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6002U - 一种埋线植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线植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6002U
CN214966002U CN202120302459.2U CN202120302459U CN214966002U CN 214966002 U CN214966002 U CN 214966002U CN 202120302459 U CN202120302459 U CN 202120302459U CN 214966002 U CN214966002 U CN 214966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thread
needle
wire rod
bu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24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思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024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6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6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6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埋线植入器。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埋线针套管,埋线针套管内连接有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一基板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任意一个线材通道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埋线针套管内设置有通过第一连通口贯穿第一基板中部的推杆,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柄,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多个线材装入埋线植入器中,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减少线材与人体的接触。

Description

一种埋线植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埋线植入器。
背景技术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埋线植入器结构单一,每次埋线需要拆卸包装袋取出线材,再将线材装入锐针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埋线的过程十分麻烦,浪费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量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线植入器,其能够将多个线材装入埋线植入器中,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减少线材与人体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埋线植入器,包括埋线针套管,埋线针套管内连接有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一基板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任意一个线材通道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埋线针套管内设置有通过第一连通口贯穿第一基板中部的推杆,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柄,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基板与埋线针套管转动连接,第一基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基板,第二基板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连通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第二基板连接有中空的限位柱,限位柱位于第二连通口的外侧,限位柱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线材通道配合的线材通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埋线针套管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滑动槽,第一基板位于第一滑动槽内,埋线针套管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槽连通的第二滑动槽,第一基板的环侧连接有穿过第二滑动槽的滑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推动组件包括弹性组件和推板,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第一基板的内侧壁,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推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埋线针套管相对于推柄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的钝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埋线针套管靠近推柄的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基板,第三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通口,推杆穿过第三连通口,第三基板靠近推柄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推柄,推柄设置有固定件,埋线针套管内侧壁设置有与固定件配合的限位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件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性套设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包括楔形的固定凸块,限位件包括限位凹槽和偏移凸块,限位凹槽与偏移凸块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偏移凸块位于限位凹槽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基板远离推柄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套管,限位套管与第三连通口连通,且限位套管的内径与第三连通口的内径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埋线针套管的侧壁呈弧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种埋线植入器,包括埋线针套管,埋线针套管内连接有第一基板,第一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一基板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任意一个线材通道与第一连通口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埋线针套管内设置有通过第一连通口贯穿第一基板中部的推杆,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柄,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
上述实施方式中,一种埋线植入器由埋线针套管、第一基板、推杆和推柄组成,其中第一基板的直径与上述埋线针套管的内径匹配,第一基板刚好卡接在埋线针套管的内部,第一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推杆穿过上述第一连通口且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柄,推杆的另一端连接锐针,进一步的,第一基板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任意一个线材通道与第一连通口连通,意一个线材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其中线材通道内用于放置埋线的线材,线材通道内的线材通过推动组件可以移动至第一连通口。具体的操作过程:医护人员首先通过锐针刺破患者的皮肤表层,在患者的皮肤表层形成植入通道,然后拉动推柄带动推杆远离上述埋线针套管,直至推杆底部的锐针脱离上述第一基板,然后通过线材通道内的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至第一连通口处,接着对上述推柄施加压力带动推杆(锐针在推杆的底部,且锐针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下移,线材落入锐针的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锐针刺入患者上述的植入通道,线材(拥有倒钩结构)留在患者体内,埋线过程完毕。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线材通道可以装入多个线材,医护人员每次植入线材后仅需要控制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第一连通口即可再次进行下一次植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埋线需要拆卸包装袋取出线材,再将线材装入锐针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埋线的过程十分麻烦,浪费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量时间,而且线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人体接触,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本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埋线植入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埋线植入器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标示:1-埋线针套管,2-锐针,3-推柄,4-钝针,5-推杆,6-第一基板,7-第二基板,8-第三基板,9-复位弹簧,10-线材通道,11-第一连通口,12-弹性组件,13-推板,14-限位柱,15-第二连通口,16-固定凸块,17-限位凹槽,18-偏移凸块,19-线材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埋线植入器,包括埋线针套管1,埋线针套管1内连接有第一基板6,第一基板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第一基板6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10,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埋线针套管1内设置有通过第一连通口11贯穿第一基板6中部的推杆5,推杆5的一端设置有推柄3,推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2。
上述实施方式中,一种埋线植入器由埋线针套管1、第一基板6、推杆5和推柄3组成,其中第一基板6的直径与上述埋线针套管1的内径匹配,第一基板6刚好卡接在埋线针套管1的内部,第一基板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推杆5穿过上述第一连通口11且推杆5的一端连接推柄3,推杆5的另一端连接锐针2,进一步的,第一基板6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10,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意一个线材通道10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其中线材通道10内用于放置埋线的线材,线材通道10内的线材通过推动组件可以移动至第一连通口11。具体的操作过程:医护人员首先通过锐针2刺破患者的皮肤表层,在患者的皮肤表层形成植入通道,然后拉动推柄3带动推杆5远离上述埋线针套管1,直至推杆5底部的锐针2脱离上述第一基板6,然后通过线材通道10内的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至第一连通口11处,接着对上述推柄3施加压力带动推杆5(锐针2在推杆5的底部,且锐针2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下移,线材落入锐针2的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锐针2刺入患者上述的植入通道,线材(拥有倒钩结构)留在患者体内,埋线过程完毕。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6上的多个线材通道10可以装入多个线材,医护人员每次植入线材后仅需要控制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第一连通口11即可再次进行下一次植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埋线需要拆卸包装袋取出线材,再将线材装入锐针2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埋线的过程十分麻烦,浪费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量时间,而且线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人体接触,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本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板与埋线针套管1转动连接,第一基板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基板7,第二基板7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的第二连通口15,第二基板7连接有中空的限位柱14,限位柱14位于第二连通口15的外侧,限位柱14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线材通道10配合的线材通口19。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6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基板7,第二基板7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的第二连通口15,第二基板7连接有中空的限位柱14,限位柱14与上述第二连通口15连通,而且限位柱14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线材通道10配合的线材通口19,进一步的,转动第一基板6使线材通口19与线材通道10对齐后启动推动组件将线材通道10内的线材推向第一连通口11,然后对推柄3施加压力带动推杆5(锐针2在推杆5的底部,且锐针2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下移,线材落入锐针2的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锐针2刺入患者上述的植入通道,线材(拥有倒钩结构)留在患者体内,埋线过程完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埋线针套管1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滑动槽,第一基板6位于第一滑动槽内,埋线针套管1设置有与第一滑动槽连通的第二滑动槽,第一基板6的环侧连接有穿过第二滑动槽的滑动杆。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6可以通过第一滑动槽相对埋线针套管1转动,进一步的,埋线针套管1设置有第二滑动槽,第一基板6的环侧连接有穿过第二滑动槽的滑动杆(第二滑动槽沿埋线针套管1的环侧设置),通过沿第二滑动槽转动上述滑动杆可以带动第一基板6一起转动,可以使第一基板6的不同线材通道10与线材通口19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推动组件包括弹性组件12和推板13,弹性组件12的一端连接第一基板6的内侧壁,弹性组件12的另一端连接推板13。
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由弹性组件12和推板13组成,弹性组件12(可以是弹簧)的一端连接线材通道10内的侧壁,弹性组件12的另一端连接推板13,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内装满线材,弹性组件12在多个线材的挤压下处于压缩状态,线材通道10的另一侧为限位柱14(多个线材处于弹性组件12和限位柱14之间),当第一基板6转动后,线材通道10与线材通口19连通后,线材通道10内的线材在弹性组件12的弹力下向第一连通口11移动,然后对推柄3施加压力带动推杆5(锐针2在推杆5的底部,且锐针2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下移,线材落入锐针2的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锐针2刺入患者上述的植入通道,线材(拥有倒钩结构)留在患者体内,埋线过程完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埋线针套管1相对于推柄3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的钝针4。
本实施例中,钝针4为中空结构,操作过程中首先使锐针2刺破患者的皮肤表层,在患者的皮肤表层形成植入通道,然后锐针2收回装入线材后再次将钝针4顺着上述植入通道插入,然后再通过锐针2植入线材,通过上述钝针4可以使埋线过程更加稳固,而且钝针4不会再次损伤患者的皮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埋线针套管1靠近推柄3的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基板8,第三基板8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通口,推杆5穿过第三连通口,第三基板8靠近推柄3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推柄3,推柄3设置有固定件,埋线针套管1内侧壁设置有与固定件配合的限位件。
本实施例中,第三基板8与推柄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推柄3的环侧设置有固定件,埋线针套管1内侧壁设置有与固定件配合的限位件,操作过程中,推动推柄3带动推杆5向下移动,推柄3环侧的固定件与埋线针套管1内侧壁的限位件配合对推杆5进行锁定;进行下次埋线时只需解锁推柄3与埋线针套管1,通过上述的结构可以防止埋线过程中推杆5的回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复位弹簧9,复位弹性套设推杆5。
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9的一端连接推柄3,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基板8,其中推杆5穿过复位弹簧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楔形的固定凸块16,限位件包括限位凹槽17和偏移凸块18,限位凹槽17与偏移凸块18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偏移凸块18位于限位凹槽17下方。
本实施例中,限位凹槽17与偏移凸块18位于位于埋线针套管1内侧壁,偏移凸块18位于限位凹槽17下方,固定凸块16位于推柄3的环侧(其中固定凸块16与推柄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固定凸块16可以朝向推柄3移动),按压推柄3带动推杆5向下移动,推柄3环侧的固定凸块16落入限位凹槽17内,对埋线针套管1于推杆5进行锁定,解除锁定只需要再次按压推柄3,由于固定凸块16为楔形,推柄3带动推杆5再次向下移动,固定凸块16在偏移凸块18的作用下进行小幅度的转动,此时撤销施加在推柄3上的力,推柄3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回退,由于推柄3小幅度转动则回退的过程中固定凸块16不再经过限位凹槽17,解除锁定完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基板8远离推柄3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套管,限位套管与第三连通口连通,且限位套管的内径与第三连通口的内径匹配。
本实施例中,第三基板8远离推柄3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套管,推杆5穿过上述限位套管,可以使推杆5在埋线针套管1内不发生偏移,使埋线过程更加精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埋线针套管1的侧壁呈弧形。
本实施例中,医护人员手持弧形的埋线针套管1可以防止滑落,保证埋线的过程更加顺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埋线植入器,包括埋线针套管1,埋线针套管1内连接有第一基板6,第一基板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第一基板6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10,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埋线针套管1内设置有通过第一连通口11贯穿第一基板6中部的推杆5,推杆5的一端设置有推柄3,推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2。
上述实施方式中,一种埋线植入器由埋线针套管1、第一基板6、推杆5和推柄3组成,其中第一基板6的直径与上述埋线针套管1的内径匹配,第一基板6刚好卡接在埋线针套管1的内部,第一基板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1,推杆5穿过上述第一连通口11且推杆5的一端连接推柄3,推杆5的另一端连接锐针2,进一步的,第一基板6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10,任意一个线材通道10与第一连通口11连通,意一个线材通道10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其中线材通道10内用于放置埋线的线材,线材通道10内的线材通过推动组件可以移动至第一连通口11。具体的操作过程:医护人员首先通过锐针2刺破患者的皮肤表层,在患者的皮肤表层形成植入通道,然后拉动推柄3带动推杆5远离上述埋线针套管1,直至推杆5底部的锐针2脱离上述第一基板6,然后通过线材通道10内的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至第一连通口11处,接着对上述推柄3施加压力带动推杆5(锐针2在推杆5的底部,且锐针2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下移,线材落入锐针2的内部,然后医护人员再将锐针2刺入患者上述的植入通道,线材(拥有倒钩结构)留在患者体内,埋线过程完毕。
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6上的多个线材通道10可以装入多个线材,医护人员每次植入线材后仅需要控制推动组件将线材推入第一连通口11即可再次进行下一次植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每次埋线需要拆卸包装袋取出线材,再将线材装入锐针2中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埋线的过程十分麻烦,浪费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大量时间,而且线材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与人体接触,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本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埋线针套管,所述埋线针套管内连接有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基板沿径向设置有多个线材通道,任意一个所述线材通道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任意一个线材通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线材的推动组件,所述埋线针套管内设置有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贯穿所述第一基板中部的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柄,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锐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埋线针套管转动连接,所述基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的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基板连接有中空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外侧,所述限位柱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线材通道配合的线材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线针套管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基板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埋线针套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连通的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基板的环侧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二滑动槽的滑动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弹性组件和推板,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基板的内侧壁,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线针套管相对于所述推柄的另一端设置有中空的钝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线针套管靠近所述推柄的一侧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通口,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基板靠近所述推柄的一侧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柄,所述推柄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埋线针套管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固定件配合的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性套设所述推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楔形的固定凸块,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凹槽和偏移凸块,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偏移凸块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所述偏移凸块位于所述限位凹槽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板远离所述推柄的一侧连接有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且限位套管的内径与所述第三连通口的内径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埋线植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线针套管的侧壁呈弧形。
CN202120302459.2U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埋线植入器 Active CN214966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459.2U CN214966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埋线植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459.2U CN214966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埋线植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6002U true CN214966002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2459.2U Active CN214966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埋线植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6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026B (zh) 无防腐剂的促卵泡激素溶液的递送装置
EP0551017B1 (en) Implantable infusion device
US9764124B2 (en) Vascular access port
CN104203335B (zh) 药物输送设备
US10369345B2 (en) Medical access port,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101582822B1 (ko) 피부 자극용 유체 주입 장치
US11389089B2 (en) Inserter for analyte sensors
CN101426542A (zh) 含经涂覆的密封构件的包装件中的可安装在表皮上的装置
EP2173410A1 (en) Inserter having two springs
EP2763723A1 (en) Inserter for simultaneous insertion of multiple transcutaneous parts
CN108324568A (zh) 注射器适配器
WO2020123832A1 (en) Medical port locator system and method
US8753311B2 (en) Propellant bag improvement
CN214966002U (zh) 一种埋线植入器
JP2024503828A (ja) 薬物送達デバイス用のニードルハブおよびアプリケータ
CN111617348A (zh) 一种带有无针注射的乳房给药装置
JP3685509B2 (ja) 皮下埋込型薬液注入ポートスリーブ用キャップ
CN209060211U (zh) 一种避免扎入过深的麻醉装置
CN109069763A (zh) 笔针仓
CN111632230A (zh) 一种乳房给药装置
CN210784578U (zh) 一种螺旋状套管针
CN213252072U (zh) 一种无痛针
US9827369B2 (en) Per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jecting medicinal substances
KR20160142710A (ko) 마이크로 니들기구
CN215133363U (zh) 一种一次性埋线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