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9623U -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9623U
CN214969623U CN202120238433.6U CN202120238433U CN214969623U CN 214969623 U CN214969623 U CN 214969623U CN 202120238433 U CN202120238433 U CN 202120238433U CN 214969623 U CN214969623 U CN 214969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ilization
unit
ultraviolet light
breathing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84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spacetim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spacetim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spacetim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spacetime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84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9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9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9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其包括管体、沿轴向线性排列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环形透镜、以及贯穿于所有所述环形透镜中央的紫外光源,所述管体内壁表面与所述环形透镜曲面表面之间形成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紫外光源的光线被所述环形透镜折射至所述进气通道内且沿轴向依次形成有高能量分布区域与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本实用新型便于携带,在保障呼吸通畅的前提下,利用使用者呼吸过程将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杀灭,实现灭菌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杀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背景技术】
2020年开始席卷全球,到现在还在施虐的新冠病毒,给全球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中国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特别是欧美控制得相对好很多,一个关键点是在于口罩的应用。人们长期戴口罩,所造成的不便是气息不畅,欧美人民觉得是对其自由呼吸权力的一个限制,所以不愿意戴口罩,因此造成了病毒大范围传染,最终无法控制。并且长期戴口罩,使得肺部受负压,长时间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呼吸系统的疾病。另外现有口罩设计也不能100%隔绝细菌,因为口罩薄了,呼吸容易了,但是隔离效果就不好了,即使口罩厚,隔离效果好,但是病毒依旧是活体吸附在口罩上,离人体很近,摘口罩的时候,或者通过口罩与别的物件或人的接触,依旧会传染,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点。因此,如何在保障人们自由呼吸的前提下,隔离病毒并且杀灭病毒是一大技术难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杀菌单元,便于携带,在保障呼吸通畅的前提下,利用使用者呼吸过程将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杀灭,实现灭菌功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杀菌单元,其包括管体、沿轴向线性排列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环形透镜、以及贯穿于所有所述环形透镜中央的紫外光源,所述管体内壁表面与所述环形透镜曲面表面之间形成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紫外光源的光线被所述环形透镜折射至所述进气通道内且沿轴向依次形成有高能量分布区域与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高能量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A大于或等于4mW/cm2;所述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为1/4A~1/2A。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光源为低压汞灯、UVC LED灯、Xe光源、或XeAr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紫外光源为灯带或灯管结构。
进一步的,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密度大于后面其他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能量分布密度;且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尖窄分布,位于后面其他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宽胖分布。
进一步的,第一个所述环形透镜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为其它环形透镜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的四倍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透镜连续排列,或者中间间隔设定距离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杀菌单元的杀菌面罩,其包括能容纳人体头部且形成一个密闭呼吸空间的面罩本体、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上且与所述呼吸空间连通的若干连通管、以及所述杀菌单元,部分或全部所述连通管上连接设置有所述杀菌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杀菌单元的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杀菌单元、控制所述紫外光源开启或关闭的电子开关、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导通或断开的控制单元、电池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的呼气延时器和吸气延时器、以及检测使用者呼吸频率形成呼吸曲线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呼吸传感器,所述紫外光源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池单元电连通,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子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传感器通过蓝牙与安装有控制程序的移动终端电信号连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信号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管道结构,构成呼吸的进气通道,并在进气通道内部设置具有杀菌功能的光学结构,在进气通道内部形成特殊的紫外光能量线形,实现高效灭菌;通过在面罩上设置多个杀菌单元,即可保障呼吸通畅,又能实现高效的灭菌;通过设置杀菌系统,配备控制单元与电子开关,并配合呼吸传感器采集呼吸频率,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有效控制紫外光源的开关与能量大小,在吸气上升沿段,尽可能地打开所有进气通道的紫外光源,将其强度调到最大,在呼气时可以在一定延时后关闭紫外光源,待到下一次吸气前再打开光源,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提高灭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透镜曲面材质设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形透镜的能量密度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系统的控制原理框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呼吸曲线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杀菌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杀菌单元;
11管体,12环形透镜,13紫外光源;14进气通道;
200杀菌系统;
21控制单元,22电池单元,23电子开关,24呼气延时器,25吸气延时器,26呼吸传感器,27移动终端;
300杀菌面罩;
31面罩本体,32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为一种杀菌单元100,其包括管体11、沿轴向线性排列设置在管体11内的若干环形透镜12、以及贯穿于所有环形透镜12中央的紫外光源13,管体11内壁表面与环形透镜12曲面表面之间形成通气的进气通道14,紫外光源13的光线被环形透镜12折射至进气通道14内且沿轴向依次形成有高能量分布区域与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
所述高能量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A大于或等于4mW/cm2;所述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为1/4A~1/2A。
新冠病毒和其它病毒一样,是可以被紫外线杀死的,通常原理是一定剂量和强度的紫外线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但是通过管道吸入的气体,虽然管道的延长设计已经成倍地加长了紫外线辐射时间,(相对于正常口罩,口与环境中病毒距离很近来说),携菌气体通过管道的时间依旧很短,保守估计通常是1~2秒,若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效杀死病毒,则需要特殊设计的管道和管道内的光学结构。
本实施例中,紫外光源13可采用低压汞灯、UVC LED灯、Xe光源,XeAr光源,以及其它卤素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紫外光源13可以为灯带或灯管结构。
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环形透镜12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密度大于后面其他环形透镜12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能量分布密度。且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环形透镜12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尖窄分布,后面其他的环形透镜12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宽胖分布,如图4所示。
上述不同光能能量分布形式可通过设置不同焦距的环形透镜12实现,通过设置上述分布形式的紫外光光能分布线形,可以在管体11中形成特殊的有效的灭菌光强线形。本实施例把高能量密度(单位:mW/cm2)的能量分布线形放在第一个环形透镜12对应区域,后面的三个环形透镜12的能量分布线形相对较宽,但能量密度中等的线形。较宽的能量密度是为了在足够的能量密度下给与病毒足够长的曝光时间,因而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优选的,第一个环形透镜12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为其它环形透镜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的四倍以上,其达到的综合效果最强。
如图3所示,关于杀菌单元1的结构以下描述提供了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假设气体走向为y轴方向,环形透镜12连续排列,或者中间间隔一定距离排列。间隔排列的间隔区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表面结构。
图1-图2通过灯管截面图和侧面剖面图呈现了一种设计结构。剖面图图1中呈现的环形透镜12外壁围绕紫外光源13中心轴旋转对称设置,所以在截面图的径向光强呈均匀分布,而在y轴方向呈现出不同的汇聚分布。具体汇聚光强是由环形透镜12曲面的焦距和实际使用的线形光源尺寸和环形透镜12材料的折射率有关。下面提供了环形曲面方程的一种计算方式,通过调整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环形透镜焦距,因而可以实现区域一高能量密度集中,和其它区域宽线形光强分布的效果。
如图3所示,设定透镜曲面任何一点坐标,即入射点坐标为(x,y),由图5可以得到方程: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41
根据曲线在(x,y)点斜率的几何意义有: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1
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 i=n sin r ③
联立②③两式得: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2
由三角代换公式得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3
带入①式有: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4
整理后得到: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5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6
代入上式④得:
1+σ2=n2(1-σy′)2
解出: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7
即: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8
对σ(f-x)=y微分得(f-x)dσ-σdx=dy代入上式得: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59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1
则: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2
初始位置x=0,σ=0,两边积分得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3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4
上式化为: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5
则: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6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7
代入上式得: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8
即: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9
简化得到:
Figure BDA00029209057900000610
这是一个椭圆方程,方程得到了曲面与焦距和材料属性n有关,根据实际管径大小,焦点落在进气通道14内,可以实现指定区域的高能量密度集中。通过焦距加长,焦点落到管径的3~4倍区域,可以实现宽线形光强分布。
请参照图5-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杀菌单元的模块化杀菌系统200,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杀菌单元100、控制紫外光源13开启或关闭的电子开关23、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3导通或断开的控制单元21、电池单元22、与控制单元21电连通的呼气延时器24和吸气延时器25、以及检测使用者呼吸频率形成呼吸曲线发送给控制单元21的呼吸传感器26,所述紫外光源13与控制单元21、电池单元22电连通,控制单元21与电子开关23电连接。
每一个杀菌单元100都配备有一个电子开关23,通过控制单元21可实现电子开关23的导通或断开,进而实现对紫外光源13的开启或关闭功能。呼气延时器24其功能对应着吸气开始时段控制管路每个渠道的开关时间,吸气延时器25其功能对应着呼气开始时段控制管路每个渠道的开关时间。该设置时间若为负,则表示打开时间为吸/呼气开始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即,呼气延时器24用于设定在呼气开始前多少时间或开始后多少时间关闭杀菌功能;吸气延时器25则用于设定在吸气开始前多少时间或开始后多少时间开启杀菌功能;若该设定时间为正,则表示打开时间为吸/呼气开始时间之后的设定时间;若该设定时间为负,则表示打开时间为吸/呼气开始时间之前的设定时间。呼气延时器24与吸气延时器25上数据的设置具体设定可以通过控制单元21上面手动设置旋钮实现,即硬设置;或者通过连接到控制单元21的移动终端上远程设置,即软设置。
呼吸传感器26用于采集呼吸者的呼吸频率形成呼吸曲线,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21根据呼吸曲线获得呼吸频率,再根据预设的响应延时参数,从而可以使得杀菌启停频率与呼吸频率趋于同步,节省能耗,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测量呼吸的传感器通常测量方法有阻抗法、热敏法、呼吸气体浓度和呼吸气体流量法,均可以得到上述呼吸曲线,属于现有技术。呼吸传感器26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其吸气上升沿和呼气下降沿可以通过软件触发移动终端无线连接到的控制单元21,根据预设的相应延时参数,因而可以很好地同步呼吸频率。
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肺活量灵活设置杀菌单元1的数量,提高呼吸顺畅度,从而使得使用者不会感到憋气不适。一般而言,1~2个杀菌单元就够用了。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杀菌系统200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呼吸传感器检测呼吸者的呼吸并形成呼吸曲线,如图6所示,其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吸气压力值,根据呼吸曲线获取呼吸频率参数、每一个呼吸周期中吸气开始时间参数与呼气开始时间参数;
2)设置吸气延时参数t1与呼气延时参数t2;
3)将步骤1)与步骤2)中的各个参数传输给控制单元21;
4)控制单元21在每次吸气开始前设定吸气延时参数t1时间上开启紫外光源13,并在每次呼气开始后设定呼气延时参数t2时间上关闭紫外光源13。
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杀菌面罩300,其包括能容纳人体头部且形成一个密闭呼吸空间的面罩本体31、设置在面罩本体31上且与所述呼吸空间连通的若干连通管32、以及杀菌单元100,部分或全部连通管32上连接设置有所述杀菌单元100。
本实施例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杀菌系统以及杀菌系统控制方法,采用管道结构,构成呼吸的进气通道,并在进气通道内部设置具有杀菌功能的光学结构,在进气通道内部形成特殊的紫外光能量线形,实现高效灭菌;通过在面罩上设置多个杀菌单元,即可保障呼吸通畅,又能实现高效的灭菌;通过设置杀菌系统,配备控制单元与电子开关,并配合呼吸传感器采集呼吸频率,通过控制单元可以有效控制紫外光源的开关与能量大小,在吸气上升沿段,尽可能地打开所有进气通道的紫外光源,将其强度调到最大,在呼气时可以在一定延时后关闭紫外光源,待到下一次吸气前再打开光源,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提高灭菌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管体、沿轴向线性排列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环形透镜、以及贯穿于所有所述环形透镜中央的紫外光源,所述管体内壁表面与所述环形透镜曲面表面之间形成通气的进气通道,所述紫外光源的光线被所述环形透镜折射至所述进气通道内且沿轴向依次形成有高能量分布区域与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量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A大于或等于4mW/cm2;所述中等能量宽分布区域的能量密度为1/4A~1/2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源为低压汞灯、UVC LED灯、Xe光源、或XeAr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紫外光源为灯带或灯管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密度大于后面剩下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能量分布密度;且位于前面设定数量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尖窄分布,位于后面剩下的所述环形透镜折射出来的紫外光光能量分布线形呈宽胖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环形透镜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为其它环形透镜对应区域的能量密度的四倍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透镜连续排列,或者中间间隔设定距离排列。
7.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单元的杀菌面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能容纳人体头部且形成一个密闭呼吸空间的面罩本体、设置在所述面罩本体上且与所述呼吸空间连通的若干连通管、以及所述杀菌单元,部分或全部所述连通管上连接设置有所述杀菌单元。
8.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单元的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杀菌单元、控制所述紫外光源开启或关闭的电子开关、控制所述电子开关导通或断开的控制单元、电池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通的呼气延时器和吸气延时器、以及检测使用者呼吸频率形成呼吸曲线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的呼吸传感器,所述紫外光源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池单元电连通,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电子开关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杀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传感器通过蓝牙与安装有控制程序的移动终端电信号连通,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电信号连通。
CN202120238433.6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Active CN214969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8433.6U CN214969623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8433.6U CN214969623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9623U true CN214969623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8433.6U Active CN214969623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96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3979A (zh)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大通气口罩
WO2021194649A1 (en) Anti-microbial, disinfection chamber respiratory face mask/shield
CN102763917A (zh) 口罩
CN215024359U (zh) 呼吸装置
CN214969623U (zh)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及杀菌系统
CN111298316A (zh) 防疫呼吸器(口罩)及其使用方法
CN112915247A (zh) 一种杀菌单元、杀菌面罩、杀菌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2700128U (zh) 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呼吸防护设备
CN209645607U (zh) 一种小儿麻醉用呼吸面罩
CN205252344U (zh) 一种能有效保证呼吸顺畅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CN111450431A (zh) 紫外线消毒呼吸器
CN211835867U (zh) 一种防病毒传播的大通气口罩
CN214969625U (zh) 一种呼出气体消毒机
CN203123376U (zh) 等离子体医用消毒防护面罩
CN110101951A (zh) 一种净化式防感染呼吸护理装置
CN212700129U (zh) 传染病患者呼吸排放病原体收集、灭活及辅助呼吸设备
WO2021217941A1 (zh) 一种无菌面罩
CN112870511A (zh) 呼吸装置
CN212730652U (zh) 呼吸面罩
CN111789324A (zh) 一种空气消毒口罩
CN212814404U (zh) 口罩
CN213785491U (zh) 呼出气体处理装置
CN106620796A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呼吸消毒器
CN113519960A (zh) 一体式动力送风防护头盔
CN112827083A (zh) 一种背包式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