;
将集水装置100沉入土体。例如采用机械加载方式将集水装置100沉入到土层中设计降水的位置。
步骤S206:安装排水装置。
安装排水装置200。连接水泵201和排水管202(将水泵201和排水管202安装好),将连接后的水泵201和排水管202放入到集水管110(第一集水管1101)的底部。排水管202引出到延长部114的上端。待集水装置100收集的地下水到一定高度后,启动排水装置200,集水装置100收集的地下水经排水管202被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三集水管(外层集水管)1103、第一集水管(内层集水管)1101通过密封部115相连,集水管之间充填过滤体113,安装端盖116;安装延长部114和引导部117,形成成套排水装置,采用机械加载方式将成套排水装置沉入到土层中设计降水的位置。将水泵201与排水管202安装好,放入到第一集水管1101底部,排水管202引出到延长部114的上端。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集水装置100包括集水管110(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过滤体113、密封部115、引导部117。其中,集水管110上设置有通孔(集水孔111)。排水装置200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202。
具体地讲,集水管110包括第一集水管(内层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外层集水管)1103。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内侧,第三集水管1103位于外侧。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第三集水管1103中(第三集水管1103套在第一集水管1101的外侧)。第一集水管1101和/或第三集水管1103上设置有集水孔111。
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之间设置有过滤体113。过滤体113用于(地下水的)过滤。
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的下端设有密封部115。密封部115用于封堵过滤体113。可选地,密封部115用于形成集水腔,用于盛装收集到的地下水。
引导部117与集水管110相连接,用于引导集水管110沉入土体。可选地,引导部117包括位于集水管110下端的锥形管1171和位于锥形管1171下端的导向棒1172。引导部117与集水管110相连接,且位于集水管110的底部,用于引导集水装置的沉入(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包括过滤体113、密封部115、引导部117。其中,集水管110上设置有通孔(集水孔111)。
排水装置200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202,二者相连。
水泵201位于集水管110外部,例如放在地面上。
排水管202的一端深入(伸入)集水管110内部,另一端位于集水管110上端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水系统为分离式过滤体,具有多(双)层集水管,并带有引导部的工程降水装备结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降水系统在安装、使用时,具体的降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组装集水管;
组装集水管110。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通过密封部115相连接,组成集水管110。
步骤S302:安装引导部;
安装引导部117。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通过密封部115连接后,再和引导部117连接为一个整体(完成引导部的安装)。可选地,引导部117安装完成之前,不安装过滤体113(过滤体113不放入)。
步骤S303:将集水管沉入土体;
将集水管110沉入土体。例如采用机械加载方式将连接为整体的部分(集水管110和引导部117)击入、压入到土层设计降水位置。
步骤S304:安装过滤体;
安装过滤体113。将过滤体113投入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之间。可选地,在第一集水管1101、第三集水管1103和密封部115之间填充过滤体113。
步骤S305:安装排水装置。
安装排水装置200。将排水装置200的排水管202的一端深入到第一集水管1101的底部,另一端位于第一集水管1101的上端外部。待集水装置100收集的地下水到一定高度后,启动排水装置200,集水装置100收集的地下水经排水管202被排出。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中的(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集水装置包括过滤体113、集水管110、套箍118。其中,集水管110上设置有集水管孔(集水孔111)。排水装置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排水管包括主排水管210、第一排水管211和第二排水管212。如图6中的(b)示出了不同类型套箍118的俯视图。
具体地讲,集水管110下端与锥形管1171相连,锥形管1171作为集水管110的导向部分。可选地,锥形管1171不透水。
套箍118位于集水管110的外侧,用于集水管110的保护。具体地讲,套箍主要起到两个作用:(1)集水管在沉入到土层中时,套箍能够疏松集水管外侧的土层,避免集水管在穿过淤泥层或黏土层时,集水管孔被堵塞;(2)对集水管起到加强作用,提高刚度,避免集水管在沉入土层中时发生变形。可选地,集水管外侧可设有单个或多个套箍,套箍可焊接在集水管外侧,靠近底部的部分,也可采用螺栓连接、销轴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套箍内径与集水管外径相匹配,要求能紧紧箍在集水管外壁上。
将集水管110与锥形管1171连接,且连接处不透水;随后将连接为整体的锥形管1171和集水管110沉入到基础设计降水位置。将第一排水管211、第二排水管212依次放入两套集水装置(图中左右两个集水管110分别属于不同的集水装置)的集水管110中。第一排水管211和第二排水管212的一端位于集水管110底部,另一端位于集水管110外部,且与主集水管210相连。主集水管210与排水泵201相连。将过滤体113填充在第一排水管211、第二排水管212与集水管110之间(过滤体113位于第一排水管211、第二排水管212与集水管110的间隙中)。
启动排水装置200,则可将集水管110、锥形管1171中收集到的水(地下水)排出集水装置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套箍118的形状、尺寸与集水管110相对应。套箍118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锯齿形等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水系统为分离式过滤体、具有单层集水管、集水管外侧设有套箍、带有引导部的集水装置。可选地,一套排水装置带动(连接)两套或多套集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管;排水管的底部和/或侧壁上开设有抽水孔,抽水孔用于排水;抽水孔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具体地讲,排水管用于将集水管(集水腔)中收集的水抽取至外界,实现排水。排水管的底部和/或侧壁上开设有抽水孔(侧壁上的抽水孔例如为贯穿排水管管壁的通孔)。在底部的抽水孔和/或侧壁上抽水孔所在位置处的排水管管壁的内壁(和/或外壁)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用于排水的过滤,即集水管中富集的水抽取至排水管中时,过滤网对抽取的水进行过滤。过滤网例如为包裹在排水管上的纱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排水管的底部和侧壁上开设有抽水孔,排水效率高且排水效果好。过滤网的设置使得排水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降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110、过滤体113、引导部117。其中,集水管110包括第一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1103;引导部117包括锥形管1171和导向棒1172。排水装置包括水泵201和排水管。其中,排水管包括主排水管210、第一排水管211和第二排水管212。
具体地讲,集水管110包括第一集水管(内层集水管)1101和第三集水管(外层集水管)1103。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内侧,第三集水管1103位于外侧。第三集水管1103和第一集水管1101的长度不相等。可选地,第一集水管1101位于第三集水管1103中(第三集水管1103套在第一集水管1101的外侧)。
第三集水管1103和第一集水管1101之间设置有过滤体113。
引导部117包括锥形管1171和导向棒1172。可选地,引导部117不透水,起密封作用(能够起到上述密封部115的作用)。
第一排水管211和第二排水管212分别深入两套(不同的)集水装置100的第一集水管1101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降水系统为分离式过滤体,具有双(多)层、不等长集水管的集水装置。可选地,一套排水装置带动(连接)两套或多套集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排水装置200包括排水泵201和排水管202,二者相连。一套排水装置200可连接多套集水装置100,排水管202可分为多段,段与段之间相互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为一体式。将锥形管1171和导向棒1172连接成引导部117。第三集水管1103和第一集水管1101通过引导部117连接,向地基沉入一定深度后,填入过滤体113;继续沉入到设计位置。将主排水管210、第一排水管211、第二排水管212与水泵201相连后,依次将第一排水管211和第二排水管212安放在两套集水管的第一集水管1101中。启动排水装置200,则可将第一集水管1101、锥形管1171中收集到的水(地下水)排出集水装置100。在该集水装置100结构中加装端盖116,在沉入地基之前就装好过滤体113,则为一体式过滤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管110为分离式。沉入地基前,先将第三集水管1103与引导部117相连,置于沉入位置,再将第一集水管1101放置在第三集水管1103内部,垂直于地基的荷载施加通过第一集水管1101传递到引导部117,向地基内沉入,在此期间,填入过滤体113。其他与一体式集水管的施工方式相同。工程降水完成后,拔出第一集水管1101。引导部117、第三集水管1103以及过滤体113停留在地基中。
若降水位置处于建筑物下方,如地下室里,或基础施工完工前集水装置不能取出时,进一步地,在图7的结构,采用分离式集水管,当集水管和引导部沉入工程降水设计的位置后,在第一集水管1101内,放入一价格便宜的替代集水管,替代原有的第一集水管1101,将在沉入过程中承受垂直于地基方向向下作用力的第一集水管1101取出。工程降水完成后,集水装置留在原处。替代集水管的作用与第一集水管1101相同,替代集水管的管身上也设有通孔(集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过滤体113包括单层篦板、多层篦板,单层筛网、多层筛网、单层格栅、多层格栅等,砂、石、陶粒等块状、粒装填充物,及篦板、筛网、格栅等填充物的组合。可选地,过滤体113可以为上述中的任意一个,或任意多个的组合。可选地,过滤体113可位于集水管110内侧、外侧、多层集水管之间,也可在集水管内、外侧均设有过滤体113,地下水穿过过滤体113后,进入到集水管110内。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筛网1131例如为方形框体,其上开设有过滤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筛网1131作为图3-5中所示的过滤体113,即筛网1131能够取代图3-5中的过滤体1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筛网1131作为图2-3中的所示的第一集水管1101,并与过滤体113一起组成组合过滤体,即筛网1131能够取代图2-3中的第一集水管(内层集水管)1101,和过滤体113一起组成组合过滤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系统在安装、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安装集水装置;
安装集水装置。例如将集水管、密封部等装置安装在一起,组成集水装置。
步骤S102:将集水装置沉入土体;
将集水装置沉入土体。例如将集水装置沉入到土层工程设计降水的位置。
步骤S103:安装排水装置,并进行排水。
安装排水装置。在将集水装置沉入土体后,安装排水装置,并进行排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装置具有分离式过滤体和单层集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单层集水管与密封部连接;
将连接后的单层集水管与密封部沉入到土层工程设计降水的位置;
安装排水管;
在排水管和集水管之间填充过滤体;以及
将排水管与排水泵连接。
待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到一定高度后,启动排水装置(排水泵),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被排出集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装置具有一体式过滤体和一体式集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集水装置沉入到土层工程设计降水的位置;
将排水装置和集水装置相连;
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到达设定高度时(达到一定高度后),启动排水装置。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被排出集水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集水装置具有分离式过滤体或分离式集水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降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安装集水装置;
将排水装置和集水装置相连;以及
启动排水装置进行排水。
安装集水装置例如包括,将包括最外层的集水管先沉入到土层工程设计降水的位置,再将过滤体加入;逐次沉入内层集水管,加入过滤体。
安装集水装置例如包括,将包括最外层的集水管沉入到一定位置后,加入过滤体,然后将包括最外层的集水管连同过滤体一起沉入到工程设计降水的位置;逐次沉入内层集水管,加入过滤体。
集水装置完成后,将排水装置和集水装置相连,待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到一定高度后,启动排水装置,集水装置收集的地下水被排出集水装置。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装置,用于收集地下水;以及
排水装置,用于排出所述集水装置中的所述地下水,
其中,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管;
所述集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所述地下水经过所述集水孔进入所述集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包括:
集水腔,位于所述集水孔的下方,用于存储所述地下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包括:
第一集水管;以及
第三集水管,套在所述第一集水管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管和所述第三集水管之间设置有过滤体,所述过滤体用于所述地下水的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位于降水位置;
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
延长部,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位于非降水位置;以及
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用于引导所述集水管沉入土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
密封部,位于所述集水管的底部,用于收集所述地下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
过滤体,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用于所述地下水的过滤;以及
端盖,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上方,用于封堵所述过滤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用于排水的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的底部和/或侧壁上开设有抽水孔,所述抽水孔用于排水;
所述抽水孔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
锥形管,位于所述集水管的下端;以及
导向棒,位于所述锥形管的下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系统还包括:
套箍,位于所述集水管的外侧,用于所述集水管的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
水泵;以及
排水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管内部。
CN202120617147.0U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降水系统 Active CN214993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7147.0U CN21499399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降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7147.0U CN21499399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降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3990U true CN214993990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6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7147.0U Active CN214993990U (zh) 2021-03-25 2021-03-25 一种降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3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9680B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法
CN211395714U (zh) 一种新型建筑基础基坑排水结构
CN110029690B (zh) 一种渗滤液检漏收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873836U (zh) 一种基坑排水系统
CN216475132U (zh) 一种基坑快速降水系统
CN213417866U (zh) 旋挖灌注桩空桩段改造而成的降水井结构
CN107130580A (zh) 新型独立井点集排水联合真空预压加固方法及加固系统
CN113931209A (zh) 一种大面积深基坑弱透水层地下水位控制方法
CN110409420B (zh)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CN201214787Y (zh) 刚性排水桩
CN110670613B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59856A (zh) 一种重力流法吹填式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CN214993990U (zh) 一种降水系统
CN112538860A (zh) 高水位复杂地层无封底混凝土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法
CN109750684B (zh) 一种多用降水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5012325U (zh) 建筑基坑内预制降水管桩
CN106939610A (zh) 一种集成降水抽水系统
CN216892484U (zh) 一种可回收双套管轻型井点降水装置
CN216475128U (zh) 一种集水井内设临时水箱的建筑底板抽排水结构
CN113585311B (zh) 一种设置贯穿深基坑降水井的真空降水方法
CN115125977A (zh) 一种降水系统及降水方法
CN214245855U (zh) 隔水控压抗浮结构
CN213653500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
CN210658412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基坑的排水板降排水系统
CN212129256U (zh) 一种用于地下建/构筑物减压抗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