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72867U -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2867U
CN214972867U CN202120203427.7U CN202120203427U CN214972867U CN 214972867 U CN214972867 U CN 214972867U CN 202120203427 U CN202120203427 U CN 202120203427U CN 214972867 U CN214972867 U CN 214972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tank
water
top gas
tank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34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瑞
卢慧杰
何红梅
刘成军
徐冲
张迎
温世昌
赵霞
于海霞
郭佳林
赵龙
李倞琛
周璇
李宁
李实�
周浩
刘文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ast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ast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astChina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2034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2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2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2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使罐顶气依次通过除氨装置、除硫化氢装置和除硫装置,除去罐顶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其他含硫物质。水环压缩机和第二汽水分离罐可以对罐顶气进行循环增压,最后将罐顶气以较高的压力排入焚烧炉中焚烧。该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除去了罐顶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济高效地实现了酸性水储罐罐顶气的环保处理,避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炼厂生产过程中,脱气后的酸性水会储存在储罐后,酸性水中溶解的硫化氢、氨气、硫醇、硫醚以及低分子轻烃会挥发并蓄积在储罐顶部。随着储罐内压力的升高,储罐内的气体会直接排入大气中,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吸附法、冷凝法、催化氧化等方法处理酸性水罐顶气。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无法处理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到大气中仍会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可以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所述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和罐顶气增压装置;
所述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除氨装置、除硫化氢装置和除硫装置,所述罐顶气增压装置包括互相连通的水环压缩机和第二汽水分离罐,所述除硫装置与所述水环压缩机相连通;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罐顶气依次进入所述除氨装置、除硫化氢装置、除硫装置、水环压缩机和第二汽水分离罐,然后经过除氨、除硫化氢、除硫和增压后的所述罐顶气被排入焚烧炉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除氨装置包括:除氨水储罐、第一汽水分离罐、水洗循环泵和脱氨塔,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罐与所述除氨水储罐相连,所述脱氨塔的底部和顶部均与所述除氨水储罐相连,所述水洗循环泵设置在所述脱氨塔的顶部与所述除氨水储罐之间;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脱氨塔的下部进入,并与所述除氨塔顶部进入的所述除氨水一同进入到所述除氨水储罐中,所述除氨水储罐内的所述罐顶气和除氨水再进入到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罐中,被分离出的所述罐顶气进入到所述除硫化氢装置中,被分离出的除氨水回到所述除氨水储罐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除硫化氢装置包括:胺液储罐、脱硫化氢塔和胺洗循环泵,所述脱硫化氢塔的底部与所述胺液储罐相连,所述脱硫化氢塔的顶部与所述除硫装置相连,所述脱硫化氢塔的上部与贫胺液进液口相连;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脱硫化氢塔的下部进入,从所述脱硫化氢塔的顶部排出,并进入到所述除硫装置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除硫装置包括吸收剂储罐、旋流吸收塔、文丘里混合器和吸收剂循环泵,所述吸收剂储罐、旋流吸收塔和文丘里混合器互相连接形成两个循环,所述吸收剂储罐的上部出口与所述水环压缩机相连;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旋流吸收塔的下部进入,从所述旋流吸收塔的顶部排入到所述文丘里混合器中,所述吸收剂循环泵将吸收剂从所述吸收剂储罐中排入到所述旋流吸收塔的上部和所述文丘里混合器中,所述罐顶气和所述吸收剂在所述文丘里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到所述吸收剂储罐中,并通过所述吸收剂储罐的上部出口进入到所述水环压缩机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收剂储罐与所述水环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排气筒。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水环压缩机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之间通过两条管路相连,其中一条所述管路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的上部相连,另一条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水冷器,并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的底部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的下部与排油口相连,上部与除盐水进水口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上设置有液位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的顶部与出气口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的顶部通过循环增压管与所述水环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增压管上设置有循环调压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使罐顶气依次通过除氨装置、除硫化氢装置和除硫装置,除去了罐顶气中的硫化氢、氨气、硫醇、硫醚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而且水环压缩机和汽水分离罐可以高压排出罐顶气,并将罐顶气排入焚烧炉中焚烧,经济高效地处理酸性水储罐罐顶气,避免了罐顶气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储罐,102-进气调压阀,103-储罐进液口;
2-除氨装置,201-除氨水储罐,202-第一汽水分离罐,203-净化水进水口,204-水洗循环泵,205-脱氨塔;
3-除硫化氢装置,301-胺液储罐,302-脱硫化氢塔,303-胺洗循环泵,304-贫胺液进液口,305-富胺液出液口;
4-除硫装置,401-吸收剂储罐,402-旋流吸收塔,403-文丘里混合器,404-吸收剂循环泵,405-加剂口;
5-排气筒;
6-水环压缩机,601-水冷器,602-循环调压阀,603-循环增压管;
7-第二汽水分离罐,701-出气调压阀,702-进水阀,703-排油阀,704-液位计,705-除盐水进水口,706-排油口,707-出气口。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上部”、“下部”,以图1中所示方位为基准,仅仅用来清楚地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并不具有限定本申请保护范围的意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在对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之前,对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一些术语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净化水”指的是经过净化的工业用水,所涉及的“除氨水”指的是溶解有氨气的净化水,所涉及的“胺液”指有弱碱性有机胺溶剂,能够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和罐顶气增压装置,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和除硫装置4,罐顶气增压装置包括互相连通的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除硫装置4与水环压缩机6相连通,在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运行时,罐顶气依次进入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除硫装置4、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然后经过除氨、除硫化氢、除硫和增压后的罐顶气被排入焚烧炉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使罐顶气依次通过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和除硫装置4,除去了罐顶气中的硫化氢、氨、硫醇、硫醚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而且水环压缩机6和汽水分离罐7可以高压排出罐顶气,并将罐顶气排入焚烧炉中焚烧,经济高效地处理了酸性水储罐罐顶气,避免了罐顶气污染环境。
为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中,储罐1、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除硫装置4、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依次相连。其中除氨装置2可包括:除氨水储罐201、第一汽水分离罐202、水洗循环泵204和脱氨塔205。第一汽水分离罐202与除氨水储罐201相连,脱氨塔205的底部和顶部均与除氨水储罐201相连。水洗循环泵204设置在脱氨塔205的顶部与除氨水储罐201之间。酸性水通过储罐进液口103进入到储罐1中,水中溶解的气体会逐渐挥发并聚集在罐顶,储罐1的顶部与除氨装置2中的脱氨塔205的下部相连。
在除氨装置2工作时,罐顶气从脱氨塔205的下部进入,除氨水通过水洗循环泵204排入到脱氨塔205的顶部。罐顶气在脱氨塔205中与除氨水混合,并与除氨塔205顶部进入的除氨水一同进入到除氨水储罐201中,除氨水储罐201内的罐顶气和除氨水再进入到第一汽水分离罐202中,被分离出的罐顶气进入到除硫化氢装置3中,被分离出的除氨水回到除氨水储罐201中。经过除氨装置2的罐顶气后,罐顶气中的氨气已被除去。
需要说明的是,储罐1与脱氨塔205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进气调压阀102,以控制进入除氨装置2的罐顶的气流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脱氨塔205上部还可与净化水进水口203相连,以向除氨装置2中补充净化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除硫化氢装置3可包括:胺液储罐301、脱硫化氢塔302和胺洗循环泵303。其中脱硫化氢塔302的上部与贫胺液进液口304相连,脱硫化氢塔302的底部与胺液储罐301相连,脱硫化氢塔302的顶部与除硫装置4相连。
在除硫化氢装置3工作时,罐顶气从脱硫化氢塔302的下部进入,贫胺液通过贫胺液进液口304进入从脱硫塔302上部,罐顶气与贫胺液在脱硫塔302中混合后,罐顶气从脱硫化氢塔302的顶部排出,并进入到除硫装置4中,吸收过硫化氢的贫胺液转化为富胺液,胺液储罐301内的富胺液通过胺洗循环泵303从富胺液出液口305排出。在除硫化氢装置3处理后,进入除硫装置4中的罐顶气已除去氨和硫化氢。
需要说明的是,贫胺液吸收硫化氢后转化为富胺液,从富胺液出口305排出的富胺液经过处理装置后可以转化为贫胺液,以再次循环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除硫装置4包括吸收剂储罐401、旋流吸收塔402、文丘里混合器403和吸收剂循环泵404,吸收剂储罐401、旋流吸收塔402和文丘里混合器403互相连接形成连个循环。
具体地,旋流吸收塔402和文丘里混合器403的底部均与吸收剂储罐401相连,同时旋流吸收塔402的顶部和文丘里混合器403也互相连通。旋流吸收塔402的下部与脱硫化氢塔302的顶部相连,以将除硫化氢后的罐顶气排入到旋流吸收塔402中。此外,旋流吸收塔402的顶部与文丘里混合器403相连,吸收剂储罐401的底部出口与旋流吸收塔402的上部和文丘里混合器403的顶部相连,并在之间设置有吸收剂循环泵404。吸收剂储罐401的上部出口与水环压缩机6相连。
在除硫装置4工作时,罐顶气从旋流吸收塔402的下部进入,同时吸收剂循环泵404将吸收剂储罐401内的吸收剂排入旋流吸收塔402的上部,罐顶气与吸收剂混合并从旋流吸收塔402的顶部排入到文丘里混合器403中。吸收剂循环泵404还将吸收剂从吸收剂储罐401中排入到文丘里混合气403中,罐顶气和吸收剂在文丘里混合器403中混合并进入到吸收剂储罐401中。除硫后的罐顶气积聚在吸收剂储罐401的上部,并通过吸收剂储罐401的上部出口进入到水环压缩机6中。除硫过程中,罐顶气与吸收剂先后在旋流吸收塔402、文丘混合器403和吸收剂储罐401中充分混合,使吸收剂充分地吸收了罐顶气中的含硫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吸收剂储罐401与水环压缩机6之间设置有排气筒5。在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正常运转时,排气筒5处于关闭状态,在水环压缩机6出现故障时,排气筒5能够开启,直接将罐顶气排出,避免系统中气压过高损坏设备。吸收剂储罐401可与加剂口405相连,以向吸收剂储罐401与中添加吸收剂。
参见图1,水环压缩机6与第二汽水分离罐7之间通过两条管路相连,其中一条管路与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上部相连,用于将压缩后的水和罐顶气排入到第二汽水分离罐7中,另一条管路上设置有水冷器601,并与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底部相连,用于将被分离后水输送回水环压缩机6。水环压缩机6在工作过程中会使水温升高,水冷器601能够将高温的水冷却,保证水环压缩机6的正常运转。
可以理解的是,在罐顶气中含有的重油会逐渐沉积在第二汽水分离罐7,为了将第二汽水分离罐7内的重油排出,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下部可与排油口706相连,第二汽水分离罐7与排油口706之间设置有排油阀703,积存较多重油后可以打开排油阀703进行排油。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上部与除盐水进水口705相连,第二汽水分离罐7与除盐水进水口705之间设置有进水阀702,当第二汽水分离罐7内的液位下降后,需打开进水阀702以补充除盐水。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时获取第二汽水分离罐7内的液位数据,第二汽水分离罐7上设置有液位计704。
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顶部与出气口707相连,被第二汽水分离罐7分离出的罐顶气从出口气707喷出并进入到焚烧炉中燃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顶部与出气口707之间可设置有出气调压阀701,同时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顶部通过循环增压管603与水环压缩机6的入口相连,循环增压管603上设置有循环调压阀602。当第二汽水分离罐7排出的气体压力达到预设值时,出气调压阀701处于开启状态,循环调压阀602处于关闭状态,罐顶气从出气口707喷出。当第二汽水分离罐7排出的气体压力未达到预设值时,出气调压阀701处于关闭状态,循环调压阀602处于开启状态,罐顶气回流到水环压缩机6中再次进行增压,直至压力达到预设值。此装置可以使罐顶气以高压进入到焚烧炉中,利于罐顶气在焚烧炉中与空气混合,以充分燃烧。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使罐顶气依次通过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和除硫装置4,除去了罐顶气中的硫化氢、氨气、硫醇、硫醚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可以对罐顶气进行循环增压,最后将罐顶气以较高的压力排入焚烧炉中焚烧。该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除去了罐顶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经济高效地实现了酸性水储罐罐顶气的环保处理,避免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环境。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本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包括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和罐顶气增压装置;
所述罐顶气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和除硫装置(4);
所述罐顶气增压装置包括互相连通的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所述除硫装置(4)与所述水环压缩机(6)相连通;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罐顶气依次进入所述除氨装置(2)、除硫化氢装置(3)、除硫装置(4)、水环压缩机(6)和第二汽水分离罐(7),然后经过除氨、除硫化氢、除硫和增压后的所述罐顶气被排入焚烧炉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氨装置(2)包括:除氨水储罐(201)、第一汽水分离罐(202)、水洗循环泵(204)和脱氨塔(205),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罐(202)与所述除氨水储罐(201)相连,所述脱氨塔(205)的底部和顶部均与所述除氨水储罐(201)相连,所述水洗循环泵(204)设置在所述脱氨塔(205)的顶部与所述除氨水储罐(201)之间;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脱氨塔(205)的下部进入,并与所述脱氨塔(205)顶部进入的除氨水一同进入到所述除氨水储罐(201)中,所述除氨水储罐(201)内的所述罐顶气和除氨水再进入到所述第一汽水分离罐(202)中,被分离出的所述罐顶气进入到所述除硫化氢装置(3)中,被分离出的所述除氨水回到所述除氨水储罐(20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硫化氢装置(3)包括:胺液储罐(301)、脱硫化氢塔(302)和胺洗循环泵(303),所述脱硫化氢塔(302)的底部与所述胺液储罐(301)相连,所述脱硫化氢塔(302)的顶部与所述除硫装置(4)相连,所述脱硫化氢塔(302)的上部与贫胺液进液口(304)相连;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脱硫化氢塔(302)的下部进入,从所述脱硫化氢塔(302)的顶部排出,并进入到所述除硫装置(4)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硫装置(4)包括吸收剂储罐(401)、旋流吸收塔(402)、文丘里混合器(403)和吸收剂循环泵(404),所述吸收剂储罐(401)、旋流吸收塔(402)和文丘里混合器(403)互相连接形成两个循环,所述吸收剂储罐(401)的上部出口与所述水环压缩机(6)相连;
其中,在所述系统运行时,所述罐顶气从所述旋流吸收塔(402)的下部进入,从所述旋流吸收塔(402)的顶部排入到所述文丘里混合器(403)中,所述吸收剂循环泵(404)将吸收剂从所述吸收剂储罐(401)中排入到所述旋流吸收塔(402)的上部和所述文丘里混合器(403)中,所述罐顶气和所述吸收剂在所述文丘里混合器(403)中混合后进入到所述吸收剂储罐(401)中,并通过所述吸收剂储罐(401)的上部出口进入到所述水环压缩机(6)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剂储罐(401)与所述水环压缩机(6)之间设置有排气筒(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环压缩机(6)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之间通过两条管路相连,其中一条所述管路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上部相连,另一条所述管路上设置有水冷器(601),并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底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下部与排油口(706)相连,上部与除盐水进水口(705)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上设置有液位计(7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顶部与出气口(707)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汽水分离罐(7)的顶部通过循环增压管(603)与所述水环压缩机(6)的入口相连,所述循环增压管(603)上设置有循环调压阀(602)。
CN202120203427.7U 2021-01-25 2021-01-25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972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427.7U CN214972867U (zh) 2021-01-25 2021-01-25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3427.7U CN214972867U (zh) 2021-01-25 2021-01-25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2867U true CN21497286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4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3427.7U Active CN214972867U (zh) 2021-01-25 2021-01-25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2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3183B (zh) 一种有机废气回收处理工艺与成套装置
RU2696467C2 (ru) Способ обновляемого влажного обессеривания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суспензионного слоя
CN211098387U (zh) 一种炼厂酸性水罐区尾气综合治理系统
CN103756743B (zh) 海上平台脱除低含量硫化氢原料气中的硫化氢的方法
CN106902625B (zh) 一种超重力克劳斯尾气脱硫系统装置及应用
RU2678698C1 (ru) Способ влажного обессеривания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суспензионного слоя
CN102061206A (zh) 减压瓦斯脱硫方法
CN101760269A (zh) 一种石油伴生气综合利用系统
CN208599468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船舶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CN104119946B (zh) 一种催化裂化烟气脱硫及酸性气处理工艺
CN205381962U (zh) 液硫脱气系统
CN108355463A (zh) 一种硫磺尾气的脱硫方法和装置
CN103768914B (zh) 一种酸性水储罐逸散废气处理方法
CN214972867U (zh) 炼厂酸性水储罐罐顶气处理系统
CN105817130A (zh) 一种高效废气硫化氢处理装置
CN113357541A (zh) 储液罐尾气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6334413A (zh) 一种含硫废气及含硫废水联合处理的方法
CN215627819U (zh) 一种测井试气除硫装置
CN106853323B (zh) 超低排放的硫磺回收尾气吸收系统
CN208771183U (zh) 一种干气脱硫塔系统
CN211111898U (zh) 一种橇装化脱硫装置
CN204220027U (zh) 低温甲醇洗尾气净化系统
CN209098578U (zh) 原油装船油气回收装置
CN202164141U (zh) 酸性水储罐和酸性水处理系统
CN206577587U (zh) 含硫气体液相可再生脱硫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