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7321U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67321U CN214967321U CN202120729976.8U CN202120729976U CN214967321U CN 214967321 U CN214967321 U CN 214967321U CN 202120729976 U CN202120729976 U CN 202120729976U CN 214967321 U CN214967321 U CN 214967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pporting
- fixing
- fixedly arranged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号螺纹杆的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后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底垫,限位板的左侧上下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扣,固定环分别勾设在固定扣上,二号螺纹杆的前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盖板,支撑盖板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盖垫,下侧的限位板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二号内螺纹管,二号丝杆旋接于二号内螺纹管内,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左侧设置有一号支撑侧板,一号支撑侧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移动杆,一号支撑侧板的左侧与右侧的加热侧垫固定连接,能够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的围度调整固定架,长时间使用不容易松动,且提高了患者长时间使用舒适度,实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现如今医疗器械的发展,临床矫正器械也发展迅速,医院骨科在对患者进行腿部手术治疗之后通常会使用复位固定装置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从而保证术后恢复效果,提高骨骼恢复的稳定性,骨科复位固定架会对骨头进行矫正,但现有的复位固定架长时间固定后,会有松动的风险,且肌肉容易僵硬,患者的舒适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骨科用复位固定架,能够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的围度调整固定架,长时间使用不容易松动,且提高了患者长时间使用舒适度,实用性更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转动板、固定板、一号内螺纹管和一号丝杆,转动板的中部为弹力带结构,转动板的前侧通过合页上下对称旋接有固定板,下侧的固定板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一号内螺纹管,一号丝杆旋接于一号内螺纹管内,一号丝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固定板的下侧,一号内螺纹管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号手拧;它还包含一号螺纹杆、支撑底板、固定扣、二号螺纹杆、支撑盖板、加热盖垫、连接板、移动杆和一号支撑侧板;一号螺纹杆的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后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底垫,一号螺纹杆的前端螺纹穿过固定板后,与一号把手固定连接,转动板的后侧上下对称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左侧上下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扣,转动板的后侧上下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分别勾设在固定扣上,二号螺纹杆的前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盖板,支撑盖板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盖垫,二号螺纹杆的后端螺纹穿过限位板后,与二号把手固定连接,下侧的限位板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二号内螺纹管,二号丝杆旋接于二号内螺纹管内,二号丝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限位板的下侧,二号内螺纹管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二号手拧,限位板远离转动板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板上,且连接板、限位板、转动板以及固定板拼接成圆柱状设置,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左侧设置有一号支撑侧板,一号支撑侧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右端活动穿过固定座左侧的开口后,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连接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的左侧,一号支撑侧板的左侧与右侧的加热侧垫固定连接,左侧的加热侧垫与转动板连接,一号支撑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连接带与支撑底板和支撑盖板固定连接,下侧的连接板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外套杆,内杆活动插设于外套杆内,内杆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连接板上,外套杆和内杆的外部套设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设在上下两侧的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的转动板内部的开口上嵌设有透气纱网。
优选地,上下两个移动板之间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松紧带。
优选地,所述的转动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紧固板,紧固板的右侧设有二号支撑侧板,紧固板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右端固定设置在二号支撑侧板上,左侧的加热侧垫固定设置在二号支撑侧板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能够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的围度调整固定架,长时间使用不容易松动,且提高了患者长时间使用舒适度,实用性更强,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转动板1、固定板2、一号内螺纹管3、一号丝杆4、一号手拧5、一号螺纹杆6、一号把手7、支撑底板8、加热底垫9、固定扣10、二号螺纹杆11、二号把手12、支撑盖板13、加热盖垫14、二号手拧15、二号丝杆16、二号内螺纹管17、透气纱网18、连接板19、连接带20、固定座21、连接弹簧22、移动杆23、一号支撑侧板24、紧固板25、压缩弹簧26、二号支撑侧板27、固定环28、松紧带29、外套杆30、内杆31、压力弹簧32、限位板33、加热侧垫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转动板1、固定板2、一号内螺纹管3和一号丝杆4,转动板1的中部为弹力带结构,转动板1的前侧通过合页上下对称旋接有固定板2,下侧的固定板2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一号内螺纹管3,一号丝杆4旋接于一号内螺纹管3内,一号丝杆4的上端铆接固定在上侧的固定板2的下侧,一号内螺纹管3的外周壁上焊接固定有一号手拧5;它还包含一号螺纹杆6、支撑底板8、固定扣10、二号螺纹杆11、支撑盖板13、加热盖垫14、连接板19、移动杆23和一号支撑侧板24;转动板1内部的开口上嵌设有透气纱网18,转动板1的右侧焊接固定有紧固板25,紧固板25的右侧设有二号支撑侧板27,紧固板25的右侧焊接固定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的右端焊接固定在二号支撑侧板27上,左侧的加热侧垫34通过胶水固定在二号支撑侧板27的右侧,一号螺纹杆6的后端均焊接固定有支撑底板8,支撑底板8的后侧均通过胶水固定有加热底垫9,一号螺纹杆6的前端螺纹穿过固定板2后,与一号把手7固定连接,转动板1的后侧上下对称设置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的左侧上下对称焊接固定有固定扣10,转动板1的后侧上下对称焊接固定有固定环28,固定环28分别勾设在固定扣10上,二号螺纹杆11的前端均焊接固定有支撑盖板13,支撑盖板13的前侧均通过胶水固定有加热盖垫14,二号螺纹杆11的后端螺纹穿过限位板33后,与二号把手12固定连接,下侧的限位板33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二号内螺纹管17,二号丝杆16旋接于二号内螺纹管17内,二号丝杆16的上端上下对称在上侧的限位板33的下侧,二号内螺纹管17的外周壁上焊接固定有二号手拧15;
限位板33远离转动板1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上,且连接板19、限位板33、转动板1以及固定板2拼接成圆柱状设置,上下两个移动板19之间前后对称铆接固定有松紧带29,连接板19的左侧铆接固定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左侧设置有一号支撑侧板24,一号支撑侧板24的右侧铆接固定有移动杆23,移动杆23的右端活动穿过固定座21左侧的开口后,焊接固定有连接弹簧22,连接弹簧22的另一端焊接固定在连接板19的左侧,一号支撑侧板24的左侧通过胶水与右侧的加热侧垫34固定连接,左侧的加热侧垫34与转动板1连接,一号支撑侧板24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连接带20与支撑底板8和支撑盖板13固定连接,下侧的连接板19的顶面上铆接固定有外套杆30,内杆31活动插设于外套杆30内,内杆31的上端铆接固定在上侧的连接板19上,外套杆30和内杆31的外部套设有压力弹簧32,压力弹簧32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设在上下两侧的连接板19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分别旋转一号手拧5和二号手拧15,调节一号丝杆4和二号丝杆16的高度,然后打开转动板1,将患者需要固定的部位放入固定板2和限位板33之间,旋转一号把手7,使得支撑底板8向后移动,直至加热底垫9与患者的身体相抵触设置,旋转二号把手12,使得支撑盖板13向前移动,直至加热盖垫14与患者的身体相抵触设置,支撑底板8和支撑盖板13带动一号支撑侧板24移动,使得移动杆23挤压连接弹簧22,从而使得右侧的加热侧垫34贴合患者的身体,将固定环28勾设到固定扣10上,二号支撑侧板27在压缩弹簧26的作用下带动左侧的加热侧垫34贴合患者的身体,在患者的肌肉僵硬时,可利用加热底垫9、加热盖垫14和加热侧垫34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利用一号螺纹杆6和二号螺纹杆11,能够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的围度进行调整;
2、利用连接弹簧22和压缩弹簧26,使得一号支撑侧板24和二号支撑侧板27贴合患者的身体,长时间使用不容易松动;
3、设有加热底垫9、加热盖垫14和加热侧垫34,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长时间使用舒适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它包含转动板(1)、固定板(2)、一号内螺纹管(3)和一号丝杆(4),转动板(1)的中部为弹力带结构,转动板(1)的前侧通过合页上下对称旋接有固定板(2),下侧的固定板(2)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一号内螺纹管(3),一号丝杆(4)旋接于一号内螺纹管(3)内,一号丝杆(4)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固定板(2)的下侧,一号内螺纹管(3)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号手拧(5);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一号螺纹杆(6)、支撑底板(8)、固定扣(10)、二号螺纹杆(11)、支撑盖板(13)、加热盖垫(14)、连接板(19)、移动杆(23)和一号支撑侧板(24);一号螺纹杆(6)的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底板(8),支撑底板(8)的后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底垫(9),一号螺纹杆(6)的前端螺纹穿过固定板(2)后,与一号把手(7)固定连接,转动板(1)的后侧上下对称设置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的左侧上下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扣(10),转动板(1)的后侧上下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环(28),固定环(28)分别勾设在固定扣(10)上,二号螺纹杆(11)的前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盖板(13),支撑盖板(13)的前侧均固定设置有加热盖垫(14),二号螺纹杆(11)的后端螺纹穿过限位板(33)后,与二号把手(12)固定连接,下侧的限位板(33)的上侧通过轴承旋接有二号内螺纹管(17),二号丝杆(16)旋接于二号内螺纹管(17)内,二号丝杆(16)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限位板(33)的下侧,二号内螺纹管(17)的外周壁上固定设置有二号手拧(15),限位板(33)远离转动板(1)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上,且连接板(19)、限位板(33)、转动板(1)以及固定板(2)拼接成圆柱状设置,连接板(19)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的左侧设置有一号支撑侧板(24),一号支撑侧板(24)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移动杆(23),移动杆(23)的右端活动穿过固定座(21)左侧的开口后,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22),连接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板(19)的左侧,一号支撑侧板(24)的左侧与右侧的加热侧垫(34)固定连接,左侧的加热侧垫(34)与转动板(1)连接,一号支撑侧板(24)的前后两侧分别通过连接带(20)与支撑底板(8)和支撑盖板(13)固定连接,下侧的连接板(19)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外套杆(30),内杆(31)活动插设于外套杆(30)内,内杆(31)的上端固定设置在上侧的连接板(19)上,外套杆(30)和内杆(31)的外部套设有压力弹簧(32),压力弹簧(32)的上下两端分别抵设在上下两侧的连接板(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板(1)内部的开口上嵌设有透气纱网(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移动板(19)之间前后对称固定设置有松紧带(2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板(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紧固板(25),紧固板(25)的右侧设有二号支撑侧板(27),紧固板(25)的右侧固定设置有压缩弹簧(26),压缩弹簧(26)的右端固定设置在二号支撑侧板(27)上,左侧的加热侧垫(34)固定设置在二号支撑侧板(27)的右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29976.8U CN21496732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29976.8U CN21496732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67321U true CN214967321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3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2997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67321U (zh) | 2021-04-12 | 2021-04-12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67321U (zh) |
-
2021
- 2021-04-12 CN CN202120729976.8U patent/CN2149673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464373U (zh) | 新型布朗氏架 | |
CN214967321U (zh) | 一种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
CN207654357U (zh) | 用于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调楔形前臂护理垫枕 | |
CN212490323U (zh) | 一种骨科用患者腿部固定装置 | |
CN213553370U (zh) | 一种舒适性的整形外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 |
CN209548178U (zh) | 一种可调节颈部固定带 | |
CN215274252U (zh) | 一种用于眼科护理的头部固定装置 | |
CN212346745U (zh) | 一种胸外科体位固定装置 | |
CN211863182U (zh) | 一种手足外科护理支架 | |
CN211131955U (zh) | 角度可调型骨科膝关节置换手术用下肢固定装置 | |
CN113995633A (zh) | 一种用于骨科护理的下肢锻炼装置 | |
CN209678795U (zh) | 一种骨科护理支架 | |
CN209475076U (zh) | 一种耳鼻喉科用手术支架 | |
CN214343104U (zh) | 髋关节手术后护理垫 | |
CN219896260U (zh) | 一种可调节足架 | |
CN215019962U (zh) | 一种用于骨科术后的腿部复位固定装置 | |
CN219331972U (zh) | 一种膝关节置换可调节限制架 | |
CN215460096U (zh) | 一种眼科手术架 | |
CN219579297U (zh) | 一种腰部护理支具 | |
CN215584518U (zh) | 一种可调节布朗式架 | |
CN111329641A (zh) | 一种骨科护理用腿部牵引矫正装置 | |
CN208989174U (zh) | 一种病床上使用的胸腔穿刺辅助装置 | |
CN213346587U (zh) | 一种肛肠科检查用的辅助器械 | |
CN210301534U (zh) | 一种重症监护肢体固定架 | |
CN215840338U (zh) |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