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8537U - 下肢锻炼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下肢锻炼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8537U
CN214968537U CN202120129901.6U CN202120129901U CN214968537U CN 214968537 U CN214968537 U CN 214968537U CN 202120129901 U CN202120129901 U CN 202120129901U CN 214968537 U CN214968537 U CN 214968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age
piece
connecting piece
transmission shaft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990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212012990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8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8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8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机构,涉及理疗复健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帮助提高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的按摩设备。该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连接件、动作件和支撑垫,所述连接件能固定安装在相应位置上,所述动作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上下转动;所述动作件为一能供足部放置的板状结构,其表面设置有发热板结构,所述动作件的外侧还安装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所述支撑垫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按摩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供术后需休养的患者使用,避免其因长期卧床休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

Description

下肢锻炼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理疗复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肢锻炼机构。
背景技术
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出现下肢血栓,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一、静脉血流滞缓,在手术过程中,因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同时术中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患者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此时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二、血液高凝状态,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血液高凝状的主因,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同时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导致血液凝固型增强。
为了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需要病人主动或被动活动。一般而言,主动活动需要病人配合,被动活动需要病人家属在术后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上述活动对于患者以及家属而言,负担相对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轻患者以及家属的负担,需要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的下肢锻炼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肢锻炼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术后易出现静脉血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锻炼机构,包括连接件和动作件,所述连接件能固定安装在相应位置上,所述动作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上下转动;
所述动作件为一能供足部放置的板状结构,其表面设置有发热板结构,所述动作件的外侧还安装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
由于上述连接件可以固定安装在一定的位置上,且动作件能够相对于连接件转动,因此当患者将足部搭放在动作件表面的发热板结构上时,可以方便的进行足踝运动,患者通过勾动脚尖的方式进行锻炼,同时发热板加热能帮助加快足部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作件与所述连接件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扭簧,当所述扭簧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动作件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上方延伸设置且此时所述动作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通过该扭簧可以控制动作件与连接件之间转动连接,当患者足部用力踩踏动作件时,动作件能在扭簧的作用下相对于连接件向外侧转动以达到锻炼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作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4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板为石墨烯发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板与所述动作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板能通过磁吸或卡接的方式与所述动作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供使用者坐卧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所述支撑垫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按摩组件。
根据支撑垫本身形状以及患者需要按摩区域的不同可以灵活调整按摩组件的数量,一般而言,按摩组件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多个按摩组件平行设置在该支撑垫内,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按摩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垫可以是床垫、沙发垫、坐垫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以及至少一个按摩头,所述传动轴沿所述支撑垫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能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按摩头能通过运动变换机构与所述传动轴相连且此时所述按摩头朝向所述支撑垫的上表面设置;当所所述驱动电机工作时,所述按摩头能随着所述传动轴的转动而上下移动。
上述运动变换机构能够将转动运动变换为直线往复运动。当驱动电机工作时,传动轴转动,此时运动变换机构能够带动该按摩头上下运动从而对患者与支撑垫接触部分进行按摩,以加速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动变换机构为偏心轴承、曲柄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中的一种。
以偏心轴承为例,该偏心轴承与传动轴固定连接,当传动轴转动时,偏心轴承相对于该传动轴同步转动,此时与该偏心轴承外周侧相连的按摩头部分会在偏心轴承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能够带动该传动轴机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按摩头的左右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头包括连杆、弹簧以及按摩触头,所述按摩触头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按摩触头与所述连杆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该连杆能够使按摩触头和运动变换机构连接在一起,位于连杆和按摩触头之间的弹簧除了支撑以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触头的自由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所有的所述按摩组件均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机构,该下肢锻炼机构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动作件和支撑垫,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连接件相连,其中动作件能够相对于该连接件转动以帮助患者足部进行足踝运动,达到患者脚部锻炼的目的,支撑垫上安装有按摩组件,该按摩组件能够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按摩触头进行上下运动和左右运动,实现对患者下肢部分的按摩。另外,动作件的表面还设置有能够提高患者血液循环的发热板。在上述组件的作用下,患者能够在锻炼以及休息时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也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以及陪护人员的身体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连接件与动作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支撑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触头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件;2、动作件;21、发热板;22、固定带;3、扭簧;4、支撑垫;5、按摩组件;51、驱动电机;52、传动轴;53、按摩头;531、连杆;532、弹簧;533、按摩触头;54、偏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机构包括连接件、动作件和支撑垫三部分,其中连接件为固定设置在支撑垫一侧的条状结构,动作件为一踏板状结构并固定设置在连接件的端部。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连接件与动作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从图中能够清楚的看出,该连接件与动作件的连接处设置有一扭簧,该扭簧结构能够保证两者转动连接,当扭簧处于正常状态时,动作件位于连接件的上侧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结构。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支撑垫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支撑垫内部除柔性填充材质以外,还安装有多个按摩组件,其中所有的按摩组件沿一固定方向水平设置从而实现对一定区域进行按摩的效果。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按摩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和按摩头结构,其中按摩头通过偏心轴承与传动轴相连,传动轴上间隔相同的间距设置有多个偏心轴承。另外,为了保证该按摩组件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支撑垫内,传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还设置有一轴承端盖,传动轴能够通过该轴承端盖与支撑垫相连。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头的结构示意图;按摩头包括连杆、弹簧和按摩触头三部分结构,其中弹簧固定安装在按摩触头下方,连杆与弹簧和偏心轴承固定连接。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肢锻炼机构中按摩触头的表面结构示意图;为了保证按摩触头在按摩时能更加舒适,设置该按摩触头的表面为三瓣式结构,另外,按摩触头的表面还向外凸出形成有触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机构,该锻炼机构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足部锻炼以及下肢按摩,在帮助患者进行活动的同时提高患者下肢血液流动速率,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其中,用于辅助患者进行足部锻炼的机构包括连接件1和动作件2,其中连接件1能够固定安装在床上或者其他相应的位置上,动作件2位于连接件1的自由端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该连接件1进行上下转动。
具体的,该动作件2为一能供足部放置的板状结构,该动作件2能通过扭簧3或者其他类似的弹性结构与连接件1相连,当患者不对动作件2施加外力时,动作件2的自由端朝向连接件1的上方延伸设置且此时动作件2与连接件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患者对动作件2施加外力时,动作件2能够在患者的外力作用下朝向远离连接件1的方向偏转一定的角度,当外力消失后,动作件2能够回复至初始位置,其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这一过程中,患者能够在动作件2的配合下通过勾动脚尖的方式进行足踝运动,从而达到足部锻炼的目的,以加快血液回流,预防在大手术后以及卧床休养期间下肢静脉血栓的产生。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动作件2与连接件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140°。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患者足部与动作件2连接的牢固程度,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设置该动作件2的外侧安装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22结构。
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快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速率,可以设置该动作件2的表面安装有一发热板21结构,当该发热板21工作时能够产生热量对足部供热,以加快足部血液循环,预防产生静脉血栓;同时该发热板21也能够在患者进行锻炼时实现对患者足部保温,避免患者足部受凉。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发热板21为石墨烯发热板21,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大于动作件2。具体的,该发热板21长60cm,宽30cm。
考虑到健康问题,由于发热板21需要经常与患者皮肤接触,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发热板21与动作件2之间可拆卸连接,此时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或者根据实际需要对发热板21进行清洗消毒。
具体的,发热板21能通过磁吸或卡接的方式与动作件2相连。
另外,为了便于使用,可以设置该发热板21能够恒温加热且具有加热一定时间后自动断电的功能。
考虑到使用该机构的患者多行动不便,因此上述连接件1可以安装在病床侧部或者沙发、椅子等侧部,从而保证患者能够不费力的使用该机构进行足部锻炼。
除了足部锻炼以外,患者也需要对下肢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下肢锻炼机构还包括一供使用者坐卧的支撑垫4,连接件1可以固定设置在该支撑垫4的外侧,也可以固定设置在放置在支撑垫4的家具结构上。支撑垫4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按摩组件5,当该按摩组件5工作时,能够对放置在支撑垫4上的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
根据支撑垫4本身形状以及患者需要按摩区域的不同可以灵活调整按摩组件5的数量,一般而言,按摩组件5的数量不少于四个。多个按摩组件5平行设置在该支撑垫4内以实现一定区域内的按摩功能,如图3所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垫4可以是床垫、沙发垫、坐垫等。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按摩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传动轴52以及至少一个按摩头53,如图4所示。图中,传动轴52沿支撑垫4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驱动电机51和端盖轴承分别位于该传动轴52的两端,其中驱动电机51能驱动该传动轴52转动;按摩头53通过运动变换机构与传动轴52相连,且此时按摩头53朝向支撑垫4的上表面设置;当所驱动电机51工作时,按摩头53能随着传动轴52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另外,该传动轴52上安装有多个按摩头53。
上述运动变换机构能够将转动运动变换为直线往复运动。当驱动电机51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52相连,当其启动时传动轴52转动,此时运动变换机构能够带动该按摩头53上下运动从而对患者与支撑垫4接触部分进行按摩,以加速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堵塞。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运动变换机构为偏心轴承54、曲柄连杆531机构和凸轮机构中的一种。
图4中以偏心轴承54为例,该偏心轴承54与传动轴52固定连接,当传动轴52转动时,偏心轴承54相对于该传动轴52同步转动,此时与该偏心轴承54外周侧相连的按摩头53部分会在偏心轴承54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具体的,传动轴52上设置有键槽,偏心轴承54通过键与键槽的配合关系固定在传动轴52上。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驱动电机51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能够带动该传动轴52机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按摩头53的左右移动。此时,当步进电机工作时,按摩头53能够随着连杆531进行上下涌动以及左右摆动。
上述需要注意的是,当将该按摩组件5安装在床垫上时,为了较好的实现对患者下肢的按摩效果,一般而言,设计该床垫内固定有七组按摩组件5,每一按摩组件5的结构完全一致且每一按摩组件5上固定安装有六个按摩头53。
由于按摩头53安装在支撑垫4内部,为了使其能够正常工作,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按摩头53包括连杆531、弹簧532以及按摩触头533,如图5所示,按摩触头533能够通过连杆531与运动变换机构固定连接,按摩触头533与连杆53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532。
连杆531的作用主要是支撑按摩触头533并传递动力,因此,连杆531的一端通过螺栓铰接的方式与按摩触头533及其下端相应结构相连,下端设计成能与偏心轴承54进行过盈配合的筒状结构,由于连杆531的受力主要是人的部分重量,受力较小且主要承受压缩,因此采用一般的工程塑料即可。该连杆531能够使按摩触头533和运动变换机构(即偏心轴承54)连接在一起,位于连杆531和按摩触头533之间的弹簧532除了支撑以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为了保证按摩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按摩触头533的自由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结构,且该按摩触头533的自由端应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例如硅胶材料)制成。另外,该按摩触头533的表面为三瓣式结构,其表面还向外凸出形成有触点。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所有的按摩组件5均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1)和动作件(2),所述连接件(1)能固定安装在相应位置上,所述动作件(2)与所述连接件(1)相连且能相对于所述连接件(1)上下转动;
所述动作件(2)为一能供足部放置的板状结构,其表面设置有发热板(21)结构,所述动作件(2)的外侧还安装有用于固定足部的固定带(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件(2)与所述连接件(1)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扭簧(3),当所述扭簧(3)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动作件(2)的自由端朝向所述连接件(1)的上方延伸设置且此时所述动作件(2)与所述连接件(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21)为石墨烯发热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21)与所述动作件(2)之间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供使用者坐卧的支撑垫(4),所述支撑垫(4)与所述连接件(1)相连,所述支撑垫(4)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按摩组件(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1)、传动轴(52)以及至少一个按摩头(53),所述传动轴(52)沿所述支撑垫(4)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电机(51)能驱动所述传动轴(52)转动,所述按摩头(53)能通过运动变换机构与所述传动轴(52)相连且此时所述按摩头(53)朝向所述支撑垫(4)的上表面设置;当所述驱动电机(51)工作时,所述按摩头(53)能随着所述传动轴(52)的转动而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变换机构为偏心轴承(54)、曲柄连杆(531)机构和凸轮机构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51)为步进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头(53)包括连杆(531)、弹簧(532)以及按摩触头(533),所述按摩触头(533)通过所述连杆(531)与所述运动变换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按摩触头(533)与所述连杆(531)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53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肢锻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触头(533)的自由端包括至少一个曲面结构。
CN202120129901.6U 2021-01-18 2021-01-18 下肢锻炼机构 Active CN214968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901.6U CN21496853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下肢锻炼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901.6U CN21496853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下肢锻炼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8537U true CN21496853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9901.6U Active CN214968537U (zh) 2021-01-18 2021-01-18 下肢锻炼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8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51067A1 (en) Lower extremity passive muscle manip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KR101885432B1 (ko) 기능성 침대
CN110623833A (zh) 一种智能运动按摩椅
KR20150075338A (ko) 온열벨트가 있는 견인치료기
KR200451663Y1 (ko) 다리마사지장치
CN211271468U (zh) 一种下肢骨折牵引康复装置
CN213346211U (zh) 一种脚踝功能被动矫正器
CN214968537U (zh) 下肢锻炼机构
CN220193483U (zh) 一种下肢被动运动装置
KR20050041787A (ko) 다리 마사지기
US20240016694A1 (en) A massager with single rod eccentric drive mechanism to provide synchronize wave oscillation treatment
JP2001079055A (ja) 脚部の浮腫・静脈瘤軽減装置
KR20160020647A (ko) 안마 겸용 복합 침대
CN215584756U (zh) 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防治器
CN111888228A (zh) 一种骨科用促恢复疼痛按摩装置
CN207970416U (zh) 踝泵运动康复辅助器
CN211132070U (zh) 一种患者康复治疗用多功能理疗床
CN220513025U (zh) 一种多功能居家用护理床
CN2426350Y (zh) 自动牵引床
JP2011030813A (ja) 擦り整体装置
RU228307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ассажа
CN112245161B (zh) 一种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按摩装置
CN215019863U (zh) 重症足下垂护理装置
CN214910028U (zh) 一种新型踝泵运动仪
CN212439341U (zh) 一种骨科用促恢复疼痛按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