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3506U -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3506U
CN214993506U CN202120472162.0U CN202120472162U CN214993506U CN 214993506 U CN214993506 U CN 214993506U CN 202120472162 U CN202120472162 U CN 202120472162U CN 214993506 U CN214993506 U CN 2149935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flood control
automatic
structure according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21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娇
王博
许剑锋
苏勤
左继伟
侯利强
梁金富
王飞凯
许乃丹
席海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Chengde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1204721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35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35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35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洪结构,包括排洪沟,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一侧转动连接有浮筒,所述浮筒放置在所述排洪沟内,所述浮筒靠近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防洪挡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防洪结构的上升角度可随水量的多少自动调节,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在强降雨时及时快速的实现防洪作用,节省人力物力。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强降雨天气时变电站内防洪工作成为变电站安全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变电站中的防汛物资主要包括防汛沙袋、沙箱、铁锨等传统工具。现在变电站多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当突发性强降雨来临时,工作人员往往来不及布置传统防汛工具,从而使传统防汛工具不能及时承担防汛任务,存在防水不及时的问题,洪水可能涌入变电站的设备区,导致电路短路,从而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现有的部分变电站设置有简易防洪挡板,但这些挡板多为整体挡板结构,体积大,质量重,移动十分不方便,在防汛过程中会浪费大量时间,对防汛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防洪结构,防洪结构的上升角度可随水量的多少自动调节,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在强降雨时及时快速的实现防洪作用,节省人力物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包括排洪沟,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一侧转动连接有浮筒,所述浮筒放置在所述排洪沟内,所述浮筒靠近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防洪挡板。
可选地,所述排洪沟内设置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设置在所述排洪沟的一侧,所述固定框架上转动连接有所述浮筒。
可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为三角形框架,所述固定框架靠近所述浮筒的面为垂直于地面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浮筒的一侧通过转轴或者合页连接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可选地,所述浮筒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90°,所述扇形的浮筒的一半径侧面垂直于地面,另一半径侧面平行于地面。
可选地,所述防洪挡板设置在所述浮筒的迎水面上。
可选地,所述扇形的浮筒的圆心角边转动连接在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一侧。
可选地,所述防洪挡板与所述排洪沟的顶端开口之间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洪水流入所述排洪沟内。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上盖设有排水篦子。
可选地,所述防洪挡板包括多块,多块所述防洪挡板依次设置;相邻两块所述防洪挡板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橡胶垫,所述防洪挡板靠近转动连接的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橡胶垫。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防洪结构,包括在地面设置的排洪沟,排洪沟内放入浮筒,浮筒上方设置防洪挡板,在正常情况下,浮筒置于排洪沟内,不影响地面平整和美观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影响变电站内正常工作。当暴雨来临时,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排洪沟内蓄水,浮筒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转动上升,位于浮筒上的防洪挡板随之转动上升,进而将防洪挡板顶起,防洪挡板转为倾斜或直立状态,进而起到挡水的作用,而排洪沟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洪水将顺着排洪沟排出变电站外,而不会进入设备区。强降雨过后,通过外力压防洪挡板和浮筒,将排洪沟内的积水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防洪挡板升起的驱动力来源于水的浮力,不用其他任何机械设备驱动,也不需要人工操作,在降雨量较少时,水会顺着排洪沟流走,自动防洪结构不会启动,不会影响通行,不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干预,成本低,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弥补了防洪沙袋和铁锹等传统防洪工具的不足,能够在强降雨时及时快速的实现防洪作用,为防洪抢险工作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防洪结构正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洪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防洪结构转动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排洪沟,2、固定框架,3、合页,4、防洪挡板,5、浮筒,6、进水口,7、排水篦子,8、第一防水橡胶垫,9、第二防水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防洪结构,防洪结构的上升角度可随水量的多少自动调节,不需要人工操作,能够在强降雨时及时快速的实现防洪作用,节省人力物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包括排洪沟1,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一侧转动连接有浮筒5,浮筒5放置在排洪沟1内,浮筒5靠近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防洪挡板4。
其中,浮筒5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位置。排洪沟1沿需要拦挡位置的宽度方向设置,例如,沿道路的宽度方向设置,排洪沟1内设置有若干浮筒5,每个浮筒5上连接有一个防洪挡板4,不同的防洪挡板4依次相邻顺序设置。浮筒5也称组合式浮动模块,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含量≧95%)为主要原料,通过吹塑工艺加工而成,可根据实际需求或工程设计,在其他金属或塑胶配件(插销)的辅助下进行连接、固定、组合、安装成各式形状,可漂浮于水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包括在地面设置的排洪沟1,排洪沟1内放入浮筒5,浮筒5上方设置防洪挡板4,在正常情况下,浮筒5置于排洪沟1内,不影响地面平整和美观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影响变电站内正常工作。当暴雨来临时,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排洪沟1内蓄水,浮筒5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转动上升,位于浮筒5上的防洪挡板4随之转动上升,进而将防洪挡板4顶起,防洪挡板4转为倾斜或直立状态,进而起到挡水的作用,而排洪沟1内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洪水将顺着排洪沟1排出变电站外,而不会进入设备区。强降雨过后,通过外力压防洪挡板4和浮筒5,将排洪沟1内的积水排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在强降雨来临时,水会流入排洪沟1内,在排洪沟1内的水的浮力作用下,浮筒5会及时快速地将防洪挡板4旋转升起,防洪挡板4升起的驱动力来源于水的浮力,不用其他任何机械设备驱动,也不需要人工操作,在降雨量较少时,水会顺着排洪沟1流走,自动防洪结构不会启动,不会影响通行,不需要工作人员人工干预,成本低,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弥补了防洪沙袋和铁锹等传统防洪工具的不足,能够在强降雨时及时快速的实现防洪作用,为防洪抢险工作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
具体的,排洪沟1内设置有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固定设置在排洪沟1内,固定框架2设置在排洪沟1的一侧,浮筒5的一侧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2上。固定框架2为浮筒5的支撑结构。其中,固定框架2的顶端与排洪沟1旁的地面平齐,浮筒5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2的顶端。
进一步的,固定框架2为三角形框架结构,增强固定框架2的结构稳定性。固定框架2靠近浮筒5的面为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从而在正常状态下起到支撑浮筒5的作用,从而使得防洪挡板4处于合适的设置位置,避免影响正常状态下的地面通行。固定框架2由型材焊接成,此处的型材可以是角铁、方管等。
在一实施例中,浮筒5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2的顶端,在另一实施例中,浮筒5的一侧通过合页3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2的顶端。浮筒5的最低点高于排洪沟1的沟底设定距离,此设定距离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以便在降雨量较小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不会升起,排洪沟1仅起到排水作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浮筒5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90°,所述扇形的浮筒5的一半径侧面垂直于地面,此面由固定框架2的竖直杆件阻挡定位,另一半径侧面平行于地面,用于支撑防洪挡板4,不影响地面平整和美观,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影响站内正常工作,保证地面的通行不受影响。防洪挡板4可以为复合材质板,也可以为金属材质板,此处不做限定。具体的,所述扇形的浮筒5的圆心角边转动连接在排洪沟1的固定框架2上,如图1所示。
可以理解的,防洪挡板4设置在浮筒5的迎水面上,以便于挡水。
为了方便排洪沟1进水,防洪挡板4与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之间设置有进水口6,进水口6用于洪水顺畅流入排洪沟1内,避免防洪挡板4遮挡造成雨水不会流入排洪沟1内,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的有效性,保证其正常工作。
为了避免杂物进入排洪沟1内,进水口6上盖设有排水篦子7,排水篦子7过滤掉流入排洪沟1内的水中的杂物,保证排洪沟1中水流的通畅,同时避免杂物影响浮筒5的升降,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的正常使用。
其中,防洪挡板4包括多块,多块防洪挡板4依次顺序设置,覆盖在排洪沟1的顶端沟口上,以实现多块防洪挡板4形成挡水整体的目的。为了防止防洪挡板4之间的缝隙洪水泄漏,相邻两块防洪挡板4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橡胶垫8,为了防止防洪挡板4靠近转轴位置的缝隙漏水,防洪挡板4靠近转动连接的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橡胶垫9,参照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防洪结构,包括防洪挡板4、隐藏于地下的固定框架2和浮筒5。防洪挡板4的侧面转动安装于隐藏在排洪沟1内的固定框架2上,防洪挡板4能够沿固定框架2翻转,多个防洪挡板4沿排洪沟1的固定框架2并列布置。扇形的浮筒5置于排洪沟1内,当暴雨来临时,随着降雨量的增多,排洪沟1通过进水口6蓄水,浮筒5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进而将水平的防洪挡板4顶起,防洪挡板4在合页3的作用下由水平状态转为倾斜或直立状态,进而起到防洪水作用,且防洪挡板4的倾斜角度可随降水量的多少自动调节,最大倾斜角度为90度。强降雨过后,通过外力踩压防洪挡板4,进而压下浮筒5,将排洪沟1内的积水从进水口6排出,地面恢复平整,不会影响变电站日常活动和美观。
在本方案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方案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方案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防洪结构,包括排洪沟(1),所述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一侧转动连接有浮筒(5),所述浮筒(5)放置在所述排洪沟(1)内,所述浮筒(5)靠近所述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的一侧设置有防洪挡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洪沟(1)内设置有固定框架(2),所述固定框架(2)设置在所述排洪沟(1)的一侧,所述固定框架(2)上转动连接有所述浮筒(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2)为三角形框架,所述固定框架(2)靠近所述浮筒(5)的面为垂直于地面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5)的一侧通过转轴或者合页(3)连接在所述固定框架(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5)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为扇形,所述扇形的圆心角为90°,所述扇形的浮筒(5)的一半径侧面垂直于地面,另一半径侧面平行于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挡板(4)设置在所述浮筒(5)的迎水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的浮筒(5)的圆心角边转动连接在所述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挡板(4)与所述排洪沟(1)的顶端开口之间设置有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用于洪水流入所述排洪沟(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6)上盖设有排水篦子(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挡板(4)包括多块,多块所述防洪挡板(4)依次设置;
相邻两块所述防洪挡板(4)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水橡胶垫(8),所述防洪挡板(4)靠近转动连接的边上设置有第二防水橡胶垫(9)。
CN202120472162.0U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Active CN2149935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2162.0U CN214993506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2162.0U CN214993506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3506U true CN21499350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9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2162.0U Active CN214993506U (zh) 2021-03-04 2021-03-04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35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135A (zh) * 2022-06-30 2022-08-19 济南市水文中心(济南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一种自浮翻转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2135A (zh) * 2022-06-30 2022-08-19 济南市水文中心(济南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一种自浮翻转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
CN114922135B (zh) * 2022-06-30 2024-01-12 济南市水文中心(济南市水土保持监测站) 一种自浮翻转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9262U (zh) 一种市政井盖
CN214993506U (zh) 一种自动防洪结构
CN113585188A (zh) 一种具有水面漂浮垃圾收集功能的河坝
CN109339011B (zh) 一种用于海岸缓坡的漂浮垃圾自动收集系统
CN211734926U (zh) 一种海绵城市地面快速排水系统
CN112982321A (zh) 一种水利设施安全装置
CN111487389A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可调式地表径流监测装置
KR20010090045A (ko) 하천쓰레기등 부유물제거를 위한 친환경-무동력자동스크린 시스템
KR101051452B1 (ko) 친환경적인 하천 쓰레기 수거 장치
KR20110057611A (ko) 수상 부유물 수거장치
CN217557122U (zh) 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环保排污装置
CN206233346U (zh)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
CN212658698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用可调式地表径流监测装置
CN213773214U (zh) 一种生态景观组合护岸
CN211849230U (zh) 一种用于保护沉水植物免受冲刷破坏的柔性分洪结构
CN211200663U (zh) 一种低洼路面排水装置
CN111321794B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及方法
CN2189117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污井
CN21483331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井
CN214402429U (zh) 一种建筑预制梁环保排水结构
CN214194448U (zh) 一种河流整治用分流系统
CN218643505U (zh) 一种分体式的智能井盖
CN216238444U (zh) 一种水电站进水口杂物收集装置
CN216809849U (zh) 软土路基就地固化处理装置
CN212248615U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