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1904U -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1904U
CN214961904U CN202120758226.3U CN202120758226U CN214961904U CN 214961904 U CN214961904 U CN 214961904U CN 202120758226 U CN202120758226 U CN 202120758226U CN 214961904 U CN214961904 U CN 214961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frame
brooding
framework
p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582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风
侯佳
何李红
刘文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ling Giant Panda Research Center Shaanxi Rare Wildlife Rescue Base
Original Assignee
Qinling Giant Panda Research Center Shaanxi Rare Wildlife Rescue Ba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ling Giant Panda Research Center Shaanxi Rare Wildlife Rescue Base filed Critical Qinling Giant Panda Research Center Shaanxi Rare Wildlife Rescue Base
Priority to CN2021207582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1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1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1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涉及巢框技术领域,解决了巢框寿命短、架设困难和朱鹮育雏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包括顶圆环和框体,所述顶圆环与框体的竖条焊接,所述框体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第八圆环和竖条,所述框体的竖条外侧焊接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具有巢框寿命长、架设简单、放置巢材后与野外巢高度相似和朱鹮育雏成活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巢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背景技术
朱鹮(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成体体羽白色,颈后有细长柳叶形矛状羽形成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黑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28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湿地减少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2008年)。
20年来我们使用了多种朱鹮巢框,自己用藤条编制或购买的编织筐,仅能用一年,或因过深或过浅不利于朱鹮卧巢,经过改进我们用钢筋铁丝焊接仅有1个圆圈、竖向焊接仅有8根钢丝的简易巢,也使用了十余年,但由于过于简单,导致经常巢材掉光,给架巢增加了难度,而且自然孵化自然育雏成活率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以解决巢框寿命短、架设困难和朱鹮育雏成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包括顶圆环和框体,所述顶圆环和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圆环与框体焊接,所述框体包括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第八圆环和竖条,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内侧均焊接竖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圆环采用10mm螺纹钢筋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内径为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均采用8号铁丝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之间的间距为4c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圆环焊接竖条的上端,所述竖条的数量为8个,所述竖条均匀分布于顶圆环上,8个所述竖条下端相互焊接形成巢框的底部,所述竖条采用直径6mm钢丝制作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圆环和框体形成巢框,所述巢框为锅型,所述巢框高为23cm-25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直径10mm螺纹钢筋焊接成内径为60cm的顶圆环,所述顶圆环上均匀焊接8个由直径6mm钢丝制作而成的竖条,所述竖条内侧依次焊接由8号铁丝焊接而成的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将个竖条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巢框的底部,最后形成一个高23cm-25cm,顶圆环、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之间间距为4cm,顶圆环内径为60cm的巢框,圈养朱鹮繁殖季节,架到树上或用铁丝固定到朱鹮栖架上,里面人工放置或朱鹮亲自用喙夹树枝软草到巢框,供朱鹮产卵孵化育雏使用,此巢框结实耐用,且焊制成网状,顶圆环、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第四圆环、第五圆环、第六圆环、第七圆环和第八圆环之间间距为4cm,适合朱鹮喙在里面自由活动、随意进出整理巢材,如过窄,容易造成朱鹮近20cm的长喙折断,而且不利于雨水流走,此巢框可以有效防止繁殖季节朱鹮巢巢材掉落、易于快速架设成巢,促进了朱鹮卧巢育雏成活率,减少了人工架巢或朱鹮用喙夹巢材的次数,提高了朱鹮圈养条件下的自然孵化自然育雏成活率,适宜于圈养条件下的朱鹮自然繁殖,具有巢框寿命长、架设简单和朱鹮育雏成活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圆环、2-框体、201-第一圆环、202-第二圆环、203-第三圆环、204-第四圆环、205-第五圆环、206-第六圆环、207-第七圆环、208-第八圆环、209-竖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由图1所示,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包括顶圆环1和框体2,所述顶圆环1与框体2焊接,所述框体2包括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第八圆环208和竖条209,所述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内侧均焊接竖条209。
进一步,所述顶圆环1采用直径10mm螺纹钢筋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1内径为60cm。
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均采用8号铁丝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1、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之间的间距为4cm。
进一步,所述顶圆环1焊接竖条209的上端,所述竖条209的数量为8个,所述竖条209的长度为37cm-40cm,所述竖条209均匀分布于顶圆环1上,8个所述竖条209下端相互焊接形成巢框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顶圆环1和框体2形成巢框,所述巢框为锅型,所述巢框高为23cm-25c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将直径10mm螺纹钢筋焊接成内径为60cm的顶圆环1,所述顶圆环1上均匀焊接8个由直径6mm钢丝制作而成的竖条209,所述竖条209内侧依次焊接由8号铁丝焊接而成的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将8个竖条209下端焊接在一起形成巢框的底部,最后形成一个高23cm—25cm,顶圆环1、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之间间距为4cm,顶圆环内径为60cm的巢框,圈养朱鹮繁殖季节,架到树上或用铁丝固定到朱鹮栖架上,里面人工放置或朱鹮亲自用喙夹树枝软草到巢框,供朱鹮产卵孵化育雏使用,此巢框结实耐用,且焊制成网状,顶圆环1、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之间间距为4cm,适合朱鹮喙在里面自由活动、随意进出整理巢材,如过窄,容易造成朱鹮近20cm的长喙折断,而且不利于雨水流走,此巢框可以有效防止繁殖季节朱鹮巢巢材掉落、易于快速架设成巢,促进了朱鹮卧巢育雏成活率,减少了人工架巢或朱鹮用喙夹巢材的次数,提高了朱鹮圈养条件下的自然孵化自然育雏成活率,适宜于圈养条件下的朱鹮自然繁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将顶圆环1和框体2结合设计应用到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巢框寿命短、架设困难和朱鹮育雏成活率低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包括顶圆环(1)和框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圆环(1)与框体(2)焊接,所述框体(2)包括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第八圆环(208)和竖条(209),所述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内侧均焊接竖条(2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圆环(1)采用直径10mm螺纹钢筋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1)内径为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均采用8号铁丝焊接而成,所述顶圆环(1)、第一圆环(201)、第二圆环(202)、第三圆环(203)、第四圆环(204)、第五圆环(205)、第六圆环(206)、第七圆环(207)和第八圆环(208)之间的间距为4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圆环(1)焊接竖条(209)的上端,所述竖条(209)的数量为8个,所述竖条(209)均匀分布于顶圆环(1)上,8个所述竖条(209)下端相互焊接形成巢框的底部,所述竖条(209)采用直径6mm钢丝制作而成,所述竖条209的长度为37cm-4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圆环(1)和框体(2)形成巢框,所述巢框为锅型,所述巢框高为23cm-25cm。
CN202120758226.3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Active CN214961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8226.3U CN21496190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58226.3U CN21496190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1904U true CN21496190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58226.3U Active CN214961904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19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1745A (zh) * 2022-03-10 2022-06-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招引朱鹮南方种群繁殖并自动监测孵化育雏节律的人工巢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1745A (zh) * 2022-03-10 2022-06-24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招引朱鹮南方种群繁殖并自动监测孵化育雏节律的人工巢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1860B1 (ko) 김 굴 복합양식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김 굴 복합양식방법
CN106577561A (zh) 一种诱捕纳苗并养殖黄斑篮子鱼的方法
CN214961904U (zh) 一种圈养朱鹮孵化育雏巢框
CN105028273A (zh) 一种唇鲮人工驯养及培育方法
CN113598092B (zh) 一种膨腹海马家系的培育方法
CN104170778A (zh) 胭脂鱼循环水控温规模繁育方法
CN108552090B (zh) 一种二龄美洲鲥仿洄游土池大棚越冬育肥方法
CN106212333A (zh) 一种北方须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2106283A (zh) 一种分层笼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115774A (zh) 一种河蟹养殖的方法
CN114009382A (zh) 一种红螯螯虾产苗床及其使用方法
CN201967502U (zh) 一种分层笼养装置
CN204212260U (zh) 一种葡萄园观赏过道
CN110741983A (zh) 一种裂峡鲃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5532532A (zh) 淡水鱼的混养方法
KR101348070B1 (ko) 그물발 수평면 양식장치를 이용한 해조류 코토니 양식방법
CN107667921A (zh) 一种白鱼的养殖方法
CN206024881U (zh) 一种光唇鱼受精卵孵化装置
KR101348069B1 (ko) 외줄 수평식 양식장치를 이용한 해조류 코토니 양식방법
CN207836512U (zh) 一种池塘养殖防鸟网箱
CN206274976U (zh) 一种仿生刺参增殖礁
CN106719377A (zh) 甲鱼养殖系统及甲鱼养殖收集方法
CN102273419B (zh) 一种马鲛鱼的养成方法
CN206350422U (zh) 一种人工养殖九香虫的生态系统
CN111109166A (zh) 一种侧条厚唇鱼人工繁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